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 1158分享

《喜宴》讲述了年轻的同性恋美籍华人伟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议下假结婚,随后弄假成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1

05年的一天,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如果他的爸妈再像那样逼他结婚,那么他会把《喜宴》放给他们看。他是gay,有一个在当时已经交往了3年的男朋友。

几个月后,他给我打电话,说完蛋了。我说怎么了。他说因为和男朋友吵架,自己一个人出去喝闷酒喝得烂醉,回家了往沙发上一横就什么都不知道了,第二天清早醒来,满屋子七大姑八大姨还有一旁眼睛通红的抽泣着的父母。头天晚上,他把自己的事说了出来。父母慌了,满世界打电话,说孩子可能精神有问题,要寻求帮助。于是“热心”的亲戚们来了,你追我赶出谋划策。接下来的一两年里,父母无数次为他约见了无数心理医生,甚至带他去了我市一家精神病院做鉴定和检查。

他是个成功的男人,从小品学兼优,性格温和儒雅,待人友善,尚未满三十岁,已有属于自己的一家颇有规模的公司。

今天我收到他的短信,他说在这个秋天,他要结婚了。

我说____怎么办,他并没有回应我。

今晚,我把《喜宴》找出来看,仍然是一路的悲哀。这部93年的电影,属于李安家庭三部曲的其中一部(《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当年斩获了包括柏林金熊奖以及金马奖最佳影片等无数奖项。

曾经有个朋友,看过后告诉我说,简直就是一部喜剧片,从头笑到尾,从那时起,我与这个人逐渐减少来往,如果说能把这部片子当作喜剧片看待的人,我猜测自己与他/她必定无法成为知己。而看懂它,其实并不难。

满满的无奈和悲哀。

如同开头我所讲的那个故事,悲哀并不在于我的一位朋友终于屈服,并且欺骗了父母,欺骗了深爱他的人,欺骗了未来的妻子甚至是可能降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终究欺骗了自己。真正的悲哀在于,我所知道的,甚至认识的这样的人,在身边存在无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许《喜宴》里的伟同和他们相比,还要值得赞许更多。我所知道的或是认识的很多人。他们无惧于社会的压力,并不在乎身边是否存在那么多嘲讽的眼光,他们在自己的生存圈子里往往努力上进,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年华。但是来自家庭的压力终于打败了一切对于未来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成家,同一个女人得过且过,生子,朝九晚五的日子,下班回家,同妻子谈笑,同孩子嬉闹,而后以工作为由留守在电脑前,待妻儿睡去,急匆匆打开同志网站,沉浸在意淫的快感里,抽完最后一支烟,叹口气,上床睡觉。

日复一日。

最初,当听到有人自欺欺人决定以结婚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我无比慌张,手忙脚乱发短信打电话,甚至是约出来见面谈心,妄图告诉他们,这不是结束,这是另一个痛苦的开始,余下的人生会化作一笔粘在一起的糊涂账。

十有八九,他们说:“你不会了解,你还没有这样的压力。”而后渐渐避免接我的电话。终于有一天,我无奈的发现,自己像个小丑一样担心朋友会义无反顾出卖自己的灵魂,以及所有爱他们的人,包括自己的父母。他们不会理会我,甚至不会理会自己,当有任何一个栖身于对立面的念头出现,立马慌乱的转移注意力。告诉自己说,我可以爱女人,我可以有孩子,我可以像所有“正常人”那样过“正常”的生活。

片子里的伟同稍好一点。决定以假结婚的方式来应对极其传统的父母。于是一场闹剧上演。雪白的婚纱,鲜红的旗袍,一派热闹祥和的喜宴。可在深知所有内幕的观众面前,却显得滑稽可笑,也显得无可奈何。李安客串的喜宴来宾,在片子里有一句台词:“这就是中国五千年来性压抑的结果。”其实能看明白的人,完全了解,这部片子所代表的人群并不局限在同性恋这个话题之上。我们身边的太多人,如片子里的主人公一样,自欺欺人的妄图以各种方式逃避生活的难题。可是今天我并不想从这个角度评论这部电影,我只是想静静的告诉所有身处于这个人群,或是关心这个人群的人,我所有的一些感触。

