二胡换弦有什么方法技巧

咏良 1172分享

  换弦要注意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要扣准音符时值,过渡自然。但是许多学习二胡的朋友对于换弦还不是很了解,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胡换弦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胡换弦练习

  换弦是指弓毛擦一根弦转为擦另一根弦。换弦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利用换弓时换弦,另一种是在弓子运行过程中换弦。这两种换弦都要求把音符的时值扣准,过渡自然。初学者由于换弦动作片面依赖于指力,腕力不够,造成了指力换弦的被动。在换弦时往往出现突然嘎止的现象,或是把琴弦猛击一下,在快速旋律中换弦的毛病表现得犹为突出。所以腕力与指力的相互配合,对换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无论拉弓、推弓、换弓、换弦时食指与拇指相对构成的持弓点均应固定不变,运弓时,整个右手以持弓点为轴,拇指和食指绕着轴心作相应的扇形转动。

  此外,在拉奏练习中应养成自觉遵守符号标记的习惯,并且要记住一些常用的运弓符号,否则将使整个弓序显得杂乱无章,并且有损于音乐形象的表现。二胡练习的曲谱除连弓符号有明显标记外,其它符号(包括运指符号)只是在必要的地方才标记。对于没有标记的音符,就要根据前后的演奏符号加以推论,或参照前后相同旋律的演奏符号,及依照人们共同的演奏习惯来把握住恰当的演奏方法。

  对于密集的音型,紧凑的节奏,构成快速旋律的乐曲,通常采用一音一弓的运弓方法来处理,这种连续规则出现的快速运弓称作“快弓”。快弓在现代器乐作品中应用非常广泛,是提高二胡表现力的一个基本手段。

  拉奏快弓首先得从慢弓练起,只有把慢弓拉得稳、平、直、含蓄内在,才能使右手各关联部位肌肉加深对运弓轻重缓急的微妙动作的记忆,在这基础上再去学奏快弓,这些肌肉也能逐渐适应快速运弓动作的需要,待拉到一定的程度,再逐渐加快速度。

  二胡换弦的关键点

  快速换弦的关键在于手腕与手指有机协调的联合动作.其要领首先是运弓要平直,使弓毛平行移动于两弦。如果足较慢的换弦,一般只要腕、指配合即能顺利做好换弦动作,并不需要大臂和前臂作明显地内外活动.然而快速换弦则困难得多.由于内外弦擦弦力方向完全相反,在快速演奏中是很不好控制的,因此在方法上与较慢的换弦是有区别的. 当然,快速换弦亦可分别有两种情况:—种是大部分的音都在一根弦上,只有个别音在另一根弦出现.如《赛马》:........其中前两小节除“2”用内弦二指外,其余音均在外弦演奏。这时整个手的感觉是始终让弓运行在外弦上,奏内弦 “2”时只需中指和无名指将弓毛迅速而及时地向内轻点一下即可.点一下立即放松,又可继续奏外弦音,这基本上不需要大臂和前臂动作,既省力又方便.再如《战马奔腾》:.....上例中大部分音都在内弦上演奏,只有“5”,“6”两音需要在外弦碰一下.此时精力主要集中在内弦,用中指和无名指抵住弓毛,肘部稍后收,使内弦擦弦发音饱满结实。奏外弦两音时,中指和无名指迅速放松一下, 并利用手腕的弹力动作配合,使弓毛擦响外弦两音后又及时收回继续奏内弦。这种情况较上述第一种稍难 些。

  另外一种情况足内外两根弦上的音反复交替,如上列《春诗》一例即属于这种情况。这种情况的换弦如光 用手指动作的力量就难以胜任了,必须加上大臂和前臂前伸(奏外弦时)后收(奏内弦时)的动作配合,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但要记住:以手指动作为主,以大臂、前臂动作为辅。而且大臂和前臂的动作必须适度。如果动作太猛太大,反辅为主,则既影响速度,又易使发音噪裂;而如果动作太小,不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能准确及时地换弦和擦弦发音.究竟动作要多大才算“适度’,练习者可通过多次实践来检验效果,或在老师指导下练习,把握一种最佳感觉。

  二胡的简介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

  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的《江河水》、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丽的《长城随想》、奔腾激昂的《赛马》、《战马奔腾》等曲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 本世纪二十年代,二胡能发展成为独奏乐器和华彦钧(阿炳)、刘天华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通过许多名家的革新,二胡成为一种重要的独奏乐器和大型合奏乐队中的弦乐声部重要乐器。

  二胡形制为琴筒木制,筒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等,右手有顿弓、跳弓、颤弓、抛弓等。演奏二胡需要左右手配合。

  乐器历史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扩展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

    57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