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文浩0分享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试题中推敲得够久,那么终将高考完美征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高考考生必看的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需要的高考考生。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1

1、土地制度的演变:

(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土地国有制

(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两朝均采用)。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

(1)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2)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2

1.两次鸦片战争

【主要内容】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1)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南京条约》的内容。(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

【重点、难点_】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复习的关注点应放在对两次鸦片战争基本史实的了解上(时间、发动国家、战争主要结果及影响),其中《南京条约》的内容要详细掌握。

2.太平天国运动

【主要内容】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默写、背诵提示】(1)定都天京:背景、时间、定都天京后的主要活动(北伐、西征等)。(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时间、内容、评价认识。(3)《资政新篇》:时间、内容、影响。(4)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标志、失败原因和教训、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主要以选择题命题为主,考查集中于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考查。建议以过去高考试题为备考的重要参考材料,琢磨其命题角度、选项设置特点。

3.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主要内容】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默写、背诵提示】(1)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马关条约》的内容。(2)黄海海战:背景、爱国将领、结果。(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背景、概况(时间、代表人物)、意义。(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及影响、《辛丑条约》的内容。(5)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背景、在京津地区的主要战斗、结果、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人民、人教两种版本教材叙述的详略差别较大,依据“提示”识记内容要点即可,其中《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是复习的重点。注意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两大范式。“革命史范式”将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入侵。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现代化范式”认为改革或革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手段:中国近代史是“多点一线”,生产发展、技术救国、阶级斗争、政治革命、制度变革、思想冲突、文化变迁等“多点”都汇聚成了“现代化”这条主线。近年来高考命题常着眼于此挖掘史实,体现命题的时代特色,需要引起注意。

4.辛亥革命

【主要内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概况、纲领、意义。(2)武昌起义:背景、导火线、经过(武昌首义、攻占武昌和湖北军政府成立、清朝统治瓦解)。中华民国的成立:准备、成立经过、意义。(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时间、制定机构、内容和意义。(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不同版本教材所选史实基本相同,选择题命题容易上手,因此复习要注意细节。还要注意联系,如新成立的中华民国政体对美国共和政体的模仿;《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启蒙思想家关于“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思想观念。放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的大框架下,辛亥革命形成中国历第一次伟大历史性巨变。对辛亥革命的影响要站在更高的视野去审视,如从政治发展看,它_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统治,建立了中国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从思想史的角度看,它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南京临时政府采取移风易俗的措施,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经济史角度看,它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在社会上掀起兴办实业热潮,对中国工业化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主要内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默写、背诵提示】(1)五四运动:导火线、经过、结果、意义。(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共“一大”):时间、地点、代表、内容和意义。(3)第一次国共合作:背景(必要性、中共三大)、标志、意义。(4)北伐战争:正式北伐时间、成果。南昌起义:背景、时间、领导人、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五四运动是复习的重点,注意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如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中共成立的影响等。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要明确其含义。至于北伐战争人民版只叙述了正式北伐的时间,攻克的城市.因此要考查只能围绕国共合作的成果来进行大框架考查。6.国共政权的对峙

【主要内容】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土地革命;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默写、背诵提示】(1)南昌起义:背景、时间、涉及的人物、经过、意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背景、意义。(3)红军长征:原因、路线、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意义。(4)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土地革命和遵义会议是复习的重点。建议复习时与必修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明确遵义会议的内容主要是解决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军事:肯定毛泽东的军事作战基本原则;组织: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注意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使党和红军进入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后来抗日战争和整个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7.抗日战争

【主要内容】九一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_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默写、背诵提示】(1)九一八事变:时间、影响。(2)七七事变:时间、影响。(3)南京_:时间、日军的暴行。(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经过、意义。(5)正面战场的抗战:四次会战、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6)敌后抗日斗争:洛川会议、百团大战。(7)抗日战争胜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和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

【重点、难点_】抗日战争史应该说是一个复习的重点。复习既要关注细节,准备应对选择题命题,更要注意分析综合,以应对非选择题命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用、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地位是非选择题命题的重要基点。南京_是检验日本对华战争态度的重要问题,要结合时势和材料去加深认识。复习时还要注意与世界史结合起来进行复习,做到知识的上拓下连:如台湾失与得的国内、国际背景;日本两次侵华的背景,一个腐败的政府、内争的国家给外来侵略提供了机会;对日本的认罪态度、德国的态度,我们应有的认识: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

8.解放战争

【主要内容】战略反攻与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默写、背诵提示】(1)战略反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间、主要作战任务、影响)。(2)三大战役:时间、主要战役、意义。(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渡江战役与国民政府的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重点、难点_】本考点涉及的内容不多,复习战略反攻、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一定要结合地图去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思考。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3

古代中国政治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1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及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

20.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直接目的是解决地方割据问题;根本目的是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21.宋初收精兵:设“三衙”统领禁军,发兵权归枢密院。

作用: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

22.宋初削实权: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下设通判监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钱谷:地方财赋运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维护了统一与安定。

24.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同时,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

26.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是相权逐渐被削弱,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7.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变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书一省制(元朝)→废丞相、设内阁(明朝)→增设军机处(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与处理机要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29.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三下册历史必备知识点相关文章: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021

高三高考历史必背重要知识点复习资料2021

历史高考必背的知识点总结2021

高考历史必背的知识点2021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高考历史全新知识点清单整理2021

2021高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2020高考历史30必考知识点与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100条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2020

高考历史知识点三个精编

    130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