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入门:浅析学生的笔法教学
如何教会学生行书的笔法,这也许是许多书法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个问题。几年的书法兴趣小组培训的经验告诉我,利用我们中国的武术可以帮助学生领会并学好书法的笔法。
首先,利用武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和艺术的最好的敲门砖。 然而,掌握行书笔法是小学生书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有时虽进行了长期的练习,但还会出现没有进步的现象,在这种长期寂寞的训练中,学生常常会出现为难和厌倦情绪,有时甚至会丧失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武术却是一个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喜欢的东西,如果提出武术与书法有关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会大大增加。
其次,我国的武术中的刀法拳法和书法中的笔法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有哲人说,一切艺术都是相通的,而武术和书法都属于我们中国特有的传统技艺。在我国古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懂一些拳脚,许多人更是文武兼备。据说唐代的李白就是剑书俱精的诗人;人人皆知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更是一个精于武术的三军大帅。在这些大师的一生中,他们会自然不自然地把一门技艺的方法迁移到另一门技艺中去。
再者,利用功夫片中的生动直观的形象和说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而深奥的运笔动作。书法的笔法变化多端,速度上又快慢相间,方向上提按不定,左右驰骋,表现手法上翻转交替,光凭枯燥讲解和简单示范学生不易掌握,但如果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脑中已有的鲜活的武术形象却可以比较容易地帮学生学好笔法。
书法艺术讲究笔法的变化多端,在一个字中,相同的笔画基本上是不会有相同的样子的,它总有粗细长短方圆等不同的变化:同一个字也会尽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字与字之间也是大小长扁各不相同。总之书法作品中充满着变化。学生在学写时常常不注意甚至不重视这一点,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于是我常常引导他们说:你们喜欢看武打片吗?学生大多说喜欢。我接着引导道:其实写字和武艺是一样的,在武打片中,我们常听到某大侠武功如何如何了得,招数变化多端,常常出敌手意料之外。知道吗?他之所以能战胜别人,就是因为他的拳脚每一招都不一样,使敌人摸不清他的攻击对象。写字也一样,只有你写的每一笔都有变化,为别人始料不到,你的字写得才精彩,才能够吸引别人。这样一讲解,学生兴趣很浓,不仅知道了变化对书法的重要性,而且以后每次书写都能仔细观察找出不同点,好像做到这样,自己便是天下无敌的大侠了。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然而要让学生真正练好书法的线条却是一件难事。许多学生甚至根本不重视线条,只注意字形漂不漂亮。这时我也喜欢用武艺作比引导他们:书法如同武艺,武艺包括武和艺,武就是力,打击别人的力量,艺便是套路招数,没有艺常常不能出奇制胜,但光有艺而没有武却始终打不胜别人而只能被别人嘲笑为“花架子”,书法也是这样,包括外在的形和线条中的力量感。只是会把字形写得十分好看而线条如烂面的人是算不得会写字的人。接着我还进一步深入帮助他们:有的线条像“棉花肚”和“太极拳”,是绵里藏针,极富韧性;有的线条和“螳螂拳”出手快捷挺劲;极具刚性……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大大提高,临写时总想找出字中的武功,十分在乎线条的质量和力感。
书写时的节奏是提高书法线条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学生在书写时,有的畏手畏脚,慢慢描摹;有的则“胆大妄为”,任意速涂,对于书法所需的节奏常常毫无概念。我在这种情况下便对学生说:看过《太极张三丰》没有?对于电视中张三丰打太极拳的生动形象学生当然记得十分清楚。我说:书写也就要像打太极,以慢为主,招招相连,但慢中有快,时慢时快,快慢相间,以形成节奏。所以写字时,在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及笔画与笔画的转换时,我们要适当慢一点,以便调好锋运好笔,写出笔画的形和态,笔画的中间,运笔可以稍快一点,表现为节奏中的快。
许多人看来,书法是这样一个神秘而抽象的世界,然而,在书法评论界,却到处遇到形象而美丽的词语。想用几个简单的词来勾画出书法中的美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学生用他们自己的笔墨表现出书法的美则更为不易。这里,枯燥而空洞的说理是很难奏效的,这时,我还是借助武术中生动直观的形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学生在学习行书的过程中,常常会很慢,慢慢地描,使得线条烂而无力;或者很快,一笔下去,常常无影无踪,使得线条轻浮无力。我常对他们讲,书法和武术一样,我们常常在影视中看到大侠们用剑,干净果断,毫不含糊,用力多少,都有心计,全在大伙的掌握之中,有时,寒光一闪,但如期所预仅入肤少许,有时又急能应变,于喉前可止力。写字也是这样,一笔未写之前,决不冒然动笔,等已决定这一笔从何处起又止于何地,则又要果断用笔,不宜迟疑不前,每一笔下去,都要力送笔端,不能不受力的控制,任笔浮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