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文综知识点
2024高考文综知识点(整理)
注意答案选项中使用了过度、过头、过分的词语,形成了绝对化、单一化、片面化、孤立化、静止化的语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高考文综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4高考文综知识点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政治世界是永恒发展知识点
1.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之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意义:
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要看其是否符合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则是旧事物。)
3.发展的普遍性
(1)表现。
①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②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整个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2)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地理正确使用方位词的方法
表示地理实物空间分布的相邻关系如:南面东侧。我国南面有越南、老挝等邻国。180°经线东侧为西12时区,西侧为东12时区。
-表示地理事务空间位置的从属关系如北部。宁绍平原在浙江省的北部。如用北方等词取代,就使宁绍平原与浙江省脱离关系了。又如陇东、陕北等均指本省内部不同方位的地区。
-表示地理事物相隔离的不同地域空间如北方,西方。日本的北方四岛仍在俄罗斯手中;近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趋缓。
-表示地理事物不同方位的'空间范围如内外、南北,以南。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秦岭-淮河以南。
-表示确切的地理位置如北陲、东端。西藏和新疆分别是我国西南和西北的边陲省区;我国的最东端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表示地理事物的动向及其变化如东流、北风、向右偏、左偏等。长江东流入海;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运动方向右偏。其中名词前面的方位词指来向,动词前面指去向。
-由地理事物的动向定向如左岸、右岸。顺河水流向,珠海在珠江口的右岸,深圳在珠江口的左岸。又如: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低压在左前。
-三维空间的方位表示如中天、天顶、地平高度。某天体处于正南或正北方向叫中天,分上中天和下中天。由此计量出恒星日即某恒星连续两次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间间隔。我们立正时,头顶正对着的天球位置叫天顶。中纬度35°N附近,仰望九月苍穹,在天顶附近有天琴、天鹰等星座。结合地平方向,地平高度和近距,我们可以表达出空间任何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仰极高度等于地理纬度,在北京(40°N)仰望北极星的地平高度约40°。
当然,方位词的用法不止这几种。方位词看似容易,实际上欲经常性地表“地”达意,也非轻而易举。平时正确辨析词义,相比较而用词自然错误可以少一些,由用词不当引起的土地纠纷、方位差异也可随之避免。面对语文基础较差的中小学生尤其要注意。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总结:历史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史实,探讨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其中还包括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
农业方面: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的土地制度,逐渐形成了以租佃制为主的生产关系。
手工业方面: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的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民间手工业在明中叶以后不仅占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而且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方面: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发展艰难。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地理环境五要素:气候、地貌(地形)、水文、土壤、生物(植被)。
2.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表现: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发展的,每一个要素都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形成干旱的环境特征,其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都体现出干旱环境的特征。
②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如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气候:
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如:中等水热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积累最多。
(温带半湿润环境下的黑土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通过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地貌形态以及生物的活动)
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如:湿热条件下风化壳最厚,土壤层厚度大。干旱或者寒冷条件下,风化壳薄,土壤层也薄。
生物: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没有生物的参与(生物循环),就不会有土壤的形成。
(成土母质→低等植物生长→原始土壤→高等植物生长→成熟土壤)。
一般而言,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要低于草地土壤。
地形: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如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
陡峭的山坡: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难发育深厚的土壤。
平坦的地方:地表物质的侵蚀速度慢,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发育深厚的土壤。
阳坡:温度条件好,但蒸发旺盛,水分较差,阴坡反之。
人类活动:
积极影响——改造自然土壤为各种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消极影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等)
