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勇敢的主要原因有什么

书奇 1172分享

  探索精神是指孩子能够主动地研究,发现自然事物的某些规律、联系、属性等的心理倾向。如果缺乏探索的勇气,容易形成孩子的封闭、缺乏创造力的个性。那么导致孩子缺乏勇气、变得怯懦的原因是什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孩子不勇敢的原因

  1、孩子的先天因素所致。

  爸爸妈妈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孩子遗传了他们的特点。

  2、与家庭环境有关。

  有些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带孩子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孩子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如果送托儿所,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胆小。

  3、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有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哭闹时,经常用“鬼”、“妖怪”等来吓唬孩子;有的是在孩子要外出玩耍时,用“外面有骗子,会把你骗走”等话语来打消孩子外出的念头,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一种不信任别人,不安全的感觉;还有的对孩子期望过高,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轻则训斥重则打骂,使孩子因怕失败而退缩……

  4、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

  如到公园里去玩耍,不让孩子去爬山恐怕摔下来,不让孩子去湖边玩怕掉下去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这也造成胆小怯懦。

  5、孩子的玩伴选择不当。

  如果孩子胆小,大多数家长根据“近朱者赤”的理由,希望并鼓励孩子与年龄大一些且胆子大的伙伴交往,但对一部分孩子而言,其结果反而不妙,在与比自己强大的同伴接触中,他们变得更自卑,更拘束。因此,家长切勿一厢情愿把孩子往优秀的群体中赶,最好就是为孩子选择一个性格开朗、身体壮实、年龄比自家孩子小一些、其家长待人热情大方的小伙伴,让孩子经常与小伙伴在一起玩耍。这样的小伙伴容易与年龄稍大但胆小的孩子玩到一起,而你的孩子也就有了可以仿效的小榜样,而且小伙伴的家长待人热情大方,保证了孩子去玩时,大人不会干涉。

  孩子性格懦弱怎么办

  1、创造一个温馨祥和的家庭气氛,让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并让孩子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2、端正父母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3、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她)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她)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有颗勇敢的心

  孩子的害怕心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与大人思想交流并对外部世界进行认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孩子的害怕心理严重,往往容易形成胆怯、畏缩不前的性格,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为此,对孩子的害怕心理,大人弄清原因,具体对待,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止。

  一般说,孩子的害怕心理多半是被恐吓出来的。孩子年幼无知,受到恐吓就会产生害怕心理。这种情况完全是家长造成的。当孩子不听话或不顺从大人意志时,许多家长为图省事或无能为力,喜欢用恐吓的方法使孩子就范。目前,类似这种情况在家庭是屡见不鲜的。

  孩子是最相信大人说的话的,他们受到恐吓后,只知道害怕,而不知道为什么可怕,这种害怕心理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极为不利,而且使他们对外界产生错误认识。因为用以恐吓孩子的某些东西都是些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东西(如鬼)和虽然可怕,但在生活中对孩子根本构不成威胁、危害的东西(如狼、老虎等)。事实上任何东西一经歪曲形象后都可以用来恐吓无知的孩子。

  恐吓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孩子哭闹时,大人应耐心、和蔼地劝解,以缓和孩子的激动情绪,并转移他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对大人提出的新问题产生兴趣,从而自然地终止哭闹。至于孩子睡眠、吃饭、穿衣等问题,大人要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等方式启发诱导孩子重视大人的要求,切忌使用恐吓的方法。一旦孩子已经形成了这种害怕心理,家长应及早停止这些作法,并通过讲述科学道理、实际示范和让孩子实际观察,对孩子进行耐心的教育启发或鼓励。这样,孩子的害怕心理就会逐渐消除。

  此外,孩子感觉到了客观上实际存在的威胁、压力,而无力对付时,也会产生害怕心理。一般是幼儿园大班孩子往往有这种心理。例如,迟到了不敢进幼儿园,受大孩子威胁后不敢出门等等。这种害怕心理光靠讲道理是难以消除的,应该教给孩子克服那些威胁的压力的方法(如动作快,以免迟到),或改变客观状况(如处理好与其他孩子的关系)。而在这之前,大人应该承认这种害怕是有道理的。对于确实危险的事情或孩子难以适应的突然惊吓等,应给予保护,向他们讲些道理等等。

    热门标签

    45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