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特点
在人类遗传基因中,都有感觉统合的基本能力,但是也会有偶尔出现异常的情况。有些宝宝刚出生的智力发育正常,但行为协调就是跟不上,那么会不会是出现了感觉统合失调呢?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怎样是感觉统合失调呢
常有妈妈抱怨:“我家孩子智力还算不错、也很聪明,可就是动作慢,拖拖拉拉的,从吃饭、刷牙洗脸到睡觉,都要一催再催,有时一顿饭下来就是个把钟头……”;也有的母亲抱怨:“孩子很不专心,静不下来;玩这个游戏不到5分钟,又要玩别的,东挑西捡,就是无法好好的把一样玩具操作熟练……”
平时不妨多观察孩子的各种行为,以期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多减轻照顾孩子的负担。
孩子感觉统合失调的行为包括:动作笨拙、不协调,较晚学会走路或常跌倒、绊到自己的脚。不喜欢别人的拥抱或触摸,不喜欢洗头、理发。对刺激过度敏感,如果进入人多的地方、光线强之处会过度兴奋,在有声音的情况下不专心。对感觉刺激的敏感度过低,对各种感觉刺激反应慢,甚至不太有感觉,受伤跌倒时也不觉得痛、不会有反应。坐椅子常会跌下来;常把桌上的东西碰落到地上。容易分心,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做白日梦且无法注意周围事物,但听力正常。上幼儿园后,抄写或做习题时常会遗漏字句。画图、写阿拉伯数字或国字时,左右、上下颠倒,如53写成35。活动量过多,动个不停。活动过少,动作缓慢。语言发展迟缓或口齿不清。智力正常,但对阅读或数学的学习有困难。做精细动作时协调性不佳。缺乏自信,易遭受挫折,容易发脾气。
假如孩子出现了上列某些症状,则可能是感觉统合有了异常,是神经系统的统合协调能力有问题。应带孩子到医院接受神经系统评判。
所谓“感觉统合”,即指神经系统把身体的感觉及外界给予的感觉加以整合,使身体做出有效的动作及反应。
例如孩子做运动接球,要接得好,就必须整合听觉(球来了)、视觉(看着球的轨迹)、本体觉(自己的手脚位置)、触觉(摸到球)、平衡感、协调性等,才能接好球。一旦这些信号的整合有了障碍,就会产生动作协调不良、精细动作差、左右不平衡等。
感觉统合失调的治疗
① 全方位感觉统合育儿。感觉统合应当从胎教做起。目前一般误认为,感觉统合指的多数是较大的儿童,其实正确的观念该从怀孕就开始,从妊娠期就应当注意胎教,在胎儿胎动时就可以抚摸腹部,传导对腹中胎儿的爱意,每天抽出时间跟胎儿谈谈心、说说故事、听听音乐,这些对于孩子出生后会有很大的帮助。
② 拥抱安抚有助感觉统合。有些人误以为刚出生的婴儿一哭就要抱,易造成孩子黏人、离不开人等坏习惯。从感觉统合的观点来看,孩子哭了,父母故意不予理会、不抱,孩子的触觉发展可能会受影响。而且成长后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信赖程度也会大打折扣,从小孩子哭闹时别不理会,最好抱一抱,并给予适当的安抚。
③观察学步期孩子。对于婴儿或学步期的幼儿,如果有易受惊吓、肌肉张力太低、不喜欢被拥抱、躁动不安、易怒、动作发展较慢等种种现象,也可能是感觉统合功能有障碍的讯息,父母宜多加留意与关心。
“高智商低成就”儿怎回事
一名8岁男孩被专家诊断为“多动症”,该儿童的以往的智商检测为85(正常为80),但上学一年来,成绩在班里却是倒数。据其父介绍,孩子平时挺聪明,理解能力也快,可就是表现闲不住,爱多胡闹,很难集中精力坚持做完一件事情。快开学了,来医院咨询一下专家,没想到孩子平时的表现是一种“病态”。这种 智商水平正常,而学习成绩不好的情况被称为“高智商低成就”。在所有心理行为疾病引起的“高智商低成就”儿童中,最常见的一种为感觉统合失调,这是由于儿童的大脑对身体各器官失去了控制和组织能力,患有此症的儿童通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胆小怕羞,社会交往能力差,容易受挫,缺乏自信,脾气急躁,爱哭闹,语言发展迟钝不良等。这些孩子智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对学习能力、运动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造成障碍,严重的甚至会转化为儿童孤独症或自闭症。据有关调查表明:儿童中患轻度感觉统合失调率为36。6%,重度为16。1%。其比例之高,令人惊讶。
但是引起该种疾病的原因相当复杂,心理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和分析,认为主要原因在几个方面:独生子女被家长过度保护,动手动脑的能力收到限制;生活环境封闭,社交范围局限;活动范围狭小,游戏和运动量不足;还可能存在由于遗传原因导致的脑发育不良的情况。
要正确认识孩子“高智商低成就”的情况,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积极与专家配合,针对不同的病因,及早接受药物或感觉统合训练和脑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应为孩子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多鼓励引导孩子树立良好习惯,为孩子创造运动游戏的条件,增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锻炼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千万不能打骂挖苦,使产生自卑、低落情绪,这样极易形成扭曲、低下的自我形象,影响孩子今后的人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