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才能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

书奇 1172分享

  有些孩子有自卑的心理,如果不及时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孩子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需要家长持之以恒的努力。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改变孩子自卑心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改变孩子的自卑心理的方法

  一、要满足和引导孩子的表现欲。

  自我表现欲是青少年时期最主要的欲望之一。当孩子的自我表现欲受到压抑时,就会产生自卑感。但不要单纯抽象地用貌美、聪明、学习成绩好等来展现孩子的自我表现欲,而要尽可能地在具体的不同层次的其他孩子身上让自己的孩子看到自己特有的优势,从而满足自我表现欲。

  二、要重视孩子每次成功的经验。

  要教育孩子重视自己每一次的成功经验。成功的经验越多,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平时要注意教导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不可好高务远,以免挫伤成功的积极性。

  三、要注意扬长避短。

  要让孩子知道,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付出的越多,收获的就越多。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在生活当中具有多种才华和非凡能力的人只是少数,人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要采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要扬己之长,避己之短。这样,就能充分发挥长项,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长处,也都有他的短处。作为家长,在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点滴的进步,并不时失机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孩子认为自己有优点,也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便会增强取得更大更好成绩的信心和希望了。

  五、不要贬低孩子。

  我们有些家长爱用大人或“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达不到要求就以侮辱性的语言讽刺、嘲笑孩子,数落他的短处,故意贬低孩子。经常受到这种斥责的孩子往往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时间久了,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接受家长的暗示,承认自己的素质差,慢慢地就失去了信心。因此,要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家长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看法,要用家长的信心去鼓舞孩子的信心。

  六、不要滥贴“标签”。

  不管你的孩子表现如何,都不能随便作出“没有出息”之类的负面判断,也不能任意给孩子贴上“窝囊废”之类的灰色标签。因为这非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还会使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认识,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孩子自卑的表现

  1、在竞争活动中,有退缩的行为,甚至明明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也因为害羞、胆怯、不自信、害怕失败而不敢参加。

  2、常常通过一些夸张的表现,来掩饰自己自卑的情绪,并在别人面前不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地方,当别人提到自己不足的方面,会有一些过激的情绪反应。

  3、在女孩子中,更容易有自卑的表现。但往往由于社会标准对女孩子的要求,而使家长对孩子的自卑情绪产生忽略,认为只是普通的害羞。

  自卑感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孩子过于苛刻的要求,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很难体验成功的喜悦,长久以往就会形成自卑的自我评价系统。每一个父母都应该根据孩子的真实能力去制定目标和衡量标准,允许孩子有一些失误。不要总是和其他人进行攀比,只要能够真正的了解孩子的特点,协助他向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就会让孩子更多的找到自信。还有的父母帮孩子把一切事情都包办,不让孩子去接触和完成一些细小的事情,剥夺了他们锻炼自己和累积经验的机会,以致他们在同伴面前因为缺乏一些经验而被人看不起,产生自卑感。

  儿童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一、父母过于苛求。

  父母总是指责幼儿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在宝贝短暂的生活中,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会觉得一事无成,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二、父母之间的攀比。

  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宝贝的长处和自己宝贝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的宝贝越来越自卑。

  三、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经常打骂宝贝。

  其实“棍棒教育不仅不能使宝贝受到正面教育,而且会使他们直觉上以为自己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四、有的父母对幼儿的吃喝拉撒。

  以至玩玩具、交朋友的细枝末节,都有规定,甚至包办代替,不给他们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宝贝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无形中产生自卑心理。

  五、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遇事无主见。

  缺乏自信,平常总说“不行”,宝贝耳濡目染,便学习模仿,最终形成“大人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等一类的自卑心理。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纠正,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不注意调控,少数幼儿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如发现幼儿有自卑表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热门标签

    485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