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醒婷 1158分享

《安德的游戏》讲述了人类为了抵抗未来无形的危险,国际舰队开始寻找智商高于正常人的天才儿童,并把他们塑造成舰队的指挥官。而安德就是众多候选人之一。安德在战斗学院里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管在哪个战队里,他都表现出色,并且进步非常快,不久便成为了战队长,又被破格成为指挥官,11岁又以游戏的形式打败了虫族。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1

《安德的游戏》是近年好莱坞商业科幻类型片中比较硬的,理解原着精髓,故事设定尤其严谨,叙事流畅有力。看之前一直担心好莱坞近年改编经典科幻作品总是流于程式化太空歌剧和视觉奇观,《侏罗纪公园》到《我,机器人》等科幻电影都过于迁就或者炫耀好莱坞团队制造奇观的能力,而失去了原着中严肃科幻精髓,但《安德的游戏》做到了两者兼顾。

“安德系列”是风靡西方多年的系列科幻作品,最早的《安德的游戏》短篇于1977年面世,之后为作者奥森·斯科特·卡德奠定科幻江湖地位的《安德的游戏》长篇于1985年在北美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11本,在世界科幻界享誉颇丰。但《安德的游戏》作为电影直到现今才面世,是生而逢时、极为应景的。

一、未来属于游戏一代

《安德的游戏》故事设定在不久的未来,可怕的外星虫族入侵地球,人类在付出伤亡数千万的代价下赢得胜利,为了抵抗虫族的再次入侵,人类选拔十来岁的少年到一个外太空的游戏基地进行训练,以游戏模拟虫族进攻来培养少年们的战术和战略,作为抵抗虫族再次入侵的最大。

我没有查到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安德的游戏》面世后的西方国家的社会反响和业内评价,但“少年游戏天才拯救地球”曾几何时太像一个儿童故事的设定——满足少年梦想的英雄情怀。但在全球电子和网络科技空前发达的今天,这种构思可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电子科技发展起来以后的游戏,早期的街机游戏,到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一度是成年人眼中令青少年玩物丧志的洪水猛兽,这种情况随着新世纪以来各种电子竞技作为正式比赛开展而有所改观,但游戏毕竟是游戏。

其实游戏是一种足以深刻影响人类未来的文化,尤其是网络游戏,每一个玩家面对的不仅仅是电脑屏幕,而是屏幕背后聚集了千万个真实玩家的虚拟空间,而虚拟空间本身除了奇幻色彩的设定之外,所有玩法、升级、战略都需要极高的策略意识、团队意识和应变能力,谁说这些意识和能力在现实中是不需要的?游戏教给青少年的,可能是中国教育都一直缺失的。那么,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就接受了远比前人高级的竞争训练,他们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模拟如何在竞争或者斗争中生存下去并且团队配合作战,他们的未来是很可怕的。

当然,你可以反驳说,为什么有些人玩游戏却玩物丧志?就像很多人读《红楼梦》只当琼瑶一样的言情小说看一样,这是没办法的事。

《安德的游戏》最伟大之处,在于在上世纪70年代就看到了科技发展的这种趋势,即未来是属于游戏一代的。小说中的安德(Ender)是一个11岁的男孩,天生具有强烈的战斗意识,从一起到太空基地受训中的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指挥官。太空基地训练的方式是模拟军事化训练,将虫族的文明形态、战斗力和作战模式量化分析,然后一步步教一群十来岁的孩子如何战斗。

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对战争的认识是从游戏开始的,因此他们理解非常快,而且更纯粹。甚至当他们以为还在进行模拟战争的游戏的时候,就已经在实际的战争中了。未来的战争中,他们不用体会到炮火连天枪林弹雨,视野开阔、反应敏锐、洞悉敌我军情和心理做出判断下达命令,即可一战功成。

