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来越调皮家长该怎么做

书奇 1172分享

  有些孩子喜欢摆弄各种东西,如把玩具拆开,有些孩子喜欢通过恶搞来引起成人的关注。孩子调皮捣蛋令很多家长大呼吃不消,那么孩子变成一个破坏王,家长该怎么做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孩子越来越调皮怎么办

  1、家长自己不要太紧张,自己的紧张会影响孩子。

  2、给以充分的爱,消除紧张刺激,不打、不骂。

  3、要立规矩,并坚持。短期可能看不出效果,长期下来,会有改善。

  4、帮助他渐渐改善他的注意力,设置短目标,并帮他完成。比如干一件容易的事,只坐着玩很短时间就让他出去玩等。任务愈简单,愈容易完成,他的注意力就愈集中。

  5、表扬他从事安静的活动。如看图画书、玩拼图、搭积木等。

  6、教他学会基本技巧。有时挫折、失败、不会往往会使他出现撒野行为。如果他能干好一些事,他的情绪会好一些,也就能安静些。

  7、教孩子会宣泄情绪的方法。比如到院子里去奔跑一会儿、大声唱唱歌、跳跳蹦蹦、撕撕纸、槌打枕头等。

  8、每天要有一定时间(2-3小时)让孩子在户外玩,散发他一些体力。

  9、严格规定作息制度。进餐、午睡、外出游戏、洗澡等,必须定时进行,让他有规律性的生活,对他安静下来有好处。

  孩子脾气不好怎么办

  培养孩子做事的灵活

  当孩子玩玩具、吃饭时不要“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和模样,要从小尽量使其“多样化”,任其有挑选的余地。特别是当一种东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应及时引导孩子转移到别的东西、食品、玩具上去,这种调节能力越好,其灵活性也就越好。当孩子的兴趣增加了,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也灵活了,他发脾气的习惯也就会随之减轻。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孩子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父母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找出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

  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平时多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强化他这种行为

  家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经过几次这样的教育,孩子爱发脾气的毛病就会有所改变。

  既然孩子的脾气是后天形成的,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不要在孩子面前随意发脾气,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模仿对象。父母可以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勤奋爱劳动的习惯,生活中给孩子带去更多的快乐。

  宝宝为什么是破坏王

  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到:我家的孩子简直就是个破坏狂,什么东西到他手里立刻变成废品,弄得家里都不敢随便放东西。好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珍惜,难道破坏东西让他很高兴吗?真不知道孩子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刚给孩子买了个电动小汽车,可没两天却发现已经被孩子拆成一堆零件了。洋娃娃本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宝宝却把她的裙子给脱了,胳膊也扭了。甚至你会看见孩子把镜子打破了,却努力地用胶水粘,想“破镜重圆”……

  面对孩子的“破坏”你会怎样呢?生气、呵斥孩子再也不许拆东西,还是帮孩子一起完成他的“杰作”?幼教专家提醒家长,千万不要粗暴地干涉孩子的探索欲。这样的“破坏性”其实是值得鼓励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拆开,是孩子学习探索的一种表现,他们不是故意去破坏一个东西,而是因为他对这个东西感兴趣,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比如很多男孩喜欢把玩具拆开,去看车子里面到底是什么,车子为什么会动等,他是沉浸在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里面,并努力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

  对于孩子这样的“破坏”,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宽容的心态,因为破坏的过程就是个学习的过程。不要严厉地批评孩子,也千万不要说“不许再把玩具拆了,不然下次就不给你买了”等这样警告和威胁的话。因为家长的批评和威胁很可能会扼杀孩子可贵的探索精神。

  其次,家长应该尽可能地鼓励并且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破坏”的过程,是一个手、眼都在活动的过程,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鼓励孩子适当地“破坏”,就是在鼓励孩子的创造力,以及对更多事物的探索兴趣。所以,当家长看见孩子把机器人拆了,应该蹲下来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机器人里面是什么啊,怎么会动的啦?”……引导、帮助他们一起寻找结果,然后再跟孩子一起把拆开的玩具恢复原样。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破坏”———探究———重建中获得心理的满足。

  家长们在鼓励孩子“破坏”的行为之余,还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引导孩子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提些问题让他们去猜、去想,比如,闹钟滴滴答答地走,家长可以问,闹钟为什么会响,为什么会走呢?皮球为什么一拍就跳很高,如果把气放了,还能跳那么高吗?要在问题提出后,主动带领他们从“破坏”中寻找答案。

    热门标签

    45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