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策.
由 小芳2分享
高考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6],《决定》提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37]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2022年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改革历程
播报
编辑
2011年1月5日,《学习时报》刊登了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文章《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文章中明确了高考改革的主要思路,包括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压力。2010年7月印发的被称为“中国未来10年教育蓝图”的教育规划纲要,就已将“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的办法,探索实行社会化考试”写入其中。 [2]
高考改革事关重大,强调有意愿、有条件这两个前提缺一不可。根据此前一些专家的描摹,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或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袁贵仁表示,教育部将抓紧研究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考试内容,完善国家考试题库。高等职业教育则要推广“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针对考试公平公正的问题,要建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签发(或授权签发)录取通知书制度,公布各校录取通知书签发人名单。对学生作弊、作假、经查实除按规定处罚外,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提供就学、就职单位了解。各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高考改革的风险评估。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公布高考改革方案。 [3]
2019年4月23日,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发布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8省市均将试行“3+1+2”高考新模式,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1]
2022年6月27日,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八个省(区)陆续公布高考改革方案,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从2025年起普通高考将实行“3+1+2”模式。 [29-30]
2022年9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成效。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35]
改革内容
播报
编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4年高考统一命题的省份:
新课标全国I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
2、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 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 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4、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 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 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5、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规 范招生简章,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 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 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6、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 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 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 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7、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8、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择校难题
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办法,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和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9、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各 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2014年出台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建立规范的学 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 践等内容。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2014年出台规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意见。
10、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学生也可参加统一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左右,2017年成为主渠道。
11、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中等职业学校可实行注册入学,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宽进严出。为残疾人等特殊群 体参加考试提供服务。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 相互衔接,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2015年研究出台学分互认和转换的意见。
12、改革监督管理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加强制度保障和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的范围,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健全教育考试招生的法律法规,提高考试招生法制化水平。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及时公布查处结果。
[4]
效果
播报
编辑
据介绍,2015年,按照促进公平、科学选材的原则,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正全面展开、有序推进。高考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至5个百分点以内,比2014年下降1个百分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得以提高,定向录取贫困地区农村学生7.5万名,比2014年增长10.5%。
此外,2015年,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全部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少63%。31个省份全面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自主招生调整为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重点考查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通过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占到招生计划数的50%。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其余29个省份也陆续制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5]
2016年,中西部地区高考录取率将继续提高,重点大学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工作将实现民族自治县全覆盖,比2015年增加1万人。同时,教育部将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各地要加强考试机构和命题队伍建设,严格规范组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强化考试安全制度和体系建设。
重要意义
播报
编辑
一是科学选拔人才。
二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是维护社会公平。
制度建设
播报
编辑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在改革招生录取制度方面,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二是加快推行职业院校分类招考和注册入学,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一些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不参加高考,学校依据其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职业倾向性测试成绩录取。
根据这些改革顶层设计,再跟进系列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将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减轻学生应试压力,扭转“考什么学什么”、分分计较等应试教育倾向,促进千百万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各类高校科学选拔人才、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6]
改革举措
播报
编辑
1.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
这是义务教育体现公益性、公平性的法定要求,要多措并举,探索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多种实现形式,包括小学初中对口直升;合理划分学区,学生在学区内直接进入初中;有条件的地区新建校实行九年一贯制办学等,综合有效治理一些大城市择校过热问题。
2.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
适应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建立健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情况为依据的招生方式。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依据,实行注册入学。
3.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4.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
5.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
6.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
主要举措包括:探索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分类考试。对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重点考查专业素养和创新潜质;对职业型专业硕士研究生重点考查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扩大培养单位和导师团队的招生自主权。建立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录取制度,使选拔更加重视专业素养、研究能力、创新潜质。
