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2)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五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少女时期的我很喜欢的一首歌。此刻,成了本人的观影感受了。今年国庆假期,难得可以戴着口罩走进电影院,看一出由众多大牌导演和明星共同参演制作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幸甚,幸甚。
《我和我的家乡》由张艺谋担任总监制,宁浩担任总导演,张一白担任总策划,宁浩、徐峥、陈思诚、闫非和彭大魔、邓超和俞白眉分别执导了五个故事。这五个单元,分别是:《北京好人》、《天下掉下个UFO》、《最后一课》、《回乡之路》、《神笔马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东西南北中,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们,说着普通话,也操着各地浓浓的方言,都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如何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如何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一颗颗赤子之心的最大心愿。
《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哪个最好看?见仁见智,观众的意见不一吧。比较平淡的是《北京好人》了吧,葛优当主角的这个短片没有什么惊喜的元素,整体基调跟去年他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的《北京你好》片段,风格也有些雷同。感觉《天上掉下个UFO》中王宝强等演员表演有点夸张,名演员也难逃用力过猛表演的痕迹。
《回乡之路》讲述的故事让我感动。沙漠治理是难题,但我国的治理成效举世瞩目,这是非常真实的,令人折服的。影片中描述发生在陕西的毛乌素沙漠的故事。“沙地苹果”经销商乔树林(邓超饰)帮助家乡致富寻找买家,却遭到电商闫飞燕(闫妮饰)的嫌弃,两人因回母校参加校庆而被迫共同踏上回乡之路,一路波折不断、摩擦不停。
邓超在该片中饰演了一个看似不靠谱的“骗子”,实则为家乡治沙倾尽财产的热心商人。邓超这次颠覆了自己的形象,把一个乡土气息浓厚、不修边幅、满口大话,又深爱自己家乡,为了改变故乡面貌,不惜贡献出全部力量的复杂人物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他在片中先抑后扬的表演,演出了一个中年人的油滑、执着与无奈。闫妮饰的闫飞燕闫总外表高傲实质热心肠,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在山上祭奠高妈妈那一幕戏,反映了她一点也“不忘本”。
在极其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从事勘探地形、沙漠育种等工作,改变沙漠的恐怖状况,其中要付出的牺牲和努力,可想而知。由于退沙还林的工作做得实在太出色了,使当地告别了昔日黄沙漫天的场景。陕北的环保成就令人激动而佩服。怎样在沙漠里种出苹果,带领村民勤劳致富?这里讲的是一个扶贫攻坚的故事,影片表达的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困境”。当被人误解的时候,人的精神力量是什么?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事业,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这短短不够30分钟的故事中,汇聚了不少人气“大咖”。相声演员苗阜也出演角色了,吴京竟然出演卖烤羊肉串的陕北商贩,哈哈,打功夫的竟然当小贩了,这新鲜感让观众大呼过瘾。邓超拉上“内人”孙俪演空姐了,在他这个“乔树林”搭讪师姐的时候,霸气挡驾,把他吃得死死的,吹牛的遇上牵牛的,当场焉了。
喜剧的笑声中,更多的是我国治沙工作带给我们的感动,剧中人对养育自己的那片高天厚土的怀念与感恩,让我们深有共鸣。
此外,我想,五个独立单元中,争议最大的应该是《最后一课》吧,其剧情有些魔幻,在逻辑合理性上有点欠缺吧。但对于师生深情,相信很多人还是很在意,很看重的。范伟在影片中饰演一名贫困乡村支教教师,通过他的坚持与付出,改变了乡村的一代人,也改变了这个家乡。《最后一课》这个单元也汇集了最多的大牌明星。因为范伟作为一名教师,自然也有几位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徐峥、张译、于和伟、陶虹、陈数、李晨、雷佳音、杨紫、王俊凯、李易峰等国内一线明星,都在这个单元中集中出场,并且角色各具特色,让人印象深刻。
随着一通越洋电话,望溪村全村陷入了忙碌之中,为参照老照片恢复出1992年的一堂课,全体村民齐心协力,重建草房,甚至模拟还原当年那场瓢泼大雨的情节。想必正是当年这场大雨打断了范老师的课,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而村民要集整个望溪村之力完成老范的夙愿。这是表达国人乡土情怀的《最后一课》,集中演绎暖心师生情,致敬乡村教师……
而相信大家最能接受的单元,应该是沈腾和马丽的《神笔马亮》。除了开头“恶妻”大闹会场,把领导摔个“饿狗抢屎”的镜头有点浮夸之外,“妻管严”的情节还是合理的。
