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地理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
2023高考地理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汇总)
地理需读图理解,地理是很有特色的一门功课:文理相通、人地结合。学地理单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背是基础,但更要对各种地理现象做出解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高考地理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3高考地理冲刺复习重点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问题
1.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交通线路的选择: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交通线路的修建一般往往与等高线平行,即“之字形”(盘山)线路。
答:原因:可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相对平坦,有利于车辆安全行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等。如果一定要从地表经过山区,往往选择从鞍部位置穿越。
3.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平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平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地形、地势问题
1.描述地形特征的一般模式:
(1)地形类型:以什么地形(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最多写两种】;
(2)地势特征:哪边高哪边低?或哪边向哪边倾斜?
(3)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大小:海拔用定量描述,地势起伏用相对高度大小;
(4)地形分布:在什么方位有什么地形类型。
2.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区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
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平原以种植业为主;高原以畜牧业为主;山地以林业为主;低山丘陵以林果业为主;盆地内部和平原一样,周围和山地一样。
平原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商业发达;高原、山地、丘陵因地形不平坦,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商业不发达。
工业要看当地的资源、交通、市场……,相对受地形影响较农业小。
3.如何描述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
(1)纬度位置:观察是否有重要纬线穿过。通过重要纬线判断所处的五带。
(2)海陆位置:周围的海(或洋)及相应的方位。周围的国家(或地区)及相应的方位。
自然灾害问题
1.自然灾害分类:
主要自然灾害有:(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
(1)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泥石流、山体崩塌、山体滑坡)。
(2)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寒潮)等。
(3)生物灾害:主要有虫灾、鼠灾和农作物病害。
2.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
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生态环境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A、黄土特性: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
B、气候: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C、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档土坝等工程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善。
2.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1)洪涝灾害发生原因:
自然原因:
A、夏季降水集中,中下游地势低平;
B、河流流域面积广,汇水面积大,尤其是夏季风反常年份,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流量剧增。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陡坡开荒,围湖造田。水土流失严重,水面上升,湖泊分洪蓄洪能力降低。
(2)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弯曲段裁弯取直,加固堤坝,修建分洪蓄洪区。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A、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风日数多且风力强盛。
B、地面多沙质沉积物,风沙剱害严重。
C、地表径流少,河流欠发育。
D、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
E、气候异常。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主导因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地理怎么才能学好
第一、培养自己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地理学科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一定要在学习生活中去培养。比如诗句中“春风不度玉门关”,那么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为何会写出如此诗句呢?明白后,原来“春风”是指影响我国的夏季风,玉门在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降水稀少,一片荒凉。如此这般,便可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二、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作为一名学生,一定要有一个学生该有的样子,不要相信天才怎么怎么样,自己做好自己,踏踏实实做学问,不懂就问同学或者老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会非常喜欢粘着自己的学生,内心会倍感欣慰,就怕不懂还愣愣的自己研究,闭门造车,那样很可能问题越积越多。
