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方便大家学习。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1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对于甲午海战,心情是沉重的。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甲午战前的中国和俄国、英国并称为远东的三大帝国,那时候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改革,整个国家至少来讲是向上的,GDP总量是不断增加的,就和现在的中国相似,历史上把这场改革称之为洋务运动,史学家甚至有人称之为同光中兴,到甲午战争战败结束,它持续的时间是整整34年。而现如今,中国的改革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算起到今年也正好是34年,那么看看现在中国的国际形势,我不禁有些唏嘘感叹了。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过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变。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重新回到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就是牢记上一个教训,牢记教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历史。
当然了,中国本身是很难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中国社会似乎自己本身是缺乏创新动力的,只有当鞭子抽到身上,它才会被动的进行变革,那么洋务运动就是了;历经两次抗英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内忧外患,统治者内部被迫掀起了一场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变革,并且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支持,毕竟这对于国家来讲是有利的,太后的境界可能没有这么高,她看到的只是有利于大清的统治而已。可惜的是它仅仅局限在了军事技术方面,而远远没有涉及到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北洋舰队正是此次改革的产物,当时它位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旅顺被称为亚洲第一要塞,李鸿章在此苦心经营十余年。那么甲午战败只能说明一个真理,那就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绝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对手,甲午的失败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
俗话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的想法,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开始准备,那时已经晚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不穷兵黩武,但是我们的军队会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如今,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军队建设也不能落下,面对主权问题,亮剑、迎战是我们第一、唯一的选择。
腐败:是每一个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坏官,坏官就像蛀虫一样隐藏在社会这棵茂密的大树里。暴风雨来临之际,大树出人意料的轰然倒下,全拜他们所赐。所以反腐倡廉是我们党执政的永久方针。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近年来,多位部级、厅级干部相继落马,这也正体现了我党严厉打击坏分子,保证党员队伍纯洁、可靠的决心和恒心。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要想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就应该首先团结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全国团结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御外侮,没有后顾之忧。民族的大团结,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很重要,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的国家,离不开祖先们淳朴、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基本外交策略,刚柔并济中充分表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和情操。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我们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也一定会像先烈们一样用生命去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最后我想说的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愿与各位共勉!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2
提前看了这个名字,就有些不想看,原来看过电影《甲午风云》,也学过历史。知道这个故事耻辱的结局。这段时间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愈演愈烈。就想看一下这部电影,回顾一下历史。看国产电影之前,先打一下预防针,上豆瓣看一下影评,以免又碰上《无极》《赤壁》《战国》《关云长》等这一类所谓的中国大片,浪费时间,侮辱智商,摧残心灵。结果影评并不怎样,豆瓣和时光网打分都不高,犹豫了一下,还是看了,结果这部电影在特效方面比起好莱坞大片不在一个档次,但给人的心理震撼却是很大。真的是一部很好的爱国教育片,从中也看到导演很有诚意,只是技术方面、叙事方法和细节方面有待提升。但从本片的整体来看,是挺好的,毕竟这部片子不是看特效,片中有很多让人深思的地方,结合现在时局,有很好的警示意义。看后值得回味深思。希望有更多人看到这部片子。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3
刚刚看完甲午大海战,每次看这种题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当时世界排名第六亚洲第一的北洋舰队竟如此轻易地就被我们不屑的弹丸小国日本摧毁,这个结果我们不想接受可是就是事实,也早已注定。
日本的掌权者为了自强为了建立强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带头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国的掌权者们又在做着什么呢? 当我们从德国买回的两艘当时最大的军舰回国时,所有人以为中国这个巨人要醒了,可是结果依旧是沉默,也许此时的“沉默”就在预告着未来的“沉没”了吧。
军舰回国时,曾去日本访问,当时我们有机会将日本的海军扼杀在萌芽之中,可是我们没有去做,那个洋人指挥官说的对,我们总是固执己见,因此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慑日本震慑列强的机会,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机。
七年间,我们的军舰的最大用途竟是为了帮慈禧运输新鲜瓜果?这是怎样可笑的一个事实啊!