作为《我和我的家乡》这部影片中的压轴单元,《神笔马亮》确实承载了开心麻花的精髓与风格。想方设法瞒着家中“母老虎”,放弃去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进修的大好前途,选择下乡当第一书记,为脱贫攻坚工作兢兢业业,画家马亮的人格魅力,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沈腾和马丽这一对已经在观众心中形成喜剧特色的荧幕伴侣,也在这个单元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优势与水准,也赢得了观众最多的笑声。
去年《我和我的祖国》,精彩短剧本叠加,避免剧情拖沓。这种电影创作模式,为以后的电影制作方式,开辟了一条新路。作为《我和我的祖国》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阵容鼎盛,名导演云集,电影圈众多一线演员联手,还有大批一二线知名演员甘当配角和客串,全情投入演出,相信能让疫情期间走进影院的你感觉值回票价的。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范文六
首先这部电影的评分很高,其次,我喜欢刘昊然。在进电影院之前并未做功课,但我知道这部电影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国》一样,是分这么几个单元的,看到电影里有葛优徐峥沈腾马丽,我就知道这部电影的笑点肯定不会少了。
《北京好人》
今年看到葛大爷的感觉和去年一样,即使他就站在那里不说话,我也能够感受到可以冲出屏幕的笑点。时隔一年,张北京再次回归,依旧是一个为生活在努力奋斗的小人物,努力攒钱只为买到自己心仪的一款车。面对生病来借钱的表舅,他想尽办法花最少的钱为表舅做手术,尽管最后还是动用了自己留着买车的那笔钱。
其实看这一部分的时候我没有想明白,这篇只是对亲情的一种阐述,和“家乡”并没有什么过多的关联。回头看了看大家对于此部分的评价,很多人也有像我一样的疑惑。但好在此部分有葛大爷撑腰,演员的表现力要胜于故事对于主题的契合度。
这一PART,过。
《天上掉下个UFO》
如果是从这部分开始看,不告诉我电影的名字,我绝对会以为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小唐和老秦的搭档,黄渤王迅的搞笑加持以及最后美美的佟丽娅,都会让我觉得我可能走错了片场。
这一部分的故事发生在贵州,主要是讲,因为“异地恋”而错过了自己心爱的女子的黄大宝,为了让家乡不再囿于崎岖的山路,开直播、搞发明,想借助自己的力量拓宽家乡的知名度,让家乡的特产有机会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家乡。
其实这一部分承包的笑点不少,陈思成用唐探系列的手法,碰撞出了层出不穷的笑料。就比如黄大宝累躺在自己发明的封闭跑步机里、“总老师”误打误撞进了“滚蛋”并真的在村里滚了一圈……
看完以后,我想到的是,很多人正在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自己的家乡,尽管个人的力量可能很渺小,但是积少成多,汇聚了众人的力量,让家乡改变穷苦面貌,就不再是一个梦想。
《最后一课》
不得不说,徐峥的水平是越来越高了,不管是作为演员还是导演。从《我不是药神》到《我和我的祖国》再到《我和我的家乡》,徐峥不仅能承包我的笑点,也能激发我的泪点。
这一部分的故事发生在浙江,一个叫“望溪村”的美丽小村庄。多年前,这里贫穷落后,一片荒凉。从这个村子支教走出去的范老师,多年后在瑞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症,他的认知停留在支教生涯的最后一课。为了帮助他完成心愿,在众人导演了一出戏,努力还原了当时的场景,让范老师重新回到了当年。当年范老师的最后一课,外面下着大雨。他把每个同学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最后的强调,为了给姜小峰画出色彩缤纷的学校,冒雨跑回去拿颜料,却在教室门前跌倒……
从这一部分里,我看到的是一位老师对于学生朴素而又深刻的爱:他在贫穷的村里支教十年,让空空的教室逐渐坐满了人;看到的是平凡的人对于故土的牵挂:尽管意识不清晰,却仍念着昔日生活过的地方。
这一单元在我看来很好,有多好,可自行去电影院瞧瞧。
《回乡之路》
俞白眉和邓超这组老搭档,说实话并未让我对于这部分有什么过高的期待,但是看到最后,我想说,对不起,我错了。
这部分讲述的是治沙的故事。生活在沿海城市的我并不了解沙尘暴是有多么可怕,可看着电影里沙尘飞扬的场景,内心还是咯噔了一下。电影里乔树林对于闫总的巴结,让我一度以为他又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可我看到小学生想要成为像乔树林一样的人时,我才明白,乔树林如此的“处心积虑”,只不过是想多筹到一些资金,用于家乡的治沙建设。当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个治沙典型人物的时候,眼泪绷不住了。这些人终其一生为治沙事业而奉献,让漫天的黄沙不再出现,让家乡重回山清水秀,他们,值得被铭记。
《神笔马亮》
沈腾也是一如既往的稳定发挥,这个长在我笑点上的人,还是如此优秀。
作为一名画家,被派去扶贫,爱人第一个不同意,尽管她找领导干了一架,但是还是没有阻挡马亮扶贫、深入基层做第一书记的心。他伙同村里其他人一起,编织了一个美丽的谎言来骗秋霞,可万万没想到却在最后被秋霞发现了。站在观景台最高处,看着地里的稻田画,秋霞亦是转变了态度,为自己的丈夫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们都知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全国正是有了像马亮这样许许多多的基层工作者、领导者,为家乡的脱贫致富默默奉献的人,才让我们国家的脱贫工作有了质一般的发展。他们奉献青春、舍弃小家、任劳任怨,让家乡振兴起来,富裕起来,变得更加有活力。
