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2023志愿填报攻略公布
上海高考2023志愿填报攻略(公布)
2023年上海高考正处于紧张的评卷时段,6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和总分位次,6月26日和7月初将组织考生分别填报综合评价批次志愿和其他本科志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上海高考2023志愿填报攻略公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海高考2023志愿填报攻略公布
2023年高考正处于紧张的评卷时段,按照后续工作日程,高考评卷与成绩校验工作将于6月22日完成,6月23日公布高考成绩和总分位次,6月26日和7月初将组织考生分别填报综合评价批次志愿和其他本科志愿。之后进入招生录取阶段,所有本科录取在7月底之前完成,8月中旬前完成专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
志愿填报是与考试差不多重要的头等大事,需要全面考虑、深度打磨、反复排序。不少考生和家长早在今年春节前就开始研究上海高考招生政策和志愿填报办法,三四个月下来,估计已胸有成竹。如果还有考生现在尚未正式启动志愿酝酿,那就应该抓紧当下时间立即开始。
攻略一:
填志愿先勾基本轮廓,再进行“精加工”
事实上,在6月10日获悉等级考成绩之后,加上春考时已经取得的外语一考成绩发挥“垫底”作用,考生们应当已能对自己的高考总分有了大致预估。
在酝酿志愿阶段,并不需要精确的成绩作为依据。根据预估成绩和大致位次,参考往年招生信息,就能够勾画出拟选志愿的基本轮廓。当然,这只是初步成型的“毛坯”。等到6月20日左右,考生和家长拿到《2023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之后,还要对照进行志愿“深加工”。
《专业目录》是每届考生填报志愿的根本依据,极少数往年在上海开展招生、但2023年未刊登在《专业目录》上的院校与专业,即使考生再喜欢,也与其无缘。好在每年高考招生院校与专业大致相似,所以这段时间的谋划不会成为“无用功”。
志愿表是投档录取的唯一判据,考生要等到6月23日成绩和位次出炉之后对志愿表进行“精加工”。看到准确的成绩,考生或许高兴或许失落,但对填报志愿而言,终归心中更加有底。“精加工”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对照自己的成绩和位次确认志愿草表所选内容的合理性,并且遵从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优化处理。志愿填报失误,可能会让自己的梦想落空,所以必须从现在开始就高度重视、积极酝酿。
攻略二:
既要关心成绩高低,更要关心位次先后
就2023年上海高考的总体情况来说,大家明显感觉到同场竞争的考生人数有所增加,但拿到《专业目录》后,考生会发现,各校在沪招生计划总量也比往年有所增加,尤其是上海本地市属高校。
如果2023届考生的志愿意向分布状态与往年大致吻合,那么可以判断本专科录取的总成功率也会与往年比较接近。不过,对于矢志报考高水平大学,特别是未选考物理的考生来说,应当更多考虑优秀考生增幅可能略大于相关计划增量的不利因素,在谋划志愿的时候要适度降低期望。
由于考生人数的增加,不同分数段与往年相同分数的含金量必然下降。在占据主流位置的平行志愿投档批次中,比分数更具现实价值的是位次。不管考了多少分,位次靠前的考生在平行志愿中总是会被优先投档。根据这一原理,考生在6月23日公布成绩之后,既要关心成绩高低,更要关心位次先后。在参考往年招生信息确定本人志愿的时候,主要考量因素不应看今年考了多少分,而应看本人所处位次以及往年相近位次对应院校专业组的招录状况。
考生和家长通常都有一个心态,希望“分尽其用”,最好能够“踏线入围”,以为不浪费一分就是填报志愿的最大成功。其实,比“踏线入围”更重要的是“真心喜欢”。不少考生和家长过于重视往年各校各专业的最低录取分,表现在志愿表上,下一个志愿的往年最低录取分一定要比上一个志愿低。这种做法不能说错,但一定不要忽视考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假如一位考生特别喜欢某校某专业组,那么将其填报在往年最低录取分更高的院校专业组之前,甚至填报在第一个志愿位置,都不能说是误填、瞎填。在价值层面上,这种填法是真正的理性抉择。
攻略三:
仔细研究招生条件,避免脱档或被退档
填报志愿,尤其是填报本科普通批次志愿的过程中,最要避免的是将来脱档(亦称滑档)和被退档。
脱档的根本原因在于考生的每个志愿都填高了,虽然辛辛苦苦填报了许多志愿,但一个也不能被投档成功。消除脱档风险的最佳思路是合理定位,切实做到“冲一冲”“稳一稳”“守一守”。除了脚踏实地填报与自己实力相当的本位志愿外,还要确保最后两个志愿选择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远低于自己实力并且能够接受的院校专业组。
比脱档更“悲催”的是退档。脱档本质上是“明明该得到,偏偏没得到”,退档本质上是“明明已得到,偏偏又失去”。显然,后者对考生和家长的心理打击更大。从往年上海高考招生的退档案例看,主要原因是考生身体条件不符合招生院校的明文规定。因此,考生和家长在选完志愿之后,一定要细读《专业目录》上刊登的体检指导意见和相关院校专业组的备注栏信息。但凡发现自身条件明显不符的,必须果断舍弃,否则极有可能承担退档风险。一旦被本科普通批次退档,几乎意味着今年的高考成果化为乌有。
对于成绩和位次没有优势的考生,建议更多放眼全国在沪招生院校,选择恰当就有可能成功入读外省市某所实力超值院校的心仪专业。而对于成绩没有达到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相差不大的考生,虽然7月初不具填报普通本科志愿的资格,但依然要充满信心地等待7月下旬的降分征求志愿,填报得当,就有可能搭上通往本科就学的“末班车”。
