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芭蕾形体训练_芭蕾舞蹈
一、芭蕾舞与中国舞本质上的区别
众所周知,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农民人口众多。中国舞蹈在很大一个程度上是通过劳动而得到发展的, 舞蹈能够反映出人民劳动的辛苦和丰收的喜悦。中国古代舞蹈, 伴随着漫长的封建社会兴衰之后, 已失去昔日的繁荣景象, 进入封建社会后期的宋元时代, 由于戏曲艺术的兴起, 取代了舞蹈在人民心中的地位。舞蹈便融入戏曲中, 而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 却渐趋衰弱。中国舞蹈得到空前的发展是在中国近代开始, 特别是抗战时期, 歌舞反映了居民的生活斗争, 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 从而成为鼓舞他们进行斗争的有利武器。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舞蹈富有很强的农民气息, 以反映农民真实生活为主。芭蕾舞发源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的意大利宫廷, 后兴盛法国。芭蕾舞是一种轻盈、舒缓、优雅高贵的宫廷舞蹈, 反映的都是贵族的高贵气质与优雅风度。因此, 芭蕾舞看起来异常的挺拔。中国舞蹈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 缺少芭蕾的高贵气质。
二、芭蕾形体训练与古典舞训练方法的差异
处在启蒙教育阶段的青少年, 对舞蹈是一片空白, 选择正确的训练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是舞台艺术, 首先第一观感———舞蹈演员的形体、形象极为重要。”这就要求训练方法不仅能纠正孩子们形体上的某些不良发育, 而且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以及他们的身体、气质、风度、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芭蕾形体训练是一种特殊的专门训练, 被称为舞蹈“整形”。由于其显著的形体美化效果, 得到广泛的认可。芭蕾形体训练不同与古典舞的训练方法。由于古典舞是在戏曲中传承和发展的, 其训练方法融入很强的戏曲元素, 舞蹈身段、韵律对初学者来说很难掌握。这是因为古典舞中的提、沉、冲、靠等气息韵律对初学者来说, 即使能划出动作, 也无法领会内在的涵义。古典舞要求舞者在掌握动作的同时,能够展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并且古典舞主要训练舞者的技巧, 对没有基础的初学者来说根本达不到。而芭蕾形体训练相对较容易模仿, 这是因为芭蕾主要是把杆舞蹈, 其形体训练主要是以掌握平衡、控制为主, 初学者可以通过把杆来维持身体的平衡。芭蕾要求舞者上身一直保持抬头、挺胸、拔背的体态, 不用像古典舞那样变化万千。并且, 芭蕾训练中, 通过一些简单的蹲、擦地、划圈等动作的训练, 加强舞者的开、绷、直、立。只有在学好芭蕾形体训练的前提下, 才能更好的学习古典舞。然而, 芭蕾舞与古典舞又是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的。
三、芭蕾形体训练的魅力所在
“舞蹈演员的优美体形, 往往引起人们的羡慕。人们在欣赏与赞叹的同时, 更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同样动人的形体, 于是舞蹈就成为他们追求形体美的途径与手段。”这是因为长期进行芭蕾形体训练, 能够改善人的形体, 塑造、培养其高雅的气质。给人带来美的改变。青少年的骨骼、肌肉、肌腱非常嫩, 可塑性非常强。因此从小开始进行芭蕾形体训练, 不但可以纠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 还可以矫正和改善孩子体质虚弱, 经常生病,“X 型”腿、肥、腿短等形体毛病, 使之身心健康。芭蕾形体训练能够矫正不良姿态的关键之一,是使臀部肌群紧张起来, 然状态下脚是前后方向的, 人体支撑面是比较大的一个梯形, 芭蕾训练时脚向外打开180 度, 这样支撑面被挤一个长条,缩小了很多。支撑面越小, 人体的稳定性越差, 下肢以及臀部肌肉越紧张, 骨盆就会由前倾变直立, 再加上芭蕾要求舞者下颚上扬, 因此, 学习芭蕾的青少年看起来体态优美, 气度不凡, 我想这就是芭蕾形体训练的魅力所在吧。
芭蕾形体训练对启蒙舞蹈者的影响很大, 能够改善其形体,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青少年的体质。而且童子功对每个搞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小开始练基本功的孩子功底扎实, 软度、开度、力度达到一定程度后, 不容易回功, 而且动作的协调性模仿能力, 乐感都很好。但由于我国教育体制还不够完善, 无法让舞蹈成为必修课程, 学习舞蹈只能成为个人爱好。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需求, 在不久的将来, 启蒙舞蹈教育, 一定会在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中, 占有重要的席位; 舞蹈学科, 成为人们从学龄前就应当接受的必修课程的构想, 也将变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