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观后感20205篇优秀范文合集
《裁缝》是一部由乔瑟琳·穆尔豪斯执导,凯特·温丝莱特 / 朱迪·戴维斯 / 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裁缝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裁缝观后感1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到凯特.温斯莱特的美,无论是极度性感自信又气场强大的球场登场,还是与母亲和Teddy互诉衷情脆弱无助的受伤少妇,她都驾驭的很好。而且片中各种美好的衣服,简直是一出时尚大片,处于荒凉中心的小镇居民却衣着光鲜,有一种荒诞的美感。
而撇开这些显而易见的吸引人之处,即使有着影片最后那潇洒的一把大火,我依然觉得这部片子透露出一种浓浓的绝望气息。
Tilly不断地被问起,她为什么要回到这个地方?这个偏僻闭塞充满恶意的小镇?也许她自己也在不断地追问自己,是为了她母亲,还是为了解决童年的心结。又或许是为了某种了结。
我们印象中的小镇应该是淳朴而温馨的,邻里之间亲密和睦,但是同样的一件事情有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面,也许人们因此而太亲密,以为自己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权指点和谈论。
越是这种小地方的人,那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和对于小群体的依赖就越是明显,他们害怕被群体排斥,却又不遗余力的排斥稍微有点不同的人。
即使那个人什么也没做。但是为了表达对于这个群体的忠心和提供谈资,他们一定要源源不断地找出这个人是个异类应该被驱逐的证据以保证这个小圈子的稳固。
Tilly回到这里想要找回真想,她看过了世界,以一个时髦自信的女性身份重新回来了,她无法理解自己曾经被排斥的原因,尽管被这个镇上所有人都伤害过,她依然试图通过改变那些人外形来重新获得认可。
她想要的不仅仅是真相,还有那些人的认同,她想要让她们知道她不是个杀人凶手,她们没有理由恨她。
然而在这里真相根本不重要,这些人并不想要真相,其实他们内心一定有某处隐约的知道真相,只是他们选择性地忽视了,因为每个愚昧的小镇都需要一个荡妇一个傻子和一个杀人凶手,否则这个小群体就无法扮演正义审判者的角色。
讽刺的是影片当中还存有善意的几个人,全部都是被小镇排斥的人,被男人抛弃却要担上荡妇罪名的母亲,偷偷照顾母亲却常年被丈夫虐待的妇人,以及被当做怪人低能儿,还有因为自己的爱好而耻于说出真相的警察。
这个世界里,那些看起来正常的人都不在乎真相,而那些知道真相的人都像是异类。多么讽刺。
在小镇上,似乎坚持真相和善意要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甚至需要付出生命,所以,流言和谎言真的会杀人的。
Teddy死的那一幕显得那么的突兀,又那么的必然,这个荒诞的世界不允许温情的转折和庇护,moly对着那一群穿上了华服的虚伪妇人说:“你们就是她的诅咒,Teddy是为了证明他对她的爱大于你们对她的恨才死的”。
可是证明了又如何呢?她失去了母亲爱人和朋友。她的母亲说你可以用服装改变人们。
但是她母亲没有说出来的也许是,你可以使他们变美,但却无法使他们变好。
正如那个曾经羞涩自卑的gurt,童年时她出卖过tilly一次,成年后即使tilly把她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自信的妇人,也无法阻止她重新站到迫害她的那一面去。
所以Tilly最终的复仇,与其说是一种复仇,不如说是对这一切的绝望,滋生这一切恶的小镇已经无法拯救了,那么索性一把火毁掉吧。
而有些恶,即使大火也无法烧毁。
裁缝观后感2
这部电影改编自澳大利亚女作家罗萨莱•哈姆(Rosalie Ham)的同名小说,由《情如物证》(Proof)导演乔斯林•穆尔豪斯(Jocelyn Moorhouse)自编自导。凯特•温丝莱特、利亚姆•海姆斯沃斯主演。
