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孩子任性性格的原因有哪些
现在的熊孩子非常的多,其实孩子任性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育不当是分不开的。那么到底有哪些原因造就了熊孩子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任性孩子性格的形成原因
(一)遗传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类型,孩子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有个性”的孩子,这与家长的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这样的孩子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二)心理反抗期(生长发育特点)。婴幼儿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两三岁就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愿意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处处以自我为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家长妥协,自己满意为止等。从以上不难看出,孩子的任性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内在的、外来的、社会的、自身生长发育期的等等。作为家长应该及早发现、分析、及时纠正,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教育。在两岁左右时,大部分孩子思维、语言、动作已经发育的相当好,有些孩子反抗意识也逐渐表现出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反抗的意识越来越强烈,表现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家长就要抓住婴幼儿阶段这个有利时机迅速进行调整,如果认为孩子小一味地去迁就,任性的个性就可能越来越厉害。任性的个性一旦形成,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是有相当难度的。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可能因性格的制约受到影响,成了事业成功的最大障碍。究其原因,任性性格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后天教养不当所造成,是溺爱的结果。在教养方式上,家长该制止的不制止,一味的迁就;该鼓励的不鼓励,使孩子分不清是非对错,认为只要哭闹就可达到自己的目的,助长了孩子的偏激与任性,最终造成了孩子性格的缺陷。
(三)后天养成。任性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与人的神经类型有关。但是,关键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影响。
1、是家长对孩子溺爱、娇惯、放任、迁就。据调查,独生子女和末生的孩子任性率较高,达到60%左右。孩子任性往往与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宠爱有关。
2、是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有些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不管家长说的对不对,孩子都不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有些家长无视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对孩子一味限制,要求孩子绝对服从,想出各种方法让孩子就范。这种做法不仅违背孩子的意愿,也违背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这种做法也是孩子形成任性的重要原因。
3、是家长蔑视孩子的人格。有些家长总爱讽刺、挖苦、漫骂孩子,或者当着众人面数落孩子,有时家长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心里明白自己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来对抗。
教育任性孩子的策略
高尔基曾经说过“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然而,会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它需要才能和广泛的生活知识。”所以说爱,也要讲科学也要有理性,爱,绝不能溺爱,不能宠;爱,也应该有限度。如果儿童任性心理长期得不到纠正的话,会妨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的正常发展。因为任性会导致人无法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个性固执不明事理,妨碍生活能力的发展,不善与人交往,难以适应环境,不被别人接受而陷入孤独,经不起生活的考验和挫折,对孩子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严重的还会由于易冲动而犯罪。
(一)教育任性孩子应注意的问题。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板教条、千篇一律的采取措施。根据我们的观察、分析,家长在教育任性孩子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任性是有程度上的区别的,在正常生长发育的情况下,只要不影响别人,适度保留孩子性格中的霸气,还是有必要的,这能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中外历史上许多有成就的大人物身上我们可略见一斑。如拿破仑、爱迪生、爱因斯坦、毛泽东等都存在这样的性格特质。但太过分,那就有害而无利了。二是任性的孩子不代表学习能力差,有的可能对某个领域有特殊的爱好甚至有所贡献。但对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的层面,事业的成功率会受一定的影响。在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教育观念中,如果性格不健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现在一些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就把培养的目标界定在德、智、体、美、社会交往五育并重的范畴,可能就是从这个方面考虑的。三是孩子的任性不是人格的表征,是对外界环境的正常反应。因此,家人或保教人员是可以通过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及社会认可的规则,通过引导、教育来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的。四是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个性,要积极向好的方面去引导,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教成小绵羊的观点是不可取的。所以,父母的责任就在于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去教育孩子。
(二)教育任性孩子的策略。
一是习惯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任性。家长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处处按要求做,孩子就能自觉地和大人保持一致。一旦孩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干什么就都有规矩,不会随意提出特殊要求。
二是预防法。孩子的任性发作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当可能诱发孩子任性的条件临近时,要事先预测好,做好预防工作。可以事先约法三章,提出要求。
三是严格法。孩子任性往往是抓到了家长的弱点。家长越怕孩子哭,孩子越哭个没完;家长越怕孩子满地打滚,孩子就偏在地上滚个没玩。家长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管他怎么哭,怎么闹,决不能有任何迁就的表示,态度要坚决,而且要坚持到底。
