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 1158分享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小说中为数不多的以喜剧结尾的爱情故事,虽然透着苍凉的质疑和无奈的唏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轻轻开启书的扉页,缕缕墨香如醇醇杨柳风,在心间萦绕书香氤氲中,我与李白·杜甫畅谈诗歌,与鲁滨逊一起冒险,同曹操纵论天下英雄,和林黛玉一起品味葬花词。

近几天读了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我喜欢张爱玲,喜欢她冷眼看繁华的清冷,而,《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笔下唯一温暖而琐碎的爱情。这个爱情以一个大悲惨为前提为背景。其中生死离别都只在毫厘之间,只有片刻之差,所有的一切都全在命运中。故事中的男女主只是命运手中牵船上的玩偶,比起外界的力量,他们不堪一击。命运通过战争成全了他们。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总得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原是这样的选择。  范柳原到最后一刻还是清醒的,“现在你可该相信了,生死契阔我们自己那做得了主......”一个善于低头的女人,也许终会成为一个安分的妻。让他在放纵劳累之于有一个去处。男人的归宿终究只是一个女人。

喜欢小说的最后一段话“流苏到了这个地步反而懊悔她有柳原在身边,一个人刚富有了两重身体,也就蒙了两重危险。一颗子弹也许打不中他,也许打中她。他若是死了,他若是残废了,他的处境更是不堪设想。她若是受了伤,怕拖累他,也只有横了心求死。就是死了,也没有孤身一人死得干净爽利。她料着柳原也是这般想,别的她不知道,这一刹那,她只有他,她也只有他。

读《倾城之恋》初读时,总觉得悲剧是女人的。现在放才觉得,悲剧是女人的,也是男人的。张爱林这个清冷的女子,总爱将残忍的真话隐在淡淡的哀愁里不经意间说了出来,让人分明感觉到哀伤却又毫无办法。张爱玲的文字为我筑起了一个清冷的梦,一个艺术的梦。

书能香我何必花,品读张爱玲,让那令人心颤的的清冷装点我的梦。

读书真好,如品香茗,余音缭绕,沁人心脾。读书是休闲,是收获,同时也是享受。读书为我筑起了一个梦。读一本书,写下一个梦。

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大概是去年,我第一次看《色戒》的电影,是冲着李安。看完了之后,我承认电影是美的,但是我不喜欢这个故事。我觉得里面王佳芝幼稚又软弱,易先生也根本对她毫无爱情可言,邝裕民也是个蠢人。整个故事竟然没有一个体面的hero。

一般的故事中,主角总是更受偏爱一些的,我猜是作者将自己投射在了其笔下的角色身上,主角总有着一些胜过普通人的品质,比如无私,比如勇敢和智慧,如同作者眼中的自己一样。更别提我曾在上面浪费了无数时间的网络小说,主角一定得貌美,其次是有钱,即使自己无财,也一定会找到一个富有的配偶,有了财和貌,这些人物的人生才值得书写。

又比如小时候学的一篇课文,《我与地坛》。当时我非常不喜史铁生,因为这篇散文中的“我”因自己的病痛,将郁结和痛苦发泄在照顾他的母亲身上。实在是非常之不英雄主义。

因为作为读者的我,虽然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人,却自视甚高,我认为自己虽然有缺点,可是比起普罗大众,我的缺点却是比别人要少一些的。即使我也有的缺点,也没有别人那么重。其实这真是一种非常傲慢非常自大的想法了,而且人人都难以避免。因为把自己想象得太过完美,所以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对需要自我代入的对象就十分严苛。这种现象在写作者身上也是一样,不然为什么同一件事由不同的当事人陈述起来会有十分大的偏差呢?除去故意的成分,便是缺乏自知之明。

前几天读到杨绛挤兑张爱玲的文章,又读到别人为张爱玲抱不平的话,我忍不住想看看这位才女究竟多有才华,就从她的短篇小说集开始看起。同时又读了许多评点张爱玲的批评文章,越读越发现她的非同凡响。