这是部好看的电影,除了演员演技高颜值高之外,还有各种女演员们精美的着装,澳大利亚东南部小镇的风土人情。影片的摄影也不错,这从一开场就能感受到。一辆巴士穿梭在南部黄色大地上,高空取景,田野的广袤和巴士的渺小形成强烈对比,造成视觉震撼。
但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特别棒:一、复杂不凌乱,深刻不乏味,普通却不失力量。二、讲述的方式很特别,很委婉,表面上是讲一个女裁缝的故事,但远不止这些。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说这个故事。小女孩提莉(Tilly)和妈妈莫莉(Molly)生活在一个远离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小镇,相依为命。小女孩没有爸爸,她和妈妈不受镇上的人欢迎。人们称莫莉为荡妇,孩子们叫提莉“邓泥巴”。
提莉十岁那年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有个小男孩史都华死了。镇上的人都认为提莉是凶手,因为当时只有提莉在场。于是,该镇的费拉警官和史都华的父亲,也是该镇的镇长共同决定把提莉送走。她被迫离开了小镇和母亲,去了墨尔本,又去了伦敦,米兰,巴黎等地。二十年后,美丽动人,打扮入时的提莉居然回来了,回到了当初的小镇。母亲蓬头垢面,家里杂乱无章,堆满了垃圾。包括她母亲在内,几乎没有一个人希望她回来,因为她是个杀人犯,她是被诅咒的。提莉到达镇上的第一句话是:我回来了,你们这群混蛋!一个曾被伤害和抛弃的人重新回来,说着这样的话,更像是复仇而不是求和。她势必掌握了超过对手的强大的力量。可惜的是镇上的人们却变化不大,依然用偏见和歧视的眼光对待她。
提莉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坚硬的高尔夫球远远击打到她儿时“仇人”的房顶上进行挑衅。如此复仇而已。她其实想要的是搞清楚自己儿时为什么被当成了杀人犯,为什么被送走。她用制作美丽的衣裳征服了镇上女人们的心,慢慢地了解到一些当时的情况。费拉警官是个女装和面料癖,提莉不但征服了他,还得到了他的友情,支持和帮助。镇上的帅哥泰迪为她深深着迷,毫不在乎别人对她的歧视。她在各种努力和帮助下,终于明白了小男孩史都华不是她杀死的。小男孩史都华一直是个像小公牛一般的暴烈攻击者。他在攻击提莉的时候死于自己的手中。一切似乎都顺利起来,可厄运再次降临。男友泰迪意外地死了,母亲不久也中风死亡。裁缝的事业也遭遇到竞争,镇长请来了一个新的女裁缝。镇上的女人们一旦不需要她做衣服了,又恢复了对她的偏见,甚至更多的羡慕嫉妒化成恨。她想澄清自己不是杀人犯的事实却没那么容易:总有人诬陷她,而支持他的警官却被解职调查了。事实证明,她才是最棒的裁缝。可她再也不想留在这个镇上了。烧掉了房子,坐上了去巴黎的火车。
她离开的时候,依然带着恨:”you’ve never met the rubbish”. 什么是她所说的垃圾呢?自己家的房子?镇上的童年生活?镇上的人们和生活?这不是一个轻松的故事,人们也没有想象中的善良,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命运也从来不是公平的。善良的泰迪就是轻易地死去了。受尽磨难的提莉就是永远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关爱。镇上的人们有错吗?他们难道就这么是非不分,善恶不明么?镇上的大多数人没有错,而且他们的确是善良的。他们是伤害提莉的帮凶,因为他们被邪恶和权威欺骗了,蒙蔽了。而邪恶的人只有那么一两个,或者说就是镇长先生。
现在我要换个角度讲讲这个电影的故事。
镇长伊曼先生是爱上了莫莉才来到了这个小镇,但当时他是个nobody无名小子。莫莉当年二十岁,怀孕生下了提莉。可是伊曼很快就去追求另一名女子玛丽葛(marigold,这名字娶得相当赤裸裸)。玛丽葛是当时镇长的女儿,而且家产丰厚。伊曼和玛丽葛结婚了,生下了儿子史都华。史都华极富攻击性的个性就暴露了这对夫妇婚姻生活的极度不和谐。
