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5篇

家敏 1163分享

扶贫工作者的艰辛和坚持是我们所不了解的,看了电视剧《最美的乡村》之后,我们就会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电视剧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1】

此次参加市委党校春季主体班赴杭州开展的教学活动,感到组织有序、安排紧凑、学习内容丰富多样,让学员开阔了眼界,收获了知识,增进了友谊,为我们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连续11年被评为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

”优胜单位,桐庐县、临安市、淳安县和富阳市先后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学习了杭州市社科院经济所所长、研究员、留日学者周旭霞的《智慧经济与杭州发展新思维》和杭州市城乡统筹办常务副主任娄火明《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业态培育问题》等课程以及参观杭州转塘街道和谐社区建设后,感慨万千,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道路和新型业态培育等有了更高、更新的认识,感到城乡互融、产城融合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梦想,不是传说而是现实,并将会在更加广阔的大地上实现。

一、美丽乡村建设要汇集各方力量,确保整体推进

杭州市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全面完善,工作措施得力有效,不断强化组织领导,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形成了完善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

先后建立由市领导挂帅的市“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领导小组、市中心村建设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12年,根据《关于对市级非常设机构及其负责人进行调整的通知》精神,将上述领导小镇整合成杭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协调小组,同时履行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协调小组职责。

2、完善政策体系

2009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开展杭州市“风情小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中心村培育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美丽乡村建设政策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具有丰富的内涵,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全面、目标明确、举措有力、要求具体,使全市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体系。

3、保障财政投入

目前市级财政每年扶持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接近10亿元,其中,中心村建设4亿元、精品村建设3亿元、“三江两岸”

整治2亿元,“百千”工程和风情小镇资金5700万元。按照区县市1:1配套的资金扶持政策,每个中心村扶持资金超过2500万元、每个风情小镇超过1000万元、每个精品村超过800万元。这个标准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桐庐县的“普惠制”对创建村三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临安市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标准的行政村,根据村人口规模实行以奖代补。精品村、特色村和整治村分别按照人均1500元、800元和30万元/村的标准补助。所在镇(街道)给予创建村30%、20%、10%的配套资金补助。余杭区财政对美丽乡村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别给予7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的奖励,街道按区财政奖励资金50%配套。

4、合力整体推进

一是县市联动。坚持市级为指导主体、区县(市)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为实施主体、村(社区)为创建主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二是部门推动。按照政策不变、渠道不变、管理不变、标准不变、成果共享的要求,积极整合各级各部门项目资金与资源,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设施农业等项目,向美丽乡村建设倾斜。三是社会互动。鼓励“快递回归”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申通公司先后出资50万元建设桐庐县钟山乡子胥村申通大道,出资500万元帮助建设老年活动室、老年食堂,出资500万元帮助20户困难农户建公寓房。四是农民主动。像富阳大源镇砚口村支书盛永华,舍弃年收入10万元的水泥厂,并将厂房地块以80万元的低价出让给村集体,建设美丽乡村。建德市李家镇沙墩村支书杨树平,带头拆除二层半、300平方米的大楼,主动后移16米,推动了村里9户人家拆除10多间平房。

二、美丽乡村建设要紧贴民生实际,形成独特模式

杭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源于浙江省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10年来得到了不断深化。从村村通路、通邮、通水开始,到现在村村通网、通商;农村生活垃圾由村民个人投放、村里集中收集、乡镇承担运输、县市负责处理;农村普遍建起了集停车、运动健身场、晒场、红白喜事场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广场;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

近年,杭州市贴近民生工程,突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行动”、农村住房改造、水利建设、庭院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改水改厕等基础设施治理。2003-2007年,以村容村貌整治为主。针对整治村,主要治理“脏、乱、差、散”为重点的环境整治;而针对示范村,则主要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六化”目标。2008-2012年,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一村五项目”的目标要求并强力推进,现在每个村至少建成了一条3.5米宽的村内主干道,每10—15户配置一个垃圾箱;80%以上的农户使用上了卫生厕所,每个村有1个以上公厕;普遍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覆盖率15%以上。

