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教程:交响芭蕾的艺术特征(2)

李婷 1172分享

  三、交响芭蕾舞中推动情节发展和矛盾冲突展开的主要手段是舞蹈本身,而在戏剧芭蕾中这一重要任务却由哑剧来承担。

  交响芭蕾舞力求用舞蹈本身推动舞剧中的情节和矛盾的展开,尽量避免、排斥纯哑剧场面,或者是把哑剧成份压缩到最低程度,或者使哑剧舞蹈化。比如舞剧《爱情的传说》中虽然也有一些哑剧因素或舞蹈化的哑剧,但却找不出一个纯哑剧场面。这在芭蕾舞剧史上也可称得上首创。当然在巴兰钦的交响芭蕾作品中连哑剧的影子都找不到,不过它们大部分属于无情节芭蕾舞,所以不像里戈罗维奇的大型舞剧那样有说服力。

  交响芭蕾舞之所以排斥哑剧是因为它借鉴了交响乐的创作手法,即运用一系列舞蹈主题来贯穿全剧。这些舞蹈主题本身可以得到变化和发展,也可以相互平行,相互交叉、( )相互对比,相互撞击,相互融合。换句话说这些舞蹈主题可以构成发达的主题体系,足以胜任塑造人物形象、促进情节发展和展示各种矛盾冲突的各项任务?而无须借助于哑剧。比如《爱隋的传说》中那段著名的“三重奏”。巴奴皇后、施林公主和画家费尔哈德同时跳他们各自的舞蹈“声部”,同时反映出他们各自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他们三个人的舞蹈主题既相互平行,又相互对比,它们既明确无误地展现了三位主人翁之间的关系,又展示了这些关系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展开。

  戏剧芭蕾舞则不然。它被戏压得“喘不过气”,因此往往要借助于哑剧,即使像克兰科这样非常出色的著名编导在他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也不得不用哑剧来处理许多关键性的情节。我们在欣赏他所编的非常流畅、精彩的舞蹈时,也难免对他未能摆脱哑剧的束缚而感到遗憾。在许多戏剧芭蕾舞中舞蹈段落简直少得可怜,同时哑剧多得出奇,以致舞蹈沉没在哑剧的海洋之中,最多出只露出一个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哑剧虽然是舞剧中的“合法”成份,但绝不能喧宾夺主。

  戏剧芭蕾舞追求尽量接近生活,而交响芭蕾舞力求尽量高于生活。这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我们不妨把《泪泉》中的玛丽亚之死和《斯巴达克》中斯巴达克之死作一个横向比较,因为这是戏剧芭蕾舞和交响芭蕾舞代表中的两个经典片断。

  在《泪泉》中玛丽亚是被妒火中烧的扎列玛用匕首从背后剌死的。玛( )丽亚——乌兰诺娃用右臂夹着匕首沿着白色大理石柱子慢慢倒下来。这是一段极其精彩而难忘的哑剧场面。在《斯巴达克》中斯巴达克英勇战斗,想突出重围,他先后两次受伤,但这两次没有一个敌人兵器碰到他,我们只从他的动作中感觉到他的受伤,因为他的舞蹈主题两次突然中断。这真可谓是“象征性”的受伤。最后他被敌人的无数长矛叉到空中英勇就义。这也是一个极其精彩而难忘的舞蹈场面。两位主人翁之“死”充分体现了戏剧芭蕾舞和交响芭蕾舞反映生活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手法。

  四、交响芭蕾舞简化、淡化情节,而戏剧芭蕾舞则着重突出情节。

  我们暂且不去谈论无情节的芭蕾舞剧。其实巴兰钦的许多“无情节”的作品是有情节的,我们称它们隐蔽情节。就是像格里戈罗维奇这样的大师一生都搞有相当错综复杂戏剧情节的大舞剧(现在已有十五部),他也尽量简化、淡化情节,只抓住一些关键陛的重要情节加以展开和渲染,而把许多次要情节全部删掉。比如在《斯巴达克》中有一场叫“分裂”的戏,表现奴隶起义军中出现的内讧。格里戈罗维奇没有为这场戏作任何铺垫,也不去交代分裂的原因,而是直截了当地把分裂的事实用舞蹈展现在我们眼前。而在他之前苏联已前后出现了十几个不同版本的《斯巴达克》。这些版本的编导都对分裂的起( )因交待得一清二楚:或是为女人互相打起来,或是因为看到一条船要开走而引起争吵等等。格里戈罗维奇删去了这一哑剧性情节,相反用舞蹈加深了分裂情形的表现,为起义的最后失败埋下了一条暗线。

