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是春天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醒婷 1158分享

永远是春天讲述了主人公王永乐,一名19世纪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的生产队长,在与癌症抗争之后,在无法预测的有限的生命中出任三元村团支部书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永远是春天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1

这些年来,有关讴歌改革开放主旋律的电影不胜枚数,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但是,真正能够让人记忆深刻,甚至是终身难忘的,又该有多少呢?

电影《永远的春天》讲述的是山东一个普通农村,三元村在改革开放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导演的思路和主线不落窠臼,没有沿着传统的改革开放套数平铺直叙,而是将视角和镜头对准了最普通的农民,用最平淡无奇的事情和场景穿插其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巨大变革。

主人公王永乐是一个热心公道的生产队长,患有直肠癌。为了挽救他的生命,全村人捐献出了口粮、鸡蛋、牲畜,组织上甚至是动用了党费。在新一届村党支部书记改选中,王永乐被推举到了这个带领全村人致富的道路上。

为了带领全村人致富,知恩图报大公无私的王永乐将唯一进城务工的指标给了别人的孩子二妮,而自己的大女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什么是党员?这就是党员!只有真正的共产党员,心里才能时刻想着人民群众,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比天还重,比海还深。

王永乐在女儿遇害的桥头,瓢泼的大雨,两个年幼孩子哭喊着,打着伞,不停的恳求着爸爸回家吧,那个场景令人不胜唏嘘,感人至深。如果不是一个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的党员,一个党的基层干部,谁能够做到这样的大公无私,这样的群众利益永远第一。

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王永乐冒着严寒,辗转数千里赶赴东北,学习大棚黄瓜种植技术,一路之上吃尽了苦头和辛酸,甚至是差一点丢掉了性命。

千辛万苦学到的技术,却因为风险太大,没有人尝试,换来了村民们的闭门羹和冷嘲热讽。关键时刻,身为党支部书记的王永乐一锤定音,党员上!

五千元的成本,对于贫穷的中国农村农民而言,不啻于天文数字。一旦失败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多少年无穷无尽的还债和穷上加穷的恶性循环。

16名党员做到了,党员是什么?党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不是坐享清福的。党员是一个荣誉,更是一个责任,一个奉献,一个忠诚,甚至是一个牺牲!为了党的事业,牺牲自己的利益,在所不惜。

大棚蔬菜试种成功,让三元村的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向往。争先恐后抢党员的情节,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群众看到希望,看到光明,我们党的事业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

党的事业,需要每一名党员抛弃个人私欲,抛弃个人恩怨,付出辛勤的汗水、泪水,甚至是生命,才能继续下去。没有坚定地信念和信仰,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意志,就不会为党的事业付出一切。

三元村富了,广大村民们脱贫致富,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万元村,人人过上了好日子。中国历史五千年来,无数志士仁人们为之奋斗、牺牲、付出、追求的大同世界在这里看到了曙光。

为了帮助全县人脱贫致富,王永乐说服了全村党员,跳出了狭隘的本位主义、小集体主义,把经验技术无私传授给全县人,传授给新疆人民、延安老区人民,为的就是十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

这种崇高无私的精神,正是每一名党员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吗?改革开放,就是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继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王永乐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他做到了。他只是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一名党员。可是,跳出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小农意识,看到了中国农村的美好发展前景。从北京种植绿色无公害蔬菜,同国际接轨,引种世界优良品种,正是新一代中国农民的宏伟蓝图和远大抱负。

我们,同样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一名铁路人,一样在为党工作。对于我们而言,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用责任心保安全,用党性对得起安全生产的每一分,每一秒。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舞台,没有波澜壮阔的事业。我们的舞台很小,就是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

可是,因为我们胸前跳动的火炬,因为我们面对镰刀斧头曾经举起的右手,因为我们曾经铿锵有力的誓言,始终萦绕在耳边。我们是党员,我们就是安全生产的守护人,兢兢业业,爱岗敬业。

