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和长大的孩子保持良好沟通

书奇 1172分享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一来孩子有了抵触权威的意识,二来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开始减少。那么该怎样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保持良好交流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和孩子沟通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孩子愈大愈难沟通怎么办

  多用赞美之词和身体语言。必须让孩子知道,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你们都是爱他、支持他的。不管他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或许你并不接纳他的行为,但依然关爱他。有时只要简单的一句话“很好”“真是我的好孩子”“我也这样想”等,就能让孩子觉得受到了你们的认同。有时不说话,而利用身体语言,如微笑、拥抱和点头等,就可以让孩子知道你是多么疼他,不只是在他表现良好时。

  身体接触表达亲昵感情。有些父母只有在孩子小时候才表达亲昵的感情,当孩子稍大一点后便改以冷淡的态度,拒绝孩子的“纠缠”。然而身体接触可以令孩子切身体会父母的关怀。同时也别忘了接纳孩子对你们的爱意。

  语气应温和,态度要友善。父母应避免用高昂、尖锐并带有威吓的声音对孩子说话,尽可能以微笑、欢快、平和的语气说话,显示出友善和冷静的态度。

  多说“我”,少说“你”。父母应尽可能不用命令的口气与孩子说话,不要总说“你应该……”,而应常说“我会很担心的,如果你……”。这样孩子就会从保护自己不被指责的状态下转而考虑大人的感受,这个时候沟通才可能更有效。

  此外,在倾听孩子说话时,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a.不急于作出评价。即使孩子的看法与大人不同,也要允许孩子可以有自己的想法。父母应考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举出适当的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详细地分析双方的意见。父母不压制孩子的思想,尊重孩子的感觉,孩子自然会敬重父母。

  b.分享孩子的感受。无论孩子是向你们报喜还是诉苦,你们最好暂停手边的工作,静心倾听。若边工作边听,也要及时作出反应,表示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倘若只是敷衍了事,孩子得不到积极的回应,日后也就懒得再与大人交流和分享感受了。

  c.领会孩子的话意。婴幼儿在不开心、不满意时,就会直接用啼哭来表示。逐渐长大后,孩子也知道哭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当他不快、疑虑时,往往将自己的感觉隐藏起来。再说孩子的语言能力尚未发展完善,不能以恰当的语句表达心中的想法。比如,当孩子生病时他会对你说:“妈妈,我最恨医生”,此时你应顺着他问:“他做了什么事让你恨他?”孩子若说类似于这样的话:“他总是要给人打针,要人吃苦药水”,你可以表示理解地回答他:“因为要打针吃药,你觉得很不好受,对吗?”这样,孩子的紧张心理会得以缓解。

  d.理解孩子的情绪。有时孩子也不清楚自己的情感反应,倘若大人能够表示出理解和接纳,他会有进一步的认识。譬如,当孩子知道奶奶买了玩具送给小表妹作生日礼物的时候,他吵着也要,此时大人应解释道:“你感到不公平,但要知道这是给妹妹的生日礼物,你生日时奶奶也会给你礼物的”。通过这番对话,能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从而变得通情达理。

  培养孩子讲道理的注意事项

  1、要坚持“讲”道理

  记得点点很小的时候我就哇啦哇啦的跟他讲一大堆道理,无论什么事情,我都要条分缕析的跟他讲个子丑寅卯,有时候婆婆会在旁边取笑我,你跟他讲他哪懂啊?

  2、多让孩子自己体会“一言九鼎”

  这个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的意见,让孩子体会自己话语的分量,比如孩子吃饭,说自己吃饱了,那你就不要再逼他吃了(这个家长自己把握哈,我家是这样的),他渴了的时候会自己选择喝水或者喝牛奶,有时候到了喝奶的时间他偏要喝水,这个时候也要听他的;买玩具的时候在确定量的基础上让他自己做主;去哪儿玩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你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话语是有分量的,久而久之他会比较讲理,用“说”的方式来交流和达到认同。

  3、家长自己要讲道理

  有的时候家长的行为会比说教更有利。有人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这个造成了很多人的误解,以为“家是不讲理的地方”,其实并非如此。我自己是个比较讲原则的人,有时候认个死理,点爸说我是固执而倔强,不知道拐弯,这自然有缺乏弹性的弊端,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讲道理还挺好的,比如我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否则我就不答应,如果家长自己做错了,也要承认,不要以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开脱,这样孩子就比较信服大人的观点。

  4、家长不要欺骗孩子

  家长为了使自己的话有分量,千万不能欺骗孩子,就像狼来了的故事,如果你的话语总有水分,怎么能指望孩子能听你的呢?让孩子生活在一个诚信的体制下,孩子才会听进去道理。家长以为孩子小,经常欺骗孩子,以为孩子反正不会分辨,其实分辨之心,自小有之,你心目中有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所以孩子不讲理,是你自己心中对孩子的预设在起作用。因为我总是认为孩子时讲理的,所以点点真的变得越来越讲理,这其中不能不说有家长的暗示在起作用。

  5、正确处理好“情”“理”关系

  在这里加进去“情”的因素,实际上是给“理”一个弹性,有时候我要上班出门,道理说了一箩筐也没有用,点点哭兮兮的说:你别走,或者恶狠狠地命令:你不许走。这个时候要给孩子更多的抚慰,这是孩子情感饥渴的表现,道理是说不通的。我慢慢转换思路,一边带他玩,一边寻找讲道理的契机,我前后用了正面讲理、物质利诱,都不管用,我就继续想办法说,告诉他,有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哭,说“这个我也不会做啊,老师怎么还不来啊。”然后点点才放行,看着我离去大声的喊道:这下子学生该笑了吧?我肯定的点点头。

  孩子为何走向叛逆

  叛逆是为了成长

  叛逆是伴随人成长的正常现象。人生会经历两个叛逆期,第一个出现在1~2岁的时候,我们称之为第一叛逆期,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们还分不清自己需要什么,但却会一味地说“不”。而这种说“不”的表达,其实只是为了辨别他与外界的不同,这时孩子说“不”并不一定就是拒绝或否定,这只是他们在学着区分自己和他人的一个过程。

  第二个叛逆期出现在12~18岁之间,这一阶段的孩子,会将心内的不满转为直接地对抗,多表现为叛逆和不顺从。而这种反抗其实是自我认知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一种磨合,目的是想要做自己的主人。在磨合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明白自己需要顺从什么,逆反什么,等到度过了这一阶段,他们就会变得“圆滑”一点儿,变得能够顺势而为了。也就是说,逆反的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成长,为了建立独立的人格和“我”的内心世界。

  警惕“迟到的叛逆期”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在青春期没有出现逆反呀,这是不正常的吗?对于没有在12~18岁出现逆反的情况,我们称之为迟到的叛逆期。青春期没有出现叛逆的孩子,会在长大后的某个时候表现出来,也就是说,叛逆早晚会来。你会发现,有些在初、高中很乖的孩子,到了大学开始逆反了。如,突然退学不念了,随便交朋友,或者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等。而有的人是大学时期还好,可到了工作时期却逆反了……18岁以后出现的叛逆期,可能会持续很久才能结束,有的甚至会伴随一生。

  可以说,并不是度过了12~18岁后就一定万事大吉了,对于在应该叛逆时没有叛逆的孩子,18岁以后,家长更要注意他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交流方式,不要随便就给孩子扣上“越来越不懂事”的帽子。

    热门标签

    43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