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有感范文400字
高考1977承载着一代人集体记忆的影片,让人产生心灵的震撼。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1977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高考1977观后感1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主旋律电影,为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周年献映。该片以1977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宣布恢复高考为大背景,讲述了东北某农场三分场,一群来自北京和上海的知青不堪农场生活,苦苦期待改变“知识青年”命运的高考到来,且积极争取高考的故事。
本以为是一部刻板的主旋律电影,没想到拍得如此真实生动。那是一群真率淳朴的青年,欢呼着兴奋地观看小平讲话的黑白场面,雪窖冰天,仿佛封不住他们的梦想与热情。孙海英饰演的老迟简直是这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一个拧巴又可爱的老厂长,比王学兵和周显欣还要出彩。强子、阿三等等几个新人演员也将人物刻画得非常传神。让我印象最深的画面是这群知青们拼尽全力追火车去高考的镜头,这也是电影海报的背景。他们一直摔倒,互相搀扶,不断地有人掉队。我在想,他们拼命追的不仅是火车,他们追的是希望,他们想要追回那被浪费在深山雪岭中的,11年的青春。
片尾是那个曾经阻止知青们参加高考的老迟,亲自开着拖拉机将知青们送进了考场,送进了新时代。最后,老迟拿着话筒宣读知青的名字和被录取的学校,那洪亮的声音在知青曾经劳动的农场回荡了好久。
对于主旋律电影,该片内容确实拍得非常生动,但我认为也有几处突兀的地方。我在这部电影里看不到知青受了什么苦,从而偏要逃离那个农场不可。他们在夕阳下扛着锄头悠哉悠哉,或者是谈谈恋爱谈谈理想,要么就是开会时耍耍贫嘴。说实话,我看不到他们的生活有多苦,除了偶尔掠过的冻疮画面,导演这方面的铺陈确实还很不够。与后面他们疯了般的追赶火车的场面配合得有点唐突,因为既然生活的这么开心,干嘛还要拼死往外挣扎?其次,陈琼的父亲为了女儿能够参加高考,而私自刻制假公章欺骗组织,被工作人员识破后,仅仅单凭一句,“要是为了女儿,你敢私刻公章么?”答曰:“敢”,而将此事风平浪静是无论如何行不通的,要知道那个阶级斗争尚未销声匿迹的年代,这样处理该处有点太过牵强。再次,影片中的那个教授,陈琼的父亲那个角色处理得有点潦草,仿佛小丑似的在观众面前晃来晃去,人物刻画太单薄了。但不管怎样,该片带给人的感动是真实的,作为从未经历过那个年代的80后,在观看此片后,已将那个年代,那些知青们的执着,深深刻入了记忆最深处,作为给当今年轻人的一种精神救赎吧。
高考1977观后感2
前几天我去电影院看了《高考1977》这个电影。看了之后,感动颇多。
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幸好邓小平同志积极提出恢复高考,那些想读书的青年人才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电影里面的爱情也让我思考了很多。陈琼愿意等,但是现实很残酷,每个人都要面对,他们面对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保守观点。现实社会中,浮躁的人太多,想在一起就在一起,想分就分,想要找到电影中那个年代纯真的爱情,真的太难了。
最后要说的就是导演和演员的出场。孙海英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演员,很成熟,很有魅力。他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感动了很久很久。周显欣,很漂亮,对她我不太熟悉,但是很支持这种新演员,希望可以走的更远啊。
希望以后这种组织看立志电影的活动可以更多,更好,让我们大学生活可以丰富些,让我们思想可以更加深入,不能再那么肤浅了。
高考1977观后感3
电影《高考1977》是一部纪念高考恢复举行30周年的故事片,该片以当年知识青年比较集中的北大荒为故事背景,叙述了当时北大荒某农场一批上海、北京等知识,克服以种种困难挫折,终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1977年第一届高考考试。
整部片子充满着激情。是的,30年的高考,不仅仅改变个体的命运,更是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所以拍摄这样一部题材的电影,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承载着众多因高考恢复而改变人生的群体的回忆、感慨、叹息。
1977年高考恢复和邓小平的复出有着密切关系,在____中邓小平几经沉浮,在他下台的日子里,他依然在关心和思考着国家复兴大计,构思着振兴中华之伟业,在他重新上台任国务院副总理之前,也许心中已经有了全盘的规划。然而,他首先就想到的是恢复教育、科研方面正常秩序,其中就包括恢复高考,为国家选拔、培养急需的各种人才,没有人才,一切振兴国家的计划也就没有办法实施,可以说1977年,一位老人的决策,改变了众多普通老百姓的人生,也改变了国家、民族的命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歌颂他,不得不说。。。他是如此智慧的老人。对他的敬仰在影片中也有具体的表现,从观看邓小平复出的纪录片、私下传送的有关邓小平在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广播电台播送的恢复高考招生的报道的故事情节及电影中大量有关恢复高考背景资料的旁白,我们很容易地感受到老百姓对伟人崇敬、歌颂之情。
现在的我们,比起那时候真是幸福的多了。剧中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当他们得知可以参加高考之后那种激动,那种对知识的渴望。我们这代人,吃得好喝的好,但是却没有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上学也完全是被家里逼的,谈到高考更是怨声载道。但我想,如果你看了这部电影,你也许会喜欢高考。虽然它有很多很多的缺点,但是目前它是唯一适合我们国家的选拔制度。那个年代,想读书是多么的困难,不读书就只能永远留在农村种地,无法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无法去实现自己的理想!都是知识分子,落魄到那个地步,真的很可怜,这也是十年内乱带来的恶果之一。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还是当年那种的推荐制度,上大学要靠政治背景,我们现在多少人还能上得了大学了?
