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教程:泰来满族萨满舞
6月10日讯 萨满舞目前流传于我市泰来县满族群众之中,保存最好的在泰来县大兴镇。在节庆时刻,群众轮番起舞,一人领唱,众人相和。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寓宗教与歌舞之中的萨满舞,成为满族人所喜爱的古老民族文艺形式。萨满舞是一种原始的文化形式,远古时代的人们对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文化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我国北方,天寒地冻,作为白山黑水间土著居民的满族及其先民们的萨满歌舞,是依赖于萨满教特有的祭祀典礼仪式(俗称烧香)萨满跳神活动的存在而得以展现的。从满族烧香萨满跳神的表演中见到的喝喝咧咧,似呼喊似唱的说着唱、唱着说、乐中舞、舞中歌的场景姿态或呼叫歌声里,可以体会到这种歌舞颇具热烈虔诚的性格及其"原声腔"、"原生型"的特征。并显示出满族人勇敢、粗犷、强悍、机智的性格。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满族人民通过萨满舞蹈乞求上天赐给幸福、感谢上苍赐给丰收、表达幸福欢乐的感情。
在萨满舞蹈中,所用的器具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
解放后期,此类舞蹈逐渐衰亡,老艺人相继去世,了解的人越来越少。泰来县大兴镇依不气满族村的一位老艺人,人送外号“小佛爷”,成为为数不多的传承人。“小佛爷”去世后,另一位艺人佟英山(75岁)延续了此类民间舞蹈,目前,58岁的张镇海为萨满舞传承人。
萨满舞是满族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满族历史风貌和文明进程,挖掘和保护萨满舞对研究民族文化现象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种类,满族舞蹈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满族舞蹈的源头,记录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渔猎生活中的成长印记,和生动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随着民族的发展,它也蕴含着从山野民族到中原统治民族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转变。然而在当代,满族舞蹈却并未像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舞蹈一样,逐渐形成较完善、系统的表演体系,它所蕴含的独特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并未将它推向艺术创造的高峰,而是伴随着这一民族复杂的历史进程,面临着生存危机,如其已演变成民俗文化歌舞的表演形式,原始建筑、制皮技艺及其服饰、灵佩、绘画等造型艺术。这些文化至今仍是活态文化,它们为国外许多民族学家获得了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中长期未能解决的答案,成为解释原始萨满文化诸多问题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