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醒婷 1158分享

莫言《檀香刑》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天动魄的爱情。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檀香刑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檀香刑观后感1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对他只有依稀和零星的印象,甚至从未拜读过他的任何作品,我并未对此感到惭愧,只略微有些遗憾,好似每天在案上镇书的石头忽然有一天被宣告为传国玉玺,而你甚至都不知道那上面刻的是什么。

荣誉似乎较少地发挥他们作为评审的作用,至少对于像我这样的小老百姓,对于我们从来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说得更简单一点,起码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太可能闹书荒了。

就是冲着这名字的古朴、神秘之感买的,听朋友说从中你可以了解一些满清酷刑,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阴暗心理倾向的对吧。

拜读途中几次不能前行,而是必须将融入书中的灵魂拉回现实来,否则一个不小心,便有可能随着那刽子手刀把的起落昏厥,随着猫腔的一声转调,咪呜咪呜地化成猫仙。

书中十八个章节,分为凤头部、猪肚部、豹尾部。凤头部和豹尾部是书中主角自叙情节,猪肚部则似普通小说娓娓道来,山东高密县在清末年间的一段传奇故事。

整部书由于采取了倒叙和插叙的形式,加上叙述者轮流更替,穿杂着戏文内容,形式上显得繁琐、自成章法,然而好在情节并不如《白鹿原》般复杂跌宕,故而第一遍就能看懂,当然,这部书并不是为情节而生,这是前提,这也解释了文笔看似混乱却少有纰漏。

贯穿始终的是非常神奇的当地戏——猫腔。与秦腔类比一下,天下戏曲本是一家,大悲腔、娃娃腔、醉调、鬼调像模像样,莫言在文中借孙丙与山子死牢中交心之口交待了猫腔的历史,后来查证了一下,指代的确实是山东一带的茂腔,莫言变之于一个猫字,是否有意将其幻化,用猫这种神秘而诡异的动物作为图腾,也不得而知了。猫叫“咪呜~咪呜~”亦能成戏,初读称奇,再读入味,细品就觉得诡异如在耳侧,竟也如书中描写的乡民一般,和着“咪呜~咪呜~”为主角帮腔补调了,似有神力。戏本来自民间,借用别人给他的评价——莫言将其魔幻化,在描写一个地域一段历史时采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本身就很巧妙,加之改写的韵文朗朗上口,通俗却不粗俗,民间的东西本就让有倍感亲切,再融入民族一段包含屈辱的悲壮,似乎也给予了这自娱自乐另外一种华丽的意义。个人感觉,猫腔戏文是小说是最最精彩的部分。

作家出版社的这本书里附有莫言后序,他说他在这里是写声音,胶河的水声、胶济线火车的汽笛声、婉转的猫腔,我不想说太多关于书的酷刑,于我尽是科普性质而无较多心思欣赏,虽然我读完凌迟钱雄飞之后出门说话有点啰嗦。。然我在聆听莫言所述的声音里,同时也看到了被刽子手提着辫子绅直好下刀的脖子、凌迟刀下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阎王闩后惊恐的眼睛、菜市口前戊戌君子磕头谢天的迥异情形、还有檀香刑恢弘的场面和敲橛入背肌肤之下的油血相融。

文学就是平摊在书桌上的一部电影,毫无疑问莫言为我们呈现了这样一部视听盛宴,战栗、恐惧、肆意、荒唐,除去怜悯和悲痛的人性角度不提,我认为,读这本书是一种汗流浃背、酣畅淋漓的享受。

檀香刑观后感2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书,这是第一次看莫言的书。关于莫言,早就知道,但一直没读过他的书,知道《红高粱》、《生死疲劳》,似乎也就知道这么点。《檀香刑》是在图书馆借来的,当时看到那本书时,它并不在原本的位置,与其他类别的书放在一起,很扎眼,一眼就看中了。花了半个多月断断续续把书看完,印象比较深。

正如作者在书中后记里写的那样,这本书主要记述的是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

书中作者把整个故事分为三个章节,用的是“凤头部”、“猪肚部”、“豹尾部”三种动物的躯干名称来命名,而且开头和结尾两个章节是用故事里人物的自述来写的,也是一种声音,中间的部分是用第三人称视角来写,文字很迷乱,看得不甚明白,但其中关于一种声音写得很多:“猫腔”。

