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志愿填报最新方法
新高考志愿填报最新方法_志愿填报最新方法
最新的志愿填报指南来啦!相信对于每一个考生来说,眼下正是焦虑中的生活,毕竟高考即将放榜,对于自己的成绩有些不自信也很正常,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新高考志愿填报最新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新高考志愿填报最新方法
了解新政策:熟悉新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包括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各科目的考试方式和分值权重等。确保对新政策有充分的理解。
自我评估:仔细评估自己的兴趣、优势、能力和未来职业规划。参考学校提供的自主招生简章或招生指南,对自己的素质进行客观评估。
多样化的录取途径:新高考制度下,除了统一高考成绩外,还会考虑综合素质评价。因此,要多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素质评价活动,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设置主干志愿:选择一个最感兴趣且符合自身实际的主干专业志愿。关注该专业所对应的高校和培养方案,了解就业前景等因素。
宽容度较高的备选志愿:在主干志愿之后,准备一些备选志愿作为后备选择。备选志愿可以选择性别容度较高的学校或专业,有助于增加录取机会。
综合考虑:综合各种因素选择志愿,如学校声誉、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实习就业资源等。要结合自身兴趣、发展潜力和职业规划进行权衡。
设定合理分数线:参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和自己的预估分数,合理设定自己在不同志愿上的分数要求。注意根据新高考政策确定各科目的分值权重。
深入了解学校和专业:针对每个志愿,详细了解该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考虑其与自己的匹配度,并对研究生和就业情况有一定了解。
多方咨询:在填报志愿前,可以多与老师、家长、学长学姐进行交流咨询,听取他们的建议和经验。也可以参加招生宣讲会、招生咨询活动等获取更多信息。
注意填报顺序:根据志愿之间的关联程度
面对志愿填报我们应该怎么做
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兴趣、优势和目标,考虑自己适合哪些学科和专业方向。可以通过自我评估、职业测评或咨询教师、招生指导专家等途径来帮助确定。
研究学校和专业:仔细研究各个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就业前景等信息。了解不同学校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并将其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匹配。
分析录取情况:查看往年录取情况,了解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录取比例以及相关专业的竞争程度。可以参考招生简章、统计数据和招生政策等资料。
设置志愿顺序: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并按照优先级顺序填报志愿。将最理想的学校和专业放在靠前的位置,并合理安排备选志愿。
考虑多样性: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专业,包括综合性大学、高职院校、专业学院等。多样性的选择可以增加入学机会和后续发展的可能性。
考虑调剂:在填报志愿时,可以考虑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录取形势,合理安排备选志愿,并留有一定的选择余地。这样在调剂阶段,对于未被录取的学生来说,还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其他志愿。
咨询和交流:及时与学校的招生部门、辅导老师或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交流。他们可以提供专业建议、详细解答疑问,并帮助你做出更好的志愿选择。
最重要的是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结合学校和专业的条件和需求,做出既符合自身发展规划又实际可行的志愿选择。记得确保所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并按时提交志愿。祝您成功填报满意的志愿!
新高考志愿填报方法和技巧
①“院校专业组+专业”
在采用“3+1+2”高考模式的省份中,有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湖南省,以下将以广东省为例来说明。
广东省新高考分为提前、本科、专科(高职)三个批次,提前批次分为本科提前和专科提前两个部分。本、专科批普通类考生均设置有45个平行志愿。普通类分物理、历史两类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艺体类考生略有区别。
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个专业院校组中的专业对于选科的要求都相同。因此同学们在准备选择专业志愿的时候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Ⅰ、同学们应该首先找到报考院校的专业选考目录,这里会标明这所学校不同专业组的选科要求;
Ⅱ、其次根据自身的选科情况锁定目标院校的相应专业组;
Ⅲ、然后按照自身兴趣在专业组内选择感兴趣的专业;
Ⅳ、最后了解同一个专业组内的其他专业,因为这会涉及到调剂问题。
与往年相比,主要变化为:(1)由投档单位由院校变为投档到院校专业组。(2)考生学考选择考对应的合格考科目成绩合格。(3)调剂是只能在所选专业的同一个院校专业组中进行调剂
②“专业类+学校”
采用这种志愿填报模式的省份地区有河北省、辽宁省、重庆市。以下将以辽宁省为例说明。
在辽宁2021年高考志愿填报中,与往年的差异主要有两点,一是平行志愿批次志愿填报基本单位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学校”。二是高校专业有选科要求。例如某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首选科目要求为“物理”,再选科目包含“化学”或“生物”的考生才有资格报考。
不管是普通类,还是艺体类考生均分为历史类、物理类。不同的批次设置有不同数量的专业志愿。
新的志愿模式是以“专业+学校”为单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先确定自己喜欢的专业,然后再选择学校。
新的志愿模式下1个“专业+学校”就是1个志愿,要报考北京大学的数学、物理、化学3个专业,则需要填报北京大学+数学、北京大学+物理、北京大学+化学3个志愿单位,还需要关注每个专业的选科要求,明确自己是否符合条件。
不过有些专业除了选科要求之外,还会对身体条件、语种等另做要求,考生即便被投档,高校也可能因考生不符合招生章程中的规定而退档。
顺序志愿的填报方法
第一步,根据考生第一志愿,按所报院校进行归队,将所有第一志愿填报院校的考生归队在一起;
第二步,将所有填报院校的考生按成绩排序,然后按院校招生计划数的比例,划出院校的录取投档分数线(也可以按招生院校预先公布的招生办法,以小于1:1.2的投档比例,划出录取投档分数线);
第三步,将达到院校录取投档分数线的考生档案投放给该院校;
第四步,院校根据招生专业的计划数及考生专业志愿确定录取名单,将没有录取的考生作退档处理。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如果该考生所填报的第二志愿院校未录满或尚有剩余计划,再将未录取考生按其所填的第二志愿院校分别排序,然后按从高分到低分次序投档。
顺序志愿需要注意的问题
1、第一志愿是关键
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学校在该省近2~3年录取分数大体稳定,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该校上年度录取分数范围的中间段才较有把握,而且专业也有一定选择余地,如果仅仅达到分数范围的下端,选报时则要慎重。如果考生选报的学校近2~3年在该省录取分数“忽高忽低”,则考生分数最好达到其录取分数范围的上端,才较有把握。从录取结束后考生的心理状态看,学校报低了,但专业更容易满足,特别是对于录取到一般本科及高职院校来讲,在就业压力较大时专业尤显重要,因此这样的录取结果只是“小遗憾”;如果志愿报高了,第一志愿学校未能如愿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是“大遗憾”。
2、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
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2志愿学校必须是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绝不能觉得自己的分数比该校上年实际录取分数高出很多就可将该校做为第2志愿学校。因为有不少学校虽然录取分数在批次内不是很高,但第1志愿生源充沛,录取的基本都是第1志愿考生。那么如何判定一所学校上年录取的学生第1、第2志愿学生各占多少比例呢?有的省市提供了详尽的录取统计资料,可以查到,有的省市的录取统计资料只是给出了各校录取分数,并未给出分志愿顺序的录取人数,这时就要直接咨询学校了。
只有将第1志愿生源不足的学校做为自己的第2志愿学校才有可能被录取,才能“保底”。当前实行这种投档办法的省份,一般而言,第1志愿录取率可达75%左右,第2志愿录取率可达15%左右,第2志愿录取完成后总体上计划可完成90%以上,因此,考生应将第2志愿定位在自己可接受的最后的“保底”志愿,在“可能”被录取的学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甚至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尽管录取不应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很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