动人的电影,其实并不是那些让你痛哭流涕的片子。真正能让人有所感的片子,会让你哽咽着说不出任何话。《喜宴》我大概看过四遍,每一遍自然会有新的发现,但不变的,是一路沉默的憋闷。全片里,唯一让我含着眼泪的部分,是高爸爸和Simon坐在海边,开口讲出了英语,于是我们知道,他其实是懂得英语的,也就是说,他原来是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同性恋。

当你学业已成,工作稳定,任何一个父母所想的接下来的一步,都是结婚。但无奈的是,就像高妈妈的那句台词:“不跟别人做什么交代,那还结什么婚?”我们自出生一刻,便渐渐清楚,原来自己的生命并不是为了自己而诞生于这个世界的。我们为太多人而活,身心疲惫,却必须打破牙齿混血吞。

于是众多并不爱女人的男人,最终成家生子,过完余下的一生,那些之前的事,只有默默的锁在生锈的饼干盒里,一面舍不得扔掉,一面没胆子开启。

我在这里想说的,其实是《喜宴》所传递的另一种意义:那就是勇敢,坦然以及信任。片尾我们知道,高家父母各自都清楚了儿子是同性恋这个事实。只是一切都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氛围里慢慢隐没在机场的通道里。让人感动的也在于此,他们的接受,来自于保护这个家庭。而正是由于这一点,我相信最后他们会理解这些生活在各种压力里,而又不断强迫自己压抑某种情感的孩子,那些痛苦的孩子。

世上存在着对你不离不弃,包容你的所有过错以及任性,而后仍然一如既往,甚至更多的爱你的人么?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你的父母。既然一切的出发点源于爱,那么幸福就是终点。孩子如果能够得到幸福,对这些已有白发的老人,将会是最大的慰藉。

我有两个朋友。他们已经交往了近七年。恋情发生在他们的大学,故事的开始是冬天。仍然是一起在教室里自习,在有月亮的晚上握着奶茶散步,一起考研,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恋爱两年后,毅然决然在一个晚上,辗转于两家父母之间。之后一个人的被耳光扇出了鼻血,另一个被茶杯砸破了头。那天凌晨,他们走在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泪流满面,而后又破涕为笑,在路边亲吻拥抱。后来其中一个人含着眼泪告诉我说,那是一生里最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生里最轻松的时刻。

可是之后的过程确实也不轻松。双方的家长相互约见,决定要齐心合力铰断这出“畸形”的恋爱。又过了两年,除夕夜里,两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包饺子。朋友的父亲笑着告诉他,自己有了两个儿子。

他对我说,其实他知道父母经历的心酸和压力。一些一辈子都想不到的事情居然戏剧性的发生在自己的家里,的确够让人措手不及。

“可他们爱我。”他说。

所以,仍然有这样的例子不是么?对于父母,为什么不能用信任取代愤恨,为什么不能用坦然的诚实取代摔门而去的自暴自弃呢。

只要爱存在。那么一个家,必定也不会因此而破裂。毕竟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爱而来的。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男女之间尚且不能终老,何况在这个根本不用对彼此负责的圈子里。既然遇见了或者说会遇见一个对你不离不弃的人,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能让一切自欺欺人的行径埋没对于生活和爱的追求。能够快乐并且健康的生活已属不易,何必用自己的一生作为赌注,试图去博取那些虚幻的并不可能的幻想呢?

你当然可以一遍一遍告诉自己说,我其实是可以结婚的,我其实是可以对父母对亲戚对那些所有的存在所谓“需要负责”的人有个交代的。那么,你大可找一个“心怡”的女人,同她永远“幸福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而我,只想告诉自己说,勇敢的去爱。如果生命失去了这个可以为之奋斗的理由,那么,它也不能称其为生命了。

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2

一场喜宴背后,是一个家庭的坚忍与理解。《喜宴》不是同志电影,无关同性恋,关乎爱和理解。

《喜宴》是中西方价值观融合的典范佳作,西方价值观为载体,东方价值观为内核,两者激烈碰撞,火花四射,不失幽默,又令人反思,李安独具匠心的编排让人惊喜。

年轻有为的伟同从台湾来到美国曼哈顿已经有10年了,与自己的同性恋人赛门住在一所公寓里。母亲的多次“逼婚”让他焦头烂额。母亲在寄给伟同的录音带里说,她和伟同的爸爸很快就要到美国参加伟同的婚礼。在他身上这两种文化的交织与冲突其实是很强烈的。就像他无法开口告诉父母自己是同性恋一样,他也无法跟simon分手。他渴望属于自己自由的生活,但他生来就被赋予的传统环境借着父母的传统观念(男大当婚早生贵子)不断对他施加压力。他没有办法抵抗任何一方,无奈之下,伟同与一位租住赛门公寓的女画家微微(美术科班出身,到了纽约却卖不出去一幅画,面临着遣送回国的处境)上演了一场假结婚的闹剧。

