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程:蒙古族舞蹈的舞韵新姿

李婷 1172分享

  2009年4月23日至30日,第二届中国蒙古舞大赛暨第二届电视舞蹈大赛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内蒙古、新疆、北京以及蒙古国、俄罗斯的几百名舞者激烈角逐,为国内外喜爱民族舞蹈的人们献上了一道精美的艺术盛宴,使观众感受到蒙古族舞蹈绽放的新的艺术风采。

  大赛分群舞、蒙古独、双、三人舞比赛和其他舞种比赛,设创作、表演金、银、铜奖和音乐、服装等奖项。人才辈出,题材广阔,新作跌起,风格多样,技巧竞进,是这次电视舞蹈大赛的一个显著特点,多姿多彩的舞蹈语言,从多角度、多侧面解读着不同民族对草原文化内涵的领会。以电视为平台和媒介,检阅近年来我区民族舞蹈事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推动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全面发展,是这次舞蹈大赛的主要目的和价值所在。

  通过这次比赛看到,随着艺术观念的进步、知识结构的更新,基本功能力的提高,以独特的艺术个性,独创的艺术构思,通过具体、生动、鲜活的艺术形象,呈现出一批既具有浓郁民族生活色彩,又充满鲜明时代气息的舞蹈佳作,印证了蒙古族舞蹈在与时共舞过程中的文化多元性和艺术多样性。

  别开生面、舞风一新的作品不胜枚举。《纳曼祈勒》表现的坚定不移信念;《驼印》对人类奋斗历程的讴歌;《鼓韵》对天人合一精神理念的诠释;《东归兄弟》对民族气节与生死情谊的赞佩;《梦中的绿洲》的顽强拼搏;《蒙古宴》的大气以及《大漠神韵》的任重道远;《筷·乐》的青春豪迈、《捣炒米》的浪漫抒怀;《心中的圣光》的憧憬向往……这些作品,各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风采,使人生发出韵外之致、舞外之旨的联想。

  汲取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与表现手法,并与音乐音效、灯光美术、服饰道具等相得益彰的有机契合,无疑增添了更具有时代感的格调韵致。参加大赛的蒙古族舞蹈,无论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体裁形式的表现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突破和延展,凸现出草原文化的厚积,现实生活的多彩,创作空间的广阔,集中展示了近年来蒙古族舞蹈创作表演的最新成果。荣膺大赛金奖和银奖的作品,无论是外化形式的刚柔、张弛、起伏、顿挫的“形”;还是内涵的思想、情感、精神、性格的“神”,都显见出近年来蒙古族舞蹈在创作与表演方面的综合实力。会对今后蒙古族舞蹈艺术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引领导向的作用。

  虽然同属蒙古族舞蹈,从各地参赛作品总体艺术特征上,却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与地域化的艺术风格差异。例如,蒙古国的《蒙古人》、《蒙古韵》、《优美的舞蹈韵律》、《心灵再现》;俄罗斯的布里雅特舞蹈《我们的欢乐》、《吆呵尔》;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额鲁特布斯贵》、《奥桡楞萨吾尔登》;呼伦贝尔新巴尔虎旗的《哲仁嘿》等,均系在原生态舞蹈基础上改编的佳作。这些舞蹈,如同一个个具有潜在能量的、活态性的博物馆,不仅艺术地体现出民族的、部落的历史传统、文化精神、性格特征,亦在其延续性、变异性、多样性的表现中,展示了他们韵味淳厚的民俗风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既给人以异域异趣的别样感受,也使我们对这种陈封已久的蒙古族部落舞蹈文化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给予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参赛的汉族舞蹈《百年醇香》、《红灯缘》、《五哥与三妹》、《柳林送情郎》、《朝阳阳花开》;达斡尔族舞蹈《激流勇进》、《颈力》;鄂温克族舞蹈《鄂温克乌娜吉》;现代舞、当代舞《黄羊的梦》、《留下我们的激情》、《青春进行曲》、《远行》等,丰富了大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与内容,满足了广大观众不同的审美需求。

  为了创造出更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民族舞蹈艺术,我区各地的舞蹈工作者正在自觉地探索着一条新的创作思路,尝试新的创作样式,努力从文化的层面、精神的层面和人物个性化的心灵深处切入挖掘,力求突破,拓宽视野,深化表现功能,使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艺术,大展舞韵新姿。

    热门标签

    158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