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不得不说,张艺谋的电影总是那么质朴、纯粹,总是有着简单不拖沓的剧情,不浮华,亦不庄重,透着一股淡淡的岁月的味道,沉淀着岁月的香味,历久弥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1
高梁熟来红满天。——题记
那儿,有放眼望不到边的高粱地,那儿的高粱酿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红。那是电影《红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许多酿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欢红高粱,喜欢红高粱酿的酒,他们更喜欢这片孕育出遍地红高粱的土地。
《红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原本占山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帮兄弟的余占鳌以及子女都牺牲了的县长,单家年轻的当家女人——九儿,多股力量集结在一齐打鬼子,与妄想侵占自我家乡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与红高粱为伴的高密人,决不放弃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让其自愿成为亡国奴,高密人决不答应,誓死抵抗!战场上痛失三个儿女的父亲、高密的县长带着一轮椅的炸药,九儿唱着《高粱》曲儿惜别心爱的人,将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处,燃了日本鬼子口中夸赞的著名三十里红,燃了这高密的生灵,炸得鬼子无处可躲,也在这高粱地为自我安了身。
九儿是当年千千万万抗日人民的缩影。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质朴、善良、勤劳和勇敢,看到了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华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善良质朴、和这一方土地的美丽富饶更激起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丽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灵性和精神融进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战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方水土,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抗争。不仅仅是高粱熟了能够红满天,还有场上厮杀的英烈的鲜血染红江山。高密人的朴素像红高粱,高密人铁骨铮铮的血性也像红高粱。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深爱这片土地,为捍卫这片土地能够献出自我的献血甚至生命。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能够赶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们紧跟共产党前仆后继,誓死保卫自我的家乡,绝不容许侵略者占去一分一毫。
在这高粱将要红满天的季节里,迎来了中国抗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观看了《红高粱》这部影片,当年驰骋于战场浴血奋战的年轻人,如今已过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军人接过了他们手中的红旗,传承了他们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高粱酿成的美酒,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影片《红高粱》中的抗战时代虽已成为历史,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红高粱》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红色民族魂。
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2
在异乡看在故乡发生的电影,总会是热泪盈眶吧。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是觉得这好像姜文做了导演,但姜文的深邃含蓄又没有一点体现。对我来说,最大的特点是真实。影片中所有的背景和人设,都可以说百分百贴近当时的背景,从开始的娶亲、抬轿······当一两个镜头是突出的,举例还有意义,当所有都是,那么就没必要举例了。
诚然,真实度与拍电影的年代有关,但在真实度上,无论是生活场景还是较少的战斗场景,都真实如生。相较于现在的效果,可谓做到了极致。
往往会不自觉地拿它和郑晓龙的《红高粱》作比较,毫无疑问的是,姜文饰演的余占鳌,要比朱亚文饰演的更加真实,也更加符合一个那个时代有血性的中国男人的形象,机智、勇敢、虚荣、自傲、狡黠,让人看了会惊呼,这就是一个男人,一个中国男人,可爱而可恨。当然电视剧余占鳌有血有肉,但未免太傲了一些。
而赵薇的戴九莲和巩俐的戴九莲各有千秋,赵薇的戴九莲,一开始就藏着一种机智,而巩俐的戴九莲的机智灵活是慢慢显露,颇符合一个封建时期被嫁的女人形象;由于电影的短暂,戴九莲的形象很难在电影中体现到深刻淋漓,电视剧中的戴九莲形象却是丰满可信的。
老谋子是摄影师出身,对电影的画面感的要求要高于常人,红色作为主体色,象征希望和抗争,在短短90分钟内表现得尤为强烈,而电影本身,也相当于一个太阳,一颗炸雷,好像要从____的束缚中拼命挣脱出来。
一般电影,要么现三分,留七分;要么现七分,留三分。但年轻大胆的张艺谋却要用十分的力,让所有的,都在这一片红色中体现,自然留不下值得回味的,但即使没有回味,90分钟的一片鲜红,也足以让那个沉寂的时代为之一颤。
对于这样一本长篇小说,拍成电影不及电视剧好得多,电影不得不珍惜每一帧、每一个画面,而剧却可以毫不吝啬地用细节讲述整段故事,对于红高粱也是如此。
故事的跳跃性让观众往往会跳出故事;而不去使用较多细节,使电影的煽情效果差了很多,无论是戴九莲出嫁、酒窖开工、罗汉惨死、戴九莲牺牲,都与电视剧中相差甚远。其实,电影版的原意就是为了讲述这个故事,并未在人物上下太大的功夫,因此在我们现在看来,并不太符合审美观念。
我看完了电影,离开百讲的时候,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酒神曲》。,这是我从小听到大的一首歌,至今仍被视为经典。其实,好像现在看以前的流行款式一样,无论艺术的形式会随时代变迁,铭记在人心中的,就应该是余占鳌的血性、痞性,而远不是饰演余占鳌的朱亚文或姜文的琐屑小事。
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3