父亲因为中风住院,伟同趁机向母亲吐露了隐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的秘密——自己是个同性恋者,并嘱咐母亲不要告诉父亲。与此同时,父亲与赛门正坐在海边,平心静气的谈论着伟同与赛门之间微妙的关系。婚宴上,由于众多亲朋好友的挑唆,导致微微怀孕,赛门也因此与伟同大吵一架。打算做掉孩子的微微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决定,因为她想为孩子找到另一个父亲——赛门,赛门得知微微想让他做孩子的父亲之后,三个人紧紧的拥抱在一起,摒除了私心与杂念,为了一个即将出世的小生命,相互间生出了感动,在一瞬间,用一个拥抱化解了彼此的矛盾。这一刻,中国的血脉相承以一种温暖的方式浸入到赛门的个人意识中去,而微微与伟同,也因为这个小生命而达成了某种情感上的默契,三人的情感与心灵都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交融与互补。回国的日子到了,伟同的父母与伟同,微微,赛门翻看着婚宴上的照片,五个人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电影结尾伟同父母登机返回台湾,在结婚相册的最后一页里有伟同和赛门的合影。告别的时候高父握住赛门的手:谢谢你照顾伟同;握住薇薇的手说:高家感谢你。隐忍的情感,家庭中的冲突,最终在爱与理解中得到化解。东方文化的集体主义和西方文化的个人主义,在传宗接代这件人生大事的碰撞,犹如忠孝不能两全一样,个人与家庭的冲突也伴随着时代变化的剧烈而开始加剧,左冲右撞之中,终究还是以中庸之道画上了句点。欲语还休的内敛,润物细无声的故事,以一种戏剧且喜剧的方式,讲述了这个寄托美好的故事。

父亲,母亲,适龄的儿子,媳妇,酒席,闹洞房,抱孙子……天伦之乐是中国传统伦理中最和谐美满的团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随着父母开始逐渐年迈,他们对下一代的盼望也越来越深切。男人可以爱男人,但男人和男人不能生孩子。这是人的身体结构所决定的,这也注定了男男的结合必然收到传统人伦的挑战。

喜宴,有喜悦才有宴请的意义,再翻开结婚纪念相册,五个人的心意了了,新的未来,不再混乱。一对爱侣,一对夫妻,一个家庭,一场闹剧,满是无奈的完美结局。

很温馨,很喜感。这就是亲情,善意的谎言和欺骗,无限的理解和包容。一路走来,有波折,有辛酸,有认同,还有人生迟暮之年的悲凉与人生相互体谅之间的温暖。

对待生活,坦然,淡定,智取,坚持才是王道。

电影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为我们的生活平白注入了很 多希望。

好电影,如宝藏。它给你的力量和启示能让你取之不尽。

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3

看完电影《喜宴》,感触颇多。这是一部拿来研究的电影,这是一部拿来反思的电影,它通过讲述了年轻的同性恋美籍华人伟同在父母的催促和男朋友的建议下假结婚,随后弄假成真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差异。虽然看片子的过程中不乏笑声,但这绝对不是欢乐造成的结果,因此不能称之为欢笑。整部片子给人一种压抑的气氛,故事通过男主人公伟同的父母要给他相亲直到后来远赴美国来为儿子举办所谓的婚礼,调子一直都比较平缓,直到好友闹新房,伟同的男朋友赛门知道假结婚弄假成真爆发,整部影片推向了高潮。影片的结尾也很出乎意料,原来男主角的父亲懂英语,他接受了自己儿子是同性恋的事实,虽然是无奈的接受的,但对于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伟同的父亲来说,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故事的结尾伟同“左拥右抱”看似大团圆,伟同的父母能如愿抱上孙子,伟同父母也表示了自己很高兴,但这绝对没有表示中西文化的差异就此消失了或者是互相包容了,在我看来,其实也只是表现为一种妥协的无奈。

