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王子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埃及王子这部影片取材非常宏大,但其制作又非常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埃及王子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埃及王子观后感1
被王后收养的希伯来孩子摩西从小与拉美西斯一起长大,他是高高在上,受人膜拜的尊贵王子,他鄙视低贱的奴隶,他肆意的展现他张扬的个性,他与拉美西斯一起生活,一起玩闹。可是一次意外事情,他从姐姐口中得知他竟然也是那低贱的种族,他不能接受这件事。但,他从法老口中证实了当年的事情。因为希伯来人数暴涨,法老担心奴隶会影响其统治,便命令把所有希伯来人刚出生的婴儿扔到河里喂鳄鱼。他为在法老残酷统治下的奴隶感到悲哀,失神之下竟失手打死了一个欺负西伯来人的埃及人。摩西再也受不了这种内心的.煎熬,于是摩西逃到了米甸地去居住。
本片先是一个朦胧笼罩的画面,吸引观众猜想到底朦胧背后是什么东西,突然,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映入眼帘,下面是成排的奴隶在拉动它,观众心里此时震撼不已。随着一位希伯来妇女的出现,故事开始了,她不想自己的儿子走向死亡所以就冒着危险将他送走了,但是,事情的结果确是,他到了皇宫,当了王子,就这样,他和兰姆西斯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天,米利甸祭司的女儿被捕,她被送往摩西的寝宫,但是,她谈了,就这样摩西紧跟其后,并帮助她离开了埃及。这时,他见到了他的姐姐,他姐姐告诉了他的身世,他不敢相信,就在他要离开时,一首儿时的摇篮曲让他想起了什么,他一路狂奔回到了皇宫,梦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发现了法老的恶行,心中既悲愤又伤心,伤心生活在谎言之中。悲愤在于法老的所作所为,就这样,摩西在一次错手杀了人之后离开了埃及,来到了米利甸,在哪儿他无忧无虑的生活着,渐渐和那有了感情。一天早晨,为了去追跑丢的羊,摩西和神相遇,神让他看到了此时希伯来人正忍受困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带着神的力量,又重返埃及,去拯救他的百姓。来到埃及,见到了昔日的哥哥,他请求兰姆西斯放走他的百姓,但是兰姆西斯不同意,随后他们展开了战斗,摩西赢了!他让希伯来人获得了自由,他们一起回到了自由之地,远离埃及……
本影片的主题是自由,它不仅仅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灵魂信仰的自由。主人翁在艰难险阻面前并没有后退,也并没有放弃使命,在经历了千辛万苦之后,终于让希伯来人获得自由,他们选择了自由的人生。这是一个伟大的故事,给我们更多的思考。摩西为了使希伯来人远离压迫,拥有自己的土地,遵循神的旨意,与兰姆西斯进行斗争。但这种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不同信仰间的斗争。为了使埃及人屈服,就要用同等残酷的手法来对待埃及人吗?因为信仰的不同,就要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即使只是一个孩子?摩西的神从本质上来说,不也是残忍的神吗?看完此片,内心充满了对摩西的肯定,同时也憎恨那些残暴的埃及统治者。摩西通过千辛万苦,为他的百姓谋求自由,同残暴的统治者做斗争。此片又刻画了很多人物情态,如:依依不舍的父母泪流满面,重获自由后的希伯来人脸上的笑容,来让观众感受这种氛围。影片又同时以宏大的场景建筑来震撼观众。这样的影片,让我们在赞叹的同时又有所思考,思考影片的主题,自由的力量。自由,是我们人人向往追求的,现实中却有很多事限制了我们的自由,不只是思想的自由,所以我们应该要让自己的思想开阔,自由!影片的画面效果很震撼,仿佛我们置身那种环境中一样,让我们感受但是古埃及的建筑的宏伟之景。
