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有感范文400字
窦娥被称为历史上最怨的妇女。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窦娥冤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窦娥冤观后感1
真正善良、淳朴之人,必然是对别人索求甚少,必然是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苦难和非人的折磨也不愿别人因为自己而受一点点累、吃一点点亏。
没有最黑暗,只有更黑暗。对任何一种统治都不要有过高的期望,官吏公差和无赖流氓其实是有共同之处的,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他们什么时候合流、什么时候同污是需要一些先决条件的。大凡一个朝代越是到统治的中晚期,这些势力联合起来对底层民众进行肆无忌惮的掠夺、杀戮的趋势就越明显。
窦娥只能模模糊糊地感受到现实的黑暗与不公,21世纪的读者却不能没有一点哲学的、历史的常识。兼济天下对绝大多数小知识分子而言当然是非分之想,明哲保身却是他们必须领悟、掌握的生存策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古今东西,概莫能外。不要奢望公平,公平需要自己去争取;不要相信仁义,仁义取决于人,但现实中不仁不义、难仁难义的人那么多,“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百姓是愚顽鲁钝的,强权是凛然不可侵犯的,所以自求多福不但是美妙的愿景,更有赖于高明的智慧才能实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担荷人类苦难”?别傻了,省省吧,孔夫子、耶稣基督、佛陀都没能做到的事情,你还是先掂掂自己的斤两吧!
社会当然在发展,也会进步。但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是正如煤的形成,牺牲必巨,成果必微,成不了仁却死得不仁不义、不明不白的糊涂蛋真不知道有多少呢。你可以围观,你可以装大尾巴狼,但一定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死的伟大,布鲁诺、谭嗣同、遇罗克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的。
生活就是修行,至于能修成什么果,全在于自家的修持和缘法。善哉!
窦娥冤观后感2
《窦娥冤》是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现实的一个著名的悲剧。
十三世纪中叶,由于农业生产受到掠夺战争的破坏和城市经济的畸形发展,高利贷盛行。剧中窦天章借蔡婆婆二十两银子,一年后本利四十两,无力偿还,被迫拿女儿去抵债,就反映出当时高利贷剥削的残酷性。元王朝又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窦娥进入了公堂,便受到官吏的严刑逼供。糊涂的官吏,听信流氓的诬告,只凭口供定案,而且一审定案,不再复勘,说明当时的法律是十分野蛮、不合理的。窦娥的无辜受戮,更是当时吏治黑暗、冤狱遍地的艺术概括。但悲剧《窦娥冤》不止于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还赋予主人公窦娥以决不妥协的性格。它着重描画她那股惊天地、泣鬼神的如虹怨气,使这个默默无闻的童养媳妇,化作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划破那笼罩苍穹的黑夜,给人们带来一线光明,给作品现实主义的躯干洒上一层瑰丽的浪漫色彩。作者还以高超的艺术手腕,细致地刻划了窦娥内心矛盾冲突,和性格的不同侧面,使她成为一个令人同情和崇敬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窦娥冤》第三折是全戏的高峰,是一场唱工戏。开始的[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几支曲子,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震撼人心!而此后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等曲情绪陡然转化,从另一侧面表现了窦娥深沉细腻、忠厚善良的性格。剧中窦娥与婆婆生离死别的描写,情绪低回深沉,场面凄楚哀怨,深深地叩动着人们的心扉。最后窦娥发出三桩誓愿,这是作者一种大胆的艺术处理,其精神是浪漫主义的。这大有利于昭示这出悲剧深刻的思想内容,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剧终时窦天章的出现,窦天章对案情的重新审理,表现了作者对窦娥的深切同情,也体现了古代人民善恶有报的良好愿望。
窦娥冤观后感3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这是发生在元代的一个悲剧。