2010年以来,按照村貌悦目协调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村强民富生活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的“五美”标准建设美丽乡村,目前全市行政村村庄整治已全覆盖,启动建设中心村193个,完成125个;新启动创建6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完成13个;正在建设8个风情小镇,启动14条精品线路、7个精品区块建设和27个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

美丽乡村不仅成为一项深受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实事工程,而且打响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亮丽品牌,已经成了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模式。

三、美丽乡村建设要聚焦产业项目,注重持续发展

乡村建设美丽了,还要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农民创业增收,将农村产业经营起来,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持续的强大生 命力。

杭州的美丽乡村重点发展了七类新型业态——

一是快速发展的自驾游、农家乐、民宿、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等为主的旅游经济;

二是以避暑、养生、养老等为主的养生经济,正不断升温;

三是正在兴起的以运动、探险、体训等为主的运动经济;

四是以寻根、写生、创作等为主的文创经济;

五是以标准厂房、店面等租赁为主的物业经济,正日益壮大;

六是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电商经济,已显现生机。电商经济正在改变农产品传统流通和销售形态,也成为美丽乡村建设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加快农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七是以竹笋节、茶叶节、花木节等农事节庆活动为主的节庆经济,逐年在增加。

如今,杭州形成了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等各具特色的长远发展项目,每个区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潜力竞相迸发。

四、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经验给予荆门的启示

杭州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为荆门人提供了许多有益借鉴。那里的乡村环境美了、产业有了、人民富裕了,目前杭州人开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荆门人可以学习经验、创新发展。

1、抓好基础打好底色。从整体结构上看,荆门市中心城区偏西,带动乡村建设影响力较弱。城乡之间、产业之间、产业与城镇之间缺乏有机关联。从内部结构看,荆门市不靠大江不靠大湖,仅能依靠汉江、漳河、长湖等水系,无法充分利用滨水的水源、生态、景观要素;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缺乏;从道路交通状况看,整个城乡交通没有形成四通八达的网络,断头路众多,建设水平较低。因此,首先要对全市行政村花大力气抓好改善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包括村道硬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河道清理、农房改造和庭院整治。其次要优化荆门产城融合空间布局,增强城市辐射功。第三要注重舆论宣传,大力增强荆门美丽乡村建设的氛围。邀请省、市人大代表,市党代表、政协委员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宣传先进事迹,及时总结和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荆门美丽乡村建设,扩大影响。

2、抓住重点彰显特色。围绕人口、产业、要素、功能四大集聚和宜居、宜业、宜游、宜文四大建设内容,重点抓好具有特色的村落,成为展示统筹城乡发展的窗口、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好地方、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将地域特色与文化融合,与民俗融合,彰显美丽乡村魅力。一是对一些地区原有的特色、风貌、文物加大保护力度,保证不遭到破坏。二是在旅游产品方面,要加强荆楚文化、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进一步挖掘,特别是一些具有史料价值的地名要加大宣传力度,力争不被后人遗忘。三是要举全市之力将三国文化、楚文化等遗址好好保护起来,这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

3、抓牢连接促进产业。本着从农业资源特色入手,从专业化生产起步,靠现代科技和管理来提升,以适度的规模经营来取胜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着力培育乡村旅游、休闲经济、运动经济、养老和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让游客不仅仅以喝茶、吃饭、垂钓、棋牌等娱乐活动为主,还要开发人文景点,加强文化宣传,尽可能争取游客逗留时间。另一方面,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美丽乡村的环境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产业优势、发展优势。重点开展村庄整治、生态保护、农业园区建设,挖掘一批产业平台、历史传承、文化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区块,建设沿路、沿河、沿线、沿景区的美丽乡村精品线路。