二、人类成长的悲剧

小说《安德的游戏》主要讲述的是少年游戏天才被成年人政治利用,赢得了对虫族的战争。电影保留了这部分的主题又强化了安德这个游戏天才非同寻常的成长经历中的孤独感,尤其安德在知道了哈里森福特饰演的上校真正的目的和计划之后,十分痛苦,在成年人眼中,战争中获得胜利是最重要的,而在安德眼中,“赢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

在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中精灵般纯真亮相的英国童星阿沙·巴特菲尔德饰演的安德很有说服力,虽然比《雨果》时有了很多少年成长中的青涩气息,但他将清醒、纯粹而勇敢这几种元素融合得很不错。这个时期的少年心思简单直接,全身心投入战争训练中时心无旁骛,而政治阴谋上,人类在少年时期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成年之后的老谋深算,举世无双的少年“救世主”安德的游戏天才被利用。

导演加文胡德十分看重战争前后安德的心理,他对姐姐的思念、在团队中被另眼看待都强化了他天才的孤独感,同时在保留一个巅峰在望的英雄内心的情怀。在这个不完美的、被利用的.救世主背后,影片试图表明,人类最纯粹、敏锐的感知、理解、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在少年成长时期,而过了这个时期,人类就要学习太多不那么光明的社会斗争经验了,这是人类成长的悲剧。

三、科技能否化解文明冲突

安德作为少年天才救世主,一战功成之后觉得自己是“种族灭绝者”,因为他觉得“胜利的方式是最重要的”,而且与虫族之间的战争或许可以通过“对话”避免。其实在两个星际文明的冲突之间,往往是比较残酷的,比如在刘慈欣的三体中,三体舰队想毁灭地球太容易了,因为文明发展等级完全不可同年而语,所以刘慈欣提出了“黑暗森林”的理论——两个彼此陌生的文明遭遇,你最好用全力歼灭对方,否则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在互不了解的情况下,干掉对方,自己才是最安全的。

在科幻界,一直有这两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星际之间是彻底的对立或者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还是可以彼此消除误会和平共处,有着对印第安种族灭绝的殖民罪恶文化阴影的美国人,一般是反殖民文化的,从西部片变种《与狼共舞》到科幻巨制《阿凡达》都是反殖民文化。《安德的游戏》中,地球人类曾经被虫族入侵,于是虫族成了人类永恒的敌人,形成一种天然合理的认识。

片中有个设定很有意思,在“意念”这个层面上,不同文明之间可以交流的。安德在一次心理游戏中,遇到了虫族女王“意念”潜入游戏中试图与他对话。直到虫族灭绝以后,他才彻底领悟游戏中的意象来自虫族文明统治者的“意念”,因此他觉得这一场战争本来可以避免。

当然,这是一种反殖民文化背景下想象出的理想状态。但这里有一个科技发展程度作为前提,即安德的那套心理游戏,这个开放式的游戏为未知的意识形态打开了一扇门,能够让异星文明的“意念”进入,虽然现在还不能实现,但起码小说和电影在表达一种道理,即文明发展程度越高,陌生星际文明之间能够对话的几率越高。影片将这一设定放入,强化了安德成长的痛苦与孤独感,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本身与科技文明关系的忧虑,在人类的眼中,科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是打倒另外一种文明,还是为了自身更高层面的发展?

四、游戏设定下的严肃电影观

解释了上面那么多影片要表达的东西,是因为很多看过原着的人觉得《安德的游戏》像流水账,而没看过原着的觉得这是一个儿童片,小孩子打游戏当打仗,有什么好看的?其实《安德的游戏》看似儿戏却做到了相当程度的严谨。影片大部分时间貌似在“军训”,有点让人不耐烦,怎么还不开始打仗?殊不知,在好莱坞商业科幻片养成的观影经验背后,《安德的游戏》中的战争在不觉间已经开始了。

之所以说严谨,从叙事上看,影片严格按照一个少年救世主的成长过程,而且战争天赋和反战意识的思辨两面,影片也一直在做铺垫。心理游戏是一个伏笔,而现实中与邦佐的冲突更与他毁灭虫族星球之后的反应前后呼应。而在世界观设定和美学呈现上,《安德的游戏》真正做到了特效为故事服务,故事扎实地层层递进试图探讨严谨的主题,影片大部分在太空基地完成,训练过程中在未来感的空间中呈现的是规范、严格、统一的军事化美学,失重状态下的战斗训练很有想象力。