书中贯穿始终的有一种叫做“猫腔”的地方戏曲,“猫腔”,故名思义,用猫的唱腔来唱戏,犹如猫叫,需要戏子自己或其他人在一边以“咪呜”之音来合,能通过文字感到一种荒凉古朴的味道。根据书中交待,“猫腔”是起源于做丧事时的唱戏,仪式感很强,后来书中人物孙丙对猫腔虽有所发展,但在丧礼上作唱仍是其主要任务,由于孙丙在书中是“猫腔”戏的风云人物,在其人生最后一刻,在受了檀香刑之后得到一出大场面的猫腔表演。也算是猫腔对他的一种礼赞。由于无法听到猫腔的具体唱腔,便无法评断这种戏曲对自己的感触,只能想像那应该是一种用山东方言吟唱出来的戏内,声音高亢、嘹亮,在尾音处会有模仿猫声“咪呜——咪呜——”的人声伴奏。

印象最深的还是书中两处长篇幅关于古代刑罚的描写,一处是刽子手赵甲对钱雄飞的凌迟,一处是刽子手赵甲与其儿子赵小甲对孙丙的檀香刑,用现在的话说,比较重口味,两处都让人胆颤心惊、难以想像,此时的文字能让人不再需要抽像能力去想像,不忍再读下去。

书中的人物并不多。刽子手赵甲衣锦还乡,安享晚年,却被县府钱丁等人叫去执掌刑罚,犯罪的是他的亲家——“猫腔”戏子孙丙,孙丙因打死德国人,聚众造反。赵甲之子赵小甲是一屠狗宰猪的傻子屠户,漂亮儿媳孙眉娘人称狗肉西施,爱上已婚知县钱丁,珠胎暗结,请求知县解救孙丙,知县有心无力,最终引发一出悲剧。

人物似乎并没有主配角之分,每个都是主角,又在别人的故事里充当配角。就连知县钱丁的原配夫人,曾国藩的外孙女也写得很有味道,出自名门贵族,应该也是思想有过人之处,但由于不能生养,而孙眉娘却怀了知县的孩子,这也让她不得不接受了一个来自低层的小女子,甚至在搜查时保护了孙眉娘,与其说是保护了孙眉娘,倒不如说是保护了她肚子里知县钱丁的香火。

作者在给人写起名时,似乎没有多想,只顺用天干里的文字代名,按序似乎还少了“乙”,是否可以理解,“赵小甲”原本就是“赵乙”,只是自我猜测,却无法得知作者当时的真实意图。在小章节名称上,每一节都是一个人物的自述,用的是第一人称手法,这种手法更能把读者带进书中,挺喜欢的。

作者自述这是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写的重点就是声音,那所有表述声音的文字也是书中人物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呐喊吧。

檀香刑观后感3

莫言先生作品的名字总是有种让人一探究竟的魔力,这一部最是典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围绕“檀”字产生了多少美妙的词汇,这些词汇背后又有多少醉人的故事:“檀木原产深山中,秋来开花血样红。亭亭玉立十八丈,树中丈夫林中雄。都说那檀口轻启美人曲,凤歌燕语啼娇莺。都说那檀郎亲切美姿容,抛果盈车传美名。都说是檀板清越换新声,梨园弟子唱升平。都说是檀车煌煌戎马行,秦时明月汉时兵。都说是檀香缭绕操琴曲,武侯巧计保空城;都说是檀越本是佛家友,乐善好施积阴功……谁见过檀木橛子把人钉,王朝末日缺德刑。” ——就是这树中丈夫,却成为乱臣贼子蹂躏百姓、卖国求荣最称手的道具。