埃及王子观后感2
《埃及王子》的序幕从此拉开了,摩西出生后,她的母亲不忍心丢弃,就藏了三个月,之后因为藏不住,就用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把他放放在里头,搁在河边,河水将他带到法老女儿洗澡的地方,法老女儿就养了她,给他起名叫摩西,一个希伯来人就这样长成为一个埃及王子,也是日后神赐予摩西力量让其带领苦难的以色列人的领袖。
鼠标把电影拖到最终,是我最喜欢看的地方,摩西带领着二三百万以色列人浩浩荡荡到了红海边,后面却是法老心刚硬,又率领特选的战车来阻止以色列人。
这样,神迹又一次显现。动画生动的还原了当时的场景,以至于每次看都异常震撼。
从《圣经》上看过几遍《出埃及记》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过红海,还有神在埃及施行的种种神迹。然而最让我不解的却是以色列人经常看到神在他们中间施行大能,他们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萎靡退缩,怨声四起,质疑摩西,质疑神为他们所作的一切。
可是那里让我认识到人原先都是软弱的,实际上以色列人就是镜子中的你我,我们总是口上称谢敬畏神,心里却经常悖逆神。神将那“流奶与蜜的迦南地”赐给我们,当有暂时的利益在眼前的时候,我们就好像不认识他一样,顺着自我的意思做。就如以色列人看到埃及法老又追来时,前面是红海,后面是追兵,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是的,如果以色列人回去,照样干他们的苦工,一辈子充当奴隶在埃及王法老的统治下,有吃有穿有住,没有尊严的活着。就是所谓的对现实妥协,被眼前的利益以昏庸的心所蒙蔽,重要的是亏缺了神的荣耀,可是神从不忘记他与以色列人的祖先所立的约,因为他是信实的神。耶稣,不管我们对他如何漫骂唾弃,他却一向不停的用爱来感动我们,一向不放手,就像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不管他们如何埋怨,如何悖逆,神都没有放手。
埃及王子观后感3
“由《出埃及记》改编 虽然对其进行了艺术史诗加工 但仍保持着故事原有的精神、价值与尊严 该故事是全球亿万人信仰的基础摩西的神圣事迹,在《出埃及记》中有所描述”
这是《埃及王子》的片头字幕,足以显示制作者对这部作品的尊重。摩西的故事几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人们赞颂着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这部片子不仅给我们听觉视觉的感受更多的是给我们心灵的震撼。
“孩子,我唯一能留给你的就是生的希望”。母亲把新生的儿子放进摇篮里,躲过埃及人,把摇篮放进尼罗河任凭河水带到未知的地方…许多年后,已成为埃及王子的摩西了解了自己的身世,由此陷入了感情以及身世的挣扎,并为自己的族人沦为奴隶感到痛心万分,却无能为力。在上帝的启示下,他决定带领族人摆脱埃及人的统治,奔向自由的天堂。
走向自由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兰姆西斯是与摩西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影片也花了大量篇幅通过一些事情讲述了摩西和兰姆西斯之间亲密的关系。而讲述兰姆西斯继位前经常作过的一些惹怒法老的事情,使得兰姆西斯为使法老怀疑自己的能力而痛心。这就埋下他日后为使埃及祖业强大而继续伟业(继续修建金字塔,更加奴役希伯人)并且千方百计阻止摩西带走它的族人的伏笔。这对于摩西和兰姆西斯来说都是一个悲剧。可是他们的出身就注定了各自负起自己必须负的责任,一个让埃及帝国昌盛永远,一个带领他族人离开痛苦。在摩西带领他的族人离开埃及的时候,兰姆西斯是极力阻扰的,他怎可以让恢宏的金字塔建筑毁于一旦,他怎能抛弃先辈们的传统,他怎能让恢宏的祖业败在他的手下,更何况他是一国之君——昌盛的埃及帝国的首领,保家卫国是他的责任。所以,他不能让摩西带走它的族人,那些希伯来人是他建造大埃及的工具。而摩西肩负着上帝的使命。他又怎能忍心看到自己的人民祖祖辈辈忍受奴役,他又怎能忍心看到新生的婴儿被活活投入汹涌的尼罗河。一个个声音在呼唤着:“摩西带领我们挣脱奴役的枷锁,到那美丽的土地。”
