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
未来学校指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未来学校,未来学习的重新认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未来学校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未来学校观后感1
寒假的书单终于拿到手,迫不及待打开了《未来学校》这本期待已久的书,今天看了前面两章节。第一章:今天的学校,会变成明天的“学习中心”。第二章节:学习中心,长什么样?
看的过程,内心有很多的起伏。边看边反思自己,回想自己教学生涯,课堂里的每一幕。
让内心很慌乱的有:一、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能用符合大部分年龄特点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部分学生陪着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虽然自己的课堂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探究中,但还是会因为课堂时间没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深入的进行深入探究。二、尽管深圳教育走在教育前沿,但仍然有很多无法逾越的问题,比如教材和课程体系,学校的状态,以知识为载体,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如何将每一个知识迁移到生活的应用,而不是普遍的将知识作为一个储备,这对部分老师来说,仍然是个难点。三、还有家长和学生各种补习班的焦虑,学生在一线城市周末日常,学生基本都是各种包“班”。四、家校合作有了一定的突破,家庭教育在一二线城市得到家长们的重视,然而,家校社的合作,对我而言我也还没有清晰的框架。五、对于自己而言,作为一个老师,为什么不能建立一个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系,不完全依附于学校课程,而是在学习中心里供喜欢的学生学,跨越时空和年龄界限?但以传统的教育模式,还会有所限制,比如工作时间和安排问题,换年级问题很难将课程系统的执行下去。而现在似乎不再是难事,未来学校的到来,它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学校,而老师更是能者为师。
未来学校观后感2
看完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感触颇深。
全书中,提到了一个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学习中心”。
围绕未来学习中心,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深入探讨了八个问题:
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它可以是网络型,可以是实体性,这些学习中心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学习中心,谁来学?想学的就来学。我们的教育体系向所有人开放,谁想学,谁就是学生,有教无类。
学习中心,谁来教?能者为师,谁能教谁教。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有危机感,要真正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性与特质。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未来的教师要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学习中心,学什么?学习内容个人化,学习内容定制化。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化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学习中心,怎么学?线上线下结合,个人与团体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
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未来学习中心会用大数据记录整个学习的过程,记录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哪个点上有问题,然后它给你提供技术的支持,它更多的是做诊断而不是鉴定。
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未来的父母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在未来,教育行政部门将把公立学校中心的举办权交出去,把评价学习中心的权利交出去,实行“管、办、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集中精力从事教育管理与服务。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去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
未来学校观后感3
说来也巧,上个月看了《终身幼儿园》,这次刚好有几个朋友在社交媒体上推荐,果断翻开了。
且不说内容,光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范儿,就能感受到老师作为教育者的气度和胸怀。整本书条理清晰、内容翔实,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朴素的语言所传递观念和信息量令人称道。好的书就是这样,有一说一,摆事实、讲道理,同时基于现在对未来提出设想。对于刚进入教育行业五六年的年轻教师来说,有种隔着书页聆听前辈教诲的幸福感。
书中所阐述的未来学校概念,可能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得到了加速实现。至少几个月来,各种公办、民办、机构的线上课层出不穷。因为无法离开家中,靠网络实现了学习的连贯性实在是一种幸运。前几天还在看一篇文章,说真正开学后,就能看得出孩子的差距。的确是这样,一个星期、一个月不觉得,现在我们线上指导都已经第六个星期了,而且不确定还会继续多久。作为老师,我已经开始发现了自己的不同。过去四年养成的早起、自律的生活习惯让我在疫情期间依然有着很好的状态。每天常规的学习内容完成之后,还参加了一些线上课程和讲座,健身房不开放就改成了跑步,并且因为在家办公有了大量时间阅读、思考,以及自己下厨。不能说感谢疫情,但的的确确因为这场灾难发现了自律的价值。
扯远了,说回最近在开展的线上教学。一开始手忙脚乱,还会以以往面对面的教育方式来思考,所以效果差强人意。后来主动给自己减压,也逐渐了解到家庭变成教育主体的重要性,开始专注在提供资源、统筹两个班级日常工作以及和家长单线沟通上。效果很明显,自己也轻松许多。
看这本书,感觉像开了一扇窗。以前很期待努力向前,看看未来的模样。现在突然发现,原来未来已来,就是我们生活着的现在。
未来学校观后感4
今年,因为新冠疫情,孩子不能如期到学校学习,只能在家上网课,昨天跟她视频的时候,用刚学的3R倾听法,不急不躁的跟她沟通关于在家上网课这件事情,因为还需要持续挺长一段时间上网课,本想给她做一下心理建设,却惊喜的发现,孩子对于在家上网课一点不排斥,反而非常喜欢,她说~可以自由的选择先想学习的课程(可重播的),也可以选择先写作业在听其他课程或者作业累计到一起写,不用像在学校那样,每天白天固定的时间上课,45分钟后固定的课间休息,晚上回家后才可以写作业,在家她可以自由分配时间。
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一位爸爸早上8点按时打开电视里的“云学堂”,叫醒睡梦中的孩子上体育课,视频中体育老师一边卖力的讲解一边做动作示范,爸爸转身去厨房做个早餐的时间,回头发现孩子还裹着被子睡眼朦胧的躺在床上看着老师在视频里蹦跶,自己压根不挪窝,气的爸爸冲孩子囔囔:“你倒是起来跟老师一起练啊,你看老师都汗流浃背了,你跟着跳一下,动一下”
类似的问题在其他学科肯定也有出现过,有一边用手机上网课,一边用电视机看小猪佩奇的,也有一边撸猫一边学习的,原本这些在学校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神兽”,现在在家全靠家长监督和协助教学,可把家长忙坏了。
未来学校观后感5
孔子说过:“君子不器。”也就是说,君子不愿意成为一个只为谋生的小用之器,而追求晚成大用之器。
而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成器”。能够学有所用,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体面地混口饭吃。今天的教育,距离孔子的“成人、立人、达人、爱人”的教育目标很远。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不知道比孔子时候要好多少倍,但是质量却不可同日而语。不是现在大家不好学,不会学,相反,现代人的学习效率不知比古代人要高多少倍。主要是教育目标的问题,夫子的教育目标是“君子不器”。
君子不器,用成长性思维终身学习,并且学而时习知,这样才可能慢慢的温故而知新,避免能力陷阱!读书点亮生活!
这种模式如果推行,会出现严重的断层现象:
第一,如果从小由父母培养孩子,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孩子天性爱玩,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工作,对孩子只有放任自由,从古至今严教出才人,对知识的研究是立足于有知识的基础上的,因此不可行!
第二,贫富差距是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存在的问题,如果推行教育中心,废除学校制度,将会出现学识渊博者孩子学识渊博,文盲者孩子文盲,因此走向两端极化。
第三,选择学。这是站在二代的基础上的,父母没有资源,相比二代,孩子会有选择的权利?只能随着社会发展,放任自流。
第四,人工智能,云,区块链,只能辅助社会发展,提高教育能力,不是取代人的观点。从王者荣耀游戏可以知道,如果放任自流,利大于弊,科技的带动有利有弊,如果一个孩子天天抱着手机玩游戏,或者随着5G发展,有更佳的方式来替代,孩子自由诚可贵的观点依然值得考究。
未来学校观后感初中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