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入门教程:如何学习钢琴中的素质培养
目前,中国钢琴教学阵地有三大板块,一是音乐学院钢琴系及附中附小的教学,其目标是培养演奏家或专业教师,教学有严格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国际化标准。二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必修课和主修课,目标是培养音乐教师,施教特点有两种:
1、针对钢琴基础好、乐感强、兴趣浓和毅力坚的学生所开设的钢琴主修课。
2、针对广大非钢琴主项学生所开设的钢琴必修课,具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钢琴基础应用能力,造就“一专多能”的中学音乐教师。三是社会钢琴教学,其目标大致有两种:
1、应试钢琴教学,指为升学或“考级”学生而进行的教学。
2、素质钢琴教学,是指为获得艺术特长和提高音乐修养的学生所进行的教学。在上述三大阵容中,后两者效仿前者教学模式的现象,仍十分突出。本课次仅就社会(包括高师)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加以研讨。
钢琴演奏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练习方可掌握的技能。社会钢琴教学的对象是普通中小学生,他(她)们是利用课余时间学琴习琴,练习时间相对有限,面对复杂的技术性内容和丰厚的钢琴作品文献,需做到合理取舍与科学施教。社会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可从下面六个方面探索实践。
一、将素质培养贯穿于钢琴教材的具体选用之中 选材是一项颇为困难的任务,好的音乐教材应该“是那些能够充分掌握或接近掌握的音乐,是那些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但又使他们受到丰富教益的音乐,是审美上得到满足但复杂程度足供较长时间学习的音乐”①。社会钢琴教学在精选传统精典教材内容(如车尔尼练习曲、巴赫复调曲、古典奏鸣曲等)的基础上,可关注中国作品(民歌、传统器乐曲改编曲、新作品)和外国小品的选用。例如:弹奏《儿童团变奏曲》(甘壁华等编曲),在训练多种弹奏技术和变奏手法的基础上,还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弹奏《沂蒙山小调》(王震亚编曲),在训练复调思维与技术的基础上,可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弹奏莫扎特的《风笛舞曲》,在训练跳音与小连线弹法的基础上,可进行认识乐器风笛和热爱艺术的教育。这些内容的选用,对提高学习兴趣,增加钢琴音乐的求知欲望,了解不同民族文化风格均可产生良好效应。
二、将素质培养贯穿于钢琴教学方法的时代革新之中 “音乐中的‘实质中心’就是表现性的声音,而音乐教育中的‘实质中心’就是去帮助每个儿童尽可能地充分体验这种表现性的声音”②。钢琴艺术发展的三百年历史,形成了一套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教学方法与训练手段。针对普通中小学生学琴的实际情况,树立“把乐曲当练习曲练、将练习曲当乐曲演奏”、“四级作品奏出六级水平”的教学思想;采取把乐曲中的技术难点改编成相应的辅助练习,加以“慢练”及“分手练”,从而达到攻克难关的目的;把练习曲中抽象的技术内容或织体特征弹奏出感人的音乐形象,以实现技术训练与艺术修炼同步并进的新教育目标等,是社会钢琴教学需要探讨的课题。
三、将素质培养渗透于钢琴教学的德育过程中 通过视谱读谱(包括主调和复调音乐作品的多声部关系等)的长期训练,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好习惯;通过对新乐曲指导训练,培养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通过对技术难点的科学“慢练”攻关,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自强感;通过对保留曲目的不断精练完善,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崇高理想;通过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经典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与艺术的高尚情感。通过家庭演奏会和学生交流音乐会的实践,使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成就感。
四、将素质培养渗透于钢琴教学的美育过程中 学弹钢琴不仅是技艺训练,同时是审美教育。“音乐是不借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是纯的感情与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李斯特语),“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柏拉图语)。学生长期演奏优美音乐,自然会引起激动、共鸣以及联想与想象,这种奏乐过程中的潜移默化作用,也自然会带来精神品质、意识观念和情感心灵的升华,使人们提高思想境界。在钢琴音乐学习中,对不同流派、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作品的认识,有助于开阔艺术视野,丰富艺术修养,提高艺术审美趣味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