4、抓典型促全面。加快漳河新区建设,促进漳河新区形成城乡多元的结构体系,发展近郊农村单元,挖掘不同动力类型的乡村发展。一是加快项目推进,统筹安排、科学考虑建设项目、内容和时序,切实增强工作的预见性、系统性、实效性。二是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对部门、镇街、村社的考核奖惩,督促和激励各单位认真履职、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三是加强环境整治,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加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2】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是对当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凝聚起了扶贫一线广大干部群众磅礴的奋进力量。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党的十_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部署,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进展,谱写了人类反贫困的新篇章。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给一定程度上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困难和挑战。目前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各地也在有序进行复工复产。我们要采取有效举措确保脱贫攻坚全面收官:

一是巩固脱贫成果。要高度重视疫情引发的返贫现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措施,把脱贫成果巩固好、稳定住。

二是尽快促进就业。及时掌握、发布、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多各渠道做好宣传,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向企业输送务工人员,确保有务工需求的贫困户尽早就业,增加收入。

三是抓好农业生产。抓紧解决影响春耕备耕的突出问题,组织好农资生产、流通、供应,限度降低生产资料调入受限对春耕备耕的影响。当前全国上下都在以更大决心和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对于奋战在脱贫一线广大扶贫干部,要充满信心、迎难而上,客观认识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面临的有利形势,将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降低最低,进一步攻固好我们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效,全力以赴保障贫困户生产生活不受影响,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3】

今年5月下旬,我随全区党政考察团到陇南市康县、成县和徽县考察学习美丽乡村建设,实地观摩探访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带给人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健全的公共服务,更有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我们每到一处,都仔细询问了有关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规划管理及产业发展情况,并与当地相关负责人交流想法。在人们的印象中,康县山大沟深,是个穷地方,可如今,走进这个昔日的贫困县,苍翠的山峦间,一个个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在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宽阔平整的水泥路直通农家院落,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清澈的溪水潺潺流淌,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王坝乡大水沟村是康县核桃“双十”综合管理示范村,这里随处可见冠大叶茂的核桃树,走近后会发现,每棵树不仅涂了白、编了号,在树枝上还悬挂了黄色的粘虫板。行走在康县境内,一面面精美的文化墙,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路人不时驻足观看。在平洛古镇,一排排新建房屋的围墙上,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民俗画、儿童画,这些以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感恩教育、普法宣传、农业科技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已成为康县培育新型农民、倡导文明乡风的主阵地,成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风向标。

我们利用两个半天看了8个村庄,这些村庄的建设管理都有其共同点。一是因地制宜,注重挖掘村庄古文化内涵,围绕路、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融入文化元素,打造出符合乡土文化的农村景观。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三是注重建管并举,合理规划布局,强化环境治理,开展“六争六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对农户环境卫生进行月检查、季通报,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四是精神风貌好,与时俱进精神无处不在,干部群众的观念新、思路活、办法多。

以上是我学习考察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下面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体会与感想。

一、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特点

(一)科学规划布局优。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多模式、多形式建设,不搞“一刀切”,是陇南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亮点。立足“山水名城、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高起点规划,高品位建设,着力塑造村庄特色品牌。编制示范村建设规划,注重与村、线、片等各级规划的衔接,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做到“不大拆大建、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颗石”,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村容整洁环境美。统筹考虑居住条件与生产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突出“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按照“白墙青瓦灰墙裙,加檐加顶改外观”的要求,对农户房屋进行统一改造。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各村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成立了保洁员队伍,及时清理垃圾,清除柴草、路障,制定了村规民约、道路管护、卫生“三包”、星级评比等村庄管理制度,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真正告别了原来“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现状。

(三)产业富民生活甜。坚持把产业发展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大产业扶持,激活农村各种有效资产、资源,推进美丽乡村产业的特色化发展,努力实现“让农民成为体面职业、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徽县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培育苗木繁育、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核桃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除此之外,高桥苗木、嘉陵银杏、泥阳蔬菜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使得特色农业产业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铁杆庄稼”。同时,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速形成现代化产业经营体系,使入社农民“聚沙成塔”,将个体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成县围绕核桃、樱桃等产业,支持引导乡村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直接销售当地土特产品,经营理念超前。

