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方便大家学习。
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1
毕业多年后,再提笔写观后感,显得有点太认真了,甚至透出淡淡的羞涩。但还是想把看完《鸣梁海战》后的感觉和回味倾述出来,一方面是今年难得看到动人心弦的电影,另一方面是难得看完电影又去翻了翻万历朝鲜战争(1592年-1598年)的历史。
《鸣梁海战》足够煽情,这情不是儿女私情,而是人在生死存亡关头,破釜沉舟的热血豪情,即使是那一带而过的私情,其目的也是为了渲染这股豪迈情怀。配上那时而急促、时而沉重的鼓点,把日军的强横和朝军的恐惧传递到观众面前。然后导演并不是把李舜臣描绘成孔明再世,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打的藤堂高虎屁滚尿流去糊弄观众,而是在朝军的畏战情绪下不断制造恐慌,就地处决逃兵以断退路,烧毁城郭以示必死,战场上主帅单船靠前摆出空海计,李舜臣说:“恐惧心,无论在敌军还是在我军都同样会存在”,于是来岛通总连送三波,最终搭上了自个性命。
李舜臣在这场战役中以少胜多让人钦佩,期间打的这么凶,赢得这么险,也难怪在2个多月后的露梁海战,李舜臣不幸身中流弹而亡,同时阵亡的还有明朝将领邓子龙。
万历朝鲜战争前后打了7年,当时明朝为助朝抗日,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间接为国内的地方军阀和边境少数民族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其中最幸运的要数清王朝所在的女真族。战争结束后,明朝面对内忧外患,已回天乏术,短短46年后,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真可谓赢得了战争,却丢了江山。
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2
一、电影简介
应该不能称为史诗大片,但是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大片。讲述了明朝时期,朝鲜水军在李舜臣在只有几条船的情况下,大败拥有几百条船只的日本水军。
二、主题思想
1、绝境面前,唯有置之死地而后生。
2、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即便是恐惧,有时候也能为我们所用。想起一句话,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3、组织重要,领导更重要,面临军心涣散,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勇往直前。如果主帅都懦弱,手下肯定更懦弱。
三、人物形象
1、大主角当然是李舜臣,淡定从容、关键时刻一马当先、很值得我辈学习。
2、哑女,记不请面容,在悬崖边疯狂挥舞裙子的样子让人很感动。
3、日军狙击手,一开始还以为是个女子,后来挂得时候一声惨叫才知道是个男儿身。韩国多美男奇葩。
四、艺术手法
1、场面没有大到像《赤壁》那样,以剧情为主,整个故事都弥漫着压抑的气氛,直到最后把日军彻底追跑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2、画面,以灰色为主,反映战略的惨烈。
五、总结推荐
推荐指数四颗星,可以比肩《勇敢的心》,故事更简练,而且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对于管理者、领导者来说也值得多看。
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3
导演: 金韩民 主演: 崔岷植 / 柳承龙 / 赵震雄 / 晋久 / 李贞贤 无论是李舜臣这个人物还是鸣梁海战这个事件都有着显而易见的大韩民族的局限性,尽管这是韩国人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历史,但对于外国的观众而言则根本没有先入为主的历史认识,尽管中韩相邻文化传承,可是看这部电影之前根本没有丝毫的认识,可在简短的文字介绍之后几乎可以无障碍的理解这个故事,前因后果可能有所缺失但丝毫无影响电影的精彩程度。
《鸣梁海战》几乎可以成为民族历史史诗大片的范本,尤其是东方文化的传承使得本片更具借鉴意义,国产史诗大片层出不穷但几乎没有能达到本片这样精彩的高度,我们从《赤壁》开始的种种历史题材大制作都沦为了笑柄,根本没能传达出我们在历史上的民族气概,就像影片最后的一段台词似的,“如果我们的后人忘记,那才真是狗娘养的。”尽管我们从没有忘记历史,但似乎我们却无法将历史的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传达出来,我总是想或许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历史在我们这个悲情的国家总不在少数,太多太多的故事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先人给我们留下的好题材在我们的导演手中着实有点儿被糟蹋了,银幕上那种叫观众头皮发麻的快感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观众实在太久太久没有体会了。 