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
《神曲》通过但丁和他与在地狱、炼狱、天国中遇到的著名人物的谈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重大问题。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神曲观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神曲观后感1
暑假一个狂风骤雨、雷电交加的下午,我终于小心翼翼得买回一本巨著。神曲,一个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雳还要如雷贯耳的名字;神曲,一个使古今中外多少诗人、文学家和评论家都为之惊叹的名字,此刻,赫然镌刻在我的眼帘上。
其实早就听闻这个大名了。据说,一个人如果能啃下《神曲》,这个人的文学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飞跃。我也曾有幸一窥它的凤毛麟角,只不过到了这个暑假,才真正有机会坐下来,细细地去品尝。
拿破仑说过,统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极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讲述了作者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娜特丽齐托伟大的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带领但丁游览地狱与炼狱,最后恋人出现,带着但丁升入天堂、谒见上帝的故事。试想,有谁拥有这样的胆魄、气度和笔力,来毫不费力地描写从地狱到天堂的场景,把那一个个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鲜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让我想到了《离骚》。同样是被迫“去国怀乡”、“忧国忧民”的作者,同样是变幻莫测、天马行空的故事,同样是宇宙玄黄、神话历史的背景……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与巧合。也许这不是巧合,因为那种超凡脱俗的想象力,那种能像五指山般压住你的心灵并使其震撼的想象力,注定只属于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苏轼,还有以毕加索和达利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点,必定使他远远超越其他的迁客骚人。
那就是博爱。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能成为以人文主义为引导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但丁将他毕生的心血倾注于对已故恋人那种“十年生死两茫茫”的博爱中,倾注于对惨遭蹂躏的故乡的博爱中,倾注于对历经苦难的世间人寰的博爱中,更倾注于对信仰和全人类的博爱中……倾注于博爱,那被后世如卢梭和孙中山等巨人所广为传唱的博爱。
博爱,摈弃了所谓的“阶级斗争”,对“与人斗,其乐无穷”的荒谬不屑一顾。它,融化了民族与民族间的坚冰,将思想的光芒播洒到这个充满战争、火焰和鲜血等诸多苦难的世界和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神曲》的最后一句正是:是爱也,动太阳而移群星。
终于有幸拜读这部大书,我的灵魂也随着但丁的足迹一步一步地升华。我知道,我并不能咀嚼并读透它,而且永远不能,哪怕是里面的一句话。我只能囫囵吞枣。但即使如此,我也已从中汲取了能量。
为但丁用他故乡意大利的咏叹调谱写的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绝唱而高歌,为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拍案,为那种人文主义而击节,为它在历史上的地位而侧目,更为那种横贯天地间的力量而赞叹!
神曲观后感2
1985年,我去上饶出差,正赶上新华书店销售上海译文出版社发行但丁的《神曲》,我用去了一个月的奖金6元钱,买了三本一套的朱维基译本。回到招待所匆匆浏览了一遍,似懂非懂。以后一直就让它躺在我的书橱里,休息到现在。
前几日为找资料,这套《神曲》又映入眼帘,随手取出翻翻,优美的诗句再次吸引了我,决定从头至尾再看一遍。
《神曲》中描述中的美好的景象如同一个绚丽缤纷的梦,永远让人留恋,永远完美无缺。
神游天国的但丁,把令人无限向往的美妙所在,用凡人可以理解的诗句描绘下来,仿佛在人类平淡生活的上空升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奇迹在意想不到的时刻突然出现,而后又迅速消逝,让人徒增一丝怅惘,心中却涌起难言的喜悦和欢欣。
在这个星球上共存的几十亿人之间,形形色色的冲突和误解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繁衍和生息,无论是但丁生活的十三、十四世纪,还是其后数百年的今天。地狱、炼狱、天国之门依然大开,分别接纳着不同的灵魂。与其说灵魂的最终去处来自最后审判,不如说是人用自己在世的行为作出了决择——这就是《神曲》全篇所一以贯之的苦心孤诣。
所谓人的神性,就是人施与爱的能力,人向他者和这个世界施与的爱愈多,他的灵魂就愈高贵,一个洒向人间都是爱的人是有大智慧者,他们才洞悉了人自身存在的真正价值和目的,惟有像但丁这样宽厚、博大的心胸,才能理解从地狱、炼狱到天堂的旅程有着怎样一些事物,然而,谦逊的诗人仍然审视自己的灵魂,而且是那样严厉,那样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纵然没有贝雅特丽齐的责问,但丁的忏悔也一直伴随着他绝无仅有的这次旅行。
天国是灵魂的家园,它或许是现实生活的镜像和参照,两者之间只是美好与丑陋、永恒与短暂,高贵与卑贱这样的区别。它也只为信仰者存在。对于没有宗教资源国家的人们而言,他们不相信地狱、炼狱和天国的存在,因而其灵魂的归宿由最高信仰下滑为中间信仰,甚至是基本信仰。儒家的全部学说,就是关于中间信仰的一个庞大系统,它以对俗世及其秩序与习俗适应的要求杜绝了所有形而上的意义,而另一方面,它却没有丝毫《神曲》所宣扬的人本主义色彩。