男声低沉的独白,一首属于这个作品的悲伤之歌慢慢升起。它充满了红色的高粱,象征着活力,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在夕阳的照射下,战后的十八个斜坡伴随着血腥的气息。但它也是太阳的浮渣,染整了整个斜坡,高粱变成了红色的海洋之一,他们预言生命的崛起和抵抗的爆发将会持续下去。
奶奶被迫被曾祖父下嫁给一个麻风病人,在出嫁的的道路上,遇到了强盗,抬轿的人救了她,后来,他成为了爷爷。日本的恶魔们即将来临,为了修建道路,他们用剑来迫使村民毁掉正义的人,最后,爷爷和帮派的人纷纷赶往日本军车那里。但是日军车辆爆炸,祖母死了,很多人们死了。只有爷爷和阿姨活着,整部电影都由祖父母的满足、他们的爱情、他们的相互支持的情感过程构成。通过他们对世界的抵抗,他们之间的互相了解,最终反抗日本的侵略。表达了作者对这片荒凉之地的赞美,这种爱敢于直面所有的困难,赞美属于这片土地的无拘无束的野性,以及对中国人坚韧不拔的品质的赞美。整部电影实际上是作者对原始生命力的难以置信的崇拜。
奶奶和爷爷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人物。他们和红高粱一样,是充满活力的、敢于抗拒的代表。奶奶被一个贪得无厌的外祖父卖给麻风病人。她是一个不屈不挠的女人,但作为女儿,她服从了她父亲的镇压。在轿子里,她秘密地藏了剪刀,以防止自己被玷污。在结婚的第一个晚上,她拿起剪刀扎在生病的丈夫身上,她也是一个希望追求自己幸福的女人。在轿子里,她偷偷地看着抬轿的人,而爷爷吸引了她的目光。这实际上是一种暗示,符合大自然最优秀的生存规则,也为高原荒野铺平了道路。但最重要的是祖母在看到罗汉悲惨的情况后,她带着孩子们和伙伴们去拜他,鼓励爷爷为他报仇。这不仅是个人的不满,也是对日本侵略的抵制。这是当时农村妇女之间差异很大的形象,她的伟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爷爷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当劫匪抢劫祖母时,他是第一个急于救她的人。抬轿的人人有责任保护新娘。从那时起,奶奶被他所吸引,并被他的内心善良正义深深打动。他是一个勇敢的人,知道这位新娘不能被匪徒带走。他勇敢地猛击老虎的巢穴,巧妙地接近强盗头,突然给了她一个惊喜。对于他的女人来说,无论后果如何,他似乎都可以把自己的生命置之事外。最后,强盗的头领也被他震惊了。正是爷爷独特的野性让奶奶陷入了爱情,敢于突破封建道德。从土匪窝回来后,奶奶被他征服了,但当他去拥抱她时,无论伙伴的意见如何,她都没有反抗,并且一心一意地跟着他。这一次,是超越欲望的灵魂的组合。
在对抗日本人的战争之后,看到奶奶去世,爷爷没有哭泣,夕阳反映他在红色的光芒下,从他的眼睛中,可以看到悲伤和仇恨,但更多的是对奶奶的深爱。电影中最细致的就是这里,这是祖父母第一次来到高粱地。奶奶看到蒙面男子是爷爷,她没有动。她似乎从祖父平静的眼神中看到了一些东西,或者她此时已经屈服了。那时,她已经有勇气将她年轻的命运交给祖父。无论她有没有结果,她都希望自己献身于她最喜欢的男人,在阳光下,红色的高粱阴影在风中摇曳,电影对原始生命力的崇拜达到了此时艺术美的最高点。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镜头,但是导演的委婉主义掀起了人性的真实和纯粹的一面,并用音乐实现了这一神圣的局面,表达作者对每个人心灵的狂野的呼唤。
电影对细节的关注到位,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也是和主题的结合。罗汉加入红军积极抵抗日军,最终被敌人俘虏,为悲惨的死亡铺平了道路。当罗汉被俘虏时,整个场景平静下来,奶奶看着他的眼睛,一个微妙的运动镜头表达了母亲独特的敏感性,但奶奶的眼睛仍然盯着罗汉大哥,她希望看到日本魔鬼的丑陋面孔,唤起属于高地的鲜血,并挑起对日本卑鄙行为的抵制。并为后来的祖母崇拜罗汉大哥,主张男人们为他报仇做好了准备。通过这一个细节,整部电影像珍珠一样串联,突出了地面上不屈的人的精神。
作者在创作整部电影时保留了强烈的个人风格和主观意识。使用固定镜头来表示人物变化的过程。当电影拍摄奶奶时,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了特写镜头,当她蹲在地上酿酒时,她一直喊“母亲”。奶奶表现出温暖的笑容,然后她看到远处的一个人影,勾勒出了罗汉的哥哥的瘦弱身影,被金色的光芒所包围,预示着风暴的到来,最后是日本人的到来。陕北民歌始终贯穿整部电影,成为不可或缺的情节推进器。当人们第一次歌唱时,他们唱了《巴克斯》,这首歌的曲调很高,充满激情,有一种宣传性,表现出高粱的醇厚。当第二次唱这首歌的时候,是崇拜罗汉的时候,当时的歌曲变得悲伤,并且有一定的暗示作用,表明这些人会为他报仇,击败日本鬼子。爷爷第一次唱歌之后,还征服了一个女人,得到了奶奶的芳心。第二次,在奶奶被杀之后,爷爷没有表情地唱歌,好像把妻子的灵魂送到了西方,这是一个深深爱着的人,是他的全部。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设计巧妙,但影片里关于祖父母的叙述太多,导致日本侵略阴谋没有完全的阐述,以及爱国情绪无法充分表达。在高耸的土地上,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的层面铺平道路是不可能的,中国人的常见韧性和持久性是不屈不挠的。
在血腥的奄奄一息的阳光下,整个高粱的土地变成了血红色,这是战争所代表的悲伤,这是由血液种成的高粱,即祖父的痛苦、痛苦的妻子、母亲,是作者对当地人民的最高赞誉。高粱被践踏,但仍有许多高粱挺直着,这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无尽的文明和祖父的野性。祖父的野性是原始的、不仅是男人生命中最真实,最具特色的,也是中华民族的儿女,能够抵抗侵略,能够崛起的基础。通过这部电影,作者呼唤人类的自然本性,激发人们对生命力的追求。
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4
《红高粱》是由张艺谋导演的故事片,由姜文、巩俐主演,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因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中国首个荣获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该片运用了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人性原始张狂的敬畏,对原始生命无限的崇拜,赞颂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品质,歌颂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爱情,影片赞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机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影片显现着人性原始的张狂,在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中,娓娓道来爷爷奶奶悲壮凄凉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儿家庭贫寒,她父亲贪图那一头黑骡子,将九儿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爷爷的出现彰显人性的张狂,从而展开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镜头、画面、音乐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主题。
