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幼儿耐心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如何培养宝宝的耐心对孩子的良好成长有很大的帮助。那么该怎么做呢?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培养幼儿耐心吧,供大家参阅!
培养孩子耐心的方法
(一)家长要做出榜样。
许多孩子没有耐心,是因为家长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往往也是虎头蛇尾。所以,首先要求家长要注意不造成孩子半途而废的行为习惯。在开始一种新的活动之前,必须让他把正在进行的活动有个了结。如让孩子去洗澡,应在开始烧水时就告诉孩子画好这张画后,就去洗澡。然后在孩子洗澡之前别忘了认真检查画到底画完了没有,这本身就是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二)给孩子设置点障碍。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孩子提供一些克服困难的机会。因为耐心是坚强意志磨炼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孩子的耐心。要鼓励他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做好一件事要经过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经过努力完成一件事时,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强化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三)要集中孩子的精力,使他们持久地沉浸在一种活动中。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许多事是需要耐心和等待的。有时孩子饿了马上要吃,想要什么玩具当时就要买,家长可有意延缓一段时间,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要求,以培养孩子的耐心。
孩子会经常不耐烦的原因
两位母亲在一个聚会上,互相谈起了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个母亲说,大家都说她的孩子很聪明,她也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所以每每按照自己的期望来要求孩子。开始的时候孩子还很配合,效果也很明显。可是后来,孩子就不耐烦了,似乎对很多目标都丧失了兴趣,情绪也一落千丈。她感到很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另外一个母亲的孩子大一些,已经上幼儿园了。孩子放学后经常跟一群朋友在小区广场上玩,过了吃饭的时间都不回家。开始的时候她很不高兴,往往去揪孩子回来。孩子很不耐烦,因为这样一来,那些孩子就不跟他玩了。后来她再去找孩子,他就偷偷躲起来,还让小伙伴骗她说他已经回去了。等她走后,他才出来继续和伙伴一起玩。
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她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她没有再强求孩子怎么做,而是通过幼儿园的老师,召集这些小伙伴的家长。这些家长对孩子贪玩也很头疼,也遇到过孩子的软抵抗。现在他们一致行动起来,让孩子在饭前可以痛快地游戏,但要求孩子必须在规定时间前回家吃饭。当然这个规定时间是统一的,孩子们看到大家都要在同一时间回去,再也没有人贪玩,忘了回家吃饭了。
两个母亲在亲子关系上遇到的麻烦,根本原因是栽在了超限效应上。当人体受到过多的刺激,这种刺激强度很大,持续时间又很长的话,就会引发不耐烦或逆反心理,心理学将这种现象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是一种纯粹的心理反应,只要触及了超限点,就会引发超限反应,轻则表现出不耐烦,重则产生逆反心理。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不成熟,更容易产生这种反应,在父母看来就是孩子怎么老不耐烦老不听话啊。其实父母不知道,当孩子不耐烦的时候,即使父母出发点再好,孩子也不会买账。
生活中经常发生这样的现象:母亲反复告诫孩子要收拾好自己的玩具,孩子却依旧我行我素;父亲要求孩子能像个男子汉那样准时起床,和自己一起参加晨练,可是孩子总是睡懒觉。父母没完没了的要求这要求那,往往让孩子产生听觉疲劳,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就很自然了,时间久了甚至会让孩子极度反感,效果适得其反。
另外,父母在批评孩子时需要把握一个度,在表扬孩子时也要掌握这个度,并不是多多益善。批评多了就会很不耐烦,不易引起警戒和重视;表扬多了就会索然无味,更不用说发挥激励的作用了。俄国作家克雷洛夫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热情好客的杰米扬精心熬制了一锅鱼汤,请好朋友福卡前来品尝。鱼汤确实很鲜美,福卡也吃得很饱了,可是杰米扬依然一个劲地劝福卡继续吃。可怜的福卡虽然喜欢喝汤,但这样不停地喝汤,却跟受罪一样。这次喝鱼汤事件以后,他再也不来杰米扬家了。
当父母听到孩子说“行啦,你已说了100遍了,我的耳朵都起茧子了”,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太不懂事”,其实是父母太不懂孩子的心理。等到孩子说“老是这样说,你们烦不烦啊!”千万别以为孩子这是在使“孩子气”,他们的言下之意是,他已经很烦了。父母接受或者解读不了这样的信号,只会在错误和失败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批评和表扬,都不能超过限度。如果重复要求、批评和表扬,孩子的心理就会发生变化,会对父母的言行感到不耐烦、反感和讨厌,甚至会产生“我偏要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很多父母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一错再错,认为孩子“太不像话”“无可救药”,觉得失望乃至绝望。这样只会让陷入低谷的亲子关系雪上加霜。
正因为此,在亲子教育中,父母更应该恰当地利用超限效应,使父母的正确引导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有的父母在批评完犯错的孩子后,还觉得意犹未尽,接着对孩子进行又一轮的批评。其实孩子在第一次受到批评时,可能已经接受了父母的正确观点,并下决心进行改正。结果因为同一件事受到再三的批评,孩子就会产生厌烦情绪,最后极有可能演变成反抗心理,与父母一开始的期望背道而驰。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自立、自主的品质对于在过份优越的环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难题。家长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有意识地改变观念,减少对孩子们的溺爱与迁就,从小培养孩了的独立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自我锻炼、自我服务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和依附,提高孩子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这将有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养观。在教育问题上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给孩子自主权,经常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在家庭决策中起一定作用,并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一定的责任,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且负起与年龄相适的责任。
2、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3、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4、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未来社会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人们通过协作去完成,这就必须让儿童从小就学会与他人交往、协作。家长可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处理交往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让孩子在不断的协调、适应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和谐地相处与协作。
5、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首先,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能掌握的能力。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其次,对儿童的言行提出适度的评价,及时定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以积极的、正面的态度去接纳儿童的各种行为。家长不要吝啬带有鼓励性的语言,因为,成人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自我评价。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要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加以调整、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