7.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
重点举措包括:拓宽社会成员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渠道。为各行各业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优异业绩的在职人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建立多种学习成果转换认定制度。 [6]
高考双轨制
中国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
第一种高考模式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高考模式就是现在的高考,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
技术技能型有三种人,第一类是工程师,第二类是高级技工,第三类是高素质劳动者。”鲁昕解释说,之前的职业教育只讲技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技能需以技术为基础。
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矛盾已成为短期内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表现。
2013年有140万人通过第一种高考方式,进入技术技能类型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等方式,用市场的力量来办学。
高考改革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办学体制,首先要对这类学校进行产权制度改革,产权结构和分配机制都发生变化。这个体系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教育部将做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的工作。据相关统计,中国普通高等院校共1200所左右。这就意味着有50%的学校要淡化学科、强化专业,按照企业的需要和岗位来对接。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已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7]
实施时间
播报
编辑
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
最迟2014年年底前各省(区、市)出台本地区具体实施办法。
2017年总结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
2020年基本形成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实现改革总体目标。
按“三年早知道”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说,高考事关重大、涉及面广,我们要按照积极稳妥、统筹兼顾、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现有改革基础,充分考虑相关实施主体对改革的实现能力和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强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审慎操作,做好试点工作,逐步推开。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确保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 [6]
据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王辉介绍,到2015年底,增加使用全国卷省份的任务基本完成。辽宁、江西、山东3省份今年已使用全国卷;安徽、福建等8省份已申请明年起使用全国卷,全国卷使用省份从2014年的15个增加到2016年的26个。
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减到位,2018年地方性加分项目仅有35个,比2014年的95个降低了63%,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实现了“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目标。
同时,各地制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工作扎实推进。目前,除上海、浙江已发布方案外,其余29个省份均已形成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
据介绍,改革一年多来,全国高考录取率地区差距进一步缩小。今年国家新增招生计划全部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安排20万人,2015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
随着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实施,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5年继续实施国家、地方、高校3个专项计划,录取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较2014年增长10.5%。
王辉表示,为了让专项计划真正惠及需要的群众,2015年已对相关政策进行微调,在目前的三年学籍、三年户籍、连续就读基础上,增加父母或法定监护人需具有当地户籍。 [8]
具体措施
播报
编辑
高考改革方案初定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昨天,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应江苏省教育学会民办教育专业委员会之邀,在南京举行教育专题报告会,向江苏教育界人士透露教育改革动态。
从2013年开始,不断有关于高考方案改革的传言,但江苏的改革,必须在全国改革之后再出台。有权威部门人士透露,江苏高考新方案可能今年上半年就公布,这也意味着,全国方案会很快公布。朱永新透露,全国的高考方案的确已经初步确定:考语数外三门,其中外语是社会化考试,2014年的考虑是一年考两次,也有建议以后可以适当增加次数。另外让学生选三门最擅长的课去考,按等级来评价,分为五级。
他说,也有人提出,外语社会化考试,可以增加次数,但增加次数也有问题,因为中国的有些孩子不考到100分不罢休,只要有机会就会不断地去“碰运气”,这就涉及到时间和经济成本。所以关键是考试本身的科学性,要一个人没有经过再次训练的情况下,考100次还是这么多分数。
对于自选三门计等级,他说,对好学生来说,选择的三门课等级基本可以拿到最高,那么高考就变成了语数外的竞争。 [9-10]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2016年,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2016年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2015年,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将提高到180分;2016年,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但从2014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附】中考改革:
1、增加市级示范校名额;
2、扩大市级示范校的招生计划,不鼓励小班化;
3、不鼓励市级示范校办国际班;
4、扩大市级示范校向普通初中的招生分配指标,从2013年的12%,逐年递增,三年内涨到50%;
5、取消“三限”择校生,逐步取消中考加分(三年之内);
6、大幅度调整中考内容,重新制定课程标准,降低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突出核心知识与能力的考察;
7、中考英语从120分到100分,其中听力要增加到40分;
8、语文从2013年的120分要增加到150分;
9、物理、化学和卷考试,逐步体现科学综合,总分160分,其中物理约100分,化学约60分;
10、取消一切特长生的加分政策,特长生入学必须达到学校的最低分数线 [11]。
招生制度
播报
编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1、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评分方式,加强评卷管理,完善成绩报告。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机构、国家题库和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
2014年高考统一命题的省份:
新课标全国I卷使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
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
2、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 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3、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地方性高考加分只适用省属高校当地招生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考试加分项目,2015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探索完善边疆民族特困地区加分政策。2014年底出台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4、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2014 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 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高校要研究提出对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报考要求和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
5、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规 范招生简章,强化招生委员会,实施第三方监督,建立考录申诉机制,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2015年起推行自主 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改进投档录取模式,推进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增加高校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机会。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6、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
综 合考虑生源数量及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状况等因素,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督促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在东部地区高校安排专门招生名额面向中西部地区招生。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2017年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013年的6个百分点缩小至4个百分点以内。
7、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继续实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由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部属高校、省属重点高校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民族地区优秀农村学生。2017年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高校人数明显增加,形成保障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长效机制。 [12]
相关新闻
播报
编辑
2014年9月19日,上海浙江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均不分文理科。
浙江高考改革
3+3模式,外语和选考均可考两次:①不分文理 ②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中选3门 ③外语和选考有两次考试机会,成绩两年有效 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100分,总分750分 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2020年,浙江省政府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浙江省高考综合改革方向不变,继续完善改革试点方案。 [34]