影片通过独具特色的音乐来烘托主题。影片中运用了大量旁白来帮助观众更了解影片剧情,推动情节发展。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爷爷为了得到九儿,将麻风病的酒庄掌柜杀害了,此时九儿悲凉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声反映着人性悲欢交汇的矛盾,表现者人性的反叛。音乐的运用将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极致。敬酒歌的两次运用,营造着不同的环境氛围。当日军迫害着志士时,他们奋起还击,在临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时的音乐高亢激昂悲壮,表现了生命的崛起,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烘托了壮志情怀。影片最后,为了民族尊严,他们与日本军队正面对抗,当只剩爷爷和豆儿时响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乐,其悲凉沧桑的风格将该片的主题完美地诠释。
影片通过浓烈的色彩渲染对生命赞颂的主题。伴着黄土地的风尘,一架红轿子徐徐入画,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黄色,有着太阳的颜色,“背朝黄土面朝天”,以黄土地的色彩来彰显影片对这片土地无拘无束的野性的赞颂,一抹血红色与黄土地色彩形成对比,形成了强烈视觉震撼,也预示影片人性矛盾,悲凉的结局。影片的结局是染红的,在夕阳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染红了整个画面,那血色的海洋给观众一强烈的视觉震撼,那浓烈的红色令人窒息,发人深思,生命的悲剧以红色为结束,高粱地如血色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民族抗击仍然继续。浓烈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来表现爱情可歌的主题。当嫁入酒庄的九儿回乡时,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头突然跳出来抢九儿。在浓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节奏地奔跑着,此时的跟镜头,采用运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紧张气氛,表现世俗批判的爱情来临的紧张期盼。当日军侵华时,对志士刘罗汉的惨害,激起了以李大头为首的抗战人民,决定最后发出怒吼声。终于,爷爷的众伙计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时相互挟持的奶奶九儿,在家中紧张地张罗着酒席,希望他们大捷归来。此时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两组画面组接在一起,给人以揪心紧张的感觉。
影片通过独具原乡人风情的音乐,极具震撼性的浓烈色彩,以及镜片独特的豪放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壮歌。影片表达了对不畏世俗的爱情的歌颂,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赞扬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张狂来彰显生命其魅力,让观众在看完《红高粱》影片后怀着人性的张狂、原始来看待生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红高粱的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5
《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个小说在一种神秘的色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书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红高粱》并不是十分具有现实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寻根。相反,在这个联系三代的以过去时回叙出来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个未来意义的人格,是一种人格理想,超越了具体的社会表层,具有人的本性与本质的深度,《红高粱》自始至终所呼唤的主题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张扬活得不扭曲、无拘无束、坦坦荡荡的生命观。因此。摆在读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个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对一个世界的生命的理想。这种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阳崇拜”的神话中。《红高粱》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反映农民的书籍,它的视角已从传统的对土地的礼赞转向了对生命的礼赞。故事的超常特点决定了叙事的非现实性,故事的地点也被淡化。在《红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会最基本的结构——村落。《红高粱》的所有叙事元素与视听元素都在为这种自然生命的热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风格服务。
与以往的探索小说不同,《红高粱》虽然也承载了作者对生命主题的意念,但并不是完全像《黄土地》等探索淡化情节,靠纯粹的语言的震撼力来直接表达导演的意念。作者在这部下小说中是从实处入手,从规定情境下的具体人物性格人手,编织一个完整、美妙动人的故事框架,从而使意念通过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为、动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来。在此,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方法来达到这两者的完美结合的呢?
