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何时帮中学生开始职业规划

曾扬 1172分享

  晚上回来的路上打了一辆顺风车,车上已经有了一对父女。女孩9月开学后升初二,活泼外向,看着很爱笑。父亲有些严肃,低头看着手机,父女二人坐在后面,我就坐副驾驶了。

  在和司机聊天的过程中,女孩听说我是职业规划师,就非常大胆地问我,她的性格适合做什么职业?将来大学报什么专业好?

  我非常欣赏女孩的大胆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前瞻性,而且也觉得初二的时候开始认知自己、探索职业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

  我刚想开口跟女孩聊这个话题,坐在他旁边的爸爸就开口了,“你考虑那么远干什么?先把你的数学成绩搞上去再说吧!还有5、6年呢,成绩不行,说什么也白搭!”职业的原因,一下子就能听出父亲的情绪和期待。

  但女孩父亲的话把我的话堵住了,因为是陌生人的原因,我就顺着爸爸的话说,“对,对,听你爸的,现在把基础打好,把成绩搞上去,将来才有更多的选择。”

  女孩的爸爸听了我的附和,好像找到了同盟者一样,立刻对女孩儿强调说,“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好好搞你的文化课,别的先别想。”

  初二的年龄,恰恰是以榜样为目标的年龄。我刚想在这擦肩而过的机会里,给到女孩儿一些好操作的建议:

  1.可以先了解一下身边的父母、亲戚、朋友,都是做什么职业的;

  2.在看电视剧、职场类节目的时候都留意一下有哪些职业;

  3.外出旅行的时候也可以多关注外面的世界里很多种职业。。。;

  4.了解一个职业主要是8个方面:工作环境、内容、岗位要求。。。

  我的思路不得不拐弯了。。。。。。

  父母们一般在高考前期着急,因为要填报志愿。虽然现在有志愿填报的一些机构,但如果孩子和家长对职业世界没有一点了解和探索,孩子对自己认知非常不清楚,志愿的填报也只是一种匆忙中无奈的选择,因为是不太可能在志愿填报的两三个星期内细致地完成对未来的规划,对自己的探索的,而较清晰的职业方向又是进行专业填报的前提。

  现在很多志愿填报的流程是反的,机构首先保证孩子的考分不浪费,满足家长上好大学而忽略专业的需求,那么到大学毕业时,孩子就会陷入另一轮迷茫中。

  而那个时候,家长不急了,孩子也大学了,该松口气了;着急和难受轮到了孩子,尤其是读一些不喜欢的专业,实习工作的内容、工作环境与自己想象差距太大时,大四的学生就处在了巨大的焦虑中。

  擦肩而过也是缘分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能浪费!

  我关注到孩子身边爸爸的感受,非常委婉地表达了我刚才的思路和想法,最后对女孩说,“我感觉你很自信,也对未来有期待,非常好!先听爸爸的,把成绩搞上去,你选择的空间就大了。成绩是基础啊!等你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时,爸爸也可以带你去找可以找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做个测评,了解一下你的兴趣,和大学的专业匹配一下,再到理想中的大学转一转,你的目标越具体清晰,学习动力肯定就越足,到时爸爸该心疼你的努力啦!”

  虽然还不能确定具体做什么,但中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等是可以通过专业的测试和沟通帮助孩子了解,同时给出孩子未来发展的大致方向的建议。比如孩子如果是外向开朗的,那么适合在组织内部沟通还是组织外部沟通呢?具备哪些潜质,还需要有哪些能力要提升等都是可以有的。同时,可与大学的相关专业匹配,为高考志愿填报做基础。

  而在中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的发展过程中,孩子目标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聚焦,对孩子学习动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好处。孩子知道为自己学习的时候,那应该是家长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女孩爸爸从我说的话的过程中似乎也感觉到我的专业性,尤其是提到有助于提升孩子学习动力的时候,这个爸爸不住的点头说,“嗯,有道理,有道理。”

  中学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自我同一性心理学任务的完成,有清晰的自我认知。

  这个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同伴、家长、老师和外界的反馈,以及孩子读书、旅游、通过接触外界环境获得种种碰撞而完成的。而孩子们几乎天天埋头于学习,失去了探索和认知自己的重要机会,只好推迟到下一个阶段再完善这个心理学任务。

  国家中高考改革已经开始了,对学校的老师们有很多挑战,带给家长的挑战更大,因为从初中开始就必须考虑孩子未来报考的专业,就必须考虑孩子的学科选择,而所有的这一切,都绕不开最终的目标---职业!这或许也是国家进行中高考改革的初衷吧,让孩子心理、智力得到更均衡的发展!

  职业的习惯让我格外关注职业选择与人的幸福度之间的关系,心理健康与人的幸福度的关系。在我的眼里,孩子就像是一棵可以开花的树,父母的引领其实是在打开孩子上方的空间,孩子与外界环境的碰触是在获得伸展自己的区域!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0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