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程:羌族羊皮鼓舞
羌舞是羌族传统民族舞蹈的总称,包括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会舞蹈四类。主要有“莎郎”、“盔甲舞”、“羊皮鼓舞”、“集会舞”、“礼仪舞”等。羌舞广泛流行于羌族聚居地区,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产生的年代应不晚于新石器时期。
羌族羊皮鼓舞,羌语称“莫恩纳莎”或“布滋拉”,属羌族民间祭祀舞蹈。主要流行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的龙溪、雁门、绵篪等地,其中以龙溪乡阿尔村的巴夺寨最具典型。每逢春耕之际的“祭山”活动和“羌年”(农历十月初一)活动时,由羌族“释比”为领舞者的羊皮鼓舞队,击鼓而舞,以祀万物。特别是其“羊皮鼓舞”中的蹉跳步、踮跳步和商羊腿跳转步与晋代葛洪在《抱扑子》中记述的“禹步”极为相似。这种主要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理念形态的民间舞蹈,极其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因此,羌族民间祭祀活动中的“羊皮鼓舞”至今仍在羌族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教化作用。
2008年6月,“羌族羊皮鼓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