第三、课前认真预习要讲的内容,心中有数;课上要认真听讲,聚精会神”课下要认真独立完成作业,查漏补缺。课上的一时打小差儿、分心,很可能会落队而难以弥补。有时候,当堂理解的知识,课下花几倍的时间也可能难以突破,这时就是事倍功半了。
第四、中学地理尤其是高中地理,特别强调理解记忆,硬背的方法终究没有理解层面印象更深刻。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涉及到时区时差,多画图,多理解,多动脑才能把题目做对的。另外也可以记忆一些顺口溜等,比如记忆亚欧分界线时可以这样来记—“两乌里大黑土地”(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
第五、地理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辅助。地理的学习脱离图来说话那是很难走远的,多看大、小地图,注意不同类别的图,河流、山脉、城市等位置是需要在脑中有图存在的。特别是初中地理离开了图,那知识点基本也就没有依附了,初中地理可以多描图,比如描下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图,然后根据图填写发源地和入海口、沿江主要城市、流域内主要地形区等。
学好地理的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直观理解
初中地理相对比较简单,主要还是记忆一些地名和地理现象就基本可以过关了。有的同学在初中地理没有认真学,到了高中连长江、淮河和黄浦江哪个靠南哪个靠北都搞不清楚。也需要从这个层次开始补习。
这个层次的核心是要把地理知识和地图对照起来,做到直观理解。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世界地图这三个地图应该反复的看,当成课外书来细细品味。我在读初中的时候我书桌旁边的墙上,就有一个立体的塑料版的中国地形图,做题或看书累了,就凑过去看看,还会拿手摸一下,感觉不同的地形地貌。真的觉得很有意思。我一直是觉得浅显的地理书是可以当课外书来读的,非常有趣。
在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都要对书上出现的各种地图彻底理解,做到看到图就知道它在说什么。心里有图,把地图和地理知识(地形、气候、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等等)对照起来,这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这一点都还没有做好的,需要理解回到课本,从头开始梳理一些课本上的各种地图。
第二个层次:把握地理规律
到了高年级,自然地理的一些知识就会变得抽象起来。很多人地理学不走,就是这一关过不去。习惯了低年级背地名的学习方法之后,到了学习地理规律的时候会非常不适应。比如在学习在学大气这一单元时,对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的理解,就不是靠背地名能解决的了。
这个层次,强调的不是背诵,而是理解记忆。我们要把地理当成物理来学习,从最根本的大气压力的知识开始,逐步来理解气压梯度力这个概念。我们要相信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在这个层次,《系统学习完全工具》中介绍的系统思维导图就可以发挥威力了。通过画图的方式整理知识体系,把握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可以加深理解、梳理出清晰的思路,而且也就让知识变得很容易记忆。
能否从第一个层次过渡到第二个层次,是高年级同学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一定要改变低年级地理靠背诵的习惯,转为理解彻底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学好高年级地理。
第三个层次:综合运用
把自然地理的规律梳理清楚之后,再来结合地图学习和理解人文地理的相关内容,就会变得舒服很多。有了地图、有了地理规律,这个时候看什么地理问题都可以很轻松了。
比如:在复习我国南、北方差异时,可从位置、范围、气候、水文、土壤、植被、资源、农作物、农业基地、工业基地或地带等方面列表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复习英国、日本地理,可从位置、范围、自然条件、工农业发展状况,首都和主要城市等方面列表进行综合比较。这些东西,看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分解开来之后,就是两点:一是地图上的空间关系,二是受地理规律影响的经济社会关系农作物的种类是由地形、气候等决定的,首都和城市分布也和地形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地理如何学才能提高成绩
1、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听讲,我们可以知道重点所在,通过做笔记,我们可以加深对难点的理解
2、多看地图,多画地图
地理高考中空间定位非常重要,而对空间定位能力的培养根本还在于地图对于地理基础差的同学来说,看到地图就会产生恐惧感,厌恶感,要想除去这种感觉,就必须坚持每天强迫自己去看一遍地图,看得多了,不仅在麻木中适应了地图,或多或少也能记住一些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空间概念慢慢也能培养起来在看地图的同时,最好能把地图画下来,不仅加深了对地图的理解,也能逐步把地图从纸上装进脑子里
3、联系整体,分析差异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环境(人口,城市,工业,农业……)在地理环境的大背景下,各项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看到一种事物就要试着去牵出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以日本为例,我们首先可以想到它的气候---季风气候,接着地形---山地多,平原少,河流---短小,水能丰富,工业----外向型工业为主……
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差异也显著像长江中下游平原与东北平原,同为我国东部平原,气候,土壤,农业却不一样,平时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
4、勤于练习,勤于质疑
理论知识的记忆是基础,知识的运用才是目的运用知识的途径就是要多做题,勤问题做的多了,问的多了,书本上的理论自然也就熟悉了,命题人的意图也能渐渐了然于心,到高考时就可节省不少分析问题的时间。
高考地理冲刺技巧
1.错题分析:一方面,就是把你前面做过做错的题重新拿出来整理,再做一遍。分析当时出错的原因,错题反映 出来自己哪些知识薄弱,从错题中分析一些我们应该有的答题思路,领悟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另一方面,就是真题再做。
2.回归原理:读课本,学生可以选择教材、考试说明、课程标准等多种渠道。目前考生还应该做的就是回归教 材,这个时候要仔细把书上的内容读一遍,地理书的特点就是综合性和区域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