的确如此,这桩婚姻是不幸的:玛丽葛是因为怀孕有了儿子才同意和伊曼结婚的。伊曼是看中了玛丽葛的财产和权势才娶她的。伊曼一如既往在外面风流,回到家里用药物控制玛丽葛。其中一个细节是,他用药物把玛丽葛催眠后,居然趁着她毫无知觉进行性交。多么变态的男人!玛丽葛特别爱干净,可他偏偏请来裁缝和客人在他家举办各种活动。面对客人弄脏弄乱的地毯和房间,玛丽葛心如刀绞,难受至死,可伊曼毫不在乎。莫莉母女的存在是伊曼的心头之患。他不但对儿子史都华攻击女儿提莉无动于衷,还趁儿子死掉的机会,嫁祸提莉。
这样一来,他既可以送走提莉,又可以伤害莫莉,说不定逼死莫莉,除掉心头之患呢。提莉的悲惨命运就是这个伊曼一手造成的。镇上人们正是因为善良,才同情史都华的死,才对提莉充满了偏见和歧视。不是所有的善良都会带来好的结果的。不是说群众的眼睛就一定是雪亮的。电影中稍感安慰的是,玛丽葛终于认清了伊曼这个人的本质,亲手杀死了他。所以说,这个电影讲故事的水平很高:大量的镜头,活动都由漂亮的女裁缝提莉演绎,偶尔的镜头扫到伊曼,这种委婉的表达恰如小说创作中的冰山理论。冰山露出水面不过一角而已,潜在水底的力量和形状是无法估量的。表达方式高明不是最重要的,思想才是。
这个故事所揭示的人性的复杂值得好好玩味。莫莉曾对提莉说:你被送走的时候,我觉得撕心裂肺,快要活不下去了。可是慢慢的,我就不希望你回来,不想再看到你了。提莉对儿时被送走一直耿耿于怀,莫莉说:如果你没有被送走,我们母女俩就只能在山里隐居起来。但是现在你回来后,you creat, you transform people. That’s very powerful. You should use it. 这只是我记住的一个小细节,可以当成一个例子。如同这个故事一样,人性也是复杂不凌乱,深刻不乏味,普通却不失力量的。强烈推荐这个电影。
裁缝观后感3
这应该是我重复观看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了,从2016年回国在飞机上无意间看到再到现在网络电视上的邂逅,我几乎将它完整的看了20遍,以及零碎片段观看至少50遍。
无疑,我是真的很喜欢这部电影。
电影讲述的主题就是复仇,相比苦大愁深,步步为营的复仇电影《告白》《消失的爱人》,《裁缝》的故事对于没有紧密逻辑思维和强大布局能力的普通大众显得更为真实。熊熊燃起的大火是我最大的报复,因为我不想因为你们而把自己变成跟你们一样冷漠无情的人。
故事的主角叫做Tilly,她是澳大利亚边缘小镇上众人眼中放荡女Molly的女儿,从小因为自己的身份而被同辈的小伙伴们欺负,在一次游戏中,Tilly被小畜生当成人体靶子,小畜生自己模仿一头牛准备向Tilly冲过去,Tilly紧张的闭上双眼,睁开眼的时候小畜生已经断了脖子,随后Tilly被指控杀人,被送到墨尔本上寄宿学校,随后凭借母亲教给自己的裁缝技术在巴黎世家成为了一名著名的设计师,就这样历经将近20年后,她在一片茫茫夜色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她站在自家门口用高尔夫球砸碎欺负过自己的人的玻璃,黑夜燃烧熊熊大火宣告自己的回归。
第一天,身穿性感的礼服在球场上分散小镇对手的注意力,成功帮助小镇夺得橄榄球比赛,也引起了另外一个同样遭受小镇歧视的阳光帅气青年小泰迪的注意。亲眼所见服装的魅力后,杂货店的小G晚上带着钱去找Tilly做衣服,Tilly要求作为报酬,小G需要坦白当年Tilly躲在风扇背后的事情有没有告诉小畜生,最后导致小畜生在自己刚下风扇就抓住自己,被牵扯到那场一直都难于释怀的游戏中,小G承认自己告密了。Tilly如约做了礼服,小G也因此在舞会上闪耀全场,并且获得心上人的垂涎。
接踵而至的是,整个小镇的人都跑来找Tilly做衣服,马上整个小镇的女性都散发着一种跟小镇死气沉沉风气不搭配的活力以及高贵以及优雅,就连小畜生的妈妈都来找Tilly做衣服,在交谈过程中才知道小畜生妈妈压根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具体死因,而是一直以为儿子是从树上摔下而死,自此之后自己就一直沉沦在家,压根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自己的丈夫--议长--也一直给自己强调有病,而强制要求她每天喝药。在诉说自己儿子死去的故事时,小畜生妈妈提到死去的过程时小镇老师小B告诉自己的。