表面上看,这是一把胡须引发的血案:高密县令钱丁与猫腔戏传人孙丙同有一副傲人的胡须,为了一较高下,县令做了手脚,孙丙惨败并被黑衣人薅去了一口美髯。没了胡子的孙丙无法再唱戏,只好开间茶馆维持生计。踏实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老婆却被德国兵当街调戏,孙丙一怒打死了德国兵,代价是老婆、孩子和乡亲一共二十七条命。鬼子不肯罢休,定要将孙丙处以极刑。为讨洋人欢心,巡抚袁世凯调来了首席刽子手赵甲,要他确保犯人受刑后五日不死,留着给胶济铁路开通画龙点睛。无巧不成书,孙丙的女儿是赵甲的儿媳,又与钱丁暗通私情。于是,在良心与仕途之间骑墙的县令、敬业到变态的刽子手、被迫造反的戏子在公事之外,又多了一层貌似“亲近”的关系。于是,杀还是不杀、救还是不救、死还是不死,都成了难以抉择的问题,都映照出复杂的人性。

小说里的三位主角:赵甲、孙丙和钱丁,无论确有其人还是纯属虚构,姓与名分别取自百家姓和天干的前几位,这种组合似乎有种总括天下苍生的意味。人在乱世走,命贱不如狗,活在那个国弱民穷、魍魉横行的时代,小小百姓除了任人宰割别无选择,没有孙丙,也会有李丙、王丙,会有各种版本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作者在后记中说这是一个关于声音的故事,火车与猫腔,一暗一明,互为推动。如果历史被封存在独立的空间里,这一部《檀香刑》则用火车的轰鸣和猫腔的悲号撕开了帘幕的一角,清末民初那段惨痛的历史从这一丝缝隙里呼啸而出,随着情节的一一展开,它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孙丙抗德的故事,而是鸦片战争之后整个中国被列强与卖国贼合伙凌迟的历史。那根檀木橛子,不但钉进了孙丙的脊梁骨,更钉在了每一个有尊严、有良心的中国人心上。

作者的语言丰富多变,采用了大量的乡间俗语、俚语、歇后语,类似于元杂剧的韵文风格很好地突出了猫腔戏在故事里的精神引领作用。

此外,小甲借助虎须看出人的本相这一带有魔幻色彩的情节,既是生动的民俗,又有着深刻的道德涵义:傻子的心思最单纯,而单纯的人往往能直抵人心。在他眼中,袁世凯是只鳖,暗指他是只“王八”——即“忘八”,忘记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中的第八样东西——“耻”。人心应知耻,国亦如是。人心无耻,国运无光。

檀香刑观后感4

初看这本书时,感觉是荒诞不经的。

第一篇《眉娘浪语》给人的感觉实在是不如何的好,只是一个放荡的妇人对她眼中的那个时代的叙述。所以开头可以说是我耐着性子看下去的。但是越往后看,你才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具。就像你看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是那种可悲的可笑。

文中笔锋多变,所叙写的寥寥数个人物,便是那个社会的缩影。

可以说,全书中最可悲的,便是孙丙。他只是个戏子,在妻子被调戏的情况之下,杀死了德国的技师。此后他的一生就变得颠沛流离。在他造反被擒之后,行刑前后,剧情被推向了最高潮。所以说孙丙的“戏”是悲剧的,他悲剧的使然不仅在于群众的愚昧,更是因为那摇摇欲坠的王朝对洋人的妥协,尊严与良知的泯灭。虽然孙丙抗德失败了,但他的身上却是有那种“窝窝囊囊活千年,不如轰轰烈烈活三天”的精神,他的死逐渐唤醒了亿万的人民,他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英雄。

说道孙丙的死,和他的行刑人是分不开的。行刑人是他的亲家,赵甲——一个当了十余年“姥姥”,内心早已扭曲的刽子手。“檀香刑,多么典雅,多么响亮,外拙内秀,古色古香。”这是他,对这种残忍至极的刑罚的评价。他已经把杀人看做一种享受。他在小甲行刑时,他没有对孙丙的一丝怜悯,而是在想如何将他折磨得久一点。他就是那个时代残酷刑法的象征。他已经将杀人看做一种艺术——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文中引用了克罗德说的“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法是最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这是多么的讽刺啊。所谓的刑法,已经变成了对人尊严的毁灭,和对肉体的摧残。这样一个时代,又如何能长久呢?在赵甲眼里,行刑时的自己是神圣的。他自以为象征着严明的律法。也正是这律法,是清朝走向衰亡。

