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入门教程:小提琴演奏的十大关系
经过多年的实践,林耀基对小提琴演奏艺术总结出外在的四对矛盾和内在的六大关系,统称为“小提琴演奏的十大关系”。
外在的四对矛盾是:
一、人体与乐器:林耀基认为小提琴演奏家和歌唱家相比,有一个先天的遗憾,歌唱家的声带长在人的身上,小提琴家的乐器是身外之物。要想使小提琴的声音接近歌唱,就必须将琴和人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经常幽默地批评那些持琴过于松懈的学生“琴和脖子中间可以飞过一只麻雀”。他主张持琴要尽量贴近脖子,使琴变成人体的一部分。弓子好像歌唱家的气,也要成为人体的一部分,五个手指巧妙地和弓子相结合,使弓子变成右臂的延伸。正确的姿势,是演奏者良好的基础。
二、琴弓与琴弦:用弓毛摩擦琴弦,使琴发出声音,是小提琴演奏的第一步。在弓毛作用于琴弦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压力大小、弓速快慢以及接触点和角度等,都是直接影响发音的重要因素。林耀基精辟地提出运弓要“一直、二平、三稳”。“直、平、稳”便于解决各种弓弦矛盾,发出“匀、准、美”的声音。
三、左手与右手(左臂与右臂):小提琴演奏者和钢琴演奏者相比,也有一大遗憾:钢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是一致的;而小提琴演奏者的两个手臂的姿势却截然不同,左右手经常出现互相干扰和“分家”的情形,这是小提琴(包括所有弦乐器)演奏者身上出现的最突出的矛盾。林耀基简明地提出“动作要分家,演奏不分家:。关于这一点,他曾有详细的解释:“两手的动作和感觉虽然不同,但我们的音乐表现必须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左右两手的动作必须统一在共同的音符上。这就要求双手彼此相通,保持默契。经过体察,我们发现把弓放在弦上,左右手两极就通过弓与弦接通了。弦乐器演奏的外形很像一个能伸缩的大环,琴身被人夹住,好象固定这个大环的梁。这个大环由人体、琴身、弓子三个部分组成,所以有三个连接点:左手持琴按弦点、右手握弓子和弓弦接触点。如果在演奏时能使这三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气息相通,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歌唱’。”林教授还有一个神话般的口诀:“三点相通声音通,点点相连显神通,三点合成一颗珠,串起珠子闹天宫。”讲的就是三个点互相联结的重要性。
四、部位与整体:在小提琴演奏中,人体(主要是双臂)每个部位的动作是不同的,但又联合为一整体。既要分清部位、各守岗位,更要紧密配合。对于左手,林耀基有这样一个口诀:“指根发力到指尖,手指关节不发蔫,指头轮休存耐力,手指独立实又坚。”对右手也有一个口诀:“肩肘腕指环扣环,整体动作不零散,上臂下臂联合动,大刀阔斧声音宽。”都具体明确地阐明了部位与整体的关系。 小提琴内在的六大关系是:
一、用力与放松:很多人在演奏时从心理到身体都常常出现“紧张”状态。多年来“放松”的课题贯穿在小提琴教学之中。但对“放松”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不尽一致。林耀基认为“放松就是去掉多余的力”。演奏小提琴是一种运动,运动就需要力。持琴、握弓、左右手的演奏都需要一定的力。重要的是在演奏的不同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力,用多少力。用力是否适当,是“放松”和“紧张”的分界线。 比如运弓,弓子和右臂的自身都有一定的重量,在演奏时“弓放弦上,手放弓上”所产生的力量“1+1=2”。充分运用这两个自然重量,演奏就会省力,省力就是放松。相反,如果用了多余的力把弓子过紧地抓起,这个多余的力就会把弓子的重力抵消,两者的力量不是相加而是相减:“1-1=0”,这样演奏就会费力,就会出现“紧张”状态。由于杠杆的原理,弓子在运行时随着部位的变化,作用于弦的重力也在不断地变化,要想奏出均匀的声音,就需要手指手臂的调节,增减变换所用的力量。如果我们用的是最低限和最必要的力,这个力的绝对值再大也不能叫做“紧张”。林耀基经常对学生说:“我们所说的放松不是睡觉时的绝对放松。”而要在“运动中寻求放松”。“放松”的原则不仅体现在运弓上,它要体现在整个演奏大环之中,它要贯穿演奏的全过程。
二、动与静: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但在绝对运动之中存在着相对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就无所谓运动,两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成。小提琴演奏中也存在着“静”的因素,抓住“静”的因素十分重要。比如左手手指按住琴弦以后就要安静下来,否则音准将遭到破坏。保留指更要安静,不能受其他手指运动的牵连。对右手运弓,林耀基提出的“手动弓静”,弓子运动要“一直二平三稳”,都是强调了静。有时也要强调“动”,在演奏慢弓长音时,就要强调弓子的流动性。在表达音乐时更要把握动与静的统一,演奏快速流动的音群,要用冷静的头脑和安静的耳朵树立“静”的支柱;演奏慢速乐段、极慢乐章,要多体会它内在的动力。汹涌的波涛下面有静静的海底,平静的河面下面有奔腾着的暗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三、变化与稳定:音乐是流动的建筑。由于不同音符的无限组合和人的感情的多彩,这一建筑也是变幻无穷。面对这千变万化,往往使人的演奏越变越乱,陷入迷茫。针对这一状况,林耀基提出在“变化中求得稳定”。 节奏是音乐的轴心。节奏的均匀和准确、拍律的稳定(特殊处理除外),要像心脏跳动一样,不能出现“心率不齐”。林耀基经常提醒学生要有“松弛感觉、坚定的节奏”。音高的准确,发音的优美等,都是这一建筑的“标准件”,不管旋律如何进行,音符如何跳动,力度、音色、感情色调如何变化,这些“标准件”都是不容破坏的稳定因素。对那些单调而缺乏音乐表现力的演奏者,应该让他们注意音乐的变化。变化与稳定同样是相辅相成的,“变化中有稳定,稳定中有变化”。
四、空间与时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遗憾的是,乐器占有一定的空间。小提琴四条弦之间、手指与琴弦之间、同一弦上音与音之间都有一定的距离,弓子的运行又有上下两个方向。所以在演奏中需要平凡地换指、换把、换弦和换弓,使小提琴演奏产生了空间障碍,正所谓“换字易冒尖,问题在空间”。这个空间障碍往往影响音符时值的准确,破坏了时间的艺术。为了克服空间障碍,解决四换难题,林耀基提出减少空间,争取时间。他告诉演奏者们,左右手在演奏中要走近道,不绕多余的路。比如换弦时,弓子的换弦扇面要尽量缩小角度,右手的垂直运动要尽量缩短路线,左手手指不要抬得过高,在能满足力量需要的前提下,抬的越低越好。 减少空间,争取时间,不仅能保证音符时值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它能扩充每个音符发音的时间,增强乐器的共鸣而产生巨大的空间震动。还有助于减少多余动作,使演奏更加省力,更加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