四是转移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任性的时候,可以利用孩子易于被其他新鲜的事物所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开,从而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很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愉快地答应了。然后妈妈领着他坐公共汽车回家。
五是理解法。在情绪上表示理解,但在行为上要坚持对他的约束。如吃饭的时候,孩子忽然想起爱吃的菜今天没有,就生气地拒绝吃饭。即使冰箱里有原料,母亲也不应该迁就孩子给他做,应明确表示饭菜准备好了,就不应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继续闹,可以让他饿一顿,等他感到饥饿时,自然会找食物吃。
六是回避法。有些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就纠缠不休,这时,家长可以暂时不去理他,让他感到哭闹的方法是无效的,他就会停止。事后可以与他坦诚地交流,让他说明原因。当然,解决孩子任性的方法还很多,关键在于培养孩子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七是交往法。让孩子多和伙伴们一起玩耍,群体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少数服从多数,如果个人的意愿与多数人不一致,那么就会被否定。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和他的同学、伙伴一起玩耍。因为在同龄人中间,如果孩子一味地任性,他就会被群体所孤立,所以即使在家中,比较任性的孩子当处在群体之中时,他也不会轻易地把任性表现出来。而且,在群体中,那些通情达理、不任性的孩子也会在无形中给任性的孩子以示范,让他们感到任性只会遭人厌弃,而通情达理才会融入群体之中。久而久之,孩子身上任性的毛病就会逐渐淡化。
八是知识法。孩子有时任性是因为知识少,认死理,往往把错误的行为当成正确的行为,固执已见。孩子还不易分清坚强与固执,谦让与软弱,勇敢与蛮干的界限。家长要想办法使孩子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孩子知识多了,就会改变自己过去一些错误的做法。
九是诱导法。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生成的骨头,长成的筋,天生的拧种”,改不了啦。其实不然,孩子毕竟还小,只要诱导得法,完全可以改变他任性的毛病。诱导时要多抓积极因素,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每当孩子要犯拧时,家长就表扬他的优点,孩子听到表扬可能情绪就转过来了。
十是强化法。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喜欢的是不任性的孩子。当孩子刚要任性发作时,家长可以借以前听话时的例子引导他克制自己,不任性。这样有利于调动孩子自己克服任性的积极性,提高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家长还可以在孩子任性时或任性后,对其任性给予一定的批评或惩罚。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的严格要求,使孩子认识到任性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孩子过于任性的表现有哪些
一、不愿和他人分享
两岁的津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用手多、用嘴少。见到别的小朋友 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声喊叫:“这是我的!”然后不由分说把小朋友推倒,夺回玩具。
分析:这么大的孩子还不太懂得“与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并且给他一些时间。随着他慢慢长大,他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岁时还是欺负小朋友,那么父母要坚决制止,并一定要让他道歉。
提示: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对3岁以后的孩子,还应指出他的行为已经伤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见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应及时予以鼓励。
二、自我观念很强
快3岁的小蔓蔓一点耐心也没有,想吃“肯德基 ”了,马上就要拉上妈妈出门;想去游乐场玩了,也一刻都不能耽搁,并对着妈妈直囔嚷:“我现在就要!”
分析:3岁前的孩子大多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幼儿园,他们才会明白,并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实现,也并不是他想要的东西都能归他的。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父母还是要尝试,不要答应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个小小的团队,要让孩子明白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需要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妈妈可以给他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譬如整理玩具、为花浇水、餐前放筷子等,这样会让他慢慢学会关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三、脏话连篇
4岁的多多开始说一些让父母伤心的难听话,譬如妈妈说现在不能看电视了或是明天不能去游乐场了,他就会怒不可遏地对妈妈说:“我讨厌你”甚至开始拳打脚踢。
分析:4岁的孩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绪。所以,父母需要教会他一些正确的表达方式 。
提示:妈妈应平静地拉着孩子的手,蹲下来告诉他:“妈妈不喜欢你这么说”。还可以教会孩子一些“谈条件”的方式,一起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当孩子学到了更复杂的表达方式时,他就会减少恶语相向的次数。
四、知错不改
5岁的顺顺竟然学会了说谎,明明在幼儿园剩饭了,回家却对妈妈说他在班上吃饭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时,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却矢口否认:“这不是我干的。”让妈妈感到很难过。
分析:学龄前的孩子通常还不十分理解什么是说谎,他们说的话大多来源于自己的想象;也有可能他是在担心做错 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谅解。
提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说谎,首先不要惩罚孩子。相反,可用一种好玩的方式来回应他的想象:“得了第一名,感觉一定很好吧!”激励 他朝那美好的想象努力;其次,不要揪着错误不放,而要鼓励孩子具备承认错误的勇气。
五、喜欢和你闹
孩子们爱闹小脾气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他们常常会因为各种事情和你闹,原因是他们很任性。家长们有发现吗?自家的宝宝时不时就生气,哭闹,有时会为了和大人们抗衡选择“绝食”。孩子们的这种表现,往往让家长们无可奈何。
分析:孩子和家长闹,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大人们对他的注意力。或者说他们希望父母们能够多关心,多疼爱下自己。这似乎是宝宝们的天性,也是他们单纯的天真表现。
提示: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有足够的耐性,不要因为宝宝一时的不听话就大发雷霆,对他们大声责骂,。这样只会让宝宝们心中怨气更大,甚至让他们觉得父母不爱他。当他们闹情绪的时候,要用最大的耐性和包容心来哄哄他们。有时候几句甜言蜜语或者是一颗糖果都能让他们变回小乖乖。
六、没有礼貌
才上几天幼儿园的天天,就学会了一个词“笨蛋”。常常不由分说直呼身边所有的人“笨蛋”。不管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分析:似懂非懂的孩子,常会用一些话来试探大人的底线,宣告自己的独立。所以,父母不必为他的一些不恰当的语言而有特别激烈的反应,否则会让他觉得反而是一种鼓励。
提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断地让孩子学会体谅别人的情感,譬如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等,给孩子解释某个角色遇到了什么,他有哪些感受,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