铁路安全生产的每一分、每一秒,都需要我们用对党忠诚的信念和意志,枕戈待旦,坚守坚持。千百万旅客的生命安全,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需要的,就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一兵。

我们的舞台很小,可是为党工作的信念不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我们在自己这个小小的舞台上,一样是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我们需要用信念和意志,重新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八个大字。

永远是春天,那是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美好的希望。永远是春天,那是党的事业和发展。为了党的事业,我们原意付出全部的热血和青春,让人民群众永远生活在春天中,永远是春天!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2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王永乐,一名19世纪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的生产队长,在与癌症抗争之后,在无法预测的有限的生命中出任三元村团支部书记。他带领着一批勇于带头、敢拼愿拼的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尝试之路。在经历粮食、果树种植收效甚微后,他远赴东北学习大棚技术,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各种艰辛、力排阻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

该片由北京龙儿文化传播有限职责公司拍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职责公司发行,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如实地反映了在王乐义带领下,三元朱村发挥种菜的传统,在新形势下,他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闯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以王乐义为原形的电影主人公王乐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的党的代表人物。影片对于他的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同时塑造了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影片透过独特的电影语言、朴实的生活场景、人物对于主角的细致刻画,真诚的对主人公不屈于命运,敢于挑战生命的精神进行了深切礼赞。

1970年代末的的三元村,是极其闭塞落后的村庄。邻里能够为了一个鸡蛋,一点洗衣粉厮打,亲兄弟能够为了一个水缸大打出手。生产队长王永乐在党的支援之下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就被三元村人一致推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毅然而然的拖着自己并不康健的身体承担下了这个重担,即使不顾家人的反对。

王永乐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务必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事,离开这一条,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几十年来,王乐义一向坚持“当村干部就得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些不仅仅是他的所说所想,也是他的所为。

为了带领三元村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摘掉全公社群众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开阔耕地,种植果树,试图透过建造“花果山”来改变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虽然村里的经济在慢慢有所好转,但是与大伙的展望还是相差甚远。但王永乐还是一向执着着、发奋着想让村民们过得更好。因此他在村民的要求下让出了工厂招聘的指标,以致于害得自己的大女儿小月跌落桥洞不治身亡,作为一名父亲他抱头痛哭,在雨中嘶吼,但是他仍然没有放下自己一向的信念。

秋去冬来,时光荏苒,有一次王永乐在妹夫带回来的黄瓜中寻找到了契机。他带着生产队长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在王永乐的真诚之下,孙师傅将自己苦苦研究了三年的私密反季节种植黄瓜技术其中的一部分传给了王永乐,并且不时的说上一句:“期望你能明白”。

回来后的王永乐在众多村民的阻碍之下,力排众议进行的大棚技术的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乐带着部分党员先富了起来。在村民看到了利益之后,也要求加入种植,团支书王永乐一向心里装着群众,对于技术也并不私藏。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三元村人民全部走上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王永乐是一名普通的团支部书记,却同时是农村党员心系人民的典范。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王永乐这样的党的带头人是党的典范,也是我们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大力弘扬乐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好处,他的廉政清明对于当代的党员教育也有重大而深远的好处。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3

《永远是春天》剧情取材于王乐义从一个癌症病人成为蔬菜种植领域领军人物的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对王乐义这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国重大典型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透过塑造以王乐义为原形的永乐以及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试图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真实的细节、真诚的态度对生命进行礼赞,表现一种值得普通人崇敬与效仿的理想人生境界。

19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十分贫穷落后,生产队长王永乐患直肠癌刚刚在省城济南做完手术,就被迫切期望脱贫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王永乐拖着“半条命”迎难而上。为了带领三元村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摘掉全公社群众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开阔耕地,种植果树,试图透过建造“花果山”来改变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虽然村里的经济在慢慢有所好转,但是与大伙的展望还是相差甚远。但王永乐还是一向执着着、发奋着想让村民们过得更好。因此他在村民的要求下让出了工厂招聘的指标,以致于害得自己的大女儿小月跌落桥洞不治身亡,作为一名父亲他抱头痛哭,在雨中嘶吼,但是他仍然没有放下自己一向的信念。

