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2023高考7月6日开始录取
推荐文章
四川2023高考7月6日开始录取_最新
最新!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各批次开始录取时间已初步确定,具体安排如下。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四川2023高考7月6日开始录取内容,欢迎使用学习!
四川2023高考7月6日开始录取
各批次开始录取时间
7月6日左右
强基计划
7月7日左右
空军、海军、民航招飞
7月8日左右
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国家优师计划、免费医学定向
7月11日左右
本科提前批
7月14日左右
国家专项计划
7月17日左右
地方专项计划
7月18日左右
省属高校帮扶专项计划
7月22日左右
本科第一批
7月24日左右
一类模式本科第一批
7月24日左右
对口招生本科
7月29日左右
乡村振兴专项计划、地方优师和省级公费师范生本科
8月1日左右
本科第二批
8月3日左右
一类模式本科第二批
8月10日左右
专科提前批
8月12日左右
对口招生专科
8月15日左右
专科批
8月17日左右
一类模式专科批
8月19日左右
涉藏州县“1+2”
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
7月8日左右
本科提前批国家专项、国家优师计划、免费医学定向
7月13日左右
本科提前批
7月15日左右
国家专项计划
7月24日左右
本科第一批(含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省属高校帮扶专项计划)
7月25日左右
一类模式本科第一批
7月26日左右
对口招生本科
7月29日左右
乡村振兴专项计划、地方优师和省级公费师范生本科
8月4日左右
本科第二批
8月5日左右
一类模式本科第二批
8月11日左右
专科提前批
8月13日左右
对口招生专科
8月17日左右
专科批
8月17日左右
一类模式专科批
特别提醒
以上是四川省2023年普通高校开始录取和征集志愿预计时间安排。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可能稍晚。根据录取进程,如各批次录取时间和征集志愿时间有所调整,请以四川考试院官方信息为准。
2023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1、合理组合院校志愿。
冲—冲:把有希望够得着的理想学校作为A志愿;稳—稳:把与自己成绩“门当户对”的学校。不过,要注意的是,“冲一冲”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而不是盲目乱冲,当然其中一个乱冲也无妨。同时各志愿间要拉开梯度,如果考生定位不准确,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志愿填报过高(比如多个平行院校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全部落空。
2、要将最想上的院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由于平行院校志愿是有先后顺序的,当考生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中,有2所以上符合投档条件时,计算机系统会将考生电子档案投档到排序在前的院校。因此,考生要将最想上的院校填在平行志愿的前列。
3、要积极慎重选择“专业是否服从调剂”。
平行志愿投档录取中,如考生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只能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因此,如选择服从专业调剂,会增加被院校录取的机率,但也有可能会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选择专业是否服从调剂
2023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高考志愿填报一定要记住登录的账号和信息,但是如果忘记也没有关系,高考考生可以通过系统修改密码而进行重新登录。
2.根据新形势和新政策表示,如今的填报志愿要将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填到志愿栏里面,一定要记住代号,并且不要填错栏目。
3.高考考生填完志愿以后,要认真检查填写的信息,确认无误后记得点击“保存志愿”按钮,否则志愿就保存不了,就会白写了。
4.最后一步填好志愿后安全退出,每一次登录信息查询完之后,或者中途离开页面时,也要按照上述步骤认真退出,避免志愿或者密码被她人篡改。
2023高考志愿可以填几个学校?
高考志愿可以填4一6个学校,每个地区的高考可填报志愿的个数都不同。对于大部地区来说,高考志愿可以选4至6个学校,然后每一所学校都可以选择6个专业填报,同时还可以选择服从调剂。
对于高考改革地区,以浙江为例,高考可以报80个专业,这样听起来非常多,但是每个都是1所院校1个专业对应的。相比之下,反而有可能没有上面一种情况总志愿情况多。
通过以上两种志愿填报方式对比可以发现,第一种以院校为主,第二种以专业为主。当然,大家不可能每个院校都服从调剂,也很少有人填满80个志愿。所以在填报志愿时还是要以录取为主。
高考志愿填报指南
一、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在填报志愿前,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的考试成绩、兴趣爱好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如果希望未来从事与生物相关的行业,就要选择与生物科学相关的专业。如果希望从事金融工作,可以选择会计、金融等专业。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更好地制定志愿填报策略。
二、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
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上,需要慎重考虑,了解不同学校和专业的特点和优势,综合分析后再做出决定。此外,还需要了解所选专业的职业前景、薪资待遇等方面。
三、多方考虑参考
除了学校官网和招生简章,还可以通过校友以及亲朋好友等方式了解更多选校和报考信息。此外,报考考研或者其他赛事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