“Let my people go !”这是摩西对自由的呼唤,浓缩了人类的智慧与力量。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争斗,影片都为观众展现了在非常震撼的场面,色彩昏暗,展现出浓郁的宗教气质。这也与影片开头所述相吻合,表现出制片人对____《圣经》的尊重。当看到摩西杖分红海的时候,我内心是十分场激动的,阴郁的天空,悲壮的场景,让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信念的力量。杖在摩西之手,自由也在摩西之手。影片强调的是自由,而真正的自由原于忠诚的信念。正如米利暗和摩西的妻子所唱“即使面对千难万险,坚定的意志可以移山。精诚所至,一线希望,足以酝酿出茁壮生机。”是的,信念可以移山。记得当兰姆西斯被摩西提出要带走他的人民所激怒,而给希伯来人带来更大灾难时,亚代强烈的谴责摩西,这时摩西冷静的说:“法老可以夺走你们的一切,除了信念。”等待和希望中的人们需要一种即使在微弱也会给个人以希望的火种,这种非同寻常的火种对不同的人们来说有不同的含义,对于摩西和受苦难的希伯来人来说就是信念。在暗无天日的压迫下,这个火种虽然很微弱,或许她曾经有泯灭过,但摩西又把他重新点燃,燃烧,壮大,最终,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使希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走出埃及,获得自由。
这是一部极其认真和严肃的动画片。资料中,梦工厂曾表示,在改变这部动画片的时候尽量保持原著史诗般的风格。但这部动画片在制作过程中并非完全按原著改编,其中一个最大的改动便是把《圣经》中摩西与法老兰姆西斯之间的冲突改成了一段兄弟之间的恩怨。在这样的关系中,摩西从一个单纯的救世主变成了一个人,一个先实现了自我拯救的人,一个放弃了珠光宝气的王子生活,放弃了与法老的兄弟情谊,而选择人类的使命的人。他是那个可以从上天的视角审视世间价值的摩西,同时也是那个为自己的情感辗转反侧唉叹连连的摩西,尽管他与法老兰姆西斯的关系逆转,但他们仍然关心着彼此。所以,当希伯来人获得自由的时候,摩西是面带忧伤的。这样的变动使得故事更加人性化,才称得上丰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故事的音乐。我觉得片中优秀的`音乐强烈的带动了观众的情感。本片的音乐从一开始就震撼人心,辉煌,大气,磅湃。因为故事的背景是在古埃及,其配乐吸取了非洲音乐文化的大气磅礴,既典型又突出。委婉动听的女生,粗犷的男音,舒缓与紧张,充满神秘感,加上背景音乐,有一种难以言尽的旷世的震撼。是希伯来奴隶在埃及人鞭打下建造金字塔时的男女合唱,是瘟疫发生时,摩西和兰姆西斯的对唱,都很震撼人心。作为插曲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歌声中对信仰和希望的执著让我充满感动,激励着我上进。所以,我采取一部分内容如下:Many nights we pray /With no proof anyone could hear/In our heart’s a hopeful song/We barely understood/Now we are not afraid /Although we know there’s much to fear /We are moving mountains long before we knew we could /There can be miracles/When you believe /Though hope frail/it’s hard to kill /Who knows what miracles you can achieve /When you believe /Somehow you will…(Now you will)And now you will./You will when you believe/You will when you believe.