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在最终决战,安德以为是一次演习作业,他站在指挥台上前面大屏幕呈现出作战现场,他挥舞双臂语速极快地进行指挥,全方位呈现的战斗场面气势恢宏激烈无比。一般科幻片最终决战都是主人公现场作战,飞天入地甚至穿越星际太空,但《安德的游戏》的决战呈现得既符合原着又充满想象力,这对所有玩过游戏的人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场面啊。

罗大佑曾经在《未来的主人翁》中表达了对现代科技发展影响少年儿童成长的忧虑“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污染的天空,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电脑儿童”,其实科技的发展是必然的,电脑一代或者游戏一代才是真正的未来,真正影响未来的主人翁的不是科技层面,而是现有的成年人形成的社会文化。片中安德与上校的矛盾是一种象征,一个少年游戏天才被政治利用,比喻人类文明在现有阶段的成长悲剧,而关于文明发展的终极问题,影片的探讨没有跳出科幻作品的路线,但关于科技改变未来这件事上,以少年救世主为题,影片态度还是挺严肃的。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2

科幻小说是我的最爱。《安德的游戏》这本书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它讲述了安德被上校选中,进入了战争学校。聪明勇敢的安德很快在学校名列前茅,被调到火蜥战队。安德作为一名新生,遭到了队长邦佐的排斥。很快,邦佐把安德调到其他战队。经过一场场模拟战斗和电脑游戏,学校领导对安德刮目相看,学生们也对安德羡慕嫉妒恨。翻来覆去的换战队,使安德结识的朋友越来越多。最终,安德成为了队长,队员都是他的朋友们,他们共同对抗虫族,拯救世界。

曾经打败过虫族的马泽·雷汉成为了安德的教官。在马泽·雷汉的训练下,他们战胜了虫族,成为了终结者。

这本书奇幻,奇幻于虫族和宇宙中的学校。这本书情节跌宕起伏,跌宕起伏于安德的遭遇。这本书激动人心,激动人心于每次模拟战斗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这本书,人物的性格分明。机智勇敢的安德,善良的华伦蒂,百发百中的佩查,机智的豆子,狡诈的格拉芙,心狠手辣的邦佐以及虐待生命的皮特······

白纸黑字,却仿佛上映了一部好莱坞大片。栩栩如生的人物,稀奇古怪的思维,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整本书活了起来!每一章都催人奋起,每一章都有声有色,每一章都运用了各种手法,让人身临其境,好像旁观者一般。

这本书,让我产生许多思绪:我可怜安德不满八岁就参加战斗,我气愤邦佐处处针对安德,我佩服华伦蒂小小年纪红遍网络,我祝愿打败虫族后安德有美好的青春······

一本书,好人和坏人,好品质和坏品质,都并存着的,才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3

《安德的游戏》这一系列书是一位朋友推荐给闺女们读的。闺女们看过后说好看,我就捧起来读了其中两本。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读孩子们的书。一方面,很多优秀的童书非常值得成年人阅读。另一方面,我也有与孩子们同读一本书的习惯。读罢和她们讨论书籍的内容,这样既能了解她们的读书情况,也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沟通。

《安德的游戏》系列一共三本书:《安德的游戏》、《死者代言人》与《安德的影子》,其中《安德的游戏》和《死者代言人》均为获得雨果奖与星云奖的双料王。近年来《三体》在国内大火,国人逐渐了解了这两个奖项在世界科幻小说的分量。科幻世界大奖双料王是什么样的水平,也让我有些好奇。

