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的音阶能力应该如何提升
在钢琴的弹奏技巧中,音阶的弹奏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它不仅可以让学琴者熟悉键盘,而且可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独立性,为其它技巧的训练奠定基础。许多初学者对于如何弹好音阶不了解,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钢琴学习中弹好音阶的方法
一、正确的坐姿和手型
在弹琴之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个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手型。正确的坐姿就是坐时不要离钢琴太近也不要离太远,肩部要自然的放松,背和腰都要挺直,不能驼背,大臂和肘关节不能夹紧,坐琴凳的三分之一,小腿和大腿形成90°,以便支撑全身的重量。
最自然的手型是人在走路时,两臂下垂,两手自然呈半圆弧形置于两腿左右侧面的姿势,正确的手型呈半圆状。初学者在刚刚学习时,可以坐在小登上,膝盖弯曲,然后将两手分别抱住膝盖头,以掌关节为分水岭,五个手指呈半圆形自然的放在膝盖上,掌骨和掌置于膝盖的大腿处,这样的手型就是弹琴的基本手型。手放在钢琴上时手掌不能塌陷,一关节和三关节都要突出来,按照五个音的手位放好。
二、学会放松
放松,是指肩部、大臂、肘关节、小臂、腕关节、手指都要放松,也就是整只手都要放松。如何才能做到放松呢?第一,可以坐在琴登上离钢琴远一点,接着把整只手慢慢的抬起来与肩同高,把手放在空中停一下,然后让它自由的打在大腿上,这样多做几遍就可以体会到手臂放松的感觉;第二:可以让别人把你的整只手抬起来,自己不能用力感觉手已经不是自己的手,在空中摇晃几下后突然的放下去;第三:把手放在桌子上,摆好弹琴时的手型,手的高度和肩几乎是平行的,然后慢慢的抬起手臂,手型不变,然后把手自由的落在桌子上,会感觉到整只手有被桌子反弹回来的一个反弹力。
三、断奏练习
断奏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触键时掌关节和手指的第一关节要站稳,不能塌陷,要求音与音之间要断开,手腕在弹奏时要放松有弹性。断奏的训练可以用手臂断奏来练习,手臂断奏也称为落臂,手臂断奏简单的说就是指手臂“提起来”、“掉下去”两个动作。在弹奏前,肩、臂、腕都要放松,大臂自然的向上抬起,并带起肘关节、腕关节,手臂自然的垂落到钢琴上,手指的第一关节要与琴键成90度的直角,也就是垂直于键面,要站稳并保持好手型,这样才能有力的支持住肩、臂传下来的全部重量。其中提起来的练习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自然放松的提起;另一种是由手腕带动,将整个手臂提起。这两种方法提起时手指都要呈自然放松的弯曲状提起,弹完一个音后手指马上放松,然后在慢慢抬起准备弹下一个音。
练习断奏时肩部、手臂和手腕都要放松,指尖不能软、手型不能变、不能改变手指弹奏时的正确形态,每个手指都要站稳,这样才能支撑住手臂自然落下时的下冲力。断奏训练可以从落臂开始,而落臂练习最好先从3指开始,因为3指所处的位置最优越,它处于手掌中心,先练习3指可以保持手型和平衡。当3指落到琴键上时就马上放松不能手臂的力量去压它,接着就可以训练2指和4指,最后到拇指和小指,它们的弹法和3指一样,将手慢慢的抬起然后放它自然的落下去,落下去后就马上放松,把手指放在琴键上不要施加外力。落臂练习是为弹奏音阶做准备的,它不仅可以训练每一个手指的独立性还可以让肩部、手臂、肘部、手腕得到放松。
除了手臂断奏外还有手腕断奏,手腕断奏主要是靠手腕带动手指弹奏。在练习时手腕一定要放松而富有弹性,手指第三关节要站稳,一弹下去的时候手马上放松,掌关节不能塌陷,这样弹出来的音才不死,集中有弹性。手腕断奏主要是训练手腕的灵活性,为快速音阶的弹奏做准备。
断奏的训练可以练习手指的独立性、手指支撑和放松,这些都是为音阶弹奏做准备的,如果手指独立性不好,支撑也不好,又不放松,那么就根本弹不了音阶,弹出来的音阶是不清楚的,没有颗粒性,声音不集中。
四、慢练
初学者练习音阶时应该先慢练,在一个八度内练习,先单手练习。在弹奏时除了手指第一关节坚固的站稳外,肩、臂、肘、腕这些关节都要放松。所谓慢练是指弹奏的速度慢,而下键的速度却是很快的。弹奏时要用指尖触键,下键要迅速,这样声音才会集中。正所谓,接触面积越小所受的力就会越大。练习时,第一个音用落臂弹,把手臂的自然重量通过手腕送到指尖,然后把第一个音的力量转移到下一个要弹的手指,保证每个音的力量都是均匀的。加上高抬指的练习可以让掌关节放松、拉松手指间的肌肉、增强手指的弹奏力度和增加手指的发力能动,这样弹奏出来的声音才有弹性、有颗粒性。
单手在一个八度内慢练好后就可以进行到两个八度,然后就双手合练,在慢慢的加速,从一个八度到两个八度,再到三个八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双手相隔一个八度方向进行或做平行八度的弹奏,这样可以练习两只手的平衡感和弹奏时的速度统一,避免一只手快一只手慢的现象。
五、“穿指”与“跨指”技巧辅助练习
“穿指”和“跨指”技巧需要手腕的合理配合。所谓“穿指”技术,是指大指要穿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从原来的位置转换到另一个位置上去。大拇指在穿指时一定要注意手型,要向食指方向靠近,第一关节自然凸起,不能躺在琴键上要积极,穿指的时候不能依靠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去压键或按键,更不能猛烈地敲击,这样不仅会影响弹奏的速度而且声音也不均匀,弹久时手会酸、紧张,以至于无法在弹下去。
除了拇指的穿指技术外,音阶的弹奏还有下行的“跨指”触键技术。即右手下行和左手上行时,三指或四指要跨过大指的弹奏。三指和四指的跨指弹奏和拇指的穿指弹奏相同,在弹奏时都要快速的跨指,在大拇指弹下去的一瞬间还没有离键时,三指或四指就要跨过去做好弹的准备,以免出现断音的现象,跨指的时候一定也要注意力量的均匀转移和手腕、肘部的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练习都是音阶弹奏中所要注意的,肩、臂、肘、腕的放松的是非常重要的,在弹奏时一定要合理的运用它们。