无论如何《鸣梁海战》还是一部顶着主旋律大帽子的电影,那种不可避免的慷慨和夸张无需深究,实话实说我实在不了解这段历史,我也无法言之凿凿对真实与虚构给出定论,但从影片的剧情来看总觉得有点儿夸张的感觉,其实每个民族都对自己的英雄有着一种一厢情愿的神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电影作为艺术塑造真实肯定不是第一标准,也就无需苛责。所以在真与假之间的讨论在我看来就没有必要了,反正就算是历史也很难说清真假曲直。但就电影的情节来看,导演将历史处理的合情合理并且取舍得当,电影很简单的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海战之前的陈述既是交代战争的背景,也是在极力的塑造李舜臣这个人物。虽然在铺垫中没有战争却成功的营造出一种剑拔弩张蓄势待发的气氛,令观众对战争的到来更加的期待。海战是本片的重头戏,韩国特效的发展确实保证的这部电影的场面的几乎完美,电影呈现出的效果很出色,还原度很高,这样保证了电影的高质量。
最后,不得不提主演崔岷植,或许对于不了解他的观众不会有什么疑问,但对于看过他那些癫狂的演出的观众一定会对他在本片中那种冷静和坚定大为惊讶,虽说崔岷植不算是反派专业户,但他在《老男孩》《亲切的金子》等电影中塑造的反派人物给观众留下的太深的印象,如此成功的在本片中出演民族英雄实属一大惊喜,凭着几乎没有表情的演出毫无悬念的就拿到影帝可见崔岷植被认可的程度,当然这种无表情是崔岷植一个一年时间研究人物而得出的成果,无论历史上的李舜臣是怎样,至少他的表演深入人心,就算是为了崔大叔去看这部电影也是物超所值的。
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4
前几天看了@老虎不在家 《鸣梁海战》影评,以及同样热爱历史的老同学@永远永远WB 推荐(他酷爱研究和影片同时期的日本战国史),于是今天带上我们家的“三号”观影在韩国引起轰动的《鸣梁海战》。
首先,我还是给大家介绍一下历史背景,它发生在十六世纪末的1597年,也就是我国的大明王朝万历二十五年,我们称之为“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役,明军指挥官第一次战役统帅辽东次战役统帅宁夏总兵麻贵。鸣梁海战就发生在日本第二次入侵朝鲜时期,第一次入侵是在万历二十年五月,日本九军十五万登陆侵朝,仅两月,朝鲜全境八道已失七道。万历二十年底,明朝向自己的属国朝鲜派出远征军,兵力四万有余五万不足,其中还有四千戚家军,一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已于万历十五年去世,痛栽惜栽!第一次战役明军收复平壤到万历二十一年七月双方停战,日军撤出朝鲜结束。万历二十四年九月,日本八军十四万第二次侵朝。朝鲜三道水军统制使李舜臣在第一次战役中就居功至伟,战功卓著,只是好景不长,功高震主,日本施以反间计,被朝鲜国王李昖贬为士兵,白衣从军,而后日本海军漆川梁海战大破朝军,朝鲜海军几乎全军覆灭,等到李舜臣再度启用时,只有十二艘板屋船和二千余残兵。由于和日军兵力过于悬殊,李舜臣决意在水流湍急并狭窄的鸣梁海峡决战,一战功成,击沉31艘敌舰,损毁92艘,毙敌数千,而自己仅阵亡34人。第二年即万历二十五年十一月,在中朝军民的抗击下日军侵朝失败撤退,在露梁海峡,中朝海军联军狙击撤退的日本第五军,全歼之,战况惨烈,以致明朝海军老将邓子龙和朝鲜海军统帅李舜臣皆双双捐躯。
历史背景介绍完了,现在说说我的观后感。这部片子可能大多数人看来觉得就是个故事,一部夸大的抗日神剧,但我知道,这不是故事,它就是真实的历史,它在讲述一个英雄,一个真实的民族英雄。据说它在韩国的观影人数已破1700万,而韩国的总人口也就5000万,这足以说明些什么!这部片子没有什么情节,画面特技拍的不错比较真实,其实这些我都不在意。我感受到的是韩国人如此的宣扬可能在他们的历史中唯一能拿的出手的这样一位国家英雄、民族英雄,值得钦佩!咱们中华上下五千年,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人物啊,岳飞岳武穆、于谦于少保、卫青、霍去病、苏武、戚继光、俞大猷...我们也有很好的导演、编剧、摄影、制作,为什么就没有电影人愿意为咱们中国人塑造这么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呢?是担心票房么?还是我们现在的思想已经接受不了?这里我首先承认我绝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们是一个有着无数缺点、无数劣根性的民族,却也是一个有着无数优点、无限潜力的民族,说她是世界上最为坚韧的民族,毫不夸张!几千年来,虽有变化,有冲突,但我们的文化和民族主体一直延续了下来,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绝境,什么样的强敌,从来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历时千年,从来如此!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已经牢牢地刻入了我们的骨髓——坚强、勇敢、无所畏惧!