和她文字上的臻於完美不同,她笔下的人物和情感,没有一个沾到完美的边,甚至连得体都谈不上,各个心里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打着小算盘。比如《留情》里的于敦凤,她从前去舅母家,虽然经济紧张,却总不忘礼数,有种“穷亲戚小心翼翼的大方”,生怕落了人口舌,被人笑话吝啬。而待她嫁了米先生,有了钱,礼数却又看得不重了,经济同样窘迫的舅母当面请她吃烘山芋,在背后说她现在却不在乎这些礼数了。明面上讲究的人,在背地里的种种小心思被张爱玲通通摆在了明面上。

有批评家说张爱玲刻薄又毒辣,总是冷眼观世界。我倒觉得她冷眼观的是自己,如果不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这些弯弯绕绕,又怎么能体会到别人那些不会说出口的想法?普通人对待自己身上的不足甚至是恶的地方,总是不愿意多看的。就像我,我自然是会乐于承认我不完美,可如果你非逼着我数出我做错过的事和我自私的念头,我真是不愿意去细细解剖。

《倾城之年》大概是张爱玲1943年至1944年之间才华爆发时期里写得最好,故事最完整的一篇了。

范柳原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白流苏的回答却颇有些驴头不对马嘴,“你自己承认你爱装假,可别拉扯上我。你几时捉出我说谎来着?”

还有这一段,“我念给你听:’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的中文根本不行,可不知道解释得对不对。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流苏沉思了半晌,不由得恼了起来道:“你干脆说不结婚,不就完了!还得绕着大弯子!什么做不了主?连我这样守旧的人家,也还说’初嫁从亲,再嫁从身’哩!你这样无拘无束的人,你自己不能做主,谁替你做主?”’

两个人简直不是同一个世界的,范柳原对生命和情感的感叹,白流苏只听见了真心不真心和结婚不结婚。于是有人就同情范柳原,认为白流苏不过是个庸俗的妇女,盯着范柳原的身家而已。

白流苏确实没有多高的境界,但是这不代表范柳原就高她一等。白流苏身上压着重担,她的哥哥拿了她的钱,却不乐意养着她,她的母亲也不疼爱她,劝着她早日再嫁。范柳原是个难得的机会,能让她生活无忧,也能让她狠狠给家里那帮势利眼一巴掌。于是她对着和范柳原的这份关系小心翼翼,同时又要注意着不能在他面前自跌身价。

而范柳原,不过是个更幸运的人罢了,他有足够的财富,不需要像白流苏一样担忧生活。所以他尽情沉溺在自怜中。他盼望着有一个全知全能的爱人全心全意地对他。

他说,“你……你如果认识从前的我,也许你会原谅现在的我。”

“我自己也不懂得我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我要你懂得我!”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早已绝望了,然而他还是固执地,哀恳似的说着:“我要你懂得我!”

“你不爱我,你有什么办法,你做得了主么?”

范柳原像一个婴儿一样,希望自己哭一哭就立刻有一个温柔充满爱意的母亲来搂住他,安慰他。他不懂得什么是爱,他也不懂得爱是要用对等的爱来换取,而不是单单索取。

所以他使了阴毒的伎俩,’他有意的当着人做出亲狎的神气,使她没法可证明他们没有发生关系。她势成骑虎,回不得家乡,见不得爷娘,除了做他的情妇之外没有第二条路。’

他耍着手段,逼着白流苏来爱他,自己只等着坐享其成。

这两个人哪一个都不是真诚的爱人,只不过两人所求的东西不一样。

我喜欢这两个人物吗?不,他们就是活生生的存在,轮不上我来喜欢不喜欢。但我在两个人身上都看得到我身上有的东西,而且是我从来不敢当众承认,不敢写出来的。张爱玲笔上的无情,是对自己的。她写下这些斤斤计较和自私自利的心思,不是为了讥讽,而只是将世间天然存在的东西摆进她的文章里罢了。不然她就会写一写十全十美的主角了。

