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电影《有一天》以9个特殊儿童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有一天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有一天观后感1
不清楚目前有多少人已经知道这部叫做《有一天》的公益电影,它将于9月10日在全国院线正式公映。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最纯粹”的公益电影,它具有最鲜明的社会主题,它聚焦且呼吁全社会一起关注当下问题最繁多的弱势群体——儿童。在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才知道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超乎于我们所预估的,在中国有许多许多这样的特殊群体的儿童的生存环境已经到了让人不忍直视的地步。
这部电影用最直接的普通家庭生活和显而易见的问题,来深情、现实地讲述着悲凉且无助的这群儿童所面临着的窘境,用最具有传播力并极具艺术观赏性的演绎方式向全社会的公众诉说着那些儿童的生活现状,电影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呈现让全社会有着同样问题的儿童群体都可以得到关注和重视。
这样的一部公益电影,《有一天》之所以能够诞生,因为它不仅仅历时900余天,全程350余位电影工作者参与拍摄,由华谊兄弟公益基金发起制作,华谊兄弟出品,还因为它汇集了12位明星零片酬出演,以及华谊兄弟将全程“零分账”参与出品发行,而且把全国统一票价设定为只有5元,为的是可以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一起去感受它。
影片采用了9个故事的结构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有1到2位明星参演,并聚焦某种特殊儿童群体的问题。他们中间有我们所了解的但并没有太过关注的,也有我们日常关注过但并未伸出援助之手的,还有我们根本就不曾关注或完全不知情的,等等。这就是同样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国家的现实的不能再现实,真实的让我们不寒而栗的悲惨的孩子们。他们的遭遇以及困境可能是我们成年人一辈子都不曾想像的,他们的经历与生活也许是我们一生都未曾见过的。
9个独立的单元故事包含了贫困儿童、被拐卖儿童、聋哑儿童、盲童、肥胖症儿童、读写困难儿童、智障儿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以及服刑人员子女等9种特殊弱势儿童群体,分别为《小小电影院》《回家的路》《独唱乐团》《看不见的画》纪录片《秋扎》动画片《小笨蛋日记》《疯狂的面包》《礼物》以及《太阳会飞》等9部短片。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位观众无不是内心复杂且心情沉重地观赏着整部影片,我们心中的百感交集以及无法言喻表达的纠结情绪,缘于整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强烈冲击。
当看到荧幕上孩子们迷茫、不知所措、楚楚可怜的眼神,当目睹影片中他们深感无奈、麻木不仁、失去希望的表情,当亲历故事中他们经历的伤痛和伤害,我们不禁暗自流泪。《小小电影院》中的小鹏,他无畏贫穷、努力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聪明才智帮助父亲完成一个欠下小伙伴们的承诺;在《回家的路》中,被人贩子拐卖,打得的遍体鳞伤的孩子,他们可能就是因为您微不足道的一次关注,再多一点的关心而获得回到父母的身边的机会,而面对他们期望的眼神,您还会吝啬您的帮助吗?在《独唱乐团》中,有一群聋哑儿童,他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试图吟唱出人类最美妙的歌声,他们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妨碍他们完成自己人生乐章的谱写;在《看不见的画》中,也许你无法理解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小莹,她是如何用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于画画的天赋来完成一幅幅震惊四座的篇章,你也无法相信一个盲童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她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中有着怎样的对比;在纪录片《秋扎》中,我们还不知道肥胖原来已经开始不单单属于成年人的病症,它俨然已经开始侵蚀着同样也可能患上病症的青少年,影片中通过虎子老师对秋扎的帮助,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于儿童肥胖症以及失语症的孩子们的关爱;动画片《小笨蛋日记》中虽然是以一个轻松幽默的小动画片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敏感且叛逆的孩子对于读写困难儿童的关注,但如果不是影片中的讲述,我们很容易就把这类儿童的病症忽略,就很难给予他们有效的治疗;在《疯狂的面包》中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