中国的统治者慈禧为了自己的寿诞挪用北洋军舰的军费修建颐和园,原本即将到手的'新型快速铁甲军舰与我们擦肩而过,被日本购去。而那些贪官们则为了私欲,将购置炮弹的经费聚敛于自己的腰包,有这样的当权者,即使有像邓世昌这样有能力的爱国将领又如何?有这样的当权者,我们又怎会不败?不知道今天的国人在看到颐和园庄严秀丽的美景时,会否想到这里曾是用我们的军费建造的呢?会否想到它背后的代价是整个北洋舰队呢? 我们一直认为国贼的李鸿章,的确他是做过很多错事,可是至少他曾为我们国家的富强努力过,为了军费像慈禧争取过,为了最后在马关条约上不割让领土而流下真诚的泪水,不管这泪水是为了自己从此留下卖国的恶名还是什么,他已尽了自己最后的努力。
邓世昌在最后一次回家时孩子说,也许要有一次更惨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所以最后明知是必,败的结局,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动的不是别的,是太阳,太阳只是一只狗,可是它却做了连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当时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发现自己的主人还在海中时,它就那样决然的跳下海去,最后与自己的主人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此外,提一句,近来影片中不止一次提到钓鱼岛,无论是剧中还是现实生活里任何有点常识的中国人或是日本人都应明白钓鱼岛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最后借用国防部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个终结,“吾国虽大,寸土不让;犯我疆域,其远必诛!”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4
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总会有无数的英雄人物为正义而斗争,为革命而牺牲,电影《甲午大海战》就是讲述了这样的一群英雄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抵抗侵略者,誓死保卫国家,最终壮烈牺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影片开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马尾船政学堂学习海上作战策略,之后在李鸿章的请求下船政学堂中的一批优秀学员又留洋国外接受海战训练。几年后,留在中国的名叫邓世昌的学生到英国把他们接了回来,又从英国带回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舰组成了中国第一只海军——北洋水师,与此同时,日本也在英国订购了巡洋舰,但威力远不及北洋水师。北洋水师组建七年后,由于军费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锈。再加上慈禧太后不断的从海军军费中抽取银两建造颐和园。这只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海军慢慢地变得虚弱,不堪一击。和慈禧太后领导下的昏庸腐败的清朝政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带领手下的大臣们节衣缩食,订购了当时最先进的速射炮,向着清朝政府虎视眈眈。(观后感)
1894年,甲午海战正式打响。由于经费短缺,弹药不足,北洋水师白白错失了多次攻击敌人的大好时机,这只最强大的海军最终沉没在日本军舰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堂堂大国人才济济,却被弹丸小国日本打的一败涂地,我认为,北洋水师的战败不是邓世昌等海军英雄的责任,而在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轻视了敌人,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个看起来弱小的对手把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海军打的落花流水,还 让清政府割地赔偿。
联想现实,今天,几乎就是在同一个地方,日本又要和我们因为钓鱼岛归属问题挑起战火。只是这一次,对于他们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们都可以抬起头,勇敢地说“不”。因为,现在的中国政府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我们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海军,一艘强大的航空母舰,四艘威力强大的核潜艇和号称“航母杀手”的弹道导弹,还 有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种先进战机和武器。我们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是,我们也不惧怕战争。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们,我们就要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一个道理:“永远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学们,从现在起让我们脚踏实地,为了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最新汇总集锦5
坐在电脑前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时,我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的,因为已经预知那段清王朝末期屈辱的历史,知道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知道他们或生或死,或壮烈,或悲凉,或无奈。毕竟,那不是光明的结局和美好的命运,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日本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从岛国跳上陆地,将目光投向了东亚,首当其冲的是朝鲜半岛,而当时朝鲜半岛是在清王朝的庇佑之下的,所以当日本进攻时清王朝必然会参加战争。可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1894,中国农历甲午年,海上,威海刘公岛,北洋水师,日本联合舰队,丁汝昌,邓世昌,伊东祐亨,明治天皇,慈禧太后,李鸿章,全军覆没,《马关条约》,赔款两亿两白银,割让宝岛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我们在中学时代便默记数次,烂熟于心,以至于现在这些短语、数字和黑白照片还在记忆最深处的某个角落浑浑噩噩地或沉或浮,稍作提醒,便能条件反射般地背诵出来,在想到后来的抗日战争,我们就更加知道日本的无耻了。然而,这些不是立体的。对于我们这些一百多年后的普通人来说,它们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短语、数字、黑白照片。没有感同身受过,我们永远不能体会那段早已作古的甲午风云是多么苍凉,多么壮烈,多么无可奈何!只剩下一声长叹。
经过这场战争,两个国家的命运从此改变,日本征服了它曾经引以为傲的老师,野心勃勃的登上了亚洲第一的宝座,而清王朝却更加一蹶不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迹更深,国家屈辱,人民更苦。
电影的好处就是能使我们以影像的方式来重温那段不能被忘却的历史,特效至少能让我们触摸到当年那场震惊世界的大海战的轮廓,原来,战争是如此血腥,如此残酷,又如此荒谬,这就是真实的历史。曾经的同学现在兵戎相见,战争中就是如此。
电影中最让我震惊的是清王朝腐败的程度。其实清王朝在一开始是支持海军建设的,这毕竟有助于国家的强大,但是到了后期我们可以看到中日两国在国家层面的差距,北洋水师七年未添一弹,用于海军建设的军费被慈禧太后拿来用作寿辰经费,这边将士十分着急,那边慈禧十分悠然自得,这是多么鲜明的反差呀!反观日本,在明治天皇的以身作作则,天皇甚至为了筹集军费每天只吃一顿饭,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毅然捐给国家,日本的海军力量迅速增强。也许在这就注定了那场战争的成败。任凭海军将领如何优秀,都无法拯救这个堕落的王朝。
看着电影一开始时福州船政学堂那群给予了中国希望的海军学子,看着少年邓世昌那意气风华的面貌,我感到了阵阵温暖,要是大清朝有更多有志气有朝气有骨气的爱国青年,那就不会出现后来鲁迅笔下那么多浑浑噩噩的人,这个国家便有了希望,但看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他们必然也是注定的命运,在这个封建的王朝中个人的力量是如此的渺小,即使有心但也无力,怎么能拯救从制度上已经腐败的王朝了。当电影结束,那背景音乐慢慢响起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该反思,该疼惜,还是该怎么。
历史不能被忘记,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忘记了自己屈辱历史的民族更是无法崛起,那屈辱的历史我们记着,这是我们崛起的伟大动力。那段已经逝去的旧时光,曾经壮烈,曾经悲凉,曾经屈辱,曾经惨痛,曾经惊天动地,曾经无可奈何,尽管已化作烟云,却尤未消散。虽然那片海现在十分的平静。我们需要以史为鉴,也许那段看似荒唐的历史就在下一个十字路口等着我们,经历一世又一世的轮回,在惊人的相似中制造再一次的荒唐、执迷、无可奈何,只有时常重温过去,晨昏定省,方能让过去永远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