她是如何承认和直面自己人格里那些上让人羞愧的东西的,我不知道,但这不妨碍我理解她的了不起。我和亿亿万万的人一样都做不到。愤世嫉俗的人擅长发现并嘲弄他人品性中低劣的成分,却很难发现自己也有。她在尖锐的笔锋之外,也还存有点怜悯心。她也忠实地写的女主角们遭遇的不公,和世俗算计之外的一点温情。或多或少,都还是有一丝爱,只是不会太多。

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女性文化在中国文坛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对于张爱玲的出现,着实能够让整个中国文坛上的“大老爷们”汗颜,真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张爱玲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叱咤整个文坛,着实为当时的文化抹上浓重的一笔。

只要细细品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你会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并不是在真正的恋爱,不像是生活中的我们处于生活之中,更多的是一种想象的恋爱或者说精神恋爱。而这种恋爱方式其中不乏真味,在我看来,这种恋爱远比世俗恋爱高贵得多,纯洁得多。

张爱玲一向以表现两人内心世界为长项,在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中以一种调侃般的笔调虚无缥缈般的将人物的内心世界赤裸裸的揭示出来,无论是每个人的幻想世界还是其中的思想世界,精神的笔调只能由大师般的能力细致的表现出来。

举个例子来讲:“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在恋爱之后最终的结果是婚姻,因为女性都希望能够获得一种安全稳定的感觉,只不过却没有仔细想过男性如果被长期束缚着,他们就不觉得压抑吗?女性对男性的长期占有与卖淫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婚姻是长期协定,而卖淫则是批发零售罢了!正所谓“没有婚姻的保障而要长期的抓住一个男人,是一件艰难的、痛苦的事,几乎是不可能的。”

还记得贾平凹在一篇文章中对张爱玲的评论时说:“张爱玲的文章就像是鬼狐子写出来的”。更有很多人说张爱玲就像一个写文章的天才,其实这主要都是指它的语言运用方面了。张爱玲在语言的构造上可谓匠心独运,“她的声音灰暗而轻飘,像断断续续的灰尘调子”。“真正的中国女人是世界上最美的,永远不会过了时”等等,同时她的语言中不乏很多的细节描写,而这些细节描写恰恰能够反映出她自己作品为一个女性作家应该有的细腻。在她的笔下,“月光”是那么的忧郁,那样的可人,只不过作为一个景物它本身就带有了人的情感,只不过当时你还没有感觉到,等到将文章读完就有一种前后呼应的感觉,《倾城之恋》中的月光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还有旧上海的时钟,那咿咿呀呀的胡琴。

当然,我的整体感觉是张的作品没有多少触及到社会的现实问题,或许这是她的一个弱项,又或者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女人,她是不喜欢政治的,所以在表现许多社会深度方面的东西上面,张并没有作得很好。且看《倾城之恋》中对于战争一个环节的描写没给人的感觉绝对会是很粗糙的,只不过我们喜欢“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感觉,所以并不很在乎这一点。

流苏与柳原的恋情本身的完满性在我看来似乎就已经落入一个俗套,既然要表现人物本身的恋爱世界中的思想,那么为什么不到最后也是一个没有划好的圆呢?我的个人感觉是没有划好的圆比划好的更具有一种难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亚的悲剧比喜剧更具有影响力一样。但是看起来,我们是无法求全责备的,更何况相对于张爱玲这样的大家,我也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根本够不上多少资格评论她的,只是有些有感而发罢了。

我们不能不承认故事所具有的一种前卫性,就当时看来能够重婚那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同时张爱玲的骨子中那种叛逆的精神在这里也时有所体现的,因为她本人的情感生活就是不如意的。她自己所受到的清代的那种华丽服饰的影响(这其中可能也是受到了一些《红楼梦》作品的影响吧)在其中暴露无遗。可以说张站在近代与现代的边缘上对于婚姻,对于爱情有着自己不同于常人的思索,同时这一点也是与她的个人家庭背景有关联的。