(四)乡风文明身心悦。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每个村都量身定做了文化建设方案,实施了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展示工程、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等文化基础项目,每个村都建成了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为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还大力开展“文明生态村”、“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六争六评”等评比创建活动。当地群众介绍,“以前,村子里的人放下农活,除了打牌、赌博,很少有其他活动,邻里纠纷也多。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二、几点体会

(一)切实强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陇南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富民产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有机统一起来,在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同步发展的同时,缩小了城乡差距。这一做法启示我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最终目标。必须以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为统领,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更深层次的内涵,不断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形成政府公共资源城乡共享机制,让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辐射与覆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生活质量水平,加速城乡融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二)重视走产业带动发展的路子。陇南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没有生产的大发展、没有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提升,美丽乡村就不具备基础条件,也难以达到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整洁、田园风光怡人、生活富裕和谐的建设目标。只有把富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着力培育现代富民产业,才能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三)坚持规划编制与严格执行相统一。陇南市在村庄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中历来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坚持做到“画饼”与“做饼”相结合,通过规划的引领、规范和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由此也启示我们,美丽乡村建设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分类推进。在制定规划时必须统筹考虑经济发展水平、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地域特色等因素,使规划符合乡村实际,体现地方特色和地域特征,真正起到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规范引领作用。同时,按照分层次推进的原则,先让所有村庄建设美丽乡村合格村,然后再提升创建示范村和精品村,最终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陇南市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结合考察中所听所看,我感觉,最根本的成效还在于通过治理,改变了农民以往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良生活习惯,使农民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环境整治的意识有了极大提升。农民群众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也是建设的主要力量。建设美丽乡村,既要兴产业、修公路、建新房、搞绿化、美环境,更要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激发农民参与建设的热情。借鉴陇南市的经验,就要更加深入细致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民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习惯,真正树立新农村新风尚。

三、对我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一)着眼调动积极性,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参与者是农民,最大受益者也是农民。只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美丽乡村建设才能持续推进。一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发扬民主决策,要通过多种方式征求群众意见,确保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凡涉及规划建设、项目实施等群众利益的事,都应先征求群众意见,规划也应先在村里公示后再审批。二要激发农民建设热情。利用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等内容,让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三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二)着眼挖掘特色,突出规划的差异性。以前的村庄规划往往缺乏历史、人文内涵,工程造价也不低,难接“地气”。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采取“土洋”结合的办法,先由乡村组织群众自己进行编制,这样才能“接地气”,在群众充分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再交专业规划部门审定修改完善,这样才能保证科学性。编制规划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突出各村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文风俗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在建设过程中,要分层推进,就柳湖乡而言,先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赵堡、麻黄、新李三个示范村,其余各村创建达标村,然后再提升层次创建精品村。规划区内的村创建社区型美丽乡村。

(三)着眼美化环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俗话说“一净遮百丑”,整洁优美的环境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换句话说,一个村庄如果连卫生都搞不好,还谈何“美丽”。一要加快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电力电信系统以及交通、文化体育设施等建设。要推行“户分类、村收集、乡(镇)处理或纳入城市无害化处理”的模式,按照每千人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建立农村垃圾分类和长效保洁机制,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减量处理。二要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在上报项目或审定项目时,要注意各类项目资金的有效整合,采取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要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群众筹资筹劳,实现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三要坚持就地取材。要按照“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浓、宜简不宜繁”的原则,避免大拆大建,突出当地特色,追求自然、原始、纯朴的乡土气息。努力做到三个“本土化”,一是建筑材料本土化,多用木头、石头等农村常见的建筑材料,少用水泥、瓷砖、钢制品,就地取材,因陋就简,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防止出现“农村像城市”的尴尬。二是施工工艺本土化,充分发挥民间能工巧匠的作用,将园林、亭台楼阁、故居等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美和自然美巧妙的融为一体,体现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色彩。如农村土墙改造可将水泥、砂子、黄泥土三种材料混合搅拌后粉刷,再用压板方式勾勒线条,做到修旧如旧。三是绿化树种本土化,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绿化以乔木为主、灌木为辅,多采用本地柳树、杨树、核桃、樱桃、桃、杏、李、梨等易管护的树种,少用草坪,突出村庄的原始风貌。美丽乡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推广三个“本土化”,符合我们的实际,具有投资省、见效快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4】

