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毛笔的由来

李婷 1172分享

  “笔”在我国古代指毛笔。据传,毛笔是蒙恬发明的。小朋友们一定会问:“蒙恬是谁呢?”他是秦始皇手下的一员大将。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军击溃匈奴,收复了大片土地。当时秦始皇军纪是严明的,凡重大军情均限时呈报,延误者都以极刑处置。蒙恬就为了奏报战争的事非常伤脑筋。因为当时奏章均用刀刻竹简,很费时。一急之下,蒙恬拽过麻做的枪缨捆在竹杆上,蘸墨在绫帛上写了一道奏章。但因为不太好使用,蒙恬用过之后便随手把它仍到石灰坑里。后来,蒙恬又受命修北部长城,由于秦皇防患心切,不断询问工程进展情况,蒙恬手下的秘书几乎天天熬夜赶制竹筒上奏近情。竣工之日,蒙恬报功心切,决定亲书奏折,但刻竹筒太慢,他想到上次扔到石灰坑里的东西,便捞上来再试用,结果发现比上回好用多了,便很快在白绫上写了奏章。以后,蒙恬常用这种“笔”写奏章,制笔的笔须也改用狼毛,并且给它取了名,曰“笔”,意为用毛和竹制成的。其实,依据文史推断,毛笔的发明创造渊源更为久远,也有一个逐渐改进的过程。

  我国毛笔产生发展的这一脉络,已被我国文物工作者在出土文物的整理发掘中所证实。一九二七年,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蒙古发现了西汉时代的毛笔;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四年在长沙两处发现战国时代的毛笔;一九七五年在湖北发现秦始皇时代的毛笔。较早的毛笔,使用的是本杆,杆端劈开几瓣,将兽毛夹在其中,再用细线扎实,笔头旧损时可随时更换;(即古人所谓的“退笔”)稍后出现了竹杆笔,笔头和笔身连成一体,并有可容全笔的笔套。解放后甘肃发掘的一座东汉墓中还发现了簪笔。这种毛笔合汉尺一尺,为当今的二十三厘米,制笔法如前,只是笔头根缠线处加除了因定漆,笔杆尾部削尖。据考证,秦汉人为携带方便,把笔杆的尾部削尖,簪在发髻或冠上,随时可以使用,所以谓簪笔。山东汉墓中的壁画上所描绘的祭祀人,冠上都簪有笔。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