对于服饰的讲究以及细节描写,一直是张爱玲可以夸大的因素,这种细节在她的作品《金锁》中更是尤为突出,只不过给人的感觉除却做作之外,更多地就像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给人的感觉一样:带有略微的古典美的羞涩。

《倾城之恋》从构思以及文章的行笔方面都具有无可挑剔的天然优势,“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似乎这其中总能够找到张灵魂笔下她自己情感生活的影子,完全给人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我想这就是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的缘故吧。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曾经有“境界美”一说,张的小说也不例外。我喜欢这篇小说,同时乐意对它作一点自己的点评。张爱玲也是我喜欢的女性作家中地位最高的一位。(其次就是三毛),如果你能够沉下心来仔细阅读一下张的小说,除却她的小说中关于两人内心世界的揭示之外,似乎更能够体味一些其它的韵味。尤其是其中的胡琴,在文中反复出现可谓长的独具匠心:

开始:“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这是故事的引子。

中间:“可是胡琴诉说的是一些辽远的忠孝节义的故事,不与她相干”。

结尾又重复了开始的一句话:“胡琴咿咿呀呀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问也罢”,首尾呼应。

张的这篇小说无论如何是以结构和语言取胜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对于爱情的这一引自《诗经》的描述:“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两个人的战争没有硝烟。

有的时候我们越是爱对方,越是不能表露出来。

付出关心多的那方阵脚先自乱了。

乱世里的爱情是最美的。紧握那个人的手,就似乎拥有整个世界。

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书中一对守旧的男女,虽然有难能可贵的爱情,因为太自私精明算计的缘故,不太可能走向婚姻的,却因为一场战争成全了那段恋情。男男女女,弯弯绕绕的精明与机心,因为生死苦难的危机关头,倒成全了他们,成全他们不再变得自我保护精于算计,精于打算环境,而难能安实走进平常的婚姻。柳原也不再在流苏耳边说俏皮话了,他留着说给别的女人听。他将流苏当自家的女人看待。

战乱时期,香港沦陷的日子,他们讲究不起来。每日去菜场买菜,过紧紧巴巴的油盐日子。是在一位落难的访客来临,柳原才突然介绍说,他娶了流苏作太太呢。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人,她也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个人主义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白流苏是一个离过婚的女人,在那暧昧的时代和同样暧昧的旧上海,离婚恐怕还是要受道德谴责的。白公馆是守旧的,他们“用的是老钟。他们的十点钟是人家的十一点。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白公馆有这么一点像神仙的洞府:这里悠悠忽忽过了一天,世上已经过了一千年。可是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离了婚的白流苏,少不了受家人的指点。当她的钱财被盘剥净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成了拖累和多余。为了逃脱守寡的命运,她的出路,除了另一个男人的怀抱以外,再无其他,寂寞倒是其次。她希望得到一纸婚约。她觉得一个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个女人,心里必定会沉潜下来很多东西,也就是白流苏期翼的那一点点“真”,但或许仍是无关爱情的。

范柳原是一个海外归来的浪子,本是无根的浮萍,四处飘摇。加上生活的纸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脚底下的泥”。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爱情和婚姻。但他的内心深处却渴望安稳。他知道白流苏不爱他,却仍不只一次的问:“你爱我吗?” 面对白流苏的反问,他冷冷的说“我不至于那么糊涂,我犯不着花了钱娶个对我毫无感情的人来管束我……”爱情在他眼中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想望”他渴望得到却吝啬付出,他甚至认为 婚姻就是长期卖淫

在浅水湾一边山的高墙下,范柳原对流苏说:“这堵墙,不知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类的话。……有一天,我们的文明整个的毁掉了,什么都完了——烧完了、炸完了、坍完了,也许还剩下这堵墙。流苏,如果我们那时候在这墙根底下遇见了……流苏,也许你会对我有一点真心,也许我会对你有一点真心。”