四年磨一剑,从整体上来说唯美的画面如同史诗般,将《圣经》中摩西带领族人族人追求自由的故事形象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丰富的色彩层次以及画面调度处理使整个镜头的内容不再显得单调,宗教气质震撼着我们的心,贯穿全片的深蓝和黄色把我们带入一种历史的氛围中,也不枉费梦工厂在制作在制作这部动画中用了最先进的电脑技术。这部史诗般的影片的确是很成功的。除了独特的宗教气质之外,他歌颂了人类坚定的信念与追求。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激励人心的歌词“一线希望,冥冥之中,奇迹就会出现。坚定意志喷出永久的心声。只要精诚所至,奇迹就会出现。
埃及王子观后感4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耗资一亿美元,花费四年时光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宗教题材的动画片作品,制作过程中动用了现代动画高科技技术,聘请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参与制作,360多位宗教领袖参与指导,可谓幕後制作阵容庞大,而且由当红影星韦基马及赖夫韦恩斯配音,乐坛两大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和玛利亚凯莉演唱主题曲,上映后即引起众人的关注。《纽约时报》评之为:“圣经史诗”,该片的圣经文化顾问指出:“旧约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民摆脱奴役,走出埃及的记载实际上已成为西方礼貌的奠基石。这一历史深深影响了犹太教和____神学的构成。”
多年以前,埃及法老下令要淹死所有的希伯来男婴。一位绝望的母亲把她的儿子放进篮子里顺河水漂走。孩子被埃及王后捡到并抚养成为埃及王子,名叫摩西。他和兄长雷明西斯一齐幸福快乐的长大。当摩西得知自我的身世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该片以《圣经》旧约中‘出埃及记’的故事为创作蓝本,但是影片在制作过程中并未因循守旧地照搬原著,其中也作了一些较大的改动,其中最大的一处便是把圣经中摩西与法老兰姆西斯之间的冲突改成了一段兄弟恩怨,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罢了。在片中摩西与兰姆西斯始终都是肝胆相照的好兄弟,即使双方的立场逆转之后,两人仍是彼此关心,这使影片变得更加人性化。摩西从奴隶到王子再到传教士的传奇故事几千年来一向被人们所传诵,人们赞颂着摩西对耶和华(上帝)的忠诚和他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本片以动画片的形式生动地演绎了这个被称作西方世界中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故事。
在制作过程中不但动用了最先进的电脑动画而且还有数百位历史及宗教学者为本片担任顾问,有方·基墨和桑德拉·布洛克等好莱坞当红影星的幕后配音,更有乐坛中的两大天后玛莉亚。凯莉和惠特尼·休斯顿为该片演唱主题曲。这部被影评人士认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动画片极有可能打破卡通片未曾染指过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历史。
梦工厂为了带来一新耳目的视听场面,《埃及王子》动用了来自35个国家的350名首席画师、动画师及技术师,耗资近一亿美元历时四年才炮制出来。美术指导亲自去埃及取景,以求更忠实的呈现古埃及风貌。
片中运用了超多的电脑特效,总计在1192个镜头中,有1180个是由电脑加工而成,可谓将当时的电脑特效发挥至极致:清凉的尼罗河,瑰丽的夕阳及摩西分红海,几乎都是由电脑完成的。摩西分开红海那一段,虽然只有短短7分钟,但是由16位画师花上3年心血,经历318000个电脑制作小时完成。这是动画中首次出现超高真实度的水。据说当完成分红海这个镜头时,由于海水过于真实,动画师们不得不又将其改得稍假一些,以求与其它画面更加和谐。
