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学习钢琴的通病是什么
学习钢琴不单单是孩子的专利,不少成人也开始学习钢琴,不过一些通病是不少成人都会犯的,那么有什么通病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成人学钢琴的通病
1、印象弹琴
每一位音乐爱好者都在儿时接触过很多歌曲,听过的、唱过的,都会让人产生一种种印象,而这样的印象,是在没有与歌谱对照的情况下产生的,简单的说,别人怎么唱,自己就跟着哼,长期下来,便以为歌谱的音符与节奏便是如此,是正确的。
所以在教授他们学钢琴的时候,必须带着他们多次击拍看谱唱,重新培养乐谱的正确印象,并把容易混淆的地方列出来,让他们明确并记住,乐谱未必与他们印象中的旋律一致,印象与现实的差别在哪里。
我们知道,音乐的表达,有时候可以“放宽”要求,根据表演者的情感去抒发,可是这样的放宽,需合理,不能影响音乐的流动。特别初学钢琴,节奏的精准很重要,直接影响对位与协调,所以这样的放宽不能让学生养成自由发挥的习惯,要纠正好这样的混淆,才能把双手弹好、弹对,才能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不能偷工减料啊。
2、急于求成
老年学员都喜欢浏览式的练琴,不管他们学的是五线谱还是简谱,总喜欢跳过分手练习的步骤,直接合手。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与监督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讲究一个“快”字,家务事多,他们都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歌曲练习下来,急于求成,就可以给老师“交作业”了。
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双手还未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前,直接合手练,花再多的时间,还是很难解决一些问题。如:对位的准确、节奏的把握、歌曲的连贯度、总是出错的地方、小节间连接不够紧凑的地方、反应不过来的地方、跨度大的地方、指法等等。
长期以来会形成惯性,这些恶习会变成草草了事,还会让部份学生认为,我比其他人强,很快拿下全曲。我们知道,惯性是不容易改的,而当老师每一次指出都是你的那些惯性错误时,你不一定会静下来好好思考,你也许会因为老师的多次点评,而让自己的学习信心逐渐减退,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改了,自己一个人练的时候更无从下手。当然,还有极个别学生,根本就不听取老师的点评,意识不到错误,依旧信心满满的这么弹下去,乐在其中。
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很容易做到的,可这是不容易坚持的,精品是需要时间与耐性耗出来的,中老年人学钢琴,绝非易事。
拍不准,多拍、漏拍、抢拍,是很多老年学员犯的通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跳过了视唱的环节,对旋律的熟悉度不够。除了在老师的引导下,按照老师给予的练习步骤练琴之外,他们在家自行练琴,都朝着“捷径”走。节拍、节奏、音高都是陌生的,可为了急于求成,就把音符一个个弹出来,弹对弹准为主,所有的延长拍、空拍、音符原有的时值都不足拍。
简谱,看到“—”,也就是没有音,就直奔下一小节,4/4变3/4,心中没有节奏感,没有把握住音符的时值,弹之前更没有好好的视唱。唱谱,不仅指旋律,伴奏型也应该唱唱,击拍多唱,可以让大脑对旋律及伴奏产生记忆感、音准感、节奏感,便于避免出现弹错了也不知道的现象,也避免一开始练就错,老年学者一旦错成了惯性,就不容易改了。
无论教授古典钢琴,还是五线谱钢琴,我们都要求学生练习应该放慢速度,才能把连贯性、连接紧凑的地方弹好,所以有些老年学员会以为,音与音之间能紧凑的进行,就能有连贯性了。所以教学中最重要的步骤,还是唱!老师必须先开口,学生才会更着你开口,集体课的互动环节之一,也应该是唱!这样,避免了只说不做的现象出现,避免了课堂氛围过于安静,同时是治疗“打瞌睡”的症状出现。
3、眼高手低
眼高,手低,几乎是每一位老年人的通病。对于基础班的学员来说,课堂的掌控是最好的,他们几乎都从零起步,钢琴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工具,也是一件奢侈品,要踏出第一步去学,大多都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他们不希望这个“玩具”,成为一件家居的摆放品。
零基础的老年学员,踏入课堂开始,信心薄弱,自尊脆弱,只要老师尊重他们,耐心细致的教,他们都会遵循老师的教学方法及教学计划去学,不管付出了多少时间,他们都会乖乖的听老师的。
可是随着年月的流逝,一年一年的学习,即使由始至终坚持下去的,不代表程度跟上进度,水平很高。有些学了五六年,还在原地踏步,他们不是高校生,生活比弹琴占的时间要多,身体的各种因素也不是我们能想象得到的,求学目的不仅仅是学会,原因很多,甚至还有只喜欢课堂的教学氛围而学的。不管学习程度如何,他们和同学熟悉了,和老师的情谊也不浅了,便对老师有了要求,学习的要求,“我要学《…》”、“我想学…”、“老师,你教《…》吧!”……