爱情总是发生在自私的男人和自私的女人之间。各自为了捍卫那一点自由或者追逐物质上的算计相互不妥协。当终于有一天,精神上的追求再寻不到现实的依托时,两个人方始彼此亲近。但究竟与爱情不大相干。

流苏的状况是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的代表,流苏算是有点觉悟的女性。她意识到这家不能呆下去了,意识到再也不能靠任何人了——包括不能靠柳原,“范柳原真心喜欢她么?那倒也不见得。他对她说的那些话,她一句也不相信。她看得出他是对女人说惯了谎的。她不能不当心——她是个六亲无靠的人。她只有她自己了”。她也想去找点事做,凭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为自己撑一边天。但是“了个低三下四的职业,就失去了淑女的身份。那身份,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尤其是现在,她对范柳原还没有绝望,她不能先自贬身价,否则他更有了借口,拒绝和她结婚了。因此她无论如何得忍些时”。她是个有点觉悟的女性,只是觉悟得不够彻底。她有了独立的思想,却没有行动的勇气。只敢想想而已,而不敢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社会给一个女人的社会地位社会价值下定义的准则是她身边的男人。身边男人地位高,对她好,那么女人则华贵幸运;女人没地位独独对她好,那么女人则面上很有光彩;男人地位高,对她不提也罢,就是女人活该如此(此种女人一般贱,至少还有点绑住男人分家产的成就)至少表面上还是光彩的;若男人又无能又得倒贴又对她不好,那就怪女人活该命太贱。所以,流苏除了以柳原为目标,又怎么敢轻举妄动呢?

可惜,柳原是个精刮的人。没有带给她多大的满足感。只是让她掉进了一个别人看似美梦的恶梦。

柳原先是唯恐别人不议论他们,让流苏百口莫辩无法说清楚他和柳原的实际关系,只管人喊了“范太太”。又给了她甜蜜的讽刺。让流苏爱着他又恨着他,更恨自己不争气。于是,她提出回白公馆。回了家才意识到:什么是争气呢?离开他不是为自己争气,反倒变成“杀了她还嫌脏刀”的女人。只有呆在柳原身边,只有如此。不管他多恶毒,只有如此,才能昂头做人。于是,她屈服了。“固然,女人是喜欢被屈服的,但是那只限于某种范围内。如果她是纯粹为范柳原的风仪与魅力所征服,那又是一说了,可是内中还搀杂着家庭的压力——最痛苦的成份。”在最痛苦成分的配合下,她连思想都屈服了,她的觉悟完全消失。接着是争取进入她和柳原围城。虽然是空城,但至少她当上了社会上那种至少表面上挺有面子的女人了。于是她值得大家羡慕、值得大家效仿。

因此。我觉得《倾城之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故事,它没有缠绵悱恻,浓艳香丽的情节,这是一篇小说也是一篇传奇,而它的传奇色彩充分体现在白流苏和范柳原在情场上真假莫辨,亦虚亦实的感情纠葛中。他们一个是旧式大家族中的新式女人,想要创造自己的命运;一个是现代风月场上的偶露真情的调情高手,范柳原对白流苏有一点爱意,但这点爱意不足以让他承担起婚姻的责任,白流苏只要一纸婚约,她知道爱情不能长久,而婚姻却能提供生存所需的一切,她只是想生存,生存得好一点。在绵绵情话营造成的甜腻的气氛中,展开的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各自设了精妙的陷阱,期待能猎获对方,却都不能如意。双方既有爱的真意又有相互算计的精明,在张爱玲的笔下他们这对自私的男女终于因为战争这个非人力因素而走到了一起。

倾城之恋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张爱玲的名字早就听过,但没怎么看过她的作品,我只能说自己真的是没什么文化,以前很多著名的作家作品,直到现在才有机会真正的去看过一些,且还有一大部分还没看过。