首先,《红高粱》自身有一条完整的故事线,但这条叙事线大部分由文字感受来完成。《红高粱》一开始,就传来了“我”的叙述;“我给你说说我爷爷我奶奶的这段事,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还有人提起。”这是一个以现在时进行回述的读点,这个“我”在此是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由于他没有在故事中出现,按理是一个客观的叙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后代,这又使得他具有某种参与意识,从而又具有被叙述的意义。因此,这个读点是非常奇特而又新颖的,它使作者在处理《红高粱》时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读点参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时,他的叙述的特点把故事拉远,又具有历史的间离效果。在此读者基础上,《红高粱》在这开场中道明了故事的虚构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从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纳入非现实的时空之中。
《红高粱》中的人物关系、周围环境、时间转换等几个主要情节转折点,几乎都是读者感受的。如我奶奶与麻风掌柜李大头的关系,高梁地的“鬼气”,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规矩,李大头被杀,秃三炮绑走我奶奶的过程,罗汉大爷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场等。《红高粱》还承担了一种“预叙”的功能,如抬轿出发时就告诉读者,轿把式将成为我爷爷,这就增设了读者的“期待读欲”,使故事的进展更富有张力。《红高粱》的空间与文字上也就能尽情挥洒,将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现颠轿、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让意念承附在具体的画面上,依附于一个个具有强烈生命象征意味的仪式之中,从而达到虚实相生的艺术境地。它“缝合”了过去与现在、意念与故事。
其次,当我们面对《红高粱》时,就会感知到《红高粱》都被那辉煌的红色所浸透。红色是太阳、血、高粱酒的色彩。在这里,《红高粱》对色彩的运用是高度风格化的。开头就是年轻漂亮、灵气逼人的我奶奶那张充满生命的红润的脸,接着就是占满银幕的红盖头,那顶热烈饱满的红轿子,野合时那在狂舞的高粱秆上闪烁的阳光,似红雨般的红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后天地通红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红色笼罩。作者对这种基调的选择几乎完全剥夺了我们对《红高粱》情节的关注,而进入一种对一个特定的造型空间的纯粹情绪性体验了。这是一种对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与赞美。这不是一个完全现实时空的再现,而是我们内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红高粱》结束在那神秘的日全食中,红色的扩张力获得了一种凝固的近乎永恒的沉寂效果。黑红色的高粱舒展流动充满了整个《红高粱》空间,极为辉煌、华丽、壮美。
第三,《红高粱》的空间环境与造型描写,都在努力寻求一种色彩的单纯化和空间的神秘与阔大。一切琐细的对比协调和过渡都被抛开,造成一种崇高神圣和神秘生命的生存空间。《红高粱》主要是两个空间环境:高梁地和酿酒作坊,酿酒作坊体现出生命的远古意识,如风雨剥蚀、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圆形门洞。而那片自生自灭的高粱地,则透着生命的神圣。当《红高粱》上描写高粱地时,它是作为一个巨大的自然生命符号群,舒展、盛大、坚强、热烈、宽厚。《红高粱》三次对高粱的渲染都呈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生命的整一性。当我奶奶泪水满面、仰天躺在我爷爷踩踏出来的圣坛上时,《红高粱》上一连出现了四个叠化的狂舞的高潮。在这里,高粱地是生命诞生的见证。而在日本人强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残的震撼。《红高粱》结尾,我爷爷与我爹泥塑般立于血红的阳光里,面对那高速流动的高梁的镜头,我们内心唤起的是一种对生命的自信和对热烈悲壮的生命的礼赞。
当然,《红高粱》在思想内涵和意蕴指向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