写在结尾
电影的片尾曲是《我的祖国》,毫不夸张,这首歌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能唱。当我在电影院里随着歌声一起唱起来的时候,我的小伙伴对我投来了佩服的眼光。
总而言之,看完这部电影,让我对于我们的国家又增添了一份热爱和感激之情。我们国家今天的强大,不仅仅是领导人们的努力,更有每一个小人物的奉献与付出。我们虽不能站在最前线,但依旧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为祖国、为家乡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爱我的祖国,也深深热爱着,胶东半岛这个,生我养我的,我的家乡。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七
不知从何说起,但又有着无数的话想和你们分享。
《我和我的家乡》这部电影,看似是讲述家乡的故事,实则是借家乡,表达人们对祖国的“爱”。
此影片一共为五个部分,是五个不同的独立题材。但这五个独立的部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以喜剧写悲剧。
一幕一幕,每一句台词看似很搞笑,实则背后却另有深意。所以,与其把“它”看作一部电影,我更喜欢把“它”看作一篇文章,一篇关于爱国、爱家乡的文章。
《北京好人》
第一个影片讲述的是两个北漂人的故事,他们原是河北衡水人,后来来到了北京。一个是快递员,一个是梦想成为专职司机的人。他们身上的共同特点是——都是外乡人。那么,两个外乡人来到了这个偌大的都市时,这个城市是以何种姿态去接受他们的呢?张北京的表舅,因为甲亢,急需做手术,但他没有钱。然而,出于人道主义,张北京决定用自己的医保卡去救他的表舅,但被发现了。其实,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看似是一场治病救人的风波,实则是国家医保政策的普及,不仅惠及到了外乡人,也惠及到了“普通人”。
这就是北京这个国际大都市,对外乡人的态度!
所以,第一个影片想告诉我们的是,家乡也许会是生你地方,也许会是养你的地方。
同时,又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人民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造福中国最广大人民为价值依归。)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表舅的一句话,“听说吃蒲公英能治好病,回头我让你舅妈多弄点,我当饭吃,一天三顿,光吃这个。”
很多人看到这句话也许会笑出了声,实则另有深意。表现出市民阶层有病却没钱治的一种无奈的心境,
所以,是以喜剧讲述悲剧的故事。
《天上掉下个UFO》
第二个影片是以UFO为线索,讲述了大国工匠和扶贫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贵州,一个不算发达的山村,这个村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山路崎岖,与外界联系很少。正如影片中黄大宝所说:“就是因为交通不便,不仅阻断了多少有情人,还把多少好东西留在了山里。”
黄大宝制作“UFO”的初衷是为了送信,但误打误撞上了新闻,掀起了轩然大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村长得知新闻记者要采访他们村子里“UFO”这个事件时,他的内心是欢喜的,是迫不及待的。这是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宣传这个山村,让这个山村能够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让山村里的人富裕起来。因为交通不便,很少会有人来这里,也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地方的存在。
影片的结尾,“UFO”事件真相大白,这个村子也因为这件事被人熟知,打造成了乡村度假旅游村,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为山村里的百姓送上了燃燃不灭的“烛火”。
如果大家心细的话,会发现,这里的“UFO”其实是在暗指“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可以说,这是一篇明暗线相辅相成的“文章”。明线是“UFO”事件,为这个村子送来了游客,暗线是“大国工匠”。
《最后一课》
第三个影片以“老范”为线索,讲述了支教的故事。
影片最初的场景是瑞士,老范是一所大学里的教授,即使身患老年痴呆症,也坚持给学生上课,这其实是老范对自己教师职业的“坚守”!后来,为了拼凑老范脑海里1992年的记忆,小范带着他回到了曾经教学的地方——千岛湖。
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只有老范这么一个教师,他什么都教,他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后来,他给山里的孩子们上了最后一堂课,这是他毕生所念的一堂课。如果,没有老范,山里的孩子可能不会走出大山,也不会成为村长、书记、甚至是大企业家,他们只会是大字不认的文盲。
其中的一个孩子,画出了他梦想中的校舍,也画出了他的志向。当别人都在嘲笑的他的“梦想”时,老范给了他坚持下来的勇气。