所以,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要珍惜现在的机会,好好利用大学里面的资源,尽可能的去多学习科学知识,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自己的未来奠定好基础。
高考1977观后感4
对上影的这部国庆献礼大片《高考1977》早有耳闻,故事内容大概也能想象一二。只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影片反映的是我们上一辈的经历,表达的是我们上一辈的情感,作为80后的学生,一没有经历过废除高考的大悲,二没有感受到恢复高考的大喜,在我们的脑子里高考多半都是不堪回首的记忆,我们为什么还要看《高考1977》。
今天有幸提前看到这部《高考1977》,颇有收获。对我们上一辈的人来说,也许他们看到的是自己的青春,看到自己从苦涩到收获的心路历程,忆苦思甜,百感交集。在影院里,剧情的每一波潮起潮落都能激起许多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我却从中找到一个迥异于世俗观念的平民英雄,影片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现今社会稀缺的品质和精神,亦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影片里,墨守陈规,固执己见的老迟并不那么讨人喜欢,他利用组织给他的权力,对知青们的报考横加阻挠,他不近人情地拆散陈琼和潘志友,他近乎自私地想把自己器重的年轻人留在深山老林……看上去他是那么的冰冷无情。然而我更愿意相信,这并不是他的错,从头至尾,老迟一直是令人敬畏的。
我们都在感慨,恢复高考,挽救了一大批人的青春,但这并不包括老迟。老迟的青春在哪,就深埋在眼前这个冰天雪地的农场中,他埋藏着老迟对这个国家的深沉热爱,他承载了老迟默默耕耘的青春岁月。当知青们金榜题名,载誉返乡,也许只有老迟留守这片土地,就好像一个执着的父亲,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欣慰,不舍的还是那份辛勤耕耘的事业。
他执着于自己的信仰,执着于国家的事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他信任潘志友,为了他的前途和农场的未来,他不惜破坏潘陈两人的感情,对大家的报考百般阻挠,也是怀着一颗朴素的事业心,“都走了,谁来建设农场?”且不提是否耽误来他们的前程,这种一股劲扎进事业的精神,也只有存在那个年代。
况且,得不到上学机会,也许会耽误一些年轻人,但谁又能说在祖国的最需要的地方默默奉献一生始终耽误呢?除了老迟,令人动容的还有潘志友,想比那些追求自己理想青春无悔的考生们,肯牺牲自己一辈子扎在农场的他,更有理由赢得我们的尊重。
在老迟和潘志友身上,我们找到的是业已稀缺的一种精神,那种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那种舍己为国的牺牲精神。
另外一方面,《高考1977》也引发了一些人对高考制度的新一轮讨论。
现行高考制度的种种弊端在今日的社会环境下逐渐显露出来,无论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抑或是所谓的教育专家,挨得上的挨不上的都来插一句嘴,“高考制度”大有直逼“中国足球”的历史地位之势……无论争议几多,然则高考在当下仍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最不坏”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而用高考在当今社会条件下面所暴露出的缺陷来质疑甚至否定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
高考1977观后感5
看完了电影《高考1977》,我心潮起伏,回想起电影中的那些感人的片段,我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滋味。
____期间将城市中的那些知识青年分配到了农村,那些青年虽然每一天都要劳动,但是改变命运的念头仍然暗流涌动,仍然不失那一腔热血。有一天晚上,当他们百无聊赖在操场上等着看流动电影时,屏幕上竟然出现了邓小平的身影,宣布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以至于停电了,知青们轮流踩自行车发电继续看影片。我不禁感叹:他们最后看到了曙光了,多年的苦难生活就快结束了,他们是多么盼望着改变命运啊!在此之前,考大学的名额都要村里推荐的。当他们听说每个村子能够推荐一个代表来参加高考时,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够当选。于是,他们决定用背大包来决定谁能参加高考。那么大那么重的包,像大山一样,但他们仍拼了命去背。看到那里,我很是激动,为了高考,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为了学习文化,为了改变自身命运,也为了祖国的命运,他们是如何地不遗余力啊!
从1977年到2009年,由高考制度的恢复到其后的一连串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此刻的国富民强,由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第一颗人造卫星遨游苍穹,到嫦娥一号奔月,神州七号太空行走;收复香港、澳门主权,洗涮百年国耻;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圆满主办奥运会,战胜特大地震灾害,抵御金融风暴……30年光阴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后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站在时代的这天,我们回望: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变化,不仅仅跟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政策有关,而且也跟全国人民奋发图强民族精神有关。
我作为祖国母亲的一个孩子,祖国的强弱荣辱与我息息相关。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为了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兴旺发达,我会用勤奋点燃期望之光,用青春浇灌成功之花。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我们是“早晨____点钟的太阳”,我会刻苦学习,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锦上添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而不断奋斗。
高考1977有感范文4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