神曲观后感3
“欲走向罪恶之门的人,请越过我。”——《神曲》大天使长路西法因为受到诱惑,而堕落成魔。在地狱门之前,引诱死魂灵步向最后的噩梦之渊。或许是,在____的眼里,连噩也是一种罪责。所以圣经上才有这样一句话,“他(罪恶)必定恋慕你,你必制服他.”这句话,是在该隐被放逐之时,神留下的警喻。大概是说,人将永与噩,与罪纠缠,如果你不能赢过,那么便会沦为其的奴隶。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凝视着你。大概是这个意思。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佛教和____在某些教义上颇有些相似,都是劝人向善,虔诚礼神。可是对于诱惑和罪责,____主张反抗,佛教却主张放下。究竟谁是真章,大概是各有各的说法了。 自己对于鬼神之类,并没有虔诚的敬畏之心。对于命理天数,从来也是嗤之以鼻。可是拜读过圣经,也看过一些有关佛教教义的书籍,觉得里面有些东西,于苦难中挣扎的世人,于幸运中得意的世人,依然有他存在的普世价值。所以就算在哲学唯物论昌明的今天,有关神鬼之说的各类宗教,还是让很多人追随信仰。有人说,宗教是人在意愿上达不到满足之时的一种寄托。这句话被很多人认可,可是细细思量,却又并不是这样。
前面说过,宗教之所以让人信服,是因为在这之中存在的一种被人接受的普世价值。 比如说善恶有报,“恶人终究会被自己脚下的石头绊倒”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孔子对于报应之类的说法。
学生问孔子“以德报怨怎么样?”孔子反问道,“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可后人断章取义,就只剩下“以德报怨”了。甚至于那些把儒学奉为经典的人来说,也都认为,对于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这种做法,都是不赞同乃至反对的。其实扯到普世价值,不管是宗教,哲学还是其他,均有相通的地方。
神曲观后感4
这部书详尽的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时代。阿利盖利·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
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阿利基埃里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阿特丽切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
这一过程,许是在____中的修行。但是,和佛教类似,____的修行也是追求来世的生活的,都是在当世按照主的指示与要求去做事从而得到来世幸福的机会,是追求往生的,同中国本土的修行完全是相反的两条道路。我个人一直觉得,这种修行有赌博的嫌疑,谁能够100%肯定此世行善来世就能享福呢?但丁把他自己对于善恶的理解以及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体现在他从地狱到炼狱再到天堂的旅程的描述中。通过与历史上各种人物,包括善恶的各自代表的对话,诗人表述了他理想的社会之貌。译者国文功底深厚,把如此之长的一首叙事长诗翻译的如此美妙与易读,特别是几乎每句末尾都押韵。如果做过外文翻译的亲们可能会有此经验,做到这样的翻译是有多么难。
但也许是我看的版本是网上下载的纯文本格式的原因,很多话前后并不逻辑,没有关联性,思维跳跃非常之大。看来还是有必要看书的原文,甚至于诗作的外文原文。看完全书,我对贝阿特丽切这位但丁的初恋情人非常感兴趣,但也不得不说,感觉但丁的原配夫人是如此悲惨。但丁在书中关心意大利半岛的政治,关心半岛人民的民生,关心国家的兴衰,花大量笔墨描写了这位初恋情人,但却只字未提他的原配夫人。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写《但丁传》时大费笔墨书写贝雅特丽齐与但丁的冥冥关系,却还是没有关心过但丁背后的那个女人。 有一种悲伤,叫做『我就在你面前,可是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但丁的原配夫人,就是这样。最大的悲哀不是他如何对你不好,如何让你伤心,而是对你完全无视,好像生活中完全没有你这个人。
神曲观后感5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剧》,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把这三部诗歌的内容描写的好似中国民间相传的十八层地狱一样。但丁将自己做为主人公,积聚幻想地编译了《神曲》的故事情节。读过《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悲哀,人类的悲哀、社会的悲哀、活着的悲哀。
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尔斯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
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
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
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
《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几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狱》里有这样两句诗:“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吧!”当我们做某一件事,你认为正确,而遇到种种流言蜚语,种种舆论偏见的时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值得千古传诵。
神曲观后感小学生范文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