Tilly喜出望外立刻用羽毛围巾贿赂了警长,拿到了当年小B对警察说的供词,Tilly找小B对峙,大声宣告着在供词中控诉自己杀死小畜生的所有动作都只是在撒谎。小B恼羞成怒,在小G婚礼上跟小畜生妈妈说了自己儿子的真实死亡原因,小畜生妈妈立刻崩溃,对前来找警官的Tilly一顿疯狂斥责,Tilly则反复说自己没有杀死小畜生,这一切的供词都是假的,但没有人相信她,认为她就是一个被诅咒的存在,哪怕没有杀死小畜生,那也是一个不配得到信任的人。Tilly伤心的跑开,半路上被小泰迪带到当年的事发地点帮她回忆,在回忆中她看到自己面对着小畜生的撞击,瞬间转移了身体,小畜生也就自己脑袋撞在墙上,脖短而死。有了这段真想大白的回忆以及对自己被诅咒的解脱,Tilly终于跟小泰迪在一起了,可是就在他们决定离开小镇之前,小泰迪为了证明Tilly不是她心中想的那样的诅咒而跳下粮仓,没想到这次粮仓被换成了高粱米,泰迪窒息而死。
随着泰迪的去世,Tilly的精神也崩溃到了极点,也在这个时候Tilly的妈妈一改之前疯疯癫癫的模样,照顾起了Tilly,并说Tilly实际上是议长的女儿,当年自己跟议长在一起怀孕后却并没有选择跟议长结婚,议长后来跟小畜生的妈妈结婚,并成功转移了财富,为了报复Molly,在事情一发生后,议长就把Tilly送走了。这么多年来,自己最不希望的就是看到自己的女儿回到自己的家乡,她希望的好似她能够远走高飞。Tilly终于再一次感受到自己妈妈的爱,而与此同时,小镇上的喜剧社要参加比赛需要制作礼服,没有人选后只能再次找到Tilly,Tilly拒绝,妈妈将她紧紧抱在怀中说到,自己有一个计划。
但是没想到计划中送信的第一步后,Molly就身体不适而瘫痪,面对Molly的瘫痪,狠心的医生只建议让她等死。Molly去世了。喜剧节到来,整个镇子的人都离去,Tilly回想着已经死去的医生,被杀死的议长等等,终于开心放了一把火将整个镇子烧毁。
故事的最后,在一切烧为灰烬的城镇上站着一群懵逼的人,而Tilly也坐上离开的火车准备飞往巴黎。
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you never see the gabbage",你都不懂这是一堆什么样的垃圾,Tilly带着黑色流苏低檐帽,看着远处黑烟蔓延的场景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实在是太美了。
我心里最深的一个感触就是欺负你的人永远都还会欺负第二遍,所以你永远都不要主动或者被动的让自己受到欺负。就像镇子里的小G,尽管自己因为Tilly的帮助而获取了心上人的青睐,尽管自己当年做了伤害到Tilly的事情,尽管Tilly拯救了自己的婚纱危机,但是在Tilly受到攻击的时候,她依然是那个骂得最狠的,做的最绝的。所以对于这样的人善良真的值得吗?不值得。
恶毒的人永远是从骨子里面的恶毒,不分年龄和阶段。例如从小就总是因为Tilly身份而不断责罚的小B,她是教师,换言之,应该是正义的督导,但她做的是一次又一次欺负弱者,并且在弱者向自己征求帮助的时候视而不见,且最后反咬一口。
报复敌人最好的方式是毁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源,而不是将自己变成他们。所以当Tilly坐着火车远走高飞的时候,我的心终于落下,因为这是一群多么不值得且无所谓的人,更不值得将自己变成跟他们一样的人。
仍然是我最爱的电影,没有之一。
裁缝观后感4
这是一部不同寻常的影片。
影片从一个昏暗的车站开始。女主角面容半掩,动作熟练地点燃一支烟,冷漠地说“我回来了,你们这群混蛋”。女主角的第一句话并不文明更不优雅,她的出场方式让我惊讶。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复仇女神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她展开了一场华丽、优雅、从绝望中自我救赎的复仇。