秋去冬来,时光荏苒,有一次王永乐在妹夫带回来的黄瓜中寻找到了契机。他带着生产队长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在王永乐的真诚之下,孙师傅将自己苦苦研究了三年的私密反季节种植黄瓜技术其中的一部分传给了王永乐,并且不时的说上一句:“期望你能明白”。

回来后的王永乐在众多村民的阻碍之下,力排众议进行的大棚技术的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乐带着部分党员先富了起来。在村民看到了利益之后,也要求加入种植,团支书王永乐一向心里装着群众,对于技术也并不私藏。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三元村人民全部走上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影片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刻里,他带领一批乐于奉献、敢于带头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该片以全新的视角独展现了中国农村三十年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旗帜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就。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这是一次精神的震撼,心灵的洗礼,大家在观看过程中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他们认真务实、为民办事的精神所感动,同时也教育了广大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4

电影讲述了主人公王永乐,一名19世纪70年代末山东某地的三元村的生产队长,在与癌症抗争之后,在无法预测的有限的生命中出任三元村团支部书记。他带领着一批勇于带头、敢拼愿拼的的优秀农村干部和群众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尝试之路。在经历粮食、果树种植收效甚微后,他远赴东北学习大棚技术,在推广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克服各种艰辛、力排阻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

该片由北京龙儿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拍摄、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发行,以山东省寿光县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为原型,如实地反映了在王乐义带领下,三元朱村发挥种菜的传统,在新形势下,他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闯出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以王乐义为原形的电影主人公王乐义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的党的代表人物。影片对于他的生活经历的诸多精彩瞬间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同时塑造了梁书记、母亲等极具个性的艺术形象,影片通过独特的电影语言、朴实的生活场景、人物对于角色的细致刻画,真诚的对主人公不屈于命运,敢于挑战生命的精神进行了深切礼赞。

1970年代末的的三元村,是极其闭塞落后的村庄。邻里可以为了一个鸡蛋,一点洗衣粉厮打,亲兄弟可以为了一个水缸大打出手。生产队长王永乐在党的支援之下刚做完直肠癌手术,就被三元村人一致推选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王乐义带着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毅然而然的拖着自己并不康健的身体承担下了这个重担,即使不顾家人的反对。

王永乐说,“作为一名村干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事,离开这一条,本事再大也干不好。”几十年来,王乐义一直坚持“当村干部就得让乡亲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的信念,在他心里,“乡里乡亲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这些不仅是他的所说所想,也是他的所为。

为了带领三元村的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摘掉全公社集体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带领全村党员和群众,开阔耕地,种植果树,试图通过建造“花果山”来改变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虽然村里的经济在慢慢有所好转,但是与大伙的展望还是相差甚远。但王永乐还是一直执着着、努力着想让村民们过得更好。所以他在村民的要求下让出了工厂招聘的指标,以致于害得自己的大女儿小月跌落桥洞不治身亡,作为一名父亲他抱头痛哭,在雨中嘶吼,可是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一直的信念。

秋去冬来,时光荏苒,有一次王永乐在妹夫带回来的黄瓜中寻找到了契机。他带着生产队长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在王永乐的真诚之下,孙师傅将自己苦苦研究了三年的私密反季节种植黄瓜技术其中的一部分传给了王永乐,并且不时的说上一句:“希望你能理解”。

回来后的王永乐在众多村民的阻碍之下,力排众议进行的大棚技术的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永乐带着部分党员先富了起来。在村民看到了利益之后,也要求加入种植,团支书王永乐一直心里装着群众,对于技术也并不私藏。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三元村人民全部走上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王永乐是一名普通的团支部书记,却同时是农村党员心系人民的典范。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重大任务,王永乐这样的党的带头人是党的典范,也是我们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大力弘扬乐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他的廉政清明对于当代的党员教育也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永远是春天观后感5