通过面包师傅的循循教导、耐心帮助,居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自己的技能可以融入社会并且勇敢的生存下去;在《礼物》中,讲述的也是一种特别容易被我们忽略,又极其普遍的这么一类儿童,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农村还有少数民族都非常显而易见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面临孤独的现状,文化的绝迹,让这些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极具不佳,他们内心的孤僻与心酸可想而知;在《太阳会飞》中,它为我们展现的是服刑人员子女的问题,在面临着这样一群缺失父爱母爱的无辜小孩中间,也许被歧视的目光和没有温暖的童年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只有全社会的关爱才许才是他们最为暖心的良药。
而能够有如安以轩、冯嘉怡、冯绍峰、韩庚、斯琴高娃、王千源、熊乃瑾、徐帆、咏梅、袁珊珊、张涵予、周迅这些当红明星的“零片酬”参与,有幸让这部公益电影让更多的人们知道,可以让这些关注弱势儿童群体的呼吁得到更多人的响应,这也是这部电影带给这个社会,和社会中的孩子们最大的爱意。
有一天观后感2
电影里包含了9个独立的单元故事,有贫困儿童、被拐卖儿童、聋哑儿童、盲童、肥胖症儿童、读写困难儿童、智障儿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以及服刑人员子女等9种特殊弱势儿童群体,分别为《小小电影院》《回家的路》《独唱乐团》《看不见的画》纪录片《秋扎》动画片《小笨蛋日记》《疯狂的面包》《礼物》以及《太阳会飞》等9部短片。当看到荧幕上孩子们迷茫、不知所措、楚楚可怜的眼神,当目睹影片中他们深感无奈、麻木不仁、失去希望的表情,当亲历故事中他们经历的伤痛和伤害,我们不禁暗自流泪。
《小小电影院》中的小鹏,他无畏贫穷、努力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他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发明创造,聪明才智帮助父亲完成一个欠下小伙伴们的承诺;在《回家的路》中,被人贩子拐卖,打得的遍体鳞伤的孩子,他们可能就是因为您微不足道的一次关注,再多一点的关心而获得回到父母的身边的机会,而面对他们期望的眼神,您还会吝啬您的帮助吗?在《独唱乐团》中,有一群聋哑儿童,他们在一个无声的世界中试图吟唱出人类最美妙的歌声,他们身体的残疾并没有妨碍他们完成自己人生乐章的谱写;在《看不见的画》中,也许你无法理解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小莹,她是如何用自己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对于画画的天赋来完成一幅幅震惊四座的篇章,你也无法相信一个盲童孩子的内心世界和她所生存的现实世界中有着怎样的对比;在纪录片《秋扎》中,我们还不知道肥胖原来已经开始不单单属于成年人的病症,它俨然已经开始侵蚀着同样也可能患上病症的青少年,影片中通过虎子老师对秋扎的帮助,希望能唤起更多人对于儿童肥胖症以及失语症的孩子们的关爱;动画片《小笨蛋日记》中虽然是以一个轻松幽默的小动画片的形式来为我们讲述一个敏感且叛逆的孩子对于读写困难儿童的关注,但如果不是影片中的讲述,我们很容易就把这类儿童的病症忽略,就很难给予他们有效的治疗;在《疯狂的面包》中一个患有唐氏综合症的孩子通过面包师傅的循循教导、耐心帮助,居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双手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自己的技能可以融入社会并且勇敢的生存下去;在《礼物》中,讲述的也是一种特别容易被我们忽略,又极其普遍的这么一类儿童,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在中国农村还有少数民族都非常显而易见的留守儿童的问题,在面临孤独的现状,文化的绝迹,让这些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极具不佳,他们内心的孤僻与心酸可想而知;在《太阳会飞》中,它为我们展现的是服刑人员子女的问题,在面临着这样一群缺失父爱母爱的无辜小孩中间,也许被歧视的目光和没有温暖的童年是对他们最大的伤害,只有全社会的关爱才许才是他们最为暖心的良药。
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相信每一位观众无不是内心复杂且心情沉重地观赏着整部影片,我们心中的百感交集以及无法言喻表达的纠结情绪,缘于整部电影带给我们的强烈冲击。
有一天观后感3
2010年新华网曾有过题为《德国“无障碍音乐博物馆”让聋人听音乐》的报道。也就是说,科技正在让这些有障碍的人,越来越没有障碍。人工耳蜗的技术也正越来越成熟,相信这样的差距总有一天会越来越小。至于电影中的合唱也是可以实现的。美国作曲家Eric Whitacre就曾做过一个奇葩试验,就是在网上找很多很多人,他们只需要发出一个音节,录下来上传到YouTube,然后Eric通过剪辑和编排,让这些零碎的发音变了一首优美的虚拟合唱,规模是2000人。(搜索2000人虚拟合唱团就可以听到)所以,有什么事是一个不可能的呢?如果他们的能力是发好一个音节,而你能恰好能将这些音节编排起来,这就有可能成为一首美妙的歌曲。不然,艺术家的创造力是用来干嘛的?
