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

醒婷 1158分享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方便大家学习。

《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1

“我们虽然是哲学研究的框架,仍能享受乐趣。”影片的最后,这么一句话感动着我。

高中时,我看过原著,陌生的题材加上作者非同一般的故事叙述方式把我弄得有些糊涂。怎么小说的主角又变成了书中人物小说的主角了呢?

直到观看了这部久负盛名的哲学史小说的电影版。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一直全神贯注,因为交响诗般的音乐,深入浅出的叙事方式和清晰的逻辑思维,使信息传达非常明确。

个人认为电影改编得非常成功,导演非常到位的把握了电影这种语言的艺术表达方式,把现实与虚构的关系,甚至一些难以名状的意象都展现了来。

影片一开始就围绕着两条线索:一条随着艾伯特对苏菲的“信封式提问与指导”,展开了对世界哲学史的一次回顾和梳理,同时还掺杂着对欧洲历史重大事件的回顾,另一条线索就是苏菲和艾伯特从“书中人”变成“真正自觉的人”的过程。最近在读一本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中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了三等: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其中独立期:即人类着眼于“我”的观念---我可以自立;我为自己负责;我可以自由选择。影片中苏菲一开始和艾伯特一样,只是少校所创造的小说人物,一言一行都受到限制,随着剧情发展,十五岁的苏菲明白了自己的境地,然而她最可嘉的一点就是:拥有连艾伯特都不曾有过的勇气,要自己选择自己的道路,去试一试,逃离这个虚构的小说世界,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虽然当苏菲来到了现实世界后,她被残酷的现实打击到了,她发现自己和艾伯特对于别人是毫无存在感的存在,永远没有交合点,于是影片的最后他们又决定回到自己的世界。

故事发展到这里,似乎已是终点,然而他们对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已完全不同,他们真正领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即“我们是思想,永垂不朽的形式。”

重点就是“永恒”二字,如果说苏菲和艾伯特离开鲜活的人类世界,回到书里是某种形式上的死亡的话,那么导演似乎留给我们一个问题:死亡真的那么可怕吗?也许它是另一种永恒?

对于哲学家们来说,“怀疑”就是他们最高的信仰,只要有“怀疑”,“思考”就不会停止,即使看不见存在答案的可能性。这是哲学的绝望所在,也是哲学的希望所在。

《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2

如果遗产是物质的话,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消耗殆尽。但如果遗产是精神的话,那么它不但不会同时光一起流失,而且能被发扬光大。

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从古至今都披着神圣的面纱。人们只能满怀敬仰之心,却无缘见哲学之庐山真面目。因为它博大精深,融人类千年之史,汇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赐予的精神遗产随着岁月的积淀愈发深不可测。无数哲人前赴后继著书立传,试图为世界展现一幅壮丽雄浑的哲学全景图。可是百家争鸣,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却为勾勒全景图又增添了新的难题。于是,千百年来,哲学似雪球般前进、壮大,而人类只得管中窥豹似地欣赏奇峰一角。

我在寻觅,寻觅一种载体、一种形式能令人毫无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学的长廊之中。我想一部书恐怕难以担此重任,因为记录哲学、见证历史的文献题材作品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无疑是味同嚼蜡的。但是,有困难才有奇迹,人的智慧与力量在劳作与发展中,常常释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从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侦探小说的构思,却将整部哲学史清晰地、丝丝入扣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是来自欧洲哲学的源头希腊,也不是东方龙的传人,更不是好莱坞的天才剧作家。他的家乡在遥远而恬静的北欧——挪威。令人难以置信,在几乎没有任何哲学底蕴的冰天雪地,却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作家。当然还有他那部震颤了哲学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乔斯坦。

《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3

近几个月来,不知为何,对哲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所以说,拜读了一下哲学大师“乔斯坦贾德”的巨作——《苏菲的世界》与《纸牌的秘密》当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还是《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她开始思索——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最终,通过导师的指引与讲解,解开了一切谜团。然而,苏菲却惊恐的发现,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象得更怪异——她,还有她的导师艾伯特,只是一个父亲为他女儿写的书中的人物罢了……

品读过《苏菲的世界》后,我心中豁然开朗,对生命,宇宙万物都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悟。《苏菲的世界》好似一曲可以浸透心灵的华美的乐章。它使我如何去从哲学的角度,观察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这个社会。如何去打开心锁,认知事物,就如:“面包师傅可能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吗?,为什么所有马都一模一样?”这些问题看似是十分可笑的,愚蠢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想,却高不可测。就拿姜饼人来说。如果做出五十个一模一样的姜饼人,就用一个模子就可以了。那么一模一样的马呢?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马,就像没有一模一样的DNA一样。但是,为什么你一看到一匹马,你就能说出它是马?而不是鹿呢?因为所有马都有共同的特点。这写特点,就构成了我们心中理型的马。也就是说,不管这匹马是被砍了几条腿,被带上个面具,你也能认出是马。再回想姜饼人,他们都一样吗?没有可能。也许有的肚子稍稍鼓起,有的会薄一些,有的有裂缝,有的没有。即使外表完全一样,你又怎能保证,它们是由相同数量的原子(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组成的吗?所以说,没有两个姜饼人会一样,为什么看起来会一样的,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理型姜饼人。由此可知,世界万物都是奇妙的,只有善于思考,才可得到真理。

《苏菲的世界》也不时的散发,挥洒着人性的光辉——例如苏格拉底,宁死,也要坚持自己的言论。一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品质。一种良心上,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塑造了苏格拉底宁死不屈的形象品质。还有苏菲,一种对真理,去积极探索,不断思索,不断感悟的一个虚拟的人物,她表现了人类勇于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就像居里夫人。

《苏菲的世界》也让我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思索。思索便是学习,没有思索的学习,只可称作背诵罢了。

品哲学之精,悟人生之道。

明世间真理,知万千世界!

《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4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

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有感范文400字5

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机会阅读,读过之后才发现《苏菲的世界》是关于哲学主题的,这让我非常震惊。《苏菲的世界》由挪威作家贾德创作,是关于西方哲学史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叫苏菲的小女孩学习哲学知识的过程探讨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而阅读哲学话题,也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对人生的思考更加科学了。

故事内容开始于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当这个问题出现在苏菲的面前时,她产生了好奇。之后她陆续收到一些奇怪的信件,几乎都会产生一些奇怪的问题,苏菲用自己的后天知识和悟性试图解答。读到这里,我非常有感触,哲学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问题和思考过程都是哲学的一部分,因此我也非常赞同冯友兰先生的解释:哲学就是人们对人生的系统性的反思。只不过起初的苏菲是没有这个反思能力的,因为她的知识和阅历都不够。

后来苏菲在导师艾伯特帮助和指导下,开始学习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康德,从苏格拉底到弗洛伊德,都是她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并在导师的提示下,成功的从书中走了出来,摆脱了哲学世界对自己的控制。

在书中,苏菲领悟到“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读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人们总觉得别人欠自己的,或者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别人的爱戴是不正常的,恰恰这是错误的思想。学习哲学,会让我们懂得更多人生的道理,对为人处世更加从容。

走进苏菲的世界,徜徉在哲学的海洋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144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