最后,引用抗日战争时期民国才子郁达夫瞻仰戚公祠遗迹后,愤然挥笔写下的这首《满江红》作为结束语。词日: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拔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酌千杯,蓬莱阙。
鸣梁海战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5
“要把恐惧转化成巨大的能量与勇气,把恐惧发挥到极致,利用恐惧战胜我们的敌人。”几日下来脑子里一直浮现电影中李舜臣在决战前一夜对儿子说的话。
电影既没有大牌导演也没有豪华强大的明星阵容,有的只是把人物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的演员,没有香车、美女、高炫的特技,但把一场生死博弈的战争史实拍得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算得上一部值得推崇的电影。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举不胜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这样以少胜多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同时也是电影界一直屡试不爽的创作蓝本,如我国的《赤壁》上下(下部还没上映),我们都知道赤壁之战是我国以少胜多战役中有名的一场,众所周知是大名鼎鼎导演吴宇森执导,电影里面的演员更不用多说全是大牌,足以博人眼球。但冗长的铺垫,博人眼球的感情戏,赚人眼球的明星阵容(梁朝伟、金城武、林志铃等养眼明星),似乎把一场士气磅礴、铮铮铁骨的战役拍得绵软柔情,且不论优秀与否,导演各有各的风格,但对于《鸣梁海战》观看后全身热血沸腾,闪现保家卫国的一念。
鸣梁海战讲述的是公元1597年朝鲜王国海军将领李舜臣指挥朝军与日军在今韩国鸣梁海峡进行的一场海战。朝军利用鸣梁海峡特殊的地理特征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三百三十艘,成为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电影中李舜臣在日军一步步逼近,陆军不肯支援,最后的救命稻草——龟甲船被自己部下烧毁的情况下,依然能沉着应对以十二艘板屋船击退日军战船三百三十艘。这是以卵击石甚至是自取灭亡,但李舜臣是一个勇敢又聪明的决策者,他利用鸣梁海峡不同时间段涨潮、退潮等水纹特征制定战略战术,以一敌百,把日本野蛮凶狠海贼王打得七窍生烟,大快人心的是当李舜臣部下把日军核心击狙手射杀下来时,李舜臣整军士气更是鼓舞,当百姓们看到李舜臣的战队消灭了一波又一波的日军战船时,民心集结到了一起,百姓们也加入到战斗中来,百姓们组成几支队伍用绳索把李舜臣的主战船拉出漩涡,此时鸣梁海峡涨潮形成漩涡,李舜臣原本想与日军在此漩涡同归于尽,但他的勇敢与坚毅感染到每一位老百姓,使得百姓也不惧恐惧和死亡愿与他一同战斗,这就是民心所向,胜过了千军万马。
当力量集结到一起时,发挥的力量不可估量,战斗之前李舜臣部下战船远远落于主战船之后,根本无心战斗甚至有弃船逃脱想法,一直按兵不动,任由李舜臣主战船在狭窄海峡处与日军浴血奋战,一度到了四艘日军战船围攻李舜臣主战船白热化阶段,看着白刃战,我的内心犹如坐过山车,让人感动的是三个僧侣也加入到白刃战中,民心所向,正义的力量是巨大的,应正了他在电影中说的把恐惧发挥到极致,用恐惧战胜敌人。最终其余十一艘战船向他驶来加入战斗,此时整军气势如虹,日军海贼王暴跳如雷决心要与李舜臣决一死战,冲向李舜臣想要把李舜臣杀死,但被李一刀将其头颅割下,悬挂在船桅杆上,此时整场战争达到了制高点,日军军心已战栗不已,恐惧充满了整个海面。朝军的坚毅与威胁也充满了整个海面。
当所有恐惧达到极致转化成勇气时,那股力量胜过千军万马,郑氏女子扯下红衬裙在悬崖边摇喊,警示日军驶来的船只有诈那一幕时,我的心提到了喉咙,也跟着紧张,我也想把外衣拿起来做警示,郑氏女子看着丈夫将与装满炸弹的船同归于尽时那心碎的表情,但她还是果敢的扯下红衬裙在悬崖边摇喊,在国难当前,一切爱恨情仇、家长里短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即使眼看情人葬身大海,也要肩负起保家卫国的责任。看到郑氏女子摇喊,百姓们也万众一心一起要喊,朝军停止进攻躲过日军的埋伏。军民团结同仇敌忾共抗敌人,胜利已不言而喻,没有龟甲船胜似有龟甲船,李舜臣本身就是一艘龟甲船,百姓们就是一艘龟甲船,每一个把恐惧转化成勇气的人都是一艘龟甲船。
李舜臣坚毅的眼神、沉着的表情、冷静的指挥、巧妙的战略把日军击败得溃不成军,他岿然不动的气势充斥着整个海面,稳如泰山的气势把敌人震慑得四处逃散,以少胜多不是偶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是有一个能把恐惧转化成力量与勇气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