先谈谈总体印象。总体上感觉《安德》系列比《三体》还是差一个档次,主要输在气势和想象力上。两部小说都以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关系为题材,都对宇宙文明如何共同生存有哲学性的思考,但是《三体》的气势更显恢弘磅礴,想象力可谓无与伦比。例如,《安德的游戏》中的攻击武器是战斗飞船或核武器升级版的“小医生”。而《三体》中高级宇宙文明对其他文明打击方式已经升级到利用物理规律或宇宙规律——使用降维打击把对方的四维世界降为二维世界;制造低光速黑洞来进行防御;归零者以“归零”的方式让所有的宇宙文明都同归于尽,宇宙坍缩为奇点,再从奇点重新开始膨胀。

安德系列第一册叫《安德的游戏》,这一本书相对《三体》而言更适合孩子阅读。本书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天才儿童经过残酷训练拯救世界的故事。训练时间紧迫,过程残酷无情,以至我那内心柔软的大闺女表示不太能接受这种让人成长的方式。这本书让人最惊艳的是大结局。所有参加游戏的孩子都以为自己在玩一场电脑模拟的训练游戏。直到游戏结束打败大Boss,孩子们才发现眼前的一切其实都不是游戏,而是一场让整个虫族灭亡的真实战斗。安德最终发现虫族并不想与人类为敌,他们来到地球的初衷也不是侵略地球。理想在误会与谎言中幻灭。他带着虫族女王的最后一颗茧,踏上了星际流浪和自我救赎的旅程。

《安德》系列的第二本是《死者代言人》。《死亡代言人》比《安德的游戏》更具思想性与哲理性。可以说,《死者代言人》是一本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书籍,它探讨了宇宙中不同智慧水平和文明水平的族群如何能够和平共处的问题。书中提到的三种异族文明形式,第一种是虫族,具有高度文明却被人类灭族,只剩下虫族女王的最后一枚虫卵,安德带着这枚卵,在星际间为虫族重新寻找新的家园;第二种是猪仔,处于原始与落后的状态,期望学习人类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却被人类一直进行技术封锁并作为外星生物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第三种是人工智能“简”,她不再仅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工具,而拥有了独立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虫族希望重生,猪仔期盼像人类一样拥有各种科技并自由的飞向太空,而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简则一直在追寻能够理解和陪伴自己的朋友。文末,宇宙几种文明都找到了彼此和谐相处的方式。

和刘慈欣相比,卡德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卡德笔下的世界最终充满爱与善意。而刘慈欣是一个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他无情地指出了宇宙文明存在的哲学基础是“黑暗森林法则”,人类必须“用最坏的恶意去揣测这个世界”,不能把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往想像得过于温柔。宇宙空间是有限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因而任何一种文明要生存,都必须消除可能存的各种外在威胁,换言之所有的宇宙文明都一直处在危险中,。

从科幻世界回到现实世界,引人深思的是地球上不同文明程度的族群如何相处与共存的问题。近在眼前的中美贸易战如火如荼,不就是两种不同文明的博弈较量吗?看过《安德的游戏》,赶紧去买来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与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决定要好好读一读。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4

暑假里,我终于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这本我早已心驰神往的书——《安德的游戏》。这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是美国科幻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主人公——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安德。安德生于一个天才之家,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天才。他不算强壮,淳朴善良,所以常常被人欺负,还常常吃亏。但无论如何,天才就是天才,无论别人如何打压他,攻击他,他终归有展翅高飞的一天。

安德生活的时代,地球和外星的虫族发生了一场大战,虽然战争得到了暂时的平息,但虫族无时无刻不再酝酿着反攻,而地球与他们的实力实在是天差地别,一旦新的战争爆发,人类就将无可避免地全体覆灭,除非人类能找到又一个拿破仑一样的军事天才,才有一丝胜利的希望。于是,安德和许多孩子被送往太空中的“战斗学校”学习,学习的方式就是玩游戏。因为安德快速的学习速度和出众的才智,逐渐成为领导者。他在电脑上与虫族模拟作战,最后一场考试中,安德击中敌人要害,摧毁敌人星球,将虫族毁灭了。后来他知道这并不是模拟战斗,而是真的将虫族毁灭了。他的内心陷入了深深的忏悔之中。于是,他开始挽救虫族的最后一丝希望,帮助虫族的最后一个遗留物寻找到新的栖息地………