说到这里,不得不谈一下赵小甲这个人物。小甲就完全是半痴半呆的。他就这样天真的想,自己以后杀的人要和他父亲一样多。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悲剧。最后他在即将死去的孙丙面前为他挡了一刀。他的心是最淳朴而善良的。他的一生就像是底层的平民一样,无知,受人摆弄。或者说他就是一个对于现实无能为力的看客——一生都被蒙在鼓里。但是时代的推进,与这样一个人群也是密不可分的。

接下来要说的,便是知县钱大老爷,钱丁。他的本性是善良的,但他却是归顺了清廷,当了清政府和德国人的走狗。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官员罢了。他为官的目的是好的,他愿意做一方的父母官,使得高密县的人民过上好日子。但他仍是默许着这腐败的统治。他想在行刑前杀死孙丙,以减轻他的痛苦,甚至是和赵甲性命相搏。但是将孙丙抓来的,也是他自己。他就是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永远不是他自己来控制自己的命运。事实上,这本小说里的所有人物,又有哪个不是如此呢?

最后,要谈一谈本书中唯一的一个女性人物,孙眉娘。全文以她的叙述开篇,也是以她杀死了赵甲,使得剧情遽然恢复到了极度的平静。眉娘在小说中与众人的关系都是极微妙的。她是孙丙的女儿,钱丁的情妇,小甲的妻子,赵甲的儿媳妇。可以说她就是连接所有人关系的一个桥梁式人物。她是一个浪荡的妇人,也是一个贞洁烈女。全书几乎所有人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很难评判眉娘这个人。我不可以说他是那个时代哪一类人的代表他又对钱丁的柔情似水,大胆的与其私会,也有为了让自己的父亲少受苦楚而杀死自己公爹的决绝。可以说她与世无争,但是全书的各个情节都与其有着牵连。我很佩服这个女人的某些方面,比如,她明晰的的是大义,而不是儿女情长等等。

也正是这些人,推动着时代的发展。

全书以孙丙的一句话结束:“戏……演完了……”

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没落,一场恢弘的大戏缓缓落幕。

檀香刑观后感5

檀木原产深山中,秋来开花血样红。亭亭玉立十八丈,树中丈夫林中雄。都说那檀口轻启美人曲,凤歌燕语啼娇莺。都说那檀郎亲切美姿容,拋果盈车传美名。都说是檀板清越焕新声,梨园弟子唱升平。都说是檀车煌煌戎马行,秦时明月汉时兵。都说是檀香缭绕操琴曲,武侯巧计保空城。都说是檀越本是佛家友,乐善好施积阴功……谁见过檀木橛子把人钉,王朝末日缺徳刑。――猫腔《檀香刑·雅调》

如书上所说檀木本是一种带走美好寓意的木材却被清政府用于刑法,而且这个刑法使用在一个不应被使用的人身上。

本书以“施刑”为主线,再现了清末山东高密县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展现了清政府在外国殖民者的威压下作出无条件的妥协,农民在国外殖民者的侵略下自发进行的反抗,以及各色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的选择。

本书主要叙述了清末德国人在山东高密县铺设铁路时,德国技师在集上侮辱唱猫腔孙丙的老婆,孙丙一气之下打死了德国技师,因打死外国技师,德国人要求清政府捉拿孙丙,但山东高密县衙没有真心的捉拿他(也许是凭借他女儿孙眉娘和县太爷钱丁的关系,也有可能是县民有意放他生路),让他逃脱,在他认为相安无事可以过着以前的平稳生活时,德国人带兵杀死了他的老婆和一双小儿女并烧毁了他的房子。在这次屠杀中一共杀死了马桑镇二十七人,知县钱丁无法为其讨回公道,他自己加入了义和团聚集乡邻准备大干一场,在一次反击后打死了几个德国兵,并俘虏了三个,这一次清政府委派袁世凯来剿灭义和团,尤其要捉住孙丙消泄德国人的火气。孙组建的义和团最终被德国人的炮火炸成废墟,自己也被捕。德国人希望用一种残酷的刑罚来惩罚孙丙。最终赵甲(孙眉娘的公公一个刽子手)想出用檀香刑来惩罚孙丙。