4、盲人能画画?
一加一文化(ID:opoyouren)曾发过一篇四个视障学霸的访谈,在中国的本科学习中,他们都是学“针灸按摩”的,因为也没别的专业可选。后来他们中有三个为了实现“坚决不去针灸按摩”的小小追求,坚定不移地考去国外学习了,学的是社会学、人权法、对外英语教学,学针灸的那位去了日本继续学习并且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光可以得到技能上的认可,还可以有学术上的认可,于是现在是脊柱神经矫正的博士了。所以,让盲人多读点书,干嘛不行呢?
今年的班夫山地电影节,《超负荷感官》的主角是盲人Erik Weihenmayer,他登过珠峰,喜欢攀冰和攀岩,参加越野比赛,甚至还玩单人高空跳伞,这个电影里,他开始挑战需要“读水”的白水皮划艇。我敢说他的这些能力,即便四肢健全、火眼金睛的人,也不一定做得到。哦,说回到画画,土耳其有个先天性失明的老爷子伊斯里夫·阿马甘是一个盲人,现在60多岁了,从来没看见过这个世界。但是他通过触摸和想象,可以知道你的样子。他画过很多伟人肖像,还有汽车找他做广告,他摸完一辆车以后就可以画下来,特别震撼。
此外盲人也可以看电影,需要做的就是加一条简练描述的音轨,他就可以明白了。很多时候,解除障碍的方式很简单,缺的只是一个“知道”,一个简单的共识。《看不见的画》当然不是告诉你所有的盲人都会画画,无非只是想说,不是所有盲人都应该去按摩院而已,他们本应该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只是,我们愿意给他们这个机会吗?
5、其他
《秋扎》:因为是纪录片,加上小胖子实在是特别迷人可爱,所以几乎没人吐槽这个片子,一致好评,据说秋扎出门还遇到了前一天刚看完《有一天》的粉丝。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表达美好的愿望,真实的纪录片比较不容易被吐槽。其次是,纪录片拍得好,真的比剧情片容易出彩。
《小笨蛋日记》:读写困难的小盆友存在比例为10%,按照这个比例来算,每个班级至少有3-4个。因为他们聪明伶俐,却因为无法顺畅地阅读写作,考试成绩很差。老师不知原因,便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伤自尊的话那就表提多随便就出飚口了。
说个题外话。去年社会创新周上有个男孩的妈妈是被我拽来参加第二天下午的城市探访活动的。当时我们设计的方案是孩子和家长一起进入一个社区,回来后将各自看到的问题列出来,这样可以帮助他们互相了解各自的视角。活动结束后有志愿者找到我(当时我在做现场的视频素材采集),说有个家长特别激动,特别感谢这个活动让她发现了一个从未认识过的儿子。拉过来我一瞧,居然是她。这才知道,原来她的孩子有学习障碍,好像是多动症,在学校,老师虽然没有恶言相向,但也基本上处于放弃的状态,“不吵就好”。孩子很敏感,所以经常很不好管,母亲也一直很烦恼。(这样的家庭还经常会发生父母嫌隙,父亲落跑的情况)
另一个巧合也是很重要的巧合是,因为这个探访设计的时间较长,参与人数不多,这对母子组缺了个人,工作人员就临时拉了“绿色阳台”的老牛和他们一组。在探访的时候,老牛让这个“问题儿童”带队,让那个妈妈不要给孩子任何指令。结果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儿童”,竟然非常在意队员的安全,全程表现出强烈的责任心和领导力,思维活跃,视角独特,聪明非常。这个被“孩子笨”困扰了多年的母亲,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竟然是个有那么多优点的“小天才”,自然喜出望外。所以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们能接受的可能性更多一点,也许我们自己和孩子们都能好过一点。毕竟这些障碍只是“学习成绩”不好而已,不影响其他各种能力的学习啊。
历史上的读写困难名人很多,什么巴顿将军,爱因斯坦,李光耀,丘吉尔,儿童文学家波拉蔻,往近了说,乔布斯、萧敬腾都是。然而当他们因为被过早放弃,引发的一些列心理问题乃至青少年犯罪更值得大家警惕(英国曾做过调查,一个少年监狱中,读写困难者有一半,中国的矫治机构乐朗乐读也曾去少管所调研,发现比例和英国类似)。
《疯狂的面包》:在台湾有喜憨儿,内地有慧灵广州的麦子烘焙坊,南京的爱德面包房,北京的利智学校,宁波的天使味道,常州的天喜儿,针对心智障碍人群开展就业试验。其实他们技能上确实慢一点,但作为人的最基本需要,被尊重、价值感,你我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不例外。而且你知道吗,这些孩子被善待,他的背后将是一个家庭乃至家族的尊严感!