影片处处表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也很多。技术层面我也太会谈,总体上讲这部电影从视觉上给我们呈现的其实是朴素平视的风格,如此就可以看出整部电影的定位应该是生活化、纪实化的。那么我就谈谈我对其中有些细节的理解吧。当儿子知道父母要从美国回来时,于是立刻将家里的摆设换了,撤掉了所有伟同与赛门的合照,还摆了中国字画,并且在摆中国字画的时候,是用了几个画面叠加且渐渐变慢,字画的内容也是表现了中国节俭的传统美德。这里的情节就表现了伟同人物的矛盾性,根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主我”从伟同的个人的主体意识来看,他是一个介绍了美国价值生活的人,并且认为自己是同性恋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同时又由于他也是父母的儿子这一身份,由于父母对他的角色期待,所以使他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情。这个收拾家里换成中国特色的装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事实上故事就是因为他的双重角色而展开的,因此在这部戏的大部分地方,只要有父母与赛门同时在场,我们就可以看到伟同那一张充满压力、无奈又矛盾的脸。贯穿整个故事的是父母俩对儿子延续香火的期望与高伟同的同性性取向,一个是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而另一个则是在违背传统道德的性取向,在美国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国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冲突出现了。

电影中像字画这样中国传统符号很多,这些符号与美国社会的现实文化的对比给我很深刻的印象。比如影片中有两场送礼的`戏,伟同母亲送礼给威威跟赛门送礼给伟同的父母。伟同母亲送礼给威威的时候讲究的是礼物的内在的含义,而没有讲究实用性。比如说旗袍了,威威就根本很少有机会用上,而他们觉得好的就想当然的送给威威。赛门送给伟同父母的礼物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只是很实用。中国人送礼感觉就是自己觉得好的送给别人,不然的话就怕别人说自己小气或者什么,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诚意。而赛门送礼就是实用,体现的美国的现实文化。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就是伟同与威威的两场不同的婚礼。西方文化开放自由,因此西式婚礼简单而严肃,它更注重的是婚姻双方的承诺而非外在的形式。而东方文化拘束含蓄而重视礼节,所以我们看到的是一场热闹疯狂的喜宴,喜宴中的种种场景让身为中国人的我感到非常真实和熟悉,因为它就存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只是现在看这场婚礼是换了一个角度,换了一个场景,所以有点怪怪的。印象很深的就是威威穿着婚纱给伟同父母磕头那里的一段,两个人就像木偶一样在众人的摆弄下完成,伟同的父亲说了一段说教式的话语,他们也没有认真听。只是在伟同父亲说道让伟同帮助威威完成理想的时候,威威哭了。(不知道为什么,当时我脑海里就冒出了几个字,穿着婚纱拜堂,这个场景强烈的冲击了我的视觉跟心灵,于是决定它就是题目了)然后两个人拍照到婚礼上面的众人起哄,都印证了伟同母亲之前说的那句“不跟人家交代,你结什么婚哪?”中国人对家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中国人对婚姻的理解更看重的是两个家庭的结合,而非两个人的结合。在婚礼举行完,他们终于可以给亲戚所谓的交代了,我也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可能是对这场闹剧终于收场的时候紧张神经暂时放松,可能潜意识里面,我也站在了伟同父母这一边。

最后的结局同性恋人终于还是走到了一起,但是他们中间却多了一位女性要同他们一起生活;老两口最后还是圆了抱孙子的愿望,但是却是在接受儿子畸形婚姻的前提下。双方都做出了妥协,才使这两种观念——同性恋爱情观和传统家庭观的矛盾暂时缓和了下来。这是爱与包容的结果,但更多的表现为一种妥协。所以充满了悲剧色彩。也许一开始的出发点源于爱,但幸福却不一定是终点。

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4

"中国背影"就是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影子。①无论是《刮痧》、《少女小渔》还是《喜宴》,总之,每个移民到海外的中国人都无法摆脱"中国"这两个字。"中国"这两个字不仅是字,它还包含了很多东西,如传统、习俗、思想等等。"中国背影"在深层含义上又明确地隐喻着对故土的牵挂和一种历史的重负。

影片的开头是以伟同妈妈唠叨的嘱咐开始的,家庭、传统观念极重的妈妈不断嘱咐家中唯一的儿子要传宗接代,但是远在中国台湾的妈妈并不知道她唯一的儿子是个同性恋。同性恋这个词在中国到现在仍是个禁忌的东西。上古时代就一直传承的一种思想"男耕女织",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合的。"女"与"子"结合成"好",也是一男一女。中国道教中有阴阳之说,阳代表男子,阴代表女子,阴阳协调谓之融洽。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人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说。男人跟女人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传宗接代。影片中有一个很现实镜头,伟同妈妈问伟同爸爸觉得这个媳妇怎么样时,镜头移向了威威的"屁股",然后伟同爸爸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好,能生能养。"可见,传宗接代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早已根深蒂固。