就像鲁迅一样,一些出名的作品早就在我们初高中的课本上出现过,但仔细想来,也不知道具体是出自哪一部作品,都是一些杂乱精彩的节选。

下面的这段话,我想你肯定也读过: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这是出自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里面的一句话。

不过这一部小说我还没看过,我看的是在kindle里下载的一本张爱玲部分比较经典的一些小说合集。如《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她写的大部分都是短片小说,其中以《倾城之恋》这部作品最为出名。

张爱玲写的小说大部分都是关于爱情的,就比如《倾城之恋》,一听名字给人感觉讲的就是一部轰轰烈烈的爱情。

确是讲的是爱情,但也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所谓倾城之恋正如表面意思一样,是发生在一个倒塌城市下的爱情故事,那个城市就是香港。

其实故事也特别的简单,讲的就是,一个有钱的花花公子,想勾引一位离过婚的良家妇女的故事。

这个花花公子名叫范柳原,这个良家妇女名叫白流苏。

白流苏已经离婚了七八年,自从离婚后一直在娘家住着,这个娘家是一座公馆,大家应该知道,以前的公馆其实就是土豪住的地方。

公馆里人多嘴杂,流苏毕竟是嫁出去的人,住久了就被一些哥哥嫂嫂嫌弃排挤,流苏也很想赶紧离开这里,既然要离开,对于以前的女人来说,结婚当然是找一个归宿的好办法了。

白流苏有个妹妹,还未出嫁,托媒人介绍了范柳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范柳原请客,在一个类似酒吧的地方,妹妹害羞就带上了流苏还有她的七大姑八大姨。

因为范柳原是个花花公子,还是个留学生,吃完饭后就想跳舞。这些七大姑八大姨都没人会跳,妹妹也不会,就只有流苏会跳,就这样流苏和柳原有了第一次互动。

柳原平常在国外待久了,初次见流苏的时候感觉她有一种中国女性传统的美,一点点楚楚可怜样,一点点婚后女人的韵味。

柳原其实在心里有点喜欢上她了,便主动邀请流苏去香港玩。

流苏没想到,自己离婚这么多年了,还有男人会对自己感兴趣,而且还比自己年轻,又有钱。其实她一直都有再婚的想法,现在有了这个机会便想搏一搏,于是就答应了去。

但柳原可不这么想,他就是想玩她,想把她当做情人,到了香港之后,柳原陪她各种玩,但就是一直不接近她。

每天带她进进出出后,大家就开始叫流苏为范太太,这个事也被传到了公馆里。其实这是范柳原的一种手段,他心里其实明白流苏是想找他结婚来的,但他就是不想跟她结婚想玩玩她,想让流苏变成自己的情妇。

同时她心里也明白,流苏没那么好泡,虽然离过婚,但毕竟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身份摆在哪里。所以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手段,在别人眼里他们两个人都玩的很好,每天一起在一个酒店里进进出出,自然会被人发现误认为已经发生了什么,可他却又不做出实际行动去娶她,这样在别人的眼中,流苏就已经成为了他的情妇,到时候也就自然而然了。

可是流苏没那么简单,她发现柳原的这个目的后,直接回到了上海,她就是不想成为他的情妇,她要的是跟他结婚,即使回到家后被别人各种歧视也依然坚持着,因为她心里知道,既然他还没有得到她,那么某一天,范柳原肯定还会带着更好的议和条件来找她的。

过一段时间后,柳原确实来找了她,不过那时候香港刚好又沦陷了。

张爱玲写了如下的一段结尾:

在这动荡的世界里,钱财,地产,天长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靠得住的只有她腔子里的这口气,还有睡在她身边的这个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边,隔着他的棉被,拥抱着他。他从被窝里伸出手来握住她的手。他们把彼此看得透明透亮,仅仅是一刹那的彻底的谅解,然而这一刹那够他们在一起和谐地活个十年八年。

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时代,个人主义者是无处容身的,可是总有地方容得下一对平凡的夫妻。

    相关文章

    16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