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的贫困,必然有其形成的长期原因。除了历史的、区域的等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主观上的原因。如经济薄弱村主要的还是村支两委的软弱涣散,贫困家庭主要还是没有勤劳致富的吃苦精神。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借助外力的帮扶是必须的,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地方戴上扶贫的帽子就不想脱,扶贫的项目上了不少,但资金使用绩效不高,老百姓不满意。归根到底,还是脱贫致富主体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内因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所以精准扶贫很重要,在工作中一定要精确划分扶贫对象的类型,采取按户分策的帮扶措施。对有劳动能力的,主要通过帮助其安排就业或新上农业生产项目等产业扶贫办法;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主要还是要通过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解决。

开展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结合我们挂钩帮扶的薄弱村来说,要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两大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只有村集体经济发展了,集体有钱了,村干部才能为村民做事,才能取得村民信任;有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才能解决村民的就业,才能解决村民的困难。

所以我们在制定挂村帮扶工作方案时,一定要将发展村集体经济放在首位。要解决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非常重要。所以在帮扶方案的制定、项目的选择、方案的实施等具体工作过程中,我们都必须紧紧团结和依靠村支两委和村组干部,坚持做到“引导不强迫、支持不包办”。

在考虑村体经济发展时,还要坚持做到规划引领,凡事都要在镇村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的框架下实施。发展项目选择注重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个方面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由于脱贫攻坚任务的时限性,我们还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的收益时间。除了上一些打基础、长远发展的项目外,还要注重选择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稳的短频快项目,确保能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5】

9月4日,金华援疆指挥部组织援疆教师和医生参观部分援疆项目。实地探访了由金华援建的美丽乡村建设托乎拉乡库如力示范村文化礼堂,使我深受触动和启发。

我的第一感受,不单单是整洁的村庄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更有健全的公共服务和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无论是他们的建设理念,还是对特色乡村文化的挖掘和提升,以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那种责任和激情,都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走进托乎拉乡库如力村,明媚的阳光下,五颜六色的花朵中,绿树掩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像山水画一样,美得让人陶醉。户户门前花草点缀、核桃树遮荫,置身其中,我仿佛回到了江南水乡,深感心旷神怡。

这里的房屋设计突出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装饰风格、外观、色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村容整洁环境美,注重完善美化亮化配套设施,修建花坛,安装绿篱,建成文化墙,完成水厕改造,修建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填埋点,达到了民居美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效果。

我们走进文化礼堂,几个孩子正在美丽的音乐下,欢快地跳舞。“现在大伙空余时间跳舞、唱戏、读报,还可以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生活充实和谐多了。”从群众的声音里,不难发现,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了。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通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创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通过潜移默化,把生态、洁净、健康、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临走时,我对陪同参观的村干部说:“你们的村庄太美了,我太喜欢了,我可以买一套住在这里吗?”他憨厚地笑了。他不知道很多年前,我曾经来过南疆,今昔天翻地覆的巨变,让我真切地感到党和政府对新疆的关爱。

我很高兴自己成为援疆大潮中的一员,我相信援教的这一年半,我会有所作为!


最美乡村直播观后感400字5篇相关文章: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400字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400字

建设最美的乡村观后感400字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体会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最美的乡村观后感心得体会

最美的乡村观后感-最美的乡村观后感范文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央视直播汇总6篇|《开学第一课》心得...

2019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央视直播节目400字学生范文参考五篇

小学生电影的观后感400字五篇

五年级观后感作文400字五篇

    10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