但是《喜宴》中的主人公伟同是个同性恋者,这就意味着这个家庭注定了是两个男人的组合。影片两代人的交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同认识,对个人幸福的定义,借伟同把东方社会的压抑和中西文化的冲突表现的淋漓尽致。虽然伟同接受了西方文化,认同了同性恋,但是他却无法摆脱"中国背影"。一边是心爱的赛门,一边又是自己的父母。西方人很容易接受同性恋,但是中国人却难以认同,伟同就是怕自己的父母知道自己是同性恋后接受不了,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自己就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了。于是就出现了假结婚的情节,伟同和威威结婚住在了赛门家,三个人就这样畸形地生活在一起。

矛盾的冲突发生在威威怀孕了。伟同夹在了威威和赛门中间,可以说就是夹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自由文化之间,威威所代表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而赛门就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伟同爱得很痛苦,但是他却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爱情,他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是赛门,而对于威威的爱,他无以为报。对于威威,他有的只是愧疚。最后,伟同向妈妈坦承自己是同性恋,并表示不会放弃心爱的赛门。剧中伟同对妈妈承认同性恋时说的那句话着实让人感动,"同性恋的人能在各方面都合得来,凑合在一起生活,非常不容易,所以我和赛门都很珍惜对方。你看我们朋友当中的所谓的正常夫妻,吵的吵,离的离,有几对能向我和赛门处的这么好?"被西化的伟同,所表现出的价值观不同于《刮痧》、《北京人在纽约》那种留美中国人对物质的热爱追求,反而体现出对开放、自由的追求。

喜宴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5

喜宴看了好多遍。

但是。总是不敢提笔写。

现在想来。是因为自己的完美主义。总想要把事情。想的很好。做的很完美。

因为害怕被指责。害怕被说。因为从小总是最被妈妈指责说你做的不够好。你做的不对。这种害怕一直在心里住着。我现在看见他了。透过要写喜宴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我看见了。我背后的那个害怕。我的这个限制。同时也看见自己的拖延。拖延也是因为害怕。害怕自己不被重要。害怕面对分离。希望不要变化。但现实又不可能。所以我想我还是要面对。只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当然。感觉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就让问题存在。就跟问题在一起。也是一种面对。我也要允许自己。

主人公伟同。我看到他身上有很多承担。承担家族的期待。家族的命运的轮回。这种集体的无意识。从他的爸爸就开始。或者说从他的祖辈就已经开始了。要振兴家族。要在海外立足。要荣耀家族。要为家族传宗接代。所以伟同。才会跟女主人公。发生关系。然后也希望。女主人公。生下孩子。为他们高家延续香火。看起来很自私。其实是他为家族的付出和牺牲。但这个是他无奈的选择。是有他对父母的忠诚,对家族的使命感在里面的。女主人公的原生家庭。给我感觉。重男轻女,并不是十分的重视她。感觉对她挺淡漠的。从她和她妈妈。通电话的感觉能够感受到。或者说从我自己。是女性的,这个部分。是家里女儿的这个部分。也能感受到。

另一个男主人公,赛门。他是一个理疗师。他有智慧。善良。勇敢。温柔。很会体贴人。会做饭。会打扫卫生。他是一个暖男。虽然他是一个男同。但是。我作为一个异性恋者(目前自认为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发现自己也是双性恋,谁知道呢?所以以谦卑的心不知的善待所有不同的人们)我也很欣赏他。我也很喜欢他。我觉得他和伟同的爱情。亲密关系。都好美哦。特别的真挚感人。尤其是。伟同假结婚。婚礼结束后。伟同接上赛门一起回家。回到家,他们以为家里没有人。他们之间亲吻,尽情表达对彼此的爱恋。需求。渴望。我会觉得。他们。为对方。脱宽衣的动作都好美。这两个演员演的特别好。然后等他们上楼。看到老爷子在。又惊慌失措的赶紧穿好衣服。哇,好有戏剧性啊!导演安排的剧情好紧凑啊!分寸也拿捏的特别好。把人们容易接受。容易感受到非常美感的东西呈现出来。所有的行为都是美好感情的载体。导演把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呈现给人们看。帮助人们。更好的去理解。同性恋。我觉得这个导演。处理的。特别好。