  扎哈罗夫在创作《泪泉》时虚构了玛丽亚未婚夫瓦茨拉夫的形象,并加了一场玛丽亚家中举行盛大舞会的场面。这在普希金的原著中是根本没有的,对表现全剧的主题思想也不起任何作用。最多是交代了玛丽亚原来的生活环境,然而扎哈罗夫用了几乎整个一幕的篇幅采完成这个任务。格里戈罗维奇的删戏与扎哈罗夫的加戏很能说明交响芭蕾舞与戏剧芭蕾舞在处理舞剧情节方面的不同之处。

  五、交响芭蕾舞是舞蹈中的生活,而戏剧芭蕾舞则是生活中的舞

  戏剧芭蕾舞中的舞蹈一般都安排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并应该跳舞的场面中如婚礼生日、节日、舞会或其他庆祝活动上。如舞剧《叶甫根尼·奥涅金》中的大部分舞蹈都在一幕的达吉亚娜命名日、二幕拉林家的晚会上和三幕格列明将军的舞会上。在《罗米欧与朱丽叶》中舞蹈也是在广场狂欢节和朱丽叶家的化装舞会上跳的。他们大部分都是表演性或娱乐性的舞蹈,中间夹杂着很多哑剧场面,形成类似“千层饼”的结构。 交响芭蕾舞却通过舞蹈来刻意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他们的生活,而不用借助于什么婚礼、舞会及晚会上的娱乐和表演性的舞蹈,更不借助于哑剧。所有人物都在舞蹈中生活。他们的悲欢离合 )都在舞蹈之中。而且交响编导可以把看来完全是哑剧的场面变为大型的交响舞蹈。如在《爱情的传说》中格里戈罗维奇就把皇后巴奴进宫的“过场”戏搞成壮观绚丽、多层次、立体化的交响舞蹈,从而塑造了光怪陆离的王国的舞蹈形象。

  在我国老一辈舞蹈编导的作品中我非常推崇贾作光的作品,我觉得他“吃透”了舞蹈艺术的特性,把握住了舞蹈的真谛,揭开了舞蹈的奥秘。比如他的《鄂尔多斯》。我们知道鄂尔多斯是内蒙地区的一片美丽富饶的草原。编导通过强悍粗犷的男演员的出场动作,他们快马加鞭奔驶在草原上的英姿?以及女演员抖肩、笑肩动作和轻陕的舞步,形象地展现了鄂尔多斯草原牧民热气腾腾的新生活。同样在《海浪》中,贾导演通过海燕矫健的飞翔、急速的旋转和优美的手臂动作歌颂了大海的博大胸怀。贾作光是一位舞蹈诗人,是我国杰出的编导大师。他的许多舞蹈短诗比有些平铺直叙讲故事的大舞剧要高明得多。中国的舞剧编导如能象贾作光那样真正用舞蹈形象思维进行创作,让生活融汇在舞蹈之中,定将会产生质的飞跃。

  或许有些同志对我在本文中所阐述的看法观点持不同意见,认为我把戏剧芭蕾舞打入地狱,把交响芭蕾舞捧上了天。其实笔者并无此意,更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我只是想在我们即将步入二十一世纪时呼唤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里“更新换代”的力作。交响芭蕾舞与交响编舞法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可行的手段。我们不妨进行一些学习研究和借鉴:创作( )出更多更好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舞剧和舞蹈作品,为繁荣我们的舞蹈文化做出新的贡献。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6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