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考点盘点
推荐文章
2022年高考历史考试要注意仔细审题,不要因为马虎而丢分,大题要注意使用术语,尽量不要用白话来答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历史考点盘点_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欢迎大家来阅读。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归纳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逐渐普及,曲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得到推广.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关中农民创造“井渠”,现流行于新疆地区;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汉唐丝织业的主要成就
汉代:在考古出土中发现很多技巧高超、品种繁多的丝绸实物,如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丝织品素纱禅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沿岸.
唐代:唐朝中期以后,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代青铜器的出土地点分布广泛,生产规模相当大.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由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通风,然后又到畜力马排鼓风,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创造出以水力为动力的鼓风装置.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唐代:唐三彩、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唐宋以来,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等闻名天下.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市”在历代的发展
①秦代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②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③六朝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④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⑤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⑥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重农抑商政策: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推行这种政策.
影响:积极方面,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农业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农民的控制,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有利于打击富商,发展官营商业,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消极方面,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受到了压抑,阻碍了新的生产方式的萌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海禁”政策: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考历史必背重点知识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及影响
标志: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3、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
初步发展的条件: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著名实业家及企业:①张謇的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的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③周学熙
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④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
2、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和主要表现
原因:内因①辛亥革命的推动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外因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松侵略
主要表现:①实业团体不断涌现②海外投资增加③新建厂矿多④新增资本多⑤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快⑥重工业有一定发展
(2)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①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的经济侵略⑤内战的破坏
2022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选择题
一、选择题部分:48分
(一)三看,一确定
一看材料,找到材料的关键信息;
二看设问,明确出题老师问的是什么;
三看选项,抓住每个选项的关键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综合分析,确定答案。
(二)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
1.选项是以片概全;
2.选项的说法绝对化:完全、彻底、消除等;
3.选项的说法带有明显错误词语:开始、衰退等;
4.选项的关键词与材料的关键词不一致;
5.选项的说法与题目的设问不相关;
6.选项的说法明显与课本所学知识相矛盾;
7.选项的内容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节点;
8.选项的说法,材料中不体现;
9.选项的说法是片面的说法;
10.选项的说法被其他选项的说法所包含;
11.选项的说法属于幼稚型即非常表面化的说法;
12.偷换概念;
13.立竿见影;
14.只是对材料的直接概括的选项;
简答题
(一)41题的解答技巧和方法:常见的设问及解答的模版
1.设问“......的背景”题
①时代大背景:时代特征;
②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③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④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2.设问“出现......的原因”题
①材料中提到的具体问题概括;
②个人积极推动或政府重视;
③当时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④目的:为了什么。
第二种答题方式: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其他方面:
3.设问“......的特征”题
逐句概括,分清时间、范围、主体、性质、内容、方式、变化、影响等。
①时间:起源早或起步晚;
②范围:覆盖面广、领域广、涉及的地方多;
③主体:政府主导或民间组织;
④性质:某某阶级的什么运动;
⑤内容:政府重视,设立专门机构;立法规范;健全制度;内容丰富;体系化、制度化;灵活性;将......与......相结合;具体的内容(措施);
⑥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式多样;
⑦变化:由......到......;逐渐完善;不断发展;
⑧影响:影响深远。
4.设问“......的变化”题
①由......到......;
②逐渐怎么样;
③不断怎么样;
④蕴含有变化意思的词语句子。
5.设问“......的影响”题
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思考,如果是设问“作用或意义”的题目,则全部都是答积极影响的。
①政治上:
②经济上:
③思想上:
④社会生活上:
⑤缓解了或解决了具体问题;
⑥消极影响。
6.设问为“比较异同点”的题
这个是高考题的常见设问题目,一般为东西比较,或是时间上的前后变化的比较。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或原因相同:
②目的相同:
③方式相同:
④性质相同:
⑤内容相同:
⑥影响相同:
(2)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或原因不同:
②目的不同:
③方式不同:
④性质不同:
⑤内容不同:
⑥影响不同:
(二)42题的答题模版
主题:
说明:①政治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②经济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③思想事件+与主题相关的一句话影响。
第二种说明:
①分析原因1;
②分析原因2;
③分析原因3;
总结:写一句启示或者认识或者将主题换一种表述。
(三)45题:改革题的常见设问和答题模版
改革史总认识
一、改革的含义: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对旧的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的种类: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币制改革、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军事改革、教育改革、少数民族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三、各种改革的作用:
1.政治改革:
(1)完善民主政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2)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3)缓和社会矛盾。
2.经济改革:
(1)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2)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
(3)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3.军事改革:
(1)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2)增强国家实力。
4.教育改革:
(1)促进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5.少数民族改革:
(1)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2)促进民族融合与交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
(3)促进少数民族汉化和封建化;
(4)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6.社会习俗改革:
(1)营造改革的社会环境;
(2)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发展。
四、改革失败的原因
1.急于求成,不讲究策略;
2.打击面广,增加了改革的阻力;
3.用人失当;
4.没有结合国情。
五、改革的评价
1.改革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2.改革就有局限,保留残余;
3.改革的方式都是自上而下;
4.积极的影响。
六、改革的启示
1.改革要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
2.改革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
3.改革中要坚定意志;
4.改革要讲究策略,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