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小儿传染病该如何预防

曾扬 1172分享

  夏季来临,天气变热,宝宝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体温调节功能差,难以适应夏季高温环境,往往会很容易染上传染病。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对这些高发传染病进行预防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临床症状命名的传染病,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型和CoxA16型,5—7月份为高发季节。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人群普遍易感染,以婴幼儿和儿童5岁以下人群多发。手足口病感染初期一般表现为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极少数重症病例早期可能没有皮疹,而表现为嗜睡、呕吐等症状,并进而出现嘴唇青紫、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比如说宝宝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杯子、牙刷、碗筷、玩具、奶瓶以及床上用品、衣服等,都会引起感染。

  主要症状:感染后,患儿主要表现为手、足、口和肛周出现丘疹、疱疹,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此外,还可以出现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头痛等症状。

  如何预防: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妈妈们可牢记这15个字的口诀“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

  具体来说,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家里常开窗通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要勤晒衣被,做好消毒杀菌工作。

  此外,在疾病高发期间,尽量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同时,若幼儿园出现了感染儿童,要及时开展隔离措施,避免接触。

  细菌性痢疾

  常见的细菌性腹泻病有霍乱、菌痢、伤寒和副伤寒等,病毒主要有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高发,成人及幼儿均易感染。

  传播途径:主要是感染者的粪便排出后,污染了食品、水源或者宝宝接触了被污染了的物品后不注意清洁,最后经口入消化道出现感染。

  主要症状:起病急,宝宝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一开始为稀水样便,1~2天后稀便转成脓血便,量少但是次数多,可高达每日数十次。

  如何预防:主要措施是“管好一张口”,防止病从口入,做到五要五不要。

  五要:饭前便后要洗手,买回海产要煮熟,隔餐食物要热透,生熟食品要分开,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生水未煮沸不要喝,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暴饮暴食不可取,未消毒(患者污染)物品不要碰。

  被排泄物污染的厕所、餐具、地面、地拖、门拉手、衣物,要使用专门的消毒剂(漂白粉、84消毒水之类)等进行消毒。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成人也易感。临床特征为发热,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的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解除水痘疱疹及其污染的用具传染。在出疹前48小时至疱疹完全结痂前均有传染性。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可通过空气飞沫或解除水痘疱疹及其污染的用具传染。

  主要症状:发热,然后分批出现不同皮疹,演变过程为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

  如何预防:及时接种疫苗,有感染的患儿应该进行隔离,避免与患者接触,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患儿接触过的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消毒。

  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10岁以下儿童。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以发烧、咽颊炎、典型的皮疹、杨梅舌为主要症状。

  传播途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

  主要症状:怕冷、发热,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典型皮疹及杨梅舌。

  如何预防: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经常通风换气和湿式扫除,家长要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主动要求托幼机构应加强晨、午检,发现患儿应立即隔离治疗,患儿所污染的器具应煮沸和洗烫消毒。

  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广泛流行,成人也易感染。其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

  传播途径: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主要症状:腮腺肿大,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同时可伴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的情况。

  如何预防:宝宝及时接种疫苗,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感染流腮后要进行隔离治疗时间一般在3周左右,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热门标签

    646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