新高考选科什么时候开始选科目
选科的具体时间可能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来说,新高考选科的时间一般在高中一年级上学期或者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开始。以下是一般的选科时间安排: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通常会有一些选科宣讲会或选科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各个学科的内容、特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学生可以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和倾向,以及对不同学科的认识。
高中一年级下学期:一般在这个时候,学校会组织选科说明会或者提供选科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和家长更加详细地了解新高考政策和选科要求。学生可以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选科组合,并与老师、家长或专业咨询师交流讨论。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一些地区或学校会在高中二年级上学期进行正式的选科报名和登记。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决策和意愿填写选科表格,并按照规定的时间提交给学校。
需要注意的是,确切的选科时间安排可能因地区、学校和政策而有所不同。因此,建议学生及时关注学校的通知和公告,以确保不会错过选科的相关事项。
在选科之前,学生应该尽可能了解新高考政策和选科要求,认真评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咨询,以便做出明智的选科决策。
新高考选科怎么选
1.物化地
专业覆盖率:95.84%
科目关联度:地理又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物化地的组合方式背诵内容较少,符合理科学习“少背诵、多理解”的特点,该组合的学习科目之间关联度较高。
学科学习难度:综合来说,物化地组合的学习难度并不比物化生的学习难度低,学习难度较大。
竞争压力:能够选择物理化学的考生理科学习能力更强,以理科的思维学习地理也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该组合选择人数较多,且理科优等生较多,竞争压力较大。
2.史政生
专业覆盖率:50.50%
科目关联度:这一组合在学习上都偏向于知识的记忆理解,学习的逻辑上关联度较高。
科目学习难度:这一组合偏文科,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偏向于传统的文科专业,但是生物和地理的学习难度差距不大,考生做出此选择多是因为以理科专业拓宽专业范围或者不擅长地理学科。
竞争压力:这一组合适合文科思维有优势,文字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强,逻辑思维相对不太强的学生,竞争压力不大,但是想取得高分有一定的困难。
新高考不推荐组合
1.物化生
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很激烈。各科高中三年的学习难度也逐渐加深,普通成绩考生想拿到高分并不容易。
2.物化地
地理因为学习难度相对较低,所以报考的人数很多,竞争压力比较大。
3.物化政
政治和另外两科没什么关联,要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很多,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文理科思维,学习起来会很吃力。
新高考改革模式有哪些有几种
第一种:传统高考模式
也就是俗称的大文大理:文科语数外+文综(政史地),理科语数外+理综(物化生),满分750,数学分文理。
全国有江西、山西、陕西、广西、安徽、河南、吉林、黑龙江、甘肃、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内蒙古、青海、新疆等16个省份采用这种传统的高考模式。
第二种:3+3模式
语数外必考,考生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门学科中选考3门,这种模式不再单纯的分文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科,选择机会也更多,而且英语可以考两次,选较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采用这种模式的有上海、浙江、山东、北京、天津、海南6个省市,不过却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一是上海高考总分660(语数英各150,其余三科各70分);二是浙江选考科目多了一个技术,也就是说浙江是3+3和7选3,其余省市是3+3和6选3。
第三种:3+1+2模式
语数外必考,历史和物理考生必选一个,剩下的思想政治、化学、生物、地理选考2门,总分750,其中语数外各150,历史和物理100分采用原始分,思想政治、化学、生物、地理各100分采用赋分制,采用这种模式的有广东、江苏、重庆、福建、辽宁、湖北、湖南、河北8个省份。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将有更多的省份采用3+1+2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