近日,在____党委的组织下我观看了电影《永远的春天》。这部电影以事实为根据,用独特的电影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主人公王永乐身患癌症,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带领群众克服艰辛万苦、力排阻挠和障碍,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改变了中国北方冬季蔬菜无法种植的历史。他一心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萦绕在我的脑海里,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现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

一、要学习王乐义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生产队长王永乐患直肠癌刚刚在省城济南做完手术,就被迫切希望脱贫致富的三元村人一致选举为新一任村支部书记。在公社梁书记的支持下,好心肠的王永乐说服白发娘亲和结发妻子,承载着三元村八百多人的信赖和厚望,凭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同病魔抗争,拖着“半条命”迎难而上。为早日带领三元村脱贫致富,摘掉全公社集体经济倒数第一的“帽子”,王永乐和生产队长徐大福一起,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扩大耕种面积、改良土壤结构,走种植果树,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的路子, __改变了三元村长期贫困的面貌。我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群众的党员干部,应以先进模范为榜样,树立正确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自觉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锻炼,切实贯彻执行好 __的路线、方针、惠民政策。

二、要学习王乐义同志豁得出、看得透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观和工作表现。“人善向上,豁达乐观。”这就是王乐义同志,他自己身体力行,面对工作的压力,他毫不退缩;面对疾病的折磨,他坚强、乐观,将工作当成治病最好的“药”;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十分坦然,反而安慰起家人、同事和朋友。这种人生观,体现了他对苦难的蔑视,更体现了他对工作的热爱,对责任的坚守,任何时候学会它都是生活的大智慧,工作的大提升。我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群众的党员干部,应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窗口工作的重要性,把握工作重点,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琐事,在实践历练中树为民之情、长为民之能、立为民之功,从而更好、更加有效地推进工作。

三、要学习王乐义同志求真务实、善于总结的工作方法。一晃三年时间过去了,三元村在王永乐的带领下面貌得到了悄然改变,但离真正脱贫致富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此时,妹夫大明从东北带回来一箱鲜嫩的黄瓜,擦亮了王永乐思想的火花。他当即带领徐大富和全村最有文化的年轻人李家林,踏上去往东北的火车,到东北学习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技术,在冰天雪地的东北,王永乐凭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精神,最终感动了采用大棚技术种植反季节黄瓜的山东老乡孙师傅。王永乐带着从东北学来的技术,经历高投入的风险,降雨降温的考验,连续奋战三个月筹建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让三元村的十六个党员首先尝到了丰收的喜悦,党员带头富起来了,群众看到实实在在利益就自觉围拢到村党支部周围,在王永乐的带领下,全部走上了种植大棚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我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群众的党员干部,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阳光下,事情办得怎么样?工作态度怎么样?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己只有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抓住“务实”这个关键,以“为民”为落脚点,把推进中心窗口各项工作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才能让中心的工作为党委政府增光添彩。

四、要学习王乐义同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天下农民是一家,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大棚蔬菜搞成功后,到三元朱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他从不藏私,以诚待人,并和全体村民约定:“对前来参观的人要热情相待,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前来学习的农民兄弟”。17年间,三元村无偿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农民超过120万人次,400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王乐义的带领下,把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传遍了全国26个省区市。王乐义本人也拖着患了癌症的身体,先后到全国11个省、区、市无偿传授大棚蔬菜技术,在西北5省建立了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授课,为当地5000多名农民送去了致富钥匙。三元村富了,荣誉接踵而来,王永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共产党员的风范,保持开拓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他不因循守旧,除借鉴别人,又有所独创,瞄准国际无公害蔬菜种植尖端领域,带领三元村勇闯市场经济大潮,以不断创新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四个字的神圣和责任丰富着北方冬季的餐桌。我作为一名服务基层群众的党员干部,必须自我加压,加强学习,学习他与时俱进、敢闯敢干、视压力为动力的创新精神,坚持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对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让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为群众做了大量好事、实事,深深地打动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王乐义同志的先进事迹为动力,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以甘于吃苦、无私奉献之心造福于民,直接服务好群众最后一公里。

    相关文章

    18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