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醒婷 1158分享

电影《我在伊朗长大》保留了漫画作者的黑白基调,玛赞的回忆部分都是黑白的场景,只有回到现实的时候才有彩色的镜头,这很好地将回忆与现实区分开来。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1

看过一组伊朗革命前人民生活的照片,误以为是当时的欧美国家,人民穿着时髦、打扮精致,社会充满着时尚气息,画报开放,男星健美俊朗、女星浓妆性感,聚会是人民日常重要的消遣方式。

到了1980年左右,画风突变,黑色成为男女标配,女子的面纱、男人的胡子;世俗化的巴列维政府走到尽头,取而代之的什叶派穆斯林统治的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社会的动荡,也对每个生活在伊朗的个体带来矛盾与冲突。玛赞用她特别的画风与文字,描绘了处于这断裂带中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生活。

玛赞从小生活在开明的家庭以及文化宽容的背景下,特别渴望与父母参与革命;她更是有机会接触与了解到很多有关革命与战争的事情;到了上学时,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盛行,与她的开放观念产生冲突。

两伊战争中,被迫赴奥地利求学,她接触了西方的性观念、大麻、同性恋及爱情,享受着表面的自由。但这一切却无法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突然被推向西方世界,带着在动荡环境下没有成型的价值观,与原有世界匆忙告别,玛赞不知如何安放对家人、家乡的感情,不知应该做些什么,不知道如何应对别人对家乡的询问,不知道自己自己是谁,就这样矛盾着、纠结着、迷失着。

在国外求学的酸楚,促使玛赞回国。这段回国经历,除了对残酷战争的重新审视,更是进行了有成效的绘画学习,而国内浓郁的宗教气氛,使玛赞遵循传统要求,走入逃避社会压力的婚姻,同时她也由于西方化的行为在朋友间变得格格不入。“我在伊朗是个西方人,在西方是个伊朗人。我没有明确的身份。我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在伊朗,她仍然迷茫了很久。

混沌中自我的逐步觉醒,以及卫星天线打开的窗,让她离开了第一任丈夫,再次去往欧洲。这次的出发,根基牢固、目的明确,玛赞也找到了自己。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2

人可以原谅,但绝不应该忘记。 ——玛赞·莎塔碧 你心目中的伊朗或者中东是怎样的一个国家? 石油?战争?血?宗教?贫穷? 在没有接触《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之前,我心中的中东是石油和战争,那里的人们、文化、语言相对于他们的战争并不出色。

可“追”这本书,让我对中东有了新的看法。我佩服那些在乱世中坚持自我的人,我同情那些淳朴厚实的贫苦农民,可我有时候又觉得悲哀,在那样坏境中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 因为“追”而对中东国家有了某种向往了解的情节,《我在伊朗长大》这本书是在地铁5号线上看完。记得那段时间里,每天最期待的就是赶快上班或者下班,这样就又能看玛赞的书。 所以,好书就是这样。让人有一股子想全部阅读完的欲望。 《我在伊朗长大》这本书相当于是作者玛赞·莎塔碧的自传。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述了其从童年时代到青年时代的生活,在那个阶段里,她的家人她的国家所经历的一些变化。 一、保持质疑的精神如果伊朗那个国家里所有的人民都是愚昧无知的,大概那个文明古国早就被损坏了吧!

所幸的是,还有那么一群有反抗精神、敢于质疑的民众。 玛赞小时候相信书本所言,相信他们的国家,相信他们的政权。所幸她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家庭,有着一对开朗的父母,这对她日后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父母的循循诱导下,玛赞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这对日后成长为一名独立自由的女性至关重要。 二、中西文明的结合体 90年代的伊朗,是西方文化和古老文明的交融地,彼此回合,形成了一个新的伊朗。 在社会的最高层,人们开派对,过着西方人的生活,而在社会的低沉,人们依旧过着困苦的生活,相信死后能去往极乐世界。而这,又是我看得极度不舒服的部分。 战乱,上流社会的人有资本去往国外,从此远离战争。下流社会的贫苦农民,听信传言,参加战争,死于战争。虽然,在战争中,有部分底层的人民翻了身。可其实相对于整个国家而言,死去的大部分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或者男人。

当然,这不仅仅针对于某个国家,其实就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发展史,大部分情况也是如此。 所以,和平才会是如此宝贵。 三、自由、独立的女性 玛赞说她渴望成为独立、自由的女性。可现在的我们成为独立、自由的女性之后呢?我们还是最初的那个自己么? 其实,这本书,透过玛赞的人生轨迹,我们应该明白,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也不应该遗失自己。 喜欢书中的外婆,那是一位历经沧桑非常智慧的老人。 玛赞的父亲,也是位伟大的父亲。即使知道女儿会离婚,还是同意女儿结婚。大概只有她自己经历了,才明白。 玛赞的母亲,满足女儿的所以愿望,只愿她能健康成长。 这是一本会让人看到不一样世界,体会不一样内涵的书籍。它告诉我们,中东除了石油、战争还有的美丽的文化、人性,以及在苦难中坚强的乐观的人们。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当你沉入其中阅读时,你会感激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虽然生活还是有点儿糟糕,可你是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文明开放安全和平的国度里。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3

四年前就想看了,拖到现在。

故事里面的小姑娘,两次离开家乡。心境却十分不同,一次懵懂,一次坚定。本来是当作资料片来揣测伊朗的历史和文化的,结果作者十四岁的那一次离家把我看哭了。跟我四年前离家的情景何其相似。我依然不懂父母的心意,但是尊重他们的决定。