赛门把他是同性恋的事实告诉了他爸爸。当然,这个跟西方文化有关。西方文化可能对。同性恋。相对更容易接受吧!当然在影片里。隔壁邻居夫妇的异样眼光。其实也是告诉人们。即便在西方。也不是大家都接受的。也是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的。伟同一直不敢跟家里说。一直隐瞒。其实无形的也呈现东方文化里面对同性恋的无法接受。但我感觉。时代在进步。不断的在变化。我感觉现在人们的思想更开放了。更容易接受了。比如我。2016年初我开始去台湾学习性咨商。打开了自己更多的不同领域的视野。落地的了解了很多同性恋的文化。同性恋者的故事。通过了解我更能理解他们了。所以相对更容易接受。我不再因为不知道。不了解。而盲目的害怕担心了。所以了解。是理解的第一步。和睦相处是有可能的。所以大家在机会合适的时候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让人们有机会。互相了解。这个很重要。好好的讲自己的故事。勇敢的讲自己的故事。透明化,自己。开放式对话。合作对话。都是特别好的形式。帮助自己了解别人。帮助别人了解自己。影片里。伟同的爸爸。少年的时候,逃婚。我有一个猜想。我在想。伟同的爸爸为什么要逃婚呢?会不会他也是同性恋呢?会不会他也喜欢男生?部队里全是男生哦。一直在他们家烧饭的老王也是男生。他们家也是两个男生和一个女生生活在一起。伟同的妈妈。在影片里。跟假冒的儿媳妇说她好羡慕她。新时代的女性。可以靠自己。不用依靠男人。我在想,伟同的妈妈,这一路走来。也是有非常多非常多的不是容易的。具体是什么不容易。影片里没有交代。因为毕竟时间有限。然后影片也留白。留有悬念。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我其实想说的是。我看到伟同身上的。承担。压力。承担自己的秘密。承担来自家族的压力。而不能完全的做自己。他也跟他的妈妈说。其实他和赛门。生活在一起很幸福。如果不用顾及爸爸妈妈的期待的话。我感觉我也是。如果我不用顾及我妈妈的期待的话。我和我的先生过的很快乐。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彼此间好好说话。互相关爱。非常的温暖温馨。家庭的氛围。是温和的。有爱的。但。一要顾及我妈妈。我就会抓狂。因为。感觉总是被勒索。情感勒索。感觉自己被抓得紧紧的不放。总想逃离。但是又放不下。因为心底里是关心她。爱护她的。只是妈妈的方式让我很难受。我每次回家。总是要。给自己做很多心理建设。积攒很多能量。才敢回家面对我母亲。因为在母亲面前。我总是做的不够好。我总是。回报太少。我给她的回报不是她想要的。虽然她享受其中。妈妈想要我给很多钱。我没有那个能力给到她。她就说我不好。她说我无能。没用。我爱我的原生家庭。我爱我的家人。我总想大家和和睦睦的。大家都好好的。但是。事与愿违。骨肉相残。彼此伤害。我的心有时会很痛。很痛。会觉得说。活着有意义吗?要是以前。我会觉得没意义。但现在。我会觉得有意义。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敢生病。我要好好照顾自己。我要有能力赚钱。我要好好的活下去。痛苦也好。快乐也罢。只是一种感受。只是一种人生体验。我把人生过程。当做学习的话。那就是修行吧。好好修行。

主线故事。不是全部。生活里还有很多支线故事。还有很多。温暖的,互相关心。有些事情会无奈。跟有些人会无奈。但。还是会有很多人。跟你心意相通。彼此可以真诚交流。时代不同人们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求同存异吧!或者不求同。大家并存吧。互相尊重吧!

带着不知道。继续往前走!就当自己每天在练习。可以安心的闭眼。为安心面对死亡做准备。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不会慌。而是早已习以为常的一件事。

这是我透过喜宴这部电影。以及最近我自己的经历带来的一些感悟。也看到自己的限制。我是有限的。身体有限。精力有限。能力有限。眼界有限。所知所感有限。既然是有限制的。那就没有办法做完美。尽力就好吧!就这样吧。不完美的作业。但是是完整的。

    相关文章

    17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