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起到的重要作用
有人说母爱似爱,无不包容,父爱如山,内敛厚重。父亲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影响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
母亲的爱细腻、温柔,而父亲的爱表现为粗旷、豪放,两者爱的表达方式不同,给孩子的感受也不同。他们从父亲那里得到了社会的情感财富。有了父爱的孩子,可获得正常的人格发展。男人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些,他们在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教育专家们认为,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强的目的性。想要培养孩子哪些品质,发展哪些方面才能,父亲心中一般都是有计划的,而母亲在这方面就要差一些。在生活习惯的培养上,父亲更能教育孩子独立、果断,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险精神。
父亲对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孩子,数学成绩佳。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孩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
在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学会承担责任,男孩也会更好地从爸爸那里观察、模仿男性的语言和行为,日渐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并分清男女之间的差异,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而且也会受爸爸易于表现的冒险、进取、独立性的影响。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义,使孩子性别角色健康、顺利地形成。
爸爸和孩子游戏时,大多喜欢和孩子一起玩运动性、技术性、智能性较强的游戏,并以其固有的男性特征,如坚毅、深沉、果断、独立性、进取性、合作性,经常鼓励宝宝尝试新鲜的游戏,鼓励孩子勇敢探索、独立克服困难,这样就会更好地促进孩子身体、智能、性格的发展。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是事。 在孩子心中,母爱是无处不在的,包围着他的,但对于父亲,是有重大变化的时候想起,父亲是心底最重的位置。尤其是他们长大,对父亲越是如此,每逢重大的人生转折,他们更容易想起父亲,对他们来讲是一种精神力量。
成功父亲带给孩子什么
电视剧《贞观长歌》中第一任太子李承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胆小懦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最后终于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看完电视,很多观众不禁疑惑:李世民这个英明、成功的“虎父”,怎么培养出如此无能的“犬子”?即使是他立的第二任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也是性格软弱,把江山拱手让给了武则天。而之前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也都如此。
父辈成功有利有弊
针对这些问题,记者请教了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晓文。“其实,父辈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一代不如一代"。”李晓文开门见山地说,“主要还是看家庭教育和父辈对子女的要求。”“太子”的身份既能带来益处,又能带来弊端。
所谓益处,父辈可以成为孩子的典范,让他明白怎样的状态更易成功。这样,孩子就有了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对孩子来讲,一个成功的父辈就生活在自己身边,从心理上他不会认为其高不可攀,还可增强自信。这与普通人有很大差别。”现实中也不乏成功之例,如李嘉诚、李泽楷父子。
而弊端往往来自父辈对孩子的要求和环境的影响。“身为成功者的子女,可能会被众星捧月般捧得过高;也可能会受到很多不正常、不自然的约束;而成功的父辈,往往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要求十分严苛。凡此种种,都会让孩子受到超出正常范围的压力。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越来越累,人格也可能会出现问题。”在《贞观长歌》中,李承干完全印证了这些弊端的存在:他被捧得很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举一动都要合乎“太子”规范;李世民更是派去好几位“严师”教导,再加上兄弟在旁虎视眈眈图谋夺位,李承干肩上无疑压了几座“大山”。这种压力正是导致他性格走向极端的原因所在。此外,有些成功者会过分溺爱子女,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本就少了“白手起家”的辛劳,又在娇生惯养中成长,无疑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扩大益处,减弱弊端,是打破“虎父生犬子”魔咒的关键。
成功父亲更该关爱孩子
其实,一个事业成功的父亲更应该关爱自己的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育出“虎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孩子在童年期最需要父母关爱,如果父母能给孩子一个充满温暖、和善、关爱的成长环境,他会更容易相信和接受亲人,并向亲人学习。”李晓文说,“孩子到了青春期,就需要与父母多交流,要像朋友一样。”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还能让孩子在交流之中感受父辈的成功之处,让他们更积极乐观地成长。反之,如果孩子感受到更多的是冷漠、敌意、压制,他可能会出现一些与外界对抗的行为,以发泄不满和愤怒。
可惜,在传统的封建帝制之下,温暖、和善、像朋友一样交流,对于李世民父子来说很不现实。这使得李承干的行为中明显带有与父亲对抗的色彩。试想,自己的脚有病,父亲不来安慰自己。(至少史书没有提到李世民如何关心儿子的足疾),反而去偏爱另一个对“太子之位”很有竞争力的儿子,李承干怎能不愤怒?
孩子要主动与父亲交流
那么,现代社会中,如果一位事业成功的父辈因为忙于工作,而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应该怎样做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肖健教授表示,孩子应该主动去跟父辈交流,并在交流中全面了解父辈,向他们学习。除了父辈“工作办事”的能力,还应该学习父辈如何“做人”,这更有利于孩子日后性格与人格的自我完善。毕竟,父母都不会故意冷落孩子,也不会拒绝孩子提问的。但同时,父母还应给予孩子一个宽松民主的空间,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育儿不是母亲的专利
在美国,养儿育女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近20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 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连母亲也无法替代。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因而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盛行。
专家们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不同。如,母亲抱起孩子的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很“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2个月大时,就能分清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很多父亲在孩子面临挑战和难题时,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坚持,而母亲有时则会想:孩子还小,算了吧。皮特的爸爸把2岁多的皮特放到攀登架上,皮特惊恐地大叫起来,妈妈闻声赶来“救架”,大骂爸爸“拔苗助长”,皮特在边上大哭。有许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一幕。可以皮特爸爸不死心,某天趁着孩子母亲不在,和皮特讲好,如果他能自己爬攀登架就带他去水族馆。结果,妈妈回家后,发现父子俩得意洋洋地在攀登架上为她“耍杂技”。妈妈发现自己低估了孩子。如果没有爸爸这么来一下,也许直到今天孩子也不敢爬攀登架。皮特妈妈说,皮特爸爸根据她的意见调整了教育方法,不是呵斥“不准下来,胆小鬼!”而是更多地鼓励孩子。
在美国,很少见到三世同堂地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又因为人工贵,只有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因此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已婚的美国人的休闲活动常以家庭为主体,周末在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孩子的大男人……
爸爸们做的还不止这些。有的爸爸于妻子平分育儿任务。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我很喜爱的一本育儿杂志的编辑――特丽莎和弗莱德。他们是真正的合作者,两人在杂志上的署名是“联合编辑”,在生活中则是联合育儿,每人都上两星期班,在家带两星期孩子。两人轮换,所以他们的一双儿女常问:“这周是爸爸还是妈妈?”这种安排里,他们觉得获益匪浅。他们得以亲身体会不同环境中的父母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编辑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孩子从这种安排中收获颇丰,孩子汲取了父母双方的优点,充满了活力。
据报道,有200万美国父亲选择留在家中带孩子,而让妻子收入比丈夫高,如妻子是律师而丈夫是教师。有的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爱教养孩子的经历。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相互鼓励,组织“全职爸爸协会”呢!
父亲和母亲在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可以互补,孩子在得到鼓励、推动的同时,也不乏耐心的呵护,这样才能既发挥孩子的潜力,又不致伤害孩子的心灵。在父母分担育儿职责的过程中,双方也能更了解彼此的想法,更理解对方的行为,相应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