穷书生窦天章女儿窦娥,从小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逝世,婆媳俩相依为命。蔡婆婆讨债,被欠债人胁迫,有生命危险时,被张驴儿父子相救。无赖张驴儿贪图美色,妄图娶窦娥为妻,却被拒绝。张驴儿恼羞成怒,买来毒药打算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不料阴差阳错害死了亲生父亲。公堂上,糊涂官判糊涂案,窦娥为了保护婆婆,被迫认罪。行刑前,窦娥向苍天立下三个誓愿,含冤离开了人世……三年后,窦天章应试高中,重审此案,终于为女儿沉冤昭雪。
读了此书,我心里感慨良多。窦娥是一个孝妇。小时候,父亲为了生活,已经无法养活她,只好送人,年幼的她深知父亲的艰苦,即使心里有万般痛苦,也不任性撒娇。长大了,就是婆婆引狼入室,让她委身于人,她也没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只是同婆婆讲清事理。在公堂上,窦娥宁愿自己去死,也不让婆婆受一点皮肉之伤。最后平反时,她也让父亲照顾好婆婆。
想起这些,我不禁惭愧。在家中,我完全是个骄横的公主。遇到好吃的,我总是抢着吃完,不留一点给父母;每次我心情不好,就把气撒在父母身上,一点也不顾他们的感受;平时在家,我也很爱折腾,比如早餐明明说好吃这个,可吃到一半就不吃了,害得父母在百忙之中还要给我重烧早饭。跟窦娥相比,我无地自容。因此,我下定决心,学习窦娥的优良品质,孝顺父母,做一个让父母幸福的人。
窦娥冤观后感4
虽然长久以来,我们都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然而,事实上人们对元曲的认知要远远少于其他两者,不知是因为我们的中文课本鲜少提及的缘故还是,人们对此本就缺乏兴趣,总之我们仅有的一点信息也只是来源于历史教科书里的惊鸿一瞥。突然觉得有些可惜,这些曾在历史上散发过耀眼光芒的作品也只是被历史协商赞誉的一笔,便消失无踪。好在,现代的那些戏曲大师们还没有摒弃他们,在被很多人以往的同时,也还总有那么一些人记得它们。也许在人文的历史上这些东西会渐渐淡去光泽,但在戏曲的舞台上却愈加光芒万丈。
提到元杂剧,就不得不提及两个元曲的祖师爷:汤显祖、关汉卿。我想大多数人对这两个人都有一种认知:对二人的名字如雷贯耳,却怎的也想不起来,其相关的作品。也许我们知道,但时间的磨合早已让我们将这些作品与作者对不上号,只是偶尔别人娓娓道来时,才会如梦初醒:原来如此。就如同我这次读的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样。撇开《窦娥冤》来看关汉卿,印象中这人的名字并不陌生,但这些被烙在记忆中奉献给了应试教育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只是一个名字罢了。反之,撇开关汉卿来看《窦娥冤》,又是一派熟悉的景象,却终究不能从脑海里找到它的出处。直到今天,才将两者真正的结合在了一起。其实早年在书中学到这个剧目的时候,就已经对其充满了好奇,却直到今天才寻得机会一睹其庐山真面目。其实从现代的角度来看,《窦娥冤》除了是一部相当出色地戏曲,更是一部人物性格饱满丰富的小说。我想这样的小说在今天这个社会里是没有几个人可以企及的。故事流畅宛如一气呵成,情结细腻生动又不是厚重感,人物角色个性鲜明,构思巧妙大胆,在现实的基础上又加之神话色彩,真正做到了把理想融进现实,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前提下又做到了戏曲本身的观赏性。
窦娥冤观后感5
或许命运的捉弄使一柔弱女子遭遇诬陷;或许命运的捉弄使她早年丧命,我们无不为她――窦娥喊冤。
与窦娥相比,我们很幸运,像“温室里的花朵”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窦娥的一生是短暂而不幸的,三岁丧母,七岁做童养媳,二十岁丈夫便死了, 本以为还可以过安淡平静的日子,确遭人诬陷。我们非常同情她的遭遇,或许放在大多数人身上,有可能屈服,有可能反抗,但我相信更多的是与黑暗势力抗争。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时光不可再重来,窦娥因不像黑暗势力屈服而丧命,人们佩服她的勇气;人们赞叹她的品格;人们热爱她的精神,而所谓的“屈服”者却遭人鄙视,遭人唾弃。
窦娥不像黑暗势力低头,我们要不像生活挫折低头,学习不像失败低头,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有挫折和失败,面对挫折与失败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而不是一畏的退缩。失败不仅一次,一次次的放弃了失败会一事无成。
小时候的窦娥喜欢读一些诗歌,也非常喜欢文学,但她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在学堂里上课,衣食无忧,每月还有足够的零花钱。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要努力!要奋斗!要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