安德的故事对我们青少年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虽然我们无法拥有安德的天才,但安德的身上依然拥有着我们最最需要的品质:忍耐和独立。也许因为学习生活等方面压力,我们越来越难以忍耐周围的事物,有时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便往往会触发我们心中的怒火,但与安德面对的压力相比,我们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也学着适当忍耐一下呢?我相信,这样会减少许多生活中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的一点就是独立。我们中的不少人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因此我们往往欠缺一种独立意识,这是非常危险的,在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缺乏独立意识往往意味着将被淘汰,道理人人都懂,父母不可能陪伴我们一生,总有一天跌倒了你只能自己爬起来。培养独立性,就是培养竞争力,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由衷地把安德视为我心中的偶像,他教会了忍耐,独立,拼搏,这才是一个偶像所应具备的素质,正如他在书中表现的一样,安德永远是做的最优秀的那一个。希望所有像我一样的同学,都去找到这本书读一读,它对你的启示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安德的游戏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

我想了两天关于此部电影的感受,突然想到几个问题:为什么打仗,为什么这么多不必要的死亡?我们怎么知道敌人是怎么想的?《安德的游戏》在我脑海里引出这些问题,关于战争的问题。美国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他们除了摧毁中东最伟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经常看国际新闻的知道伊拉克国家博物馆正因为战争被洗劫一空),还破坏了谁的生活,还毁坏了中东的什么文化历史。那些在战火硝烟里成长的人们,特别是孩子,难道美国只顾得自己的私心而忘记别人了。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去跟伊拉克,依然去沟通,认为只有把他们彻底打败,才能赢嘛,才能避免未来的战争吗?安德的一句话:“赢得胜利的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就是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改编自奥森斯科特卡德的畅销小说,《安德的游戏》,是关于培养一个神童来率领一个儿童军团(这说的有点难听,像非洲的童军似的,但是小说中和电影中的事实是如此)进行一场未来的外星战争,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外星种族威胁,人类在第一次(也许是第二次,我好久没读原著了)与虫族(Formics)中的战争中差点灭亡,要不是因为马泽雷汉的最后一搏,也不会存活下来)。能干,本身很有演绎天赋的哈里森福特,来自我们大家,包括“小雨果”都熟悉的《星球大战》的哈里森福特,在《安德的游戏》中扮演很受尊敬的希伦格拉夫上校。斯科塞斯的“小雨果”,阿沙巴特菲尔德,极佳地扮演了安德维京,试图诠释在国际舰队成长的安德,他的内心世界很孤独。

一个害羞但是很有天赋的男孩,安德能够与世界上最棒的孩子上学,呈现出天生制定战略,依靠战术,而并非完全武力取胜,他才会被格拉夫挑中,参加战斗学校。安德,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被孤立,而且还被格拉夫代表的军方逼迫开发其潜能,军方对他的培养用格拉夫在安德进入战斗学校后的一句话说的好:“安德来了之后,我们必须保持巧妙的平衡,要让他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立,使他的创造性不致消失,否则他就会和这儿的整个团体融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失去他的天赋。”,把他培养成一个有同情心的杀手,一方面有他哥哥的性格,下的了手,粗暴,同时也要有他姐姐的同理心,这个就涉及到结尾,一会说。总之,他快速掌握了越来越困难的战争游戏并且很快被格拉夫上校选拔为人类史上下一个伟大的战士,战斗学校毕业去指挥学校,用真正模拟指挥系统指挥军队,战胜虫族。