故事的设定很平实,就是一个人的经历。小时候的形象很丰满。在异乡的边缘化让小姑娘从一个活泼有主见的小孩变成了一个自卑颓废的少女。或许是受了太多的歧视,稍稍对她表示兴趣的人就让她奋不顾身了。变得无法正视自己。一再的恋爱打击使得她彻底沉沦。成年的她我没有看懂太多,或许作者作了某种隐藏;成年人还是比较善于保护自己的。感觉,第一次出发的作者还是年龄太小了,对待不公与歧视只有委屈与畏缩;哈哈,年龄大一点就会好一些了,要么不理会,要么骂回去,至少不会折磨自己。

战争好可怕。所谓战后的和平年代,其实战争从来都没有停过。以前对伊朗的了解很有限;有几个伊朗朋友,只是感觉新闻里面的伊朗和生活中的伊朗人还是很不一样的。生活中的他们特别友好。未来的老板也是伊朗人,维也纳长大。以为他们离开伊朗的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政治和宗教原因。没想到他们离战争这么近,他们的亲人估计饱受战争之苦。首都德黑兰当年竟然经常被空袭。估计活下来的人也背上了沉重的精神枷锁。我无法体会,不敢也不想。

政治就不谈了。小姑娘的奶奶不简单,希望自己也可以活得那样正直坚定而洒脱。

最后,身在异乡,写一句自己经常说的话:I am Chinese, from China.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4

这部电影叫我在伊朗长大,刚开始我以为是描写如何在战乱中生存,如何推动革命的一部电影,但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心明显放在了“我”上。只是将伊斯兰革命,两伊战争等作为了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介绍了一个出身中上层阶级的女孩子的故事。在她遇到战争,宗教限制的时候,她可以去国外追求自由;当她遇到失败的爱情时,她又可以去她的家人那寻求慰藉。她的故事虽然可以折射出伊朗经历改革时人民尤其是女性所受的压迫,却无法直观地使我们感受到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所以,如果你是想看伊朗人民究竟如何做斗争,这部电影只能起到隔靴搔痒的作用。

为什么它评分高呢?首先题材好,其次它确确实实地向我们传递了一些正能量,敢于做自己,保持自尊,关爱同伴。在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奶奶了,她活得优雅睿智。她说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混蛋,但不能去理睬他们的恶意,因为仇恨是世界上最低级的事情,没必要为了别人降低自己的身价。这并不意味着遇到事情的时候不去抗争,而是要用正确的方式。

在看这部电影前,我一直对穆斯林有着刻板印象,觉得他们很封建保守,大男子主义。我不知道的是在几十年前他们也曾是现代化的,思想开放的。在知乎看到一篇帖子说如今很多伊朗人其实思想还是比较进步的,他们认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差距,期待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因为革命带来了太多的鲜血和悲痛),从而追上世界的发展。

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在于求而不得。影片中的玛莎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陪伴,最后一个人远走他乡。这种追求其实也是作者对伊朗社会作出改变的期待。联想到中国,相比之下,世俗化已经给了我们许多的好处。我们失望生气正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国家有所期待,但要采取正确的态度,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国家,相信她可以变得更好。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5

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不能失去自由,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儿。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我在伊朗长大》,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让我深受启发。

本部电影主要讲了一个小女孩玛姬的国家正面临伊拉克的袭击,玛姬的爸爸妈妈把她送到了法国。她在法国到处舍宿,还交了一些狐朋狗友,学会了吸烟喝酒。甚至有人问玛姬是哪里人,玛姬沉思了一会说,她是法国人。这让我大吃一惊,不忍直视,唉声叹气地说:“她明明是伊朗人,干嘛要说自己是法国人呢?这不是背叛自己的国家吗?”

后来,玛姬听见她的朋友说伊朗人没有教育,没有多大的用,玛姬便大声反驳道:“我是伊朗人而且我很自豪!”听了这句话,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来了。

影片最后,玛姬彻底告别了自己的祖国,而年轻时身为革命支持者的爸爸妈妈以及奶奶,并没有选择离开,也许是因为种种现实的问题。但我更认为这是一种怀念,一种希望。也许他们相信有一天,他们的祖国会再次开满鲜花。

这是一部淡而浓的黑白影片。自始至终,这才是《我在伊朗长大》最神奇的魅力。在故事的结尾,小玛姬虽然因病而死亡,但是这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不用再受宗教的压迫,因为她的灵魂获得了自由,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生活,与此同时,她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根,她永远爱她的祖国。这部影片仿佛是一首动听的歌谣,娓娓道来;仿佛是一列载着回忆的火车,奔驰而过;仿佛是一缕温暖的阳光,照亮黑暗。

我看完这部电影后,真正明白了:有家才会温暖,有自由才能放飞梦想。但是,我们也要永远铭记我们的使命,像小玛姬一样,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永远爱自己的祖国!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相关文章: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范文5篇 - 5068儿童网

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作文800字 - 5068儿童网

中小学生关于2019看《我在伊朗长大》电影观后感5篇 - 5068儿童网

电影《我在伊朗长大》观后感作文赏析 - 5068儿童网

《国家安全》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母子情深》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当幸福来敲门》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美丽人生》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美丽心灵》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匠心》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集5篇 - 5068儿童网

    188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