《礼物》和《太阳会飞》:没啥人吐槽,就不解释了。
如果有一天,《有一天》里的所有故事,都可以用纪录片来呈现时,那么孙阿美的梦想就更靠近了一点点,她说,“拍这部电影,就是为了提高一点点这个世界的温度!”2个月前这句话还像一个笑话,但今天,它显然已经不是了。
有一天观后感4
电影《有一天》以9个特殊儿童的故事,让人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可是这个九月又让人感觉充满着温暖和爱意,《亲爱的》终究给了人温暖的结局,而《有一天》这样纯粹的公益电影,也让更多的人关注特殊儿童群体。
《有一天》包含9个故事,关注9种特殊儿童群体,其中有7个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周迅、徐帆、韩庚、冯绍峰、袁珊珊、张涵予、斯琴高娃等12位明星零片酬出演,华谊兄弟零分账发行。之所以能打动这么多的明星参与,发动如此多的资源支持,我想最重要的就是因为这部电影真实的力量。如同前段时间的“冰桶挑战”,也许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渐冻人,可是通过明星们的行为艺术,更多人开始关注这种罕见病。而《有一天》中描述的特殊儿童群体,最广泛的大众并不是不知情,只是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自顾不暇,更别说去关注他人。《有一天》也仿佛一次行为艺术,通过5元观影的行为让更多人静下心,坐在影院里,关注特殊儿童,关注公益的力量。
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真实所以感人。走进影厅看《有一天》时,天空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而心情因为不知道电影具体内容而无以名状,当走出影厅时,天空放晴,可是心情却异常沉重起来。《小小电影院》、《回家的路》、《独唱乐团》、《看不见的画》、纪录片《秋扎》、动画片《小笨蛋日记》、《疯狂的面包》、《礼物》以及《太阳会飞》……我们看到的只是九个短片,但是对于片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经历的都是旁人根本无法理解也难以感同身受的人生。
作为一个父亲,真心能够体会孩子的健康是才是全家的幸福之源。然而却有那么多本应幸福的家庭承受着因孩子天生失明、天生聋哑、天生肥胖而带来的苦痛。亦或者有那么多孩子他们曾经也是父母的手中宝,却被拐卖到大都市,人为致残,过街乞讨……这样的事情似乎屡见不鲜,可是大银幕上看到时,依旧震撼人心。其实《有一天》并非精心编排的催泪大戏,而是用镜头与你真诚的探讨,何为真正的公益之道。银幕上每一张纯真的笑脸背后,都充满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和酸楚,也让人想象着背后抚养他们长大的人的不易。关注公益跟如同呵护一个人从小到大的成长,需要的是持久、耐心和爱的传递。
《独唱乐团》里,聋哑的孩子听不到这个纷杂的世界,却能唱出属于自己最动听的歌声;《回家的路》回家的路或许崎岖,但是别忘记身边总有充满爱心的人;《看不见的画》,他们看不到这色彩斑斓的世界,内心里却藏着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想;《太阳会飞》,父母的过错不应当让他们承担责任,冷漠的世界需要更多关爱他们的人……特殊的儿童需要得到特殊的关爱,对于他们来讲,有爱相伴,就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有一天观后感5
Whatever happens tomorrow,We’ve had today! 《ONE DAY》是去年上映的一部影片,它改编自英国作家David Nicholls(大卫〃尼克尔斯)的同名畅销小说《一天》(One Day)。影片通过对20个7月15日(英国的圣斯威逊节Saint Swithin’s Day)的描写,叙述了男女主角间一段平淡而曲折的感情历程。对于电影的剧情,表面上平淡无奇,是一部爱情片,而且似乎是一场悲剧,但我却觉得它是如此的合乎情理,近乎完美,给我的感悟颇深。