这是一部彻底将严肃的宗教信仰化身成寓教于乐题材的动画作品,音乐的制作更是近十年动画音乐的绝佳典范,从动画惯用的百老汇音乐剧语法,配合故事题材背景的中东乐音、希伯来民谣,到史诗剧情片才会有的华丽大气魄,透过Hans Zimmer电子合成器与交响乐一番巧思铺排后,就会融合、互动、串联成一种壮阔格局,抑或是抓住中东音乐悠扬旋律里的思古幽情,挟浓烈情感凝聚成雷霆气势,加上《风中奇缘》词曲创作家Stephen Schwartz精简切中信仰、意志力的动人歌词,还有米歇尔.菲佛、以色列歌后Ofra Haza参与原声大碟的演唱,更听见中东音乐与百老汇音乐联姻而成的戏剧情感张力。Zimmer除了将世界音乐与管弦交响乐互通情感声息外,兼具灵魂福音与世界音乐的合声也烘托出人声与弦乐相互带动的丰沛情感;信念就在多层次的情感攀升中,燃烧出撼动人心的力量。
宗教传说和神话色彩掩盖了脸谱化的缺陷,人物性格被善恶、美丑的概念所代替。影片最值得一看的是它那令人瞠目的恢宏画面,从建造金字塔,到大漠风光,很多镜头和角度都具视觉冲击力。
影片中提到的以色列的人期望之乡: Tha Promise Land 在《旧约》里是上帝许诺给亚伯拉罕的后代的“流奶流蜜的福地”,即圣经中的迦南,由巴勒斯坦或其位于约旦河和地中海之间的部分组成的`一个古代地区。按旧约全书,那里被认为属于“应许之地”。在西方文化中,福地是一个隐喻, 指人盼望已久的地方,在那里可获得充分的幸福和满足。如:早期的美国清教徒曾把北美洲称作上帝给予他们的“应许之地”。
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出生于希伯来人的家庭,在埃及法老屠杀希伯来男婴是时被家人放在蒲苇筐中,藏在尼罗河边的芦苇里。后被法老的公主发现收养,成为埃及王子。他曾亲自和上帝接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巴勒斯坦(PALESTINE),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他经过红海的时候,水也没有了,渡海如履平地;他途遇高山,高山让出一条大路。《圣经》上的记载和种种传说都把摩西当作是人类中最受神的恩宠的先知。
《埃及王子》中出现的犹太人盛大的节日,逾越节,犹太人的逾越节开始於尼散月十四日,连接七天。 逾越节原本分为逾越节和除酵节,但之后犹太人将两个节期合为一个。这两个节期是关连的。逾越节是记念在离开埃及的前一夜,天使击杀埃及地所有的长子,却越过以色列人的房屋,拯救了以色列各家。除酵节是记念在埃及匆忙离开的苦境,当时甚至没时光让面酵发起来。
这部影片不仅仅仅是对圣经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刻的触及了东西方两种不一样意识形态的社会的根源,一神教与多神教文化的对立,对于研究东西方文化有着必须的现实好处;其人物刻画又体现了典型的“好莱坞”原型主角。
这部影片以信仰为主旨,信仰构成了一个人生命质量的支柱,期望为生命形式增色添彩,爱就存在于生命传承的历史长河之中。坚守信仰,怀抱期望,承载一颗爱的心,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创造美得真谛,以不致迷失方向。
埃及王子观后感5
《埃及王子》是美国著名电影制作公司“梦工厂”早期的一部作品(1998),也是其最受好评的作品之一。该片以圣经《旧约全书•出埃及记》的第一章到第十四章为蓝本,讲述了圣者摩西(Moses)接受神谕,带领希伯来人走出埃及人的残酷奴役与血腥统治的事迹。
影片以描述希伯来人苦力建筑埃及殿堂的宏伟场景出发,并细化到一位希伯来母亲将男婴置身藤篮弃于河中。之后被埃及王室成员捡起,与法老长子兰姆西斯(Rameses)一同抚养长大。随后影片极力渲染了兄弟两人一起闯祸并接受法老责骂的场景。摩西偶然发现了自己的身份,并在梦中见证了希伯来人的惨状。抱愧于心的摩西在一次阻止埃及监工对希伯来苦力施暴时失手杀死了监工,并逃出皇城。摩西被米甸(Midian)部族收留,并与大祭司之女成婚。他偶然接受了耶和华的神谕,并携同妻子返回埃及皇城。他的兄长对他所展示的神迹予以耻笑,并拒绝了他的要求。灾难也因此肆虐于整个埃及,所有埃及家庭的长子也都因此丧命。百般无奈的法老只得允许希伯来人离开。在迁徙路上,天降大火阻挡了埃及追兵,海水分开为之让路。最终摩西带领他的人民抵达海的对岸,一个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
这部影片取材非常宏大,但其制作又非常细腻,每个人的情感经历都显得朴实厚重,有血有肉,避免了宗教题材的脸谱化。而最突出的一点,就是:
一、民族的大义与亲情的羁绊