钢琴音阶的种类
自然七声音阶
是应用最广的七声音阶,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5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和3个一串,两串之间以半音隔开。
五声音阶
详称“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或“全音五声音阶”。
广泛流行于亚洲、非洲、中太平洋的一些群岛、匈牙利、苏格兰民间音乐以及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前的美洲本土部族中。常被称为“中国音阶”。
其五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专用的名称,分别称为:宫、商、角、徵、羽。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3处全音,分成两个一串(宫-商-角)和一个单独的(徵-羽),两段之间以□音隔开,见下例2: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可以当主音以建立调式,可形成 5种不同的五声调式。在五声音阶基础上,每处□音的区间可以插入不同的附加音(偏音)而形成七声音阶(以五声为正声的七声音阶),附加音的插入可有3种不同的方式,形成3种不同的音阶形态(见宫调)。附加音的音高常可游移,游移音高有时将□音的区间划分成两个各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
吉卜赛音阶
详称“带有增二度的七声音阶”。
吉卜赛是10世纪时从印度西北部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其音阶结构形态继承了古印度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在西亚、东欧、南欧、北非各民族的音乐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3: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
阿拉伯音阶
详称“带有中立音的七声音阶”。
8世纪时著名乌德演奏家扎尔扎尔创用以后,在伊斯兰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广泛流传,成为阿拉伯民族音乐的特征。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全音与两个约为四分之三音的音程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阿拉伯风”的四音音列,每个八度内的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4,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见阿拉伯音乐)。
半音五声音阶
详称“带半音的五声音阶”。盛行于古代希腊与近代日本及其他太平洋岛屿。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大三度与一个半音相接以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特别的三音音列,两组三音音列之间可有全音隔开。由于大三度与半音相接时其上下位置可以不同,实际上分成两种结构形态,见下例5:
平均七声音阶
流行于东南亚一带。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7个区间,每个区间小于全音而大于半音。
平均五声音阶
爪哇人所用,当地称之为“定形斯连德罗”。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5个区间,每个区间大于全音而小于□音(见印度尼西亚音乐)。
以上各类音阶都植根于民间音乐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阶,是由作曲家根据某种表现意图与风格要求而设计创造的,有的仅出现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产生较大影响,为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其中主要的有:
全音音阶
由6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 6个全音。这种音阶的运用滥觞于F.舒伯特、G.罗西尼、H.柏辽兹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态出现的最早例子见于俄国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后A.C.达尔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劳斯等都曾用过。它成为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特征之一。
半音音阶
由12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12个半音。虽然12半音的律制在中国古已有之,在欧洲也在使用键盘乐器以后定型,但将律制中的12个音不分主次而又缺一不可地一齐用来构成乐曲则是20世纪以来的现象。这种作曲技法称为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体系。
此外尚有各种包含小于半音的微小音程的音阶形态,统称“微分音音阶”。各种微分音音阶还仅处于实验阶段(见微分音音乐)。
音阶里也有音乐。
7个音符组成了美妙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