我们从来不知道敌人想要什么,我们从来没有试图跟虫族沟通过。我们最好训练过的儿童战士都不能回答问题,他们只被训练成杀人机器,没有情感的那种,坐在机器面前杀害破坏我们地球家园的虫族,波让马利德,如果不是极端自负的话,也许非常适合这种标准。在上一次战斗中,国际舰队的传奇英雄马泽雷汉,由本金斯利扮演,之前提到他,在与虫族斗争中胜利,但是为什么呢?我没说,不过看过《星河舰队》的应该很熟悉虫族的弱点,总是围绕在他们虫族女王周围,跟蚂蚁一样,一部分是蚁族工人,另一部分就是蚁族女王。他是毛利人,要保守自己的传统,而且有这样对敌人,虫族的了解,意味着他的角色必须是让安德认识到虫族的残忍性,而且要有效制敌。其实马泽雷汉他的角色就是为什么这本小说会被推荐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推荐书单,他就是在强调和点睛军队最强大也是最荒谬的时候。

在影片中提到了,水是,敌人攻击我们地球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被教育恐惧虫族,恨虫族,想要摧毁他们。

我顺带着主题想说一下其他角色,维奥拉 戴维斯扮演的格温 安德森少校协助格拉夫上校,作为学生们的心理医生,营养师,母亲和情感调查员,这样的角色存在,跟这个演员经常挑选的人物,一样,非常有同理心能够理解安德,她有着非常强势、独立的个性,而且当她认为合适的时候就会违抗她上校的命令。我们的“阳光小美女”阿比吉尔布莱斯林在电影中扮演的是安德的姐姐瓦伦蒂,这个角色的重要性和戏份,我感觉在揭露安德内心世界,太少,作用太小,顶多是在安德彷徨的时候精神支持一下,以及代表他内心纯真善良的一面,虫族用这一面与他沟通,搭建桥梁。瓦伦蒂这个角色对于“阳光小美女”实在是太屈才了,应该加戏。而且从那部成名作成长出来就感觉她成为一个很美丽,很有气质,而且很成熟的“小美女”。希望她的成长和她的成熟不会妨碍她的职业生涯,并且逼迫她像麦莉塞勒斯那样为了得到更高的提升出格一把。影片中没有爱情,毕竟是年轻时期,甚至儿童时期,顶多是有友谊吧。海莉斯坦菲尔德饰演的佩查阿卡莉,在安德去火蜥蜴队的时候,他俩成为朋友,并且是他忠实的战友,教他射击战术,与他在训练场上打斗,相互扶持,有一个很棒的友谊关系,在这个爱情泛滥的年代中很纯真。在《安德的影子》我喜欢的好强的憨豆,可惜没有突出的表现,我觉得在下一部也应该扩宽他的戏份。加文胡德的导演实力真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特效我跟导演的感受一样,只是包装,背景音乐都是那些我们在欧美大片中常见的,再耍点IMAX科幻电影的小手段,让这部电影有更多说服力。

至于剧情我想从之前的剧情很多人能猜到主题,这个主题虽然我承认是隐喻的,暗示性的,可能涉猎的太淡了一些。这个主题是关于军方教导,教化一群很有天赋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恐惧是什么,然后恨是什么,但是他们不能质疑他们的领导,没有丝毫二心。就是杀戮。战争游戏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永远告诉他们这是游戏,不是真实的。训练,训练,训练。直到有一天,游戏结束,胜利了,安德终于发掘真正的谎言,军方欺骗了他们,让他们主动攻击虫族,说出了我之前提到的那句经典的话:“赢得胜利的方式才是很重要的”。而安德这时候终于明白了他那个心理游戏(mind game)的终极意义了,就是给他一种弥补自己过错的方式,让他带着仅剩虫族女王的孩子去外星球生存下去。他就是迎合导演的南非的这个心,演绎了不同的结局,算是我近年来看欧美片子的一大意外。

《安德的游戏》在一个梦幻的世界提出了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很重要而且非常引人深思,特别是关于战争的正义性。但是请想想为什么有这么严肃的主题,还会出现《星河舰队》那种我们在科幻片经常看到的受人歧视的科幻怪物,直到最后才会转变形象呢,这一点是我看过电影始终搞不明白的一个问题。难道这些虫族就一个女王才能挽回她们的形象吗?

    15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