以下是完善改革试点方案的六个具体措施:
①高中学考按年级定时定科统一安排,同一年级统一科目统一时间开考,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②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从2年有效改为当年有效,从2021年1月考试起实施。
③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分差由3分改为1分,从2022年1月选考起实施。
④录取分段由三段改为两段,从2021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⑤语文、数学和外语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从2023年起实施。 [33-34]
⑥职业技能操作考试作为合格性考试,由省统一标准、市县组织,考试合格作为报考条件,职业技能理论知识考试仍全省统一组织,从2022年招生录取起实施。 [34]
上海高考改革
3+3模式,不分文理,外语可考两次: ①不分文理 ②外语有两次考试机会 ③除语数外再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门中选考3门,选考5月考试 ④语数外每门150分;选考科目分等级打分,每门最高70分,最低40分,总分660分 ⑤取消一二本等批次区别 ⑥2014级高一开始实施。 [13]
2014年11月7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名考生可填报两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报3个志愿。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录取的招生模式,“考生可以被自己填报的两所院校同时预录取,但须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这与传统意义上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有所区别”。上海被确定为全国高考改革试点省市,春考改革打响了上海高考改革的第一枪。
明年的上海春季高考将有包括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22所上海市属高校参加春季招生,计划招生1640人,但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并不在春招名单之列。春季高考的招生方式与夏季高考有较大不同,春考成绩主要靠“统一文化考试+院校自主测试”,其中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为400分,高校自主测试分值为200分。一定程度上来说,上海的春考是目前与国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最为接近的一种高考模式,它赋予了高校极大的自主招生权力,也给了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14]
湖北高考改革
2019年4月23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湖北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部署我省髙考综合改革实施工作。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将参与新高考。 [15]
安徽高考改革
《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安徽境内新高考将从2018级高中新生入学时开始实施。2021年高考开始,现“3+综合”模式将变为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3科并计入总分。 [16]
2021年9月15日,安徽省举行高考综合改革新闻发布会公布已报教育部备案的《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28]
《安徽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安徽境内新高考将从2021年高中新生入学时开始实施。2024年起,安徽境内高考不分文理科, [27]现“3+综合”模式将变为“3+1+2”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统考科,从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从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并计入总分。 [24-26]
新高考总分是:750分。 [22]
河北高考改革
《关于深化河北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提出河北境内新高考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开始,现“3+综合” 改为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3科计入总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只允许考一次。 [17]
政策变化
播报
编辑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勾勒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清晰轮廓。
随后,上海、浙江两地率先试水高考综合改革:高考不分文理科,英语“一年两次考试,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
高考自1977年恢复以来,成为国家选才的重要通道。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在2009年达到2145万人,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然而,“文理分科”“一考定终身”等规定影响一些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端日益显现。
英语考试首次打破“一考定终身”,彰显了此轮高考改革“啃硬骨头”的决心。上海大学副校长叶志明说,英语“一年两考”,有助于扭转以应试为主的传统思路,回归学习的本质。
北京大学教授宋伟说,“文理不分科”将培养更多综合型学生,储备跨学科、具备解决综合问题能力的“新型人才”。
试水“综合评价”:统考变“选考”,“素质”入档案
根据沪浙高考改革方案,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上海考生要考语、数、外等13门“合格考”,再从地理、物理、化学等6门“等级考”中根据兴趣或特长自选3门,成绩计入高考;浙江考生必考的外语科目也可以从英语、日语、俄语等6门语言中选择,高中学业考试可以“7选3”计入高考成绩。此外,学生将建立“综合素质档案”,供招生学校参考。
从统考“套餐”变成选考“自助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选择考试科目;而将“兴趣”“责任”等综合素质评价计入档案,则有利于破除“唯分数论”。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郭为禄说,教育不能“只见分不见人”,“唯分数论”就是用一个“总分”代替对学生方方面面的评价。虽然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仅作为招生参考,却向学校和社会传递素质教育的明确导向。
目前,教育部已明确足球特长可以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四川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综合评价,上海将思想品德、传统文化素养、创新精神等纳入综合评价等。 [18]
具体方案
播报
编辑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4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此轮的改革从考试科目、高校招生录取机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调整,目的就是探索招生录取与高中学习相关联的办法,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考试压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高考,都主要是按文理分科,考察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外加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3+x,高校在招生时依据这些考试的高考总分数进行录取。 [19]
不分文理科 高考总分由两部分组成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明确规定,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7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技术(技术只供浙江考生选择)六(或七)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同时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教育部(微博)副部长杜玉波说,改革的重点是探索依据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简单地说就是“两依据、一参考”。目的是“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等问题,发挥高考“指挥棒”的正确导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减轻学生的应试压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高校科学选才。 [20]
“3+1+2”
“3+1+2”模式
2019年4月23日,作为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个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本省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根据公布的实施方案,8省市将采用“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从2021年起,8省市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考成绩是学生毕业、普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考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8省市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21]
黑龙江、甘肃、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公布2021年秋季入学高一学生开始实施“3+1+2”模式高考。 [23]
综合改革
2022年6月27日,不再分文理科,宁夏启动新高考改革。《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发布,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31]
2022年6月27日,《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公布。从2022年全面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方案提出陕西省实行“3+1+2”模式。 [32]
《内蒙古自治区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全国第五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八省区之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新高考”后,普通高考考试科目不再分文理科,而是实行“3+1+2”模式。改革后,内蒙古自治区将采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的高校考试招生模式,并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 [32]
2022年9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
十年来,高考综合改革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14个省份(第一批为上海、浙江;第二批为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三批为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7省区(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8省区(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