五个影片中,这个影片中的“笑点”是最最最耐人寻味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老范回到1992年的课堂时,他说了一大堆的“胡话”。那些不知其因的孩子们都在嘲笑他、纠正他。这其实就是用“笑声”写“哀情”,不仅耐人寻味,也引人思考。
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老范脑海的画面会是在1992年,而不是其他年份。我搜了一些资料,1992年是邓小平南巡的时间点。(邓小平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提出“要抓紧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国民经济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的要求,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不久邓小平南巡的旋风席卷全中国,掀起了又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也许,是这个原因。
《回乡之路》
第四个影片讲述地是在毛乌素沙地,主题是贡献家乡和生态环境。
乔树林是个喜欢说大话的人,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建设家乡,背了一身债。但他始终相信,他可以在沙地上种出苹果,可以改造沙漠。
乔树林和闫飞燕都是高妈妈抚养长大的孩子,当面对迎风而来的黄沙时,高妈妈告诉他们,考出去,回来建设家乡。
影片中也写道:“越来越多的人抗沙、支教、修校舍。”
影片将现实工程和贡献家乡融合在一起,赞扬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使沙漠变绿州。(2020年4月22日陕西省林业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这意味着毛乌素沙漠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
《神笔马亮》
第五个影片以“马亮留学”为线索,讲述了马亮为了国家牺牲了个人利益的故事。他原本可以出国留学,却欺骗了妻子,到农村去当书记,将农村的每一角,都添上了亮丽的色彩。
在影片中,多次出现“不忘初心”这四个大红字,原先我以为是为宣扬这个时代的精神,直到后来我才明白,这是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忘本”!影片的末尾也提到过,马亮就是从农村来的,他认为农村很美,他爱这里的一切。
现在,我们再来宏观的看一下这个五个独立的小部分,它们分别发生在,北京、贵州、浙江、陕西和东北。它们也都以“国家政策”为背景,国家医保制度、大国工匠和扶贫、支教、毛乌素沙地以及“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综上所述,整个影片是以“家乡”为骨,以“爱国”为肉,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所做的贡献!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范文八
电影通过几个故事反映出祖国的强大和一众平凡人的家国情怀,令我感触颇深的是一位老教授的最后一课,我见证一名老教师在垂暮之年未享天伦之乐,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为孩子们上课,老教授上的最后一课是在1992年,一个脑梗塞的人,最后的记忆是他的最后一课,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破旧乡村。这让我想到了现在的中国,教育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很重要的,而老教授就是中国千千万万教师的缩影,他们值得被人称颂被人钦佩,在贫瘠的地方支教,为孩子们带去知识,让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他们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可或缺的助推人。
“走出去,一定改变这里。”这是上一代人们的追求。于个人,于家乡,于祖国,如今,我们需要走的更远。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个人心得感悟范文九
他的记忆回到了1992年,他对孩子们的恩情却永远也不会停留在那一年。一众平凡人,和他们的家国情怀一起铸就了不平凡的中国梦。
一个乡村支教的教师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他的家乡又在哪里?或许这位年近花甲,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人能告诉你答案。他年轻时曾在望溪村支教,后来旅居国外,多年以后重回望溪村,这个犹如开启了时光机的老地方,一群已经长大的孩子,用尽全力,只为圆他最后一课。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个很长的镜头,他沿着自己中那条路走啊走,自己记忆中那条偏僻的小道,拿着颜料的自己和现在走在灯火通明的繁华路上的自己不断交错,后来他越走越远,一栋建筑真正吸引到了他,那里灯火通明,美丽的灯光与自己记忆中那个哭鼻子小孩儿的画再度重合,原来真的是他,那个用黑色笔勾勒出学校样子的小男孩回来了……
于电影而言,老教师的家乡,也许就是他梦的起点,也就是他支教的地方。而与中国来说,乡村教师那方破旧小小的讲台,是千千万万梦的起点,无数中国梦由此起航,历经风帆,驶向更远的前方。