摩西和兰姆西斯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亲密无间:一起赛马,一起毁坏建造中的神像,一起接受父亲的叱责,一起戏弄祭祀,一起受封……法老对于兰姆西斯寄予了全部的希望,而摩西总会站出来承担责骂,并嘲笑兰姆西斯畏首畏尾;而当法老封兰姆西斯为摄政王,管理神庙事务时,兰姆西斯的第一反应就是任命摩西为首席建筑师。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摩西接受耶和华之谕回到皇城,兰姆西斯是毫无掩饰的欢喜,而摩西则是开心中带有一丝忧虑;当摩西阐明来意,满怀无奈与希冀,兰姆西斯则表现得诧异不解;当摩西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兰姆西斯则是毫无憎恨的愤怒;两人亲情与民族矛盾的碰撞在瘟疫爆发时被以一整首歌剧的形式展现,针锋相对而又彼此牵绊;法老长子殒命,兰姆西斯充满了作为一个父亲的内疚和作为一个君王的无助,而摩西亦是满怀惭愧立于其侧;影片的终了,摩西借耶和华之言,看到了自己兄弟的最后一眼——伏于海边的岩石上,背影无限凄凉。
每个人都有年幼的时候,都有自己最亲密无间的伙伴,都曾暗自希望和最好的朋友们一起长大,一起念书,一起工作,一起结婚,甚至一起终老。但这世界似乎与人开了个大大的玩笑,这种故事的结局,虽然不似影片中的兄弟反目,但也无非渐渐寡于联系;多年之后问起,大抵已形同陌路了。幼时的希冀,只是徒增伤悲;而之后所结交的人,又怎么也不似当年那样好。
摩西是被神选中的圣者,他肩负着真个犹太种族生存的重任,因此面对亲情与民族大义,他没有选择。他对自己的兄长满怀愧疚,但是如果没有尼罗河的血水,如果没有肆虐的瘟疫——甚至如果没有法老长子的死——世代为奴的希伯来人都无法走上独立自由的道路。
二、布满血与火的走向自由之路
独立需要革命。革命会死人,死很多人。
导演布伦达•查普曼似乎并不想宣传杀戮,以至于整部影片当中都没有宗教征伐的那种双方血拼刺刀见红的场景,也没有埃及人虐杀希伯来奴隶的血腥场面。在摩西梦境中的壁画上,埃及人的绝户政策得以展示;在耶和华带走埃及家庭长子灵魂的那晚,影片也间接表达了生命的逝去——油灯熄灭,瓦罐摔碎;而在影片最终部分,海中通道消失,海水平复之时,又是不计其数的埃及士兵没于海水之中。
这种间接的表现,远比传统战争影片中的拼杀或是枪战要令人印象深刻的多。它所带来的.杀戮感,仿佛梦魇一般纠缠人不去,给人以强烈的暗示感。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抱着瓦罐走进屋——屋外白光闪过——瓦罐碎裂,孩子的一条胳膊横于门前。法老的儿子寻找自己的父亲,父亲在壁画间与摩西交谈;孩子道:“爸爸,这里好黑啊”;镜头骤然拉远,孩子正是站在埃及人以希伯来婴儿投喂鳄鱼的壁画前,站在鳄鱼嘴的位置,不由让人心中一凛。这种对惊悚的渲染手法,就是于东亚恐怖片也不逞多让。因此,不少评论者认为该影片更多的面向成年观众。
三、There can be miracles ,when you believe.
奇迹将会出现,只要你肯相信。
这句歌词在剧中由摩西的姐姐,米莉安(Miriam)口中唱出。这似乎是整部电影的主题;不得不说,这也是绝大多数美国商业电影的主题。美国人毫不掩饰地把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崇拜带入了片中——而无疑,出埃及记的情节本身也十分适合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宣传。而这首充满希望的能够治愈心灵的乐曲,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单曲。
笔者无暇对当时的真实历史予以考证,但根据历史上大多数奴隶动乱发展过程来推断,出埃及记无非是摩西——一名带有希伯来血统的埃及贵族——出于对希伯来人的悲悯,对埃及人暴政的不满,而带领奴隶进行反抗,最终开辟新家园的故事。我们也应当正确看待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一方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历史是所有个体的行为构建起来的,每一次历史的前进都是无数个体奋力争取的结果;而历史的变迁,无疑是所有参与者的意志与行动的合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