整部影片给我影象最深刻的是女主角带着冷漠、傲慢、高贵、优雅面对小镇的种种,点燃一支又一支烟。小镇虽小,但它是世界丑陋的缩影。流言蜚语,恶言恶语,带着偏见和歧视的眼光,冷暴力,欺凌等等,每天都在儿童和大人之间上演。女主角儿时备受欺凌,甚至被送走,背井离乡数年。重返小镇的她外表优雅迷人,有着更好的教养。讽刺的是,留在小镇的人们,乡野粗俗,在这折磨人更折磨自己的岁月里附上了丑恶的面貌。女主角看似冷漠的外表下跳动的是一颗充满不甘、控诉的心。越是冷漠,越是在意。伤痛可以成为过去,但是心头留下的伤痕是伴随一生的烙印。
女主角在找出当年真相的过程中收获了爱情,可是,却又在最甜蜜的时刻与爱人劳燕分飞。后来,支撑她的亲情也随母亲的意外离世而失去。最为依赖的爱情和亲情都不复存在,那种哀恸难以想象。女主角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情感已不能感化小镇的居民。他们在对别人的恶言恶行中逐渐把自己困入一个怪圈,并再也无法抽离。他们是可怜人,可他们却将伤害别人作为生活唯一的乐趣。他们没有相互扶持,只有互相倾轧。这已是无法教化了。伤害欺凌他们眼中的不合群者、弱者已成为习惯,若是有一个人要反抗这习惯,那便是与所有人为敌。救赎对于他们来说是不需要的,是可笑的,他们意识不到自己真正走向毁灭的深渊。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一把火烧了小镇。小镇终将成为过去,小镇的结局只有灭亡。小镇社会阴暗的缩影。在影片中,女主角可以烧了它,那么在现实中,如此的一种社会现象也能畅快地一把火烧了吗?
裁缝观后感5
《裁缝》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个小时后备受霸凌的小女孩,被认定为杀人,被村子里的人驱逐,和自己的母亲分离。长大后成了一个裁缝,事实上是一个时尚服装设计师。她回到村庄,来寻找当年的真相。她疯疯癫癫的妈妈并没有欢迎她,而是与她十分疏离。她给村子里的人做美丽的衣服,在这个过程中她发现了自己“杀人”的真相。
她是镇长的私生女,镇长为了钱娶了郡守的女儿,是他以父亲的名义将自己的女儿驱逐,逼疯了女孩的妈妈。而镇上的人,每个人都做了恶,有的人是告密者,有的人是帮凶,有的人是旁观者,有的人是助纣为虐的人……
女孩看到了人们的冷漠和自私,在爱人意外离世时彻底崩溃。她本来是抱着友好的态度回来的,她希望被接受,她要找到真相,洗脱自己的罪名,她一直自认为是人们眼中的被诅咒者,她怀着恐惧之心来救赎自己,治愈自己,寻找爱。但最终她又一次陷入“被诅咒”的境地,她彻底转变了态度。她变成了复仇者,看透了这些“坏蛋”,再也不想被他们接纳,再也不想与之相处。她复仇了,揭开事实的真相,让恶人——她的亲生父亲被杀死,她焚烧了自己的家,点燃了村庄,离开了。
影片的最后是个败笔。女孩报仇并且烧毁了一切。但我觉得这是个败笔。电影中有两次提到了离开,一次是女孩有念头,要离开,带着妈妈。一次是和爱人在一起,爱人提到要带着她和她的妈妈一起离开。但是女孩最终没有离开,最终转变成复仇者。
我觉得女孩最大的障碍来自于分离,和母亲的分离,被村庄驱逐,被认定为谋杀者。分离导致了她必须要回归,寻找自我,寻找真相。但是分离或许是个岔路口,分离是坏的,让她迷失,无法确认爱的来源。但分离也是最好的,她虽然流浪虽然漂泊,但是她长大了,有能力了,她可以创造,独立并成为独特的人,一个心中有世界,有他人的人。她回归,寻找根,寻找自己,其实是为了救赎,是为了发现。她确实找到了爱,找到了妈妈,但也找到了恶,看清楚了冷漠自私,看清楚了残酷的环境。她只需要离开,就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带着妈妈离开,或者独自离开。远离“恶的”,远远的离开,去做“好”的自己。不需要毁灭什么,也不需要重建什么,只需要走开就好。但是影片的结尾,典型的英雄式的结尾,典型的复仇者结尾,大快人心的结尾,恰恰是不符合现实的,非完整的结束。
人自有人的运命,那何尝不是一种惩罚。成为什么样的人,必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