4.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因为:
⑴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⑵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⑶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⑷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高考文综复习策略
1、预习时做好笔记
在书上做出眉批,在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哪些是语言叙述属文法方面的内容,可以不管它。
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
2、注意时事政治的积累
政治科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和当年的时政结合紧密。因此“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背政治书”的做法无疑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在平时注意积累时政。步骤有两个:
第一,在平时注意把当月的重点时政记录下来,并作一归类。可以分为政治类、经济类、文化类、科技类、体育类等,特别要注意各个领域内的重大时政。
第二,在积累时政的过程中,把其与课本的复习相结合,学会自己命题。这一步要求考生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时政,用所学的知识自己跟自己提问,同时要注意平时考试中知识点和时政的结合角度。
3、分享两种高考状元答政治题的两种方法。
一是材料答题法。高考时政治是结合时政材料出题的,因此平时我们应该结合时政材料学习。我们可以多看新闻时事,并从中挖掘出课本中的知识点,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考虑,一点一点训练思维的全面性。
二是模式答题法。通过高中三年的学习,我发现政治答题是有规律可循的,于是总结了几种答题模式。
如 “理解认识”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为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经济生活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为“国家+企业+个人”,哲学类题目的答题模式为“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原因则用 “原因+内容+意义”的模式。
高三文综高效复习方法
一、拓宽知识面
文综的学习要多看书,尤其是文史哲方面的书,要形成一个宽泛的知识面。学习文综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可能拓宽自己的知识广度。高一高二时扩大知识面。选取一个喜欢的专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也可以通过阅读通史建立基本的历史框架。
二、背诵目录
充分掌握课本主干内容的基础上,把目录背下来。无论碰到哪一道主观题,首先想到的都应该是那一张目录。依照目录,一节一节去回想内容,去发散。课本看得越熟,迅速回想、发散到的就越多,短时间内想到的内容就越广。政、史、地,都是按观点给分。比如一道题12分,要答4个观点。如果你短小精悍地写了四句话,每句话都踩着一个点,你的分数肯定比只答一个观点更高。这需要平时的训练,一道政治大题回想目录的时间只需要10--15秒钟。
三、文综主观题解答技巧
在文科综合的主观题前,总是默念六个字:“教材、材料、热点”。
教材----根据目录回想、发散;
材料----联系材料上的具体事例,一些观点甚至可以从材料上搬下来用。许多答案用的都是材料里的语句;
热点----联系上几个热门词语,如“和谐社会”等。
四、围绕课本
文综的学习必须紧紧围绕着课本。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仔细做好笔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还要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背景,每一个知识点与全书其他知识点间的联系。最好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各个知识点纳入自己构建的体系中,这才算吃透课本。还要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课本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
五、政治
主要要对课本上的黑体字部分进行熟记。可以掌握知识框架。黑体字部分是主观题答题的关键和中心,是踩分点。
六、历史
1、历史学习,在多读教材的基础上作出有必要的整理。
将每个历史阶段的起止时间、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意义作出掌握、比较。
2、将整个历史划分为不同的“块”,作出横向比较,同时也可以整理小专题。
如从水利工程、科技、会议等角度,从历史发展角度一条一条地拉下来,从整个历史来看某个知识点的发展。这样的横向、纵向的知识网中,每个历史知识点,就能很好地掌握了。
七、地理
1、首先,要对地图熟悉。一定要训练自己,把地图装在心中,装在脑海中。这样做题时能够定位快而准,节约很多时间。
2、地图的记忆,要包括地形、气候、交通、文化、行政等方面,要对单独区域进行综合记忆。
3、把世界地图的每个方块的图都剪下来,放在袋子里,有时间就看。
高三常见的复习方法
1、及时复习
人们对于刚学过的东西,总是一开始忘得快,过一段时间就逐渐减慢。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学了一些新东西,要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复习之后再做作业。每天晚上睡觉前想一想:“我今天都学了什么!”然后在头脑里把这些东西过一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家长来提问,比如“今天的语文课都学了什么?”孩子回答后,再进一步询问。比如孩子说学了两个生字,就可以说:“这两个字是怎么写的,写给妈妈看好吗?”孩子不会写的话,就可以鼓励他再去看看书,然后写出来。如果不及时复习,时间一长孩子就忘记了,许多内容最后集中到一小段时间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2、分散复习
如果有60分钟的复习内容,您是让孩子一下子复习完呢?还是分成几段间隔复习呢?心理学家很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分散复习要比长时间的集中复习效果好。对于孩子来说,其身心发育的特点也要求采用分散复习的方式。所以,您不妨让孩子每次复习20分钟。中间休息之后再复习,这样孩子就不会疲劳,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
3、交叉复习
当孩子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即这10分钟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孩子产生厌倦心理。
4、读写结合法
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充分利用点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讲的重点。
5、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抓住重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