故事的开始在1988年的7月15日,男女主角Dexter和Emma在大学中共同度过了他们的毕业狂欢之夜。当然,他们的明天都悬而未决。Dexter是个来自于富裕家庭的男孩,他自信、英俊,未来的梦想是“想要过成功…刺激的生活”,而Emma决定为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梦想努力奋斗,但她的工薪阶层家庭只允许她为了生活而艰苦工作。当他们分手后,Dexter去环游世界,做电视台节目主持,风光无限,而Emma却不得不为生活辛苦打拼。在接下来的20年中每年的7月15日都像一个特定的时空,为我们展示了他们分别的事业、恋人、环境影像,随着他们间生活以及感情故事的展开,导演通过镜头让我们看到了个人的特性和命运是如何改变生活的。
工人家庭出身的Emma梦想着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家庭富裕的花花公子Dexter则希望游戏人间,最终也不得不向残酷的现实低头,直到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在这20年中,Emma的工作际遇和感情生活都不理想,一直平平淡淡,而Dexter却成了一个电视台节目主持,终日沉溺在酒精、猎艳、毒品中,似乎无限风光。当他们间的人生道路不断交汇时,他们的微妙关系也随之变化,希望和失落,友情和爱情,倾诉和争吵¨¨¨随着时光的流逝,十余年后,Dexter蓦然回首,终于发现一直寻寻觅觅,最好的其实就在身边,最终两个人走到了一起。虽然在他们刚刚开始幸福生活的时候,Emma就死于车祸,似乎是上帝对Dexter的惩罚,但丝毫没有破坏电影的美感。它的完美就在于Emma 的“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和Dexter 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以及Dexter历尽命运的跌宕起伏到最终的成熟。试想一下,他们俩如果一开始就在一起能得到幸福吗?Dexter如果没有十余年的漂泊会明白生活和感情的真谛吗?
不仅如此,细细体会下,电影还给了我们另一个思考的空间,思考我们自己,思考如何面对生活的空间。面对自己的生活,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最求的是什么?我们努力、我们争取后得到的是什么、同时又失去了什么?
Dexter把Emma带到海边,引诱Emma下海裸泳,可是在小偷偷走了放在岸边的衣服后,他在意的却是C.K的裤子和名牌的衣服,不知道是华丽的外衣重要还是身边的爱人重要?在去看望病重的母亲时宿醉还未清醒,一直在意自己录制的影像却不在意母亲的病情,和病危的母亲短暂相处时间没有丝毫的珍惜,不知道是浮华的事业重要还是身边的亲人重要? Dexter的事业从刚开始的一帆风顺到后来的举步维艰;感情从
开始时接Emma电话的同时却在和别的女孩寻欢发展到后来自己在家带孩子而妻子却在外面和情人幽会;从一开始对Emma的真爱视而不见,最后真爱却因车祸早早的离他而去,类似这样的对比细节在影片中贯穿始终,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生活的因果。
虽然没有“廊桥遗梦”的偶遇,也没有“泰坦尼克号”的悲壮,但电影导演通过镜头,通过对十多年间同一天的回顾,利用男女主人公间糜烂与平淡的生活、追求与现实的差距、欲望与本性的冲突、叛逆与回归的转变、自我感情与爱情间微妙的变化,展现了他们之间爱情的演变发展史,往更深的层次说,给了人们对人性思考的空间。看完之后,静静想来,面对上面的问题,我们自己又是如何作答的呢? 一天,一年,一辈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记得影片的最后,也许是开始,Emma对Dexter说:Whatever happens tomorrow,We’ve had today!(不管明天发生什么事,请把握好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