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卫生教育是怎样的

书奇 1172分享

  大多数人认为,学龄前孩子没必要学习太多的知识。其实学龄前孩子更应该开眼了解世界,了解陌生事物,建立健康的心理和思维模式。那么应该怎么做好学龄前孩子的心理教育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学龄前儿童心理卫生

  学前儿童由于营养条件和医疗保健条件的日益改善,身体情况一般良好,但心理问题却较严重。有1/4的儿童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偏异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过度兴奋、焦虑和抑郁;少数儿童有精神病倾向。另一个地区4~5岁儿童的调查,发现30%的儿童有行为问题,如说谎、智力发育低下。可见加强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学前期儿童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消极方面主要是预防各阶段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积极方面主要是加强儿童的早期教育,加强精神锻炼,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学前期儿童受环境特别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非常突出。人们发现,孩子在过分赞扬声中生活,他将学会自负;在羞辱中生活他将学会自卑;在忍耐中生活,将学会容忍;在争吵中生活,将学会诡辨;在埋怨声中生活,将学会嫉妒;在缺乏温暖的环境中生活,他将学会冷漠……。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亲人、父母之爱,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自尊,让他们学会自信,给予适当的表扬;给孩子平等的生活,让他们学会公道。调查证明,父母对孩子教育不良,父母溺爱或态度粗暴,或家长本人情绪严重不稳定,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等,都会使孩子出现心理偏异。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他们脑细胞数基本达到成人的水平;脑重、脑体积也接近于成人;神经纤维分枝多,神经通路比成人更容易接通;脑的代谢活动旺盛(能量需要是成人的一倍);第二信号系统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加强刺激,实施各种教育和训练,有利于建立各种神经反应经络,保持脑活动的活跃状态,开发智力。

  也有些科学家指出:2至3岁是学习口语的最佳期;3岁开始进入学习数学的最佳期;3至5岁是培养音乐天才的最佳年龄;4至5岁则是学习书写绘画的最好时光。根据孩子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实施相应的早期教育对充分开发儿童智力至关重要。早期阶段可以利用孩子“模式识别”能力,增加语言、音乐、棋艺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让孩子从小就在这些方面形成“模式”而深刻在脑海中,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这一时期父母或幼教人员示范作用很重要,对孩子影响较大。在“模式”学习阶段以后,可以增加各种知识和各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内容,以直观的形象学习为主要形式。

  这一时期儿童经受一些精神锻炼也很必要,适度增加一些困难的环境,锻炼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放手让孩子交朋友,与同龄的孩子玩,参与孩子间的纠纷等,以锻炼孩子的人际适应能力;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安排一些需要胆量、耐受力和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锻炼,积极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三大重点

  1.身体方面

  当前许多父母很早就开始了对孩子智力开发,然而大多数父母忽略了重要的一点,即身体健康。0-6岁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儿童的早期教育把体能训练放在首位是比较科学和恰当的。

  2.性格方面

  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在家庭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 育。比如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别小看这些随机教育,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会铸就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 较强的独立能力,使孩子的人生绽开绚丽的花。

  3.智力开发

  当前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时走进了一个误区,即认为教会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就是智力开发,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阔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学龄前的孩子应学习的知识

  1.学龄前孩子的教育

  “学龄前的孩子如果问老师有关科学的问题时,那么他们的老师可能会告诉他们,说他们偏离了自己要学习的知识。虽然说,老师也会制定学习的大纲,但是学龄前孩子的学习仍然没有重点。”上面的这些内容来自瑞典哥德堡大学的一篇论文。论文的作者苏珊检测了在早期教育中,老师和学生交流科学问题的方式。苏珊通过两个视频观察,这两个视频一个是关于‘树桩中的生命’,另外一个科学问题是‘泥土是如何形成的’。苏珊得出的结论是,孩子们并没有真正领略到科学内涵。因为大多数老师,在孩子提出科学问题后,老师会以另一个问题作答。学龄前的孩子很少得到问题的答案,并且她们也很少能出老师的回答中学习到知识。

  2.强化知识的重要性

  学龄前学校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改变。1998年第一所学龄前学校的教学大纲出现了,重在给学龄前的孩子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让学龄前的孩子学的更好。学龄前学校加强知识的重要性体现在修改课程方面。在科学学科方面,具体的科目比如化学,物理现象还有科技方面都在学龄前孩子的学习范围内,当然除了生物学,生态学和环境学。如果说大家都鼓励学龄前的孩子学习知识,那么学龄前的老师也就必须要具备把孩子每天的经历同孩子们学习科学以及学习科学知识联系起来的能力。学龄前孩子学习的科目必须重视并且对孩子来说要可视。也就是说,孩子们问问题,研究问题并找出答案,学龄前的孩子还可以讨论问题。

  3.让学龄前的孩子思考

  苏珊说:“孩子们是想要真正的了解世界,但是往往他们又会被自己的随意性的解释所蒙蔽。”苏珊为这一结果做了几个推测。第一,可能是因为老师自己无法回答学龄前孩子的问题;另外可能是因为传统的知识。也就是说重在教育孩子,而不是让孩子学习。按照这种观点,学龄前的老师就不应该把什么知识都告诉学龄前的孩子,而应该让学龄前的孩子自己去学习,让学龄前的孩子自己去思考。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60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