学员能和你说出求学意愿本是一件好事,可对于老年学员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应力、动脑能力都是一些很实际的大问题,他们喜欢的歌曲大多与他们实际的水平不符,甚至超越了自身程度。有时他们只为了喜欢,忘记了一些真实的因素,导致很多老年学员弹琴总是不连贯、不流畅,但我最佩服的是,他们大部份都乐在其中,没有音乐应该连贯自如的意识性。当然,练琴的步骤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记得老年大学专修班(学琴五年)的一位学员曾在期末的时候提议,下学期学《秋日私语》。该班级刚学完《梁祝》,耗时半年多了,也是他们喜欢的,但几个能弹流畅?为什么他们总喜欢挑战非自己能力范围的作品呢?眼高,追求音乐素养。
耗时长、难度大的曲子,能弹流畅的人不到5%,弹来弹去断断续续,一是练琴的时间不保证;二是练琴的步骤从基础课开始缺乏细的惯性;三是为了完成任务浏览式的练;四是盲目的练,把音弹对为首,其余的忽略;五是自我要求低,老师给什么,弹了就算完成;六是年龄决定真实的能力等等。
集体课,程度不一,那是最普遍的现象了。歌曲选择太难,难教,歌曲过于简单,学生觉得没意思,适中的选择配合班级的名号(如:基础、提高、专修、研修、演奏班),还是能让部份学员把歌曲基本拿下的。所以选曲时,不能考虑每一个人的爱好,只能考虑大部份人的能力已经很难了,学生不理解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考虑问题的,站在讲台的前面,只有老师能看清很多东西。
和老年人上课,每一个方面都要尽力,高效率的练习方法与弹奏时的慢速维持,都是良好的练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得更多,才能把歌曲弹得好,若他们能把歌曲弹得稍微像样已经很棒了。不管有多少人听你的,你都要在课堂上不断的重复,只要他们都能够听进心里,程度才能赶上进度,学员才能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4、看一音、弹一键
老年学者是手脑能力最弱的群体,在钢琴初学的阶段,他们一定会形成看一音、弹一键的惯性。老年学员学钢琴,他们会认为,年龄决定能力,所以缺乏自信,他们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是,能力是可以逐渐改善的,关键在课堂中不断的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
老年学员几乎都有老花,而老花眼镜就像放大镜一样,戴上后眼前看到的东西都变大了,“蝌蚪文”放大了,才能看清楚是什么音,可是琴键放大了,手指触觉就脱离真实感了,视觉与键面的距离也变得不一样了,键宽也变得更大,所以他们认为,找键要一个一个的找,并且用眼睛看着,才能保证准确度高。
我们知道,五根手指摆在琴键上,基本都是一指一键,若五根手指都是固定的手位,可让学生用大脑支配对应的指尖触键,眼睛可以不看琴键。而老年学员不一样,这些你认为“自然就懂了”的东西,他们偏偏就不懂,哪怕你告诉了他们,他们还是生怕会弹错音。弹错了音,耳朵能最直观的感受到音准的变化,可是他们大多数认为,只有用视觉才能判断对错。
所以不看键的固定手位训练,在初级阶段要不断单独拿出来训练,每一种新的手位,都可以按手指顺序,或打乱手指顺序触键训练,而练习的前提是不看琴键,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后,才能让他们明白,琴键不一定要看着才能弹。经过这样的训练,当面临合手练习时,才能减低脖子两头跑、及抬头低头望的频率。
练习钢琴的黄金定律
练琴并不是玩琴。玩琴是无意识的重复一个已经学会的曲子,或者无意识的创作。所以,练琴的确更辛苦,但要想玩琴,就必须先练琴。贝多芬正看着你呢——
释清楚练琴的定义,所谓名正了,方能行顺。现在,我们可以介绍练琴的黄金定律了。
犯错之前就停!
Stop before making a mistake!
很简单:每次学新曲子,或者其他的音阶、和弦,不要让你的手指犯错!一个错音,或者一个正确的音却用了错误的手指。换句话说,你还是慢,慢,慢,慢到你可以不类似犯错,或者,至少能有充分的反应时间制止自己犯下类似的错误。
为什么这点如此重要?因为练琴其实是训练大脑,不是手指,而人类的大脑在生理上并不会区分正确的音和错误的音,所以你弹什么音,大脑就记什么音。如果你弹错音,大脑就记错音;如果你不再弹错音,大脑就不会记任何错音。如果你犯错(几乎每个人都犯错),要让大脑忘却错误的时间和精力可是远远大于直接学习正确的音和指法的。不言自喻啦,如果你记住这条练琴黄金定律,那么你的练琴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了。
集中注意力很重要!
The Importance of Concentration
应用黄金定律的关键在于集中注意力。几分钟的高度思想聚焦练琴远胜于一小时不动脑子的机械练习。好在集中注意力也是能练出来的——越多练习集中注意力就越能够长期集中注意力。这有助于练琴,也有助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如果注意力分散了,情愿停下来,集中注意力,重新开始练琴。没人能永远集中注意力的,这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