本书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县令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书中人物众多,我认为这里写得最出彩的两个人是孙丙和知县钱丁。孙钱二人斗须相识,二人均生得一副浓密胡须,二人因争谁是高密县的美髯公进行斗须。这次争斗体现出二人虚荣,同时也写出孙丙有一种不同常人的气魄。孙丙本人对待叫花子似兄弟,教他们唱猫腔,让他们多了一套混饭吃的把戏,帮他们出主意过八月十四花子节。用他的话来说,戏子和花子是一家,无非都是用来讨饭生活的。正是这样才有后来叫花子去营救他的事件。但是他身上有着旧社会的一些不良习气,他三心二意,虚荣,迷信。书中描写他借用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附体劝说乡邻学习义和拳,并自称被岳元帅附体,刀枪不入。对外来侵略者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激励高密县的百姓,让人们感受他的英雄气概。

钱丁是一个好官,又不是一个好官。他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却没有地方施展,他爱民如子却没有办法为他们讨回公道,他想抗争外来侵略者却担心自己的锦绣前程。他有文人的酸腐,也有江湖的侠气。他家有娇妻,却不忘孙家眉娘。他若生在康乾时代,很有可能是个好官,不幸的是他生错时代。读后感.其实在捕捉孙丙这件事上,他有着自己的难处,眉娘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袁世凯加压在他的身上。看着被德国兵炸死的无辜百姓,他劝说孙丙自首,把损失书降到最低,至少不要殃及无辜。最终他绝望了,不在寄希望于清政府,为减轻孙丙的痛苦,他下定决心杀死孙丙,给他一个痛快,也让袁世凯和德国人的算盘落空。

本书形式较为有趣,作者把全书分为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这样写给我一种老师教我们写作文的感觉,开头结尾要精彩,中间部分随意写。的确它的开头结尾很精彩,这两部分以主观的视角述说自己的故事,每个人诉说的语言都符合自己的身份,如钱丁自称为余,小甲眉娘自称俺。每个小标题都可以体现出人的一种性格,如眉娘浪语写出了她在外和知县钱丁的事情,钱丁恨声写出他内心的对于朝廷无能,自己尊严受辱的愤怒。个人感觉作者在这两部分已经交代出事情主线。而猪肚部分从客观的角度去描写,很好的补充凤头部分的一些小细节。

如《蛙》一样作者的想象奇特,带有魔幻色彩。赵甲进京寻找舅舅时赵甲母亲魂魄在一旁指引,最终看到自己舅舅被砍首感到绝望,却不想,这样自己就和刑法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最有意思的是小甲的虎须――一根能够看清人本质的虎须,小甲用虎须看到自己老婆眉娘是条白蛇,父亲赵甲是黑豹,知县钱丁是白虎,岳父孙丙是黑熊,自己是只羊。作者用一种比喻似的方法让我们更好的了解人物的性格。作者细致的通过小甲的眼睛描写那些变成动物的人的举动,把人的举动写成动物的狂欢,深刻的反应着人性。

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猫腔的描写。猫腔分布在书的的凤头和豹尾部分,作者以猫腔作为这两部分每一个小故事开头的引子,展开对每个人的描写。高密县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猫腔的或多或少的影响,在书的最后写到孙丙受檀香刑被挂在天台上示众时,猫腔戏班率众来为其送行,最终触发百姓的情感,万猫合唱。这种万人,更准确的说是半人半兽一起的呐喊是一种感情的宣泄。一种来自底层人民从压抑的社会中解脱出来。书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猫腔来诉说,用书中的话说猫腔是悲伤的。猫腔作为精神宣泄的一种形式,无论是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不会是欢快的。

猫腔在书中的广泛使用,以及戏文的描写,让我们感到这本书似乎是一场戏。每个人都精心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书中孙丙的最后一句话便是“戏……演……完了”。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戏,高潮过后便要归于平静。无论是孙丙的义和团,赵甲代表大清律法的实行,戊戌变法,还是袁世凯的权利欲望,归根结底都是闹剧。没有改变当时的现状,国家依旧软弱,百姓依旧过着贫苦生活。

叹息着,每个人都收了场,每个人都去追寻自己的梦。


檀香刑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过秦论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罪与罚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罗生门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萧红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横空出世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致命id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惊涛骇浪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疫情